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絕代武神

正文 459 東海求救 文 / 司馬鴻飛

    不料當他們就要跳進青海湖的時候,忽然間湖水恢復了平靜的水面,他們居然只能漂浮在水面上而不能進到裡面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聶歡百思不得其解!

    「誒誒誒!神馬玩意!怎麼進不去啦!老公想想辦法啦!」凌子涵道。

    「嘿嘿!我也想進去!對了詩詩!你來試試!用你的排山倒海!」

    「歐!我來了!」洛詩詩飛身上前,將身子一轉,喊了一聲:「排山倒海!」一股滔天巨浪排空而起,直衝雲霄!他們剛要進去,卻不料那股大浪「唰」的一下又恢復了原樣!差點把他們淹沒!

    看著平靜的水面,聶歡直納悶,這是為啥?法力不夠嗎?薛冰聳聳肩膀到:「老公啊,這招行不通的!換個辦法吧!」

    聶歡點點頭:「很可能是魔王對這片湖水施了法術!要是有東海龍王的避水珠就好了!你們等著,我去去就來!」

    「別讓我們等的太久啊!要不然的話你老婆們就被別人霸佔了!」薛冰道。

    「你這虎娘們!啥話都敢說!走了!」它化作一道紅光,直奔東海而去!

    滔滔東海,是中國海的一部分、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它北起中國長江口北岸到韓國濟州島一線,與黃海毗鄰,東北面以濟州島、五島列島、長崎一線為界,南以廣東省南澳島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作經澎湖到台灣東石港)一線同南海為界,東至日本琉球群島。

    東海龍王敖廣,統領東海所有的水族,十分的狂傲,但是也分跟誰,孫猴子來了他就傻比了!此時的的東海龍王幹嘛呢?正在後宮和他的小老婆玩呢!

    背著大老婆,龍王找了一個年輕的花斑龍,五顏六色的,長得又好看!此時此刻,他正在母龍的身上衝鋒馳騁呢!老傢伙寶刀不老,把花斑龍搞得一陣大叫,爽的把老龍王的腰都快要弄斷了!

    正在不可開交之時,忽然間有蟹將來報:「報龍王!有人來求見您!」

    「誰呀!沒看見本王在忙於正經事兒呢嗎?」老龍王奮力的捅了幾下,花斑龍叫聲連連!蟹將偷偷一笑:「龍王!他說是您的好友昊天!」

    「啥?昊天?這小子跑來做啥?有日子不見他了,挺想的!告訴他,稍等片刻,本王就來!啊!……」一陣急行軍,把花斑龍的龍穴禿嚕的快要破了:「缺德玩意!幹嘛呢,這麼用力!」

    「不好意思呀老婆!我得快點,我這兄弟年吧的也不找我一回,這次一定是遇到麻煩了!他對我可好著呢!幫了我好機會大忙!正好還還情!啊!……受不來哦了!要放了!啊!……」一陣劇烈的運動,終於一瀉千里了!趴在花斑龍身上呆了一會,花斑龍爽的毛都要飛了!

    「等我回來寶貝!咱們接著干!」敖廣抖抖衣服,快步的來到了龍宮的會客大廳!

    「誒呀呀呀!昊天老弟,別來無恙啊,你可把老哥哥想死了!來來來,趕緊坐!來人吶,把閘門龍宮最好的千年醉拿來給昊天兄弟喝!」

    「誒呀呀呀!慢慢來老哥哥,酒我就不喝了,我來呀是找您有大事兒!」

    「誒!那也不差喝一會呀!」不一會有人拿來龍酒,聶歡喝了一口:「果然好酒!謝謝老哥了!」乾杯!

    「兄弟呀!你這回來時有大事兒吧!說說!」

    「不瞞您說,我在追魔王無天,他跑到青海湖裡面去了!我是想借老哥哥的避水珠一用!你看……」

    「啊,你是進不去水裡了是吧!不用避水珠,我教你個法訣,你一念,那水就沒了!不過只能維持十分鐘!完了再念!就行了!」

    「是嗎?太好了老哥哥!」龍王便把法絕交給了他,聶歡抱腕道:「老哥哥,事態緊急,兄弟我改天再來叨擾!酰去也!」

    「即使這樣,那老哥哥哥就不留你了!後會有期亞兄弟!」龍王送走了聶歡,找急忙慌的就跑回去了!花斑龍還沒等起來呢,老龍王的龍鞭就從後面進去了:「你個該死的!又要折騰老娘!這回可不許跑了,要弄就弄一夜!」繼續完成未完成的工作!

    聶歡飛到空中,俯瞰大地,著青海省也太美了!

    青海省歷史沿革:青海省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湟水河谷已發現距今4000多年前的氏族公社文化遺址。羌族於公元前2世紀移居青海。公元前121年,漢代霍去病進軍湟水沿岸,在西寧市以西置臨羌縣。西漢時設護羌校尉。公元4年,設西海郡。公元397∼414年,鮮卑族在青海省東部建立南涼國。隋設西海、河源二郡。唐、宋為吐蕃屬地。其東北部元代為貴德州,屬甘肅行中書省,其餘屬吐蕃、朵甘思等處宣撫使司。明屬西蕃地。清時東北部設西寧府,北屬青海蒙古額魯特部,南為玉樹等土司屬地。1929年設青海省,以其境內有青海湖而得名。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政府駐西寧市。青海省現轄6州、1地、1市:西寧市、海東地區行政公署、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總計有51個縣級行政單位。

    漢以前,青海歷史悠久,小柴旦遺址的發現表明,在距今約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西部已有人類在勞動生息。省境中石器時代文化有拉乙亥遺址,新石器時代有馬家窯文化的大量遺存,青銅器時代有齊家文化、卡約文化、辛店文化、諾木洪文化等的豐富遺跡遺物。青海是中國古代羌人居住生活的中心地區之一,卡約、辛店、諾木洪等文化都是羌人創造的文化,其他考古學文化與羌人及其祖先也有密切關係。

    傳說舜的時代,曾將三苗流放到羌人聚居區三危之地,後融入羌人之中。據史載,約戰國初秦厲共公在位時(公元前476-公元前443年),羌人無戈爰劍被秦掠去為奴,後逃回河湟地區,將從秦人那裡學得的先進農牧業生產技術傳播到廣大羌人中,羌人很快興盛起來,無戈爰劍的後代世襲作羌人部落聯盟的首領。秦獻公時,河涅羌人向今四川、甘肅、西藏、新疆南部等處遷徙,形成許多新的種落。秦孝公曾派太子駟率領包括河湟研種羌首領在內的戎狄92部落酋長朝覲周顯王。秦始皇時(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修長城以界西羌,西羌勢力在繼續發展。漢代以前,青海羌人以畜牧業經濟為主,兼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有所發展,仍處在原始社會末期階段。

    兩漢時期,漢初,生活在青海地區的羌族遊牧部落有數十個,羌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主要從事狩獵及原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因北方匈奴強大,故河湟羌人臣服於匈奴。原居河西走廊的月氏人遭匈奴攻擊後被迫西遷,少部分逾祁連山南遷到湟水流域與羌人雜居,史稱湟中月氏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遣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軍鎮壓河湟羌人起義,漢軍深入河湟,西逐諸羌,並置護羌校尉,統領河湟羌人事務(見李息、徐自為平羌)。神爵初,漢宣帝遣後將軍趙充國鎮壓青海先零羌等羌人,漢軍採取打擊先零、安撫罕·羌的策略,使羌人歸附,置金城屬國,安置降羌。漢軍在湟水流域罷騎屯田,擴大了金城郡的屬縣,使河徨地區納入西漢的郡縣體系之中。(見趙充國平羌、趙充國屯田)

    漢平帝(公元前1-公元5年)時,王莽在今青海湖周圍的廣大地區設西海郡(治龍夷,今青海海晏縣三角城),強行遷徙內地刑徒和百姓赴西海地區居住,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王莽末年,西海郡因羌人反抗而廢棄。

    東漢時,青海地區的羌人多次參加反抗東漢統治階級的起義,朝廷在今青海地區設置的郡縣極不鞏固。東漢時的羌漢戰爭前後持續了100多年,聲勢浩大,給統治階級以沉重打擊,統治根基為之動搖,羌漢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獻帝建安中(196-219年),東漢在湟水流域新置西平郡(治西都縣,在今西寧市),領4縣,加強了對青海東部地區的控制。(見東漢羌人大起義)

    兩漢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央集權國家的鞏固,民族間的交往和聯繫趨於頻繁。接連不斷的羌漢戰爭使許多羌人被迫內遷、西遷和南遷,大批內地漢人通過從軍、屯墾、任官、移民等形式進入或長住於青海地區,民族間交錯雜居的局面逐步形成。兩漢在青海東部湟水、黃河兩岸實行軍屯或民屯,並逐步擴大屯田規模,戍卒和內地移民把較先進的生產耕作技術、生產工具和作物品種等不斷帶人青海地區,使這裡的農業生產出現了使用鐵器、施行農田水利等現象,這是青海農業發展史上的進步(見曹鳳屯田、侯霸屯田、上官鴻屯田、馬續屯田)。兩漢時,青海水陸交通得到開拓性的發展。羌漢戰爭中廣泛使用木車,黃河、湟水上出現古渡、橋樑。東西橫穿青海境內的羌中道(亦稱青海道),是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當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被阻隔時,便可繞道羌中道,使中西交通仍然暢通。郵驛事業開始得到發展,西漢時青海出現當地最早的郵亭,驛路東通金城(今甘肅蘭州西),西通環海,北連河西,南至黃河流域(見漢代河湟郵驛)。在河湟地區交通線旁的高山上和環湖地區建有障亭燧,一有軍情,烽火相通,在軍事活動中發揮著神奇的作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手下大將張郃率軍進入今青海東部,河湟地區從此納入曹操勢力範圍。但魏軍遭到以麴氏為代表的西平豪門地主的多次反抗(見麴氏叛魏)。魏、蜀、吳3國鼎立的局面出現後,自曹魏太和四年(230年)起,魏、蜀雙方又展開了爭奪河湟地區統治權的戰爭,蜀漢涼州刺史魏延率軍「西入羌中」,與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在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與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地大戰。正始四年(243年),蜀漢以鎮西大將軍姜維接替魏延「領涼州刺史」,數年後與魏軍大戰於「洮水之西」。與此同時,河湟地區的羌族與匈奴首領紛紛相結叛魏,「圍攻城邑,南召蜀兵」。羌酋峨遮塞在今青海民和黃河沿岸阻擊魏軍;匈奴族首領治無戴也在今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北部抗擊魏軍,失敗後逃往蜀漢。正始十年(249年),姜維進攻西平,不克而退。嘉平六年(254年),蜀軍攻佔狄道(今甘肅臨挑)、臨挑。(今甘肅眠縣)、河關(轄今青海貴德、循化),遷3縣民戶人蜀。此後,雙方在今黃河以南甘、青交界地區進行拉鋸戰,直到蜀漢滅亡為止(見蜀魏河湟之爭)。

    晉王朝建立後不久,鮮卑族和匈奴族的一些部落先後自北方入塞。落居於今甘肅河西走廊東部地區的鮮卑各部及匈奴人,由於不堪地方宮吏的歧視與壓迫,在禿髮樹機能的率領下,發動了河西鮮卑長達10年的反晉戰爭,並一度攻佔涼州首府姑臧(今甘肅武威)。涼州地區的羌人各部紛紛響應,羌酋柯成泥也曾攻佔西平與浩門,使西晉王朝在涼州地區的統治陷於中斷。武帝咸寧五年(279年),河西鮮卑被新任武威太守馬隆率兵擊敗,西晉王朝恢復了對涼州地區的統治。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晉以張軌為涼州刺史。晉王室南遷以後,涼州成為北中國惟一由漢族官吏統治的一個州。不久,西平太守曹桂企圖推翻張軌取而代之。張軌遂於懷帝永嘉五年(311年)遣其子張宴率軍南下,攻擊曹掛。自此,青海東部河涅地區直接納入張氏父子的統治之下(見曹桂之亂)。東晉穆帝永和元年(345年),張軌孫張駿自定年號,設置百宮,建立了「前涼」,河湟地區成為前涼王國的一部分。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帝國攻滅前涼,結束了張氏長達76年的統治,河湟地區歸屬前秦。太元十一年(386年),前秦大將呂光西征西域返回河西後,驅逐前秦涼州刺史梁熙,建立了。後涼政權,河湟地區又成為後涼王國屬地。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後涼鮮卑大都統、廣武郡公、禿髮部落酋長禿髮烏孤脫離後涼,建立了南涼王國。次年,南涼進軍湟水流域,佔領今青海境內河湟地區,並先後在樂都、西平等地建都。前秦苻氏政權滅亡後,羌人姚氏建立的後秦帝國勢力擴及隴西,南涼王禿髮辱檀懼後秦攻伐,表面臣附於後秦,並被委為涼州刺史,佔領了涼州首府姑臧及河西走廊東部5郡,實則「車服禮章一如王者」,割據如故。南涼作為十六國之一,在中國歷史上猶如曇花一現,只存在了短短18年,期間發展農業,創建學校,傳播中原文化,推行封建制度,對開拓河湟地區、促進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後因其王窮兵黯武,導致衰敗,不得不退出河西地區,保守湟水流域。安帝義熙十年(414年),鮮卑乞伏氏建立的西秦王**隊攻滅南涼,青海東部河湟地區歸屬於以枹罕(今甘肅臨夏)地區為中心的西秦王國。劉宋元嘉六年(429年),佔領河西走廊中、東部地區的匈奴沮渠氏的北涼軍隊越過祁連山脈,將西秦軍隊逐回河南,青海東部河湟地區又歸北涼王國。10年後,北魏攻滅北涼,又統治了青海東部。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北魏分裂後,河湟地區又歸屬西魏。西魏恭帝末年(557年),北周取代西魏,河湟地區歸屬於北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在魏晉時期的大動盪中,青海東部河湟地區政權更迭頻繁,戰火連綿不斷,加上不時發生旱災,人民生活困苦。這種局面直到隋、唐統一中國之後,才有了改變。

    在魏晉南北朝大部分時間內,青海東部的今黃南藏族自治州、中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及西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均屬鮮卑慕容吐谷渾子孫建立的吐谷渾王國(河南王國)。這些地區的羌族部落,先後融並於吐谷渾族。吐谷渾在南北朝時期,既與南朝的宋、齊、梁朝密切交往,也與北朝的魏、周遣使往來,並利用南北交往的有利條件,開通絲綢輔道,發展貿易,不但增強了國力,也為古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貢獻。同時,吐谷渾也先後與西秦、北魏和北周發生多次戰爭。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魏軍乘吐谷渾內亂,深入吐谷渾腹地,擊敗吐谷渾,迫使其王慕利延逃往西域佔領鄯善(今新疆婼羌)等地,建立了西部吐谷渾。一年後慕利延返回青海復國,以後與魏時戰時和。北周為了反擊吐谷渾的東侵,也曾多次發動對吐谷渾的戰爭。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太子宇文贇乘吐谷渾內亂,亦曾率兵攻佔青海湖濱的吐谷渾都城—伏俟城,但終因大軍不能在牧區常駐而撤軍。

    魏晉南北朝時期青海南部今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樹藏族自治州大部地區,分佈著以黨項羌為代表的許多羌族部落,他們「每姓別為部落,大者五千騎,小者千餘騎,織犛牛尾及山羊毛為屋,服裘褐,披氈為上飾,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屯聚,無徭役,不相往來,養犛牛、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禾……元文字,但候草木以記歲時,三年一聚會,殺牛羊以祭天。」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內,社會發展緩慢,處于氏族社會階段。

    隋初,仍保留北周所設鄯州、廓州,廢去郡一級建制,並將7縣合併為4縣。鄯、廓2州只轄河湟一隅,今青海其餘廣大地區則是吐谷渾和黨項等羌的屬地。大致以巴顏喀拉山和阿尼瑪卿山為界,山南為黨項等羌屬地,余為吐谷渾地。當時黨項諸部落大者5000餘騎,小者千餘騎,互不統屬,大部分役屬吐谷渾。吐谷渾自5世紀中葉起勢漸強盛,隋初常攻掠騷擾隋邊。隋曾多次派兵反擊。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後,吐谷渾震懾,遣使朝貢,雙方開始和好交往。開皇十六年,隋以光化公主嫁與吐谷渾主世伏。次年,世伏弟伏允為主,依俗仍以光化公主為妻。自此吐谷渾朝貢歲至。隋渾聯姻將雙方友好關係推到一個高峰。隋煬帝繼位後,對吐谷渾、西突厥擁遏中西陸路通道的狀況深感不滿,立志打通西域通道。於是勸誘西突厥鐵勒部出擊吐谷渾,隋軍也乘機掩擊配合(見鐵勒擊渾)。吐谷渾雖遭大敗,但隋兵一撤,吐谷渾又復其故地。隋煬帝決定西巡,親征吐谷渾,打通中西通道。大業五年(609年),率百官、嬪妃及數十萬大軍到青海境,曾在西平郡陳兵講武,在拔延山(屬拉脊山脈)圍獵演習。後經今西寧、大通,渡浩門河,在覆袁川(今門源永安河谷一帶)圍殲吐谷渾主力,伏允敗遁。隋衛尉卿劉權等出伊吾道,破吐谷渾伏侯城。於是在吐谷渾故地設置西海、河源、且末、鄯善郡,命劉權留鎮河源郡積石鎮,發天下罪徒配為戍卒,大開屯田(見隋煬帝西巡、隋代河源郡屯田)。劉權在邊5年,諸羌安服,貢賦歲入。隋末,吐谷渾復其故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