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豪門醫少

《》章 節目錄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慈善不好做 文 / 叨狼

    「你花錢,我得好處?」杜宇在電話中聽了林蕭的計劃之後,連連搖頭道,「不成不成,我杜大少什麼時候成了這種人了?雖然我的錢沒有你的多,但是一年擠出來一個億投進去,還是辦得到的。」

    林蕭跟杜宇講了他打算造福河西市中小學生的計劃後,顯然杜宇杜大少也有點兒意動了。

    雖然說現在杜宇手中的中藥材基地還沒有正式運轉起來,但是光憑借林蕭給他的幾個方子,也早已經讓他變得富得流油了,每年拿出一個億來搞慈善,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並不算是打腫臉充胖子。

    林蕭也清楚杜宇公司現在的情況,畢竟這主意還是他給出的,方子也是他給配的,計劃更是他一手策劃的,於是他聽了杜宇的話,倒是也沒有反對,「可以,積攢功德的事情,做一點兒沒有關係的,總比你泡妞飆車要更有意義一些。」

    「不過我跟你說,這種事情,一旦牽扯到了政府部門,怕就是沒有那麼簡單了,關關卡卡的都要剝一層皮下來,這筆錢的數目不小,得找幾個放心的人來監督著才行。」杜宇還是提醒了林蕭一句。

    畢竟,現在打著做慈善的名目,騙錢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無論是林蕭也好,還是杜宇也好,都是有事情要做的人,不可能天天都盯著慈善這一檔子事情,所以底下人做手腳的可能性很大,在財務監管和督查方面,必須要有幾個得力的人選才行。

    若不然的話,這樣一筆錢,最終能夠落到學生們頭上的,恐怕就真的沒有幾個了。

    「你說的這個事情,肯定是要管起來的。」林蕭沉吟了一下道。

    現在官場上的一些情況,林蕭是很清楚的,若是地地道道的政府機關倒也罷了,這些人做事兒至少是有些章法的,不至於搞得太離譜兒了,怕就怕那種打著半政府旗號的慈善機構,說他是政府機關吧,可偏偏是社會團體,說他是社會團體吧,可偏偏最喜歡打官腔兒。

    這樣的機構,辦起事情來是非常狠辣的,你投進去十個億,他們能拿出來兩千萬做事兒,就算是很不錯的了,剩下的錢到了哪裡去,自然是買豪車養美女或者跑去海外賭錢什麼的,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可是國內的情況確實有點兒特殊,慈善原本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到了這裡偏偏是被他們給壟斷了。

    你有錢自然可以做慈善,但是不通過人家的機構擅自去行善,那就是有問題的,是不被許可的,是別有用心的,是觸犯刑律的。

    這麼一搞的話,原本很多有心行善的人,也都被打消了積極性。

    倒是這些捐款都成了某些機構大肆揮霍,變為自己私有財產的機會,大大地增加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林蕭肯定是無法容忍的,所以杜宇的提醒,自然也是給他一個警示,省得他林大少在這件事情上鬧一個虎頭蛇尾,被一群小人們給哄騙了。

    雖然說以林蕭的能力,有辦法事後收拾了這些人,但是比較壞的影響一旦造成的話,你再說什麼話,可就沒有什麼人肯聽了,這裡面損失的是林蕭的名聲和威望。

    這世界上,並不缺乏真心做慈善的人,包括很多裸捐的人。

    口口聲聲說自己想要默默無聞做慈善的那些人,最終都已經聲名顯赫了,他想要「默默」,可是做出來,就很壯觀了,是故意的,還是被媒體脅迫?或者,故意被脅迫的?

    這些事情,確實不好說,畢竟,人心隔肚皮啊,誰也不能用自己的猜測,去揣度別人的想法,那是不客觀的。

    通常,人們都很能數出一些做慈善出名的大人物,可能他做事業還不怎麼有知名度,可一做慈善,他就出名了,就「被敬仰」了。

    誠然,社會需要這種良心,媒體更需要炫耀這種良心。但是這「做慈善」的良心,有點被豬油蒙了一層的感覺,因為看不見實質,也不知道內容,霧裡看花吧,又有點意思,意思意思著吧,你又被忽悠了。

    其實是這種還沒有下雨,就光聽見雷聲的做法,林蕭是十分不贊同的,也是非常鄙視的。

    作為一個想要做慈善的人,應該心知肚明,錢,在慈善面前,必不可少,但又是最薄弱的環節。

    單憑一個人籌集了多少善款,出席了多少慈善晚宴,去了多少次非洲,他裸捐或是沒裸捐,他捐給慈善事業的錢是家產的幾分之幾,就去評斷他是不是一個大慈善家,或者又頒布慈善家排行榜,數數自己第幾名,其實很沒有意思。

    不知道當事人看見自己的排名會不會想,明年再多捐一點兒,來抬抬自己的江湖地位?

    也許能上榜的慈善家根本不會這樣想,但是,這個榜的作用,就有了歧義,地位絕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慈善,就得真的做出成效來。

    錦上添花固然好,關鍵則是雪中送炭,慈善的目的,就應該是雪中送炭。

    每年,有多少貧困兒童吃不上飯,讀不上書,每年有多少人死於病痛是因為無錢治病,有多少人沒有醫療保障,有多少殘疾人無人照料,有多少孤寡老人無所依靠?不用說,能做慈善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而慈善家每年捐獻的錢數,加在一起,是相當驚人的一筆錢。

    作為一個民眾,不知道這些巨款的去向,也不清楚它究竟幫助了那些人,死亡率,貧困人數,犯罪率,教育水平,究竟都有沒有因為慈善向著有力方向變化呢?

    希望小學修了一座又一座,孩子們至今在學校裡的生活是怎樣?教育是否真真切切的實行了?這些都說不好,不好說,最後看看,還是不說好。

    讓每一分錢,都落在實處,都落到每一個需要它們的人的生活中,減少苦痛,減少黑暗,減少那些會讓人們心碎的種種,而不是落到輿論的大潮中,不是落到媒體的追捧中,才是正理。

    當年的大地震爆發後,華夏的企業踴躍捐贈,與國人一起創造了年度捐贈超過1000億元的奇跡,但近一年時間過去後,一些企業向公益組織承諾的捐贈款項卻遲遲沒有到位,經過多次協商沒有結果之後,公益組織決定首次向社會公佈承諾捐贈不到位的黑名單。

    即便如此,原計劃公佈的賴捐企業黑名單也不是那麼容易出台的,主辦方內部也有不同的意見,在經過多次討論之後,最終決定放棄公佈黑名單。

    可想而知,想要做好這件事情,阻力有多大?

    當時災區面臨的捐贈相當混亂,一部分人捐款是不留名的,他們把錢直接打到公開的賬戶,而除了官方機構之外,接受捐贈的機構和渠道又太多,很多機構即便接受捐贈也無法開具捐贈票據,因此,想要查證這些捐贈是否真實存在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又如在很多城市的商場、銀行、賓館、社區、超市等場所,都會看見專門設立的愛心捐款箱,但是這些捐款箱上面除了寫著愛心捐款四個字以外,再沒有任何別的信息,誰也不知道錢是給誰的,會通過什麼渠道發出去?

    華夏現有的基金會管理條例裡面,關於關聯交易的規定是非常少的,而且簡單、操作性比較差,不夠完整,那麼因此會導致關聯交易沒有辦法通過法律途徑去禁止它,避免關聯交易,除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之外,很好的一個辦法就是基金會的信息公開,把它的一年的收入情況和支出情況以及一些重要的交易都予以公開。」

    但是主管部門卻表示,在國內當前慈善意識和慈善氛圍還不濃厚的背景下,應該多一些鼓勵與寬容,創造一個更加善意、友善的慈善環境,同樣很重要。

    這麼一來,情況又複雜了,有的人說慈善活動應該規範,應該避免慈善黑幕,但是有的人卻說應該寬容,詐捐也無所謂,其中到底有什麼貓膩,就真不好說了。

    「當年的這些事情,我也是見多了,所以對於有些組織,真的是不敢相信。」杜宇畢竟比林蕭大幾歲,在外面跑的時間也更多一些,各種鬼蜮伎倆也見多了,因此心裡面也更加黑暗一些。

    從原則上來講,杜宇其實是很不看好現有的幾個慈善組織所做的事情的。

    只是林蕭希望做這件事情,杜宇也不可能不支持他,就像是現在這樣,林蕭一年要出十個億,杜宇二話不說,怎麼也要一年拿出一個億來湊份子。

    這裡面,除了兄弟友情之外,互相的信任也是很關鍵的,至於說林蕭幫他賺了很多錢,那倒是在其次了,畢竟朋友本來就有通財之義,更不要說他們算是世交。「說來說去,還是得找可以放心的人啊。」最後林蕭感慨了一句道,「原來以為有錢就可以搞定一切事情,現在看看,其實這個慈善也不好做啊。」「你的女人們那麼多,隨便找兩個來做這事兒不就成了嗎?」杜宇倒是一點兒都不忌諱,直接就對林蕭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