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豪門醫少

《》第一卷 第865章 安全問題 文 / 叨狼

    對於林正南的警告,林蕭還是聽在心裡面了,他考慮了一下,覺得還是得向韓雅討要一些相關資料。()

    畢竟,以前韓雅經常去海外公幹,對於這些情況,應該是比較熟悉的。

    韓雅也沒有讓林蕭失望,果然就給他發過來許多的內部資料,大部分都是關於國際商業間諜的案例,還有就是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情勢分析等等。

    林蕭抓緊時間看了一陣子資料,果然有一些收穫。

    正如林正南所言,如今的國際商業競爭當中,手段確實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不僅僅是商業間諜遍地走,就算是國際殺手組織,也參與其中,替人處理一些無法化解的矛盾。

    這些大財閥們的理念,一般就是遇到問題先動腦子,看看是否能夠用代價最小的方法來解決,如果腦子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試著用錢來解決,如果用錢也無法解決的話,那就要考慮訴諸武力了。

    比如說,直接幹掉競爭對手的核心人物,或者搞掉他們的核心產品,自然就能夠達到付出代價最小,見效時間最快的目的。

    不過在這些手段當中,用得最多的,自然還是商業間諜。

    找殺手這事兒,雖然乾淨利落,但是總是容易落下把柄,畢竟警方都不是吃素的,他們真要想搞清楚一件事情的內幕的時候,有的是辦法。

    據說1757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率領普軍22000人,對陣法國蘇比茲親王率領的法奧聯軍42000人,最終普軍以少勝多,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羅斯巴赫會戰。

    戰後,一名被俘法**官受邀與腓特烈共進早餐。

    席間,年輕軍官詢問大帝戰勝秘訣,腓特烈放下餐刀說,「貴國元帥有二十個廚子,卻沒有一個間諜,而我有一個廚子和二十個間諜。」

    由此可見,外國人玩間諜,早已經形成了規模。

    至於到了二十世紀冷戰之後,間諜覬覦的早已不僅僅是政治情報和軍事機密,比政治間諜更陰險、比軍事間諜更狡猾的,是商業間諜,而華夏的企業也已經成為國際商業間諜關注的重點目標!

    美國大型企業每年要花上百萬美元用於收集同行情報,摩托羅拉公司的情報部門,就是由cia的一個退役間諜組建起來的,現在在世界各地都有情報點,窺探競爭對手有無兼併計劃或新技術。

    九成以上的美國大型企業,都會聘請專人從事商業間諜工作,這些人多是大學畢業生,在校選修過有關競爭性情報課程。

    所謂競爭情報,是指用合乎職業倫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傳播有關競爭者的情報。但是現在的競爭情報專家,大多會使用非常規情報收集手段。

    以色列媒體曾經連篇累牘地報道了該國史上最大的商業間諜案——「特洛伊木馬」。

    在這個案子當中,以色列幾家知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涉嫌僱傭著名私人偵探事務所的偵探,利用互聯網非法竊取商業情報。

    被警方逮捕的私人偵探中,包括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前特工,涉案公司則涉及衛星電視、移動電話、汽車銷售、辦公用品等行業,受害企業多達數十家,其中公關廣告公司是最大受害者。

    商業間諜醜聞曝光後,以色列公司加強了信息安全檢查工作,發現受害公司的計算機主機系統都受到了「特洛伊木馬」病毒的侵襲,這種病毒不是以破壞系統為目的,而是讓商業間諜可以隨時進入系統竊取資料,然後轉賣。

    據以警方估計,以色列商業間諜獲取的商業機密累計市場價值高達數億美元。

    由於網絡安全技術不斷提高,商業間諜通過黑客手段獲取商業機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商業情報市場價水漲船高。

    在各國商業間諜中,日本的商業間諜活動最為活躍。

    二戰結束後不久,日本就建立了一個與西方國家諜報工作範疇不同的全球性情報搜集系統,以搜集經濟技術情報為首要任務,政治軍事情報只佔一成到一成半左右,日本的一些工業大學甚至專門開設「商業間諜」課程,為日本公司培養商業間諜和反間諜人員。

    日本在戰後經濟恢復能如此迅速,其汽車、摩托車、攝像機、電視機、手錶等產品能進入並佔領歐美市場,首先要歸功於得力的情報工作。

    日本一名情報專家曾經承認,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都來源於競爭情報。

    此外,日本企業收買海外情報出手闊綽,對一般的商業和技術情報,出價五萬到十萬美元,如果情報重要,則不惜代價。

    上個世界二十年代初,日立公司就花了五十萬美元,買通美國ibm公司職員,套取情報,日本化工企業為探聽美國杜邦公司的秘密,甚至雇間諜乘飛機在杜邦公司製造廠上空盤旋拍照。

    一些企業一方面拚命要派情報人員搜集別人的商業機密,另一方面,又設法要找專業人員守住公司機密。

    一方面,商業間諜所使用的工具越來越高科技,另一方面,反竊密的手段也日益先進。

    你把竊聽裝置做得微型,我就裝上保密電話、帶上錄音干擾機,你要偷拍資料,我就發明一種防止翻拍的紙。

    當時相對而言,華夏在經濟安全方面的意識很薄弱。

    在企業層面,國外大企業都設有專門的情報機構,其作用有二:一是收集別人的情報,二是保護自己的情報不被竊取。而華夏的國有企業往往沒有相應的情報機制,既無力收集競爭對手的信息,更沒有意識保護自己的行業機密。

    世界五百強企業為保護自己的核心機密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以肯德基為例,對配方所採取的保密措施簡直誇張得無法形容,當年肯德基的秘方搬家,出動了大批在職警員和私人保鏢,由一輛裝甲車將小紙片運送到一個秘密地點。

    正因如此,山德士上校當年創製的秘方至今仍牢牢地掌握在他們手中,反觀華夏的景泰藍工藝配方,被日本間諜以參觀工廠為名竊取,輕輕鬆鬆而且還拍了視頻回去反覆研究,讓人不得不唏噓。

    要說華夏商業保密機制沒有有效建立起來,還有政府層面的原因,一些經濟管理部門相當抵制「經濟安全」這個概念。

    某些官員甚至公開表示,「經濟安全」的概念應當慎用,全球化背景下,過分強調經濟安全會給對外經濟交往製造壁壘。

    而在傳統觀念中,國家機密的範疇僅限於政治,軍事等領域,對商業機密的重視也遠遠不夠。

    華夏的傳統文化重視人情,華夏的人脈關係卻是經濟安全的一大隱憂,以近鄰俄羅斯為例,在那裡花錢辦事也是一項潛規則,華夏商人在俄通關多少需要上下打點一下,但俄羅斯人很有意思,這次交了錢,下回同一個人同一件事還得交錢,這叫「一碼歸一碼」。

    而華夏人則不是這麼做,他們更信奉「一回生二回熟」,基於這一點,外國企業很容易就可以與華夏國企的關鍵人物,或是政府經濟部門的要員,建立某種長期關係,「以華制華」。

    可以說,華夏人的人情觀念,為國外情報工作提供了可乘之機。

    「看起來情況非常複雜啊!」林蕭看完了這些資料,也不由得歎了口氣道,「中東這邊兒,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防不勝防,而土耳其那邊兒,更是國際情報販子氾濫的地方,想要保證整個出訪團隊安全無恙,確實需要多動一番腦筋才行。」

    土耳其確實是一個比較難以描述的國家,有當年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底子在,即便是美國人也不敢忽視他們的存在。

    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

    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對西方文明的影響舉足輕重,其領土在十七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是掌控地中海。

    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站錯了隊,敗於協約國之手,元氣大傷,國家分裂了,實力削弱了,但是現存的力量仍然在區域內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現在這個國家的內部情況比較複雜,亂的很,不然的話,也不至於多個極端勢力組織,都將自己的老巢建在土耳其了。

    即便是華夏,也對土耳其在反恐及打擊極端勢力分子方面的不作為,非常惱火,但是又沒有什麼脾氣,畢竟這種事情確實不容易解決。

    不過林蕭也猜測了一下,覺得這一次華夏政府向土耳其方面力推自己的高鐵技術,準備打包出售給他們一攬子解決方案,這其中除了經濟利益的牽扯之外,或者也有將自己的勢力順勢打入土耳其內部的考量。

    畢竟,當年列強也是對華夏採取了這樣的方式,通過修建鐵路來瓜分華夏,劃定他們的勢力範圍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林蕭想到這一點的時候,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當然了,想要促成這件事情,林蕭肯定是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但是如今的林蕭,心裡面還是有幾分底氣的。

    就算是他自己的能力有限,大不了去將海島上那位大猞猁給請來幫忙嘛,有真仙級別的高手坐鎮,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

    林蕭仔細思量了一番,就覺得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