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豪門醫少

《》第一卷 第867章 無法放棄 文 / 叨狼

    林蕭過來的本意,是要跟韓雅一塊兒吃午飯的。()

    但是現在為時尚早,所以韓雅繼續帶著她的手下們,研究這一次行動的分工問題,林蕭則是呆在一邊兒,用他們的電腦上網閒逛,看看新聞什麼的。

    結果剛打開網頁,就看到一條很驚人的消息,據說研究顯示,人類智力巔峰已過,將會越來越笨,技術變得更先進了,人類卻變得更笨了。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稱,有證據顯示,過去十年,英國、丹麥和澳大利亞人的智商出現下降,十五年來測試分數下降了1。5點。而根據美國哈特福德大學的一項研究則稱,人類將變得越來越不聰明,到一百年後,iq指數每年將會降低8點,有些預估甚至更悲觀。

    對於人們為何越來越笨最悲觀的解釋是,實際上人類已經到達智力巔峰,上世紀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期間,美國平均iq得分上升了3點,在戰後的日本和丹麥,測試得分顯著增高,這一趨勢被稱為「弗林效應」。

    最早提出這種效應的新西蘭奧塔戈大學的詹姆斯?弗林認為,智商的提高是由於營養狀況、生活水平和教育狀況的改善。

    現在,專家在認為,發達國家的弗林效應已結束,人們的智商已達到頂峰,甚至開始下降。

    悲觀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們的後代可能要費半天勁才能明白我們現在秒懂的東西,當越來越多的人到達他們的潛力鼎盛期,而潛能本身卻正在降低。

    數據顯示,與十九世紀的祖先們相比,人類在反應能力上有所下降,人們的反應時間隨著歲月推移下降了,約等於每十年降1個iq指數。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後期,人均科學技術和創新能力開始逐步下降。

    英國研究人員表示,記憶力和其他大腦能力從四十五歲開始走下坡路,這比以前認為的更早,如果這個趨勢繼續維持下去的話,或許人們稍後會發展成癡呆。

    但是再往後看的時候,就看到研究人員的新發現,他們說,如果一周做三次哈他瑜伽(要求一個人在做一系列固定姿勢的同時要冥想,且要集中呼吸),就能夠提升腦力。

    據說研究人員研究了100位55歲以上的老年人,結果發現,那些久坐不動的老年人在練了僅僅八周的瑜伽後,他們的回憶能力、思維靈活度以及任務切換能力都顯著提高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技能得到了極大改善。

    其他人沒有做瑜伽,為了達到同等數量和時長的運動,做了拉伸和塑身運動。

    一段時間後,做拉伸和塑身運動的參與者在認知能力上卻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這個看起來,倒像是媒體收了錢,專門為推廣瑜伽而做的軟廣告。」林蕭看了看,就不由得笑了起來。

    現在的一些媒體,確實是節操全無,為了錢,為了吸引眼球,什麼假消息都敢往出寫,甚至是自己編造新聞內容。

    這麼一來,倒是搞得大家對於他們的信任程度,基本上已經降到了水平線以下。

    當然了,作為媒體,並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編造假新聞,因為他們很清楚,只要能夠引導輿論向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不斷地製造各種話題,自己的媒體就能夠獲得很高的知名度,而有了知名度和點擊率,就意味著可以引來更多的廣告商,投放更多的廣告,收入更多的廣告費。

    林蕭關閉了網頁,不想再看這些扯淡一般的新聞,然後將注意力又投向了韓雅他們這邊兒,就發覺他們還是圍繞著剛才的話題做延伸。()

    「我覺得,你們似乎忽略了一點。」林蕭沉吟了一陣子,就對韓雅說道,「既然已經知道這一次的出訪行動,會對某些財閥造成利益擠壓,那麼就應該先瞭解一下,這種擠壓的程度,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對方有可能會採取什麼行動?如果不搞清楚這些情況,我們的佈置就無法做到盡善盡美。」

    在林蕭看來,與其讓他們這些外行兒在這裡瞎琢磨,不如將當事人喊過來,詢問其中的細節問題,這才好有針對性地做出防禦措施來。

    「而且,我更喜歡的是主動防禦,不是被動地等著人家上門踢場子。」林蕭對韓雅說道。

    「你說的這個情況,似乎也有一些道理。」韓雅聽了林蕭的建議,倒是很認真地考慮了一下,然後對她的幾個主要手下們詢問道,「你們覺得林蕭的話,是否值得一試?」

    「林先生說的話,自然是極有道理的。」

    「是啊,頭兒,我覺得就應該按照林先生的意思去辦。」

    「我沒有意見。」

    「我支持林先生!」

    眾人七嘴八舌,紛紛表態,竟然沒有一個持反對意見的。

    其實這也不稀奇,畢竟大家心裡面都很清楚,特勤處能夠這麼快地發展起來,林蕭是功不可沒的,要不是他一下子培養出來這麼多的異能者,特勤處光是靠以前那幾個,怎麼可能在實力上有了這麼迅速的擴張?

    關於林蕭的各種傳說,在特勤處裡面,並不是什麼秘密。

    更不要說特勤處的少將主任韓雅,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林蕭的未婚妻,在她的面前,怎麼可能落林蕭的面子呢?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林蕭說的話,確實很有道理,值得一試。

    韓雅見大家都支持,於是就點頭同意了,然後就是讓手下打電話聯繫人,有關方面的專家什麼的。

    特勤處本來就是權力單位,再加上此時涉及到總理出訪的安全問題,被聯繫到的單位,自然都不敢怠慢,因此半個小時之後,就有幾個方方面面的專家們趕了過來。

    這些人當中,有高鐵項目的研究專家,也有國際形勢分析專家,還有歐亞戰略分析師等等,基本上都是搞這一塊兒工作的,一共來了六個,另外也帶了十來個秘書什麼的工作人員。

    在韓雅的要求下,眾人就針對這一次出訪所涉及到的各方各面,展開了熱情的探討。

    毫無疑問,專家們的意見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認為高鐵項目很有可能會受到最重的狙擊。

    「如果沒有高鐵項目的話,我相信其他的商貿合作團隊,並不能夠引起各方面的關注,畢竟傳統商業項目的市場早已經劃分得很明確了,短時間之內,也沒有人能夠改變戰略格局。」一名專家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而高鐵項目,無異於有一次大規模的經濟入侵,這已經影響到了西方各國的戰略佈局,有人針對這個搞事兒,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韓雅點頭肯定道,「我們希望得到的答案,是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消除這方面的不利影響,或者能夠找出可能存在的對手,避免自己陷入不利局面,希望大家能夠在這方面給我們一些幫助。」

    「這個就不好說了。」另一位專家搖頭回答道,「除非是把這個高鐵項目從訪問團隊中剔除掉,不然的話,這個問題就無法解決。」

    「這辦不到,總理不會答應的。」韓雅立刻就搖頭否定道。

    事實上,這一次總理之所以會親自帶隊出訪西方各國,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要推銷這個高鐵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之所以選擇先去土耳其,就是因為跟土耳其方面合作的第一條高鐵,將要通車了。

    華夏的高鐵建設起步,比起日本的新幹線,要晚了三、四十年,但從建成京津城際高鐵,到橫貫華夏東西南北「四縱四橫」高鐵幹線網絡初步成型,華夏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正是擁有了如此底氣,才有這一次總理親自率團出國訪問,充當華夏高鐵項目的推銷員的事情。

    從二十年前開始,華夏鐵路客貨運先後經歷了六次由提速拉動的技術與裝備的整體升級,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平均貨運時速從120公里到200公里的技術跨越。

    在此階段,華夏鐵路「走出去」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軌道交通裝備出口;二是「整個鐵路系統」出口,不僅提供機車、車廂和安全調度控制的全套軟硬件,還直接輸出建設與運營標準,承擔設計、施工及通車後的終身維保服務。

    正是得益於上述系統性跨越,僅央企華夏鐵建一家,在全球六十多個國家承建的鐵路建設項目,總投資額就超過四百多億美元。

    伴隨華夏在海外承建的首條高鐵,土耳其安伊高鐵的通車,有望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收穫「高鐵季」。

    這也正是總理儘管意識到此行風險重重,也要硬著頭皮走出去的主要原因,畢竟這可是一個直接利益數千億美元,間接可以產生數萬億美元的大項目,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項目,真找不出來第二個了。

    要說放棄高鐵項目的推廣,換取此行的平安,絕對是做不到的,就算是他們願意這麼做,總理那邊兒也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不妨換一個思路來考慮問題。」這個時候,林蕭就在一旁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