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內幕(4)
「這實際上就是紙上談兵,比編造假財務報表、記假帳還要簡單得多。對於我來說,搞這種東西真是小兒科。於是我就開始著手編寫這個項目報告書。我選擇了建立對俄貿易物資交流市場、投建證券交易所、進行黃河南區商品住宅小區開發等幾個項目。這幾個項目無論哪一個都需要五千萬以上的投資,就憑他們那個小小的金成公司,談這些項目無異於癡人說夢。不過我已經領會了董事長的目的,她就是要對人們講述一個可以幹大事業、發大財的現代神話故事,我的責任就是利用我的專業知識和身份招牌,把這個故事編的圓滿、可信。至於他們對誰去講述這些故事,就是他們的事情了,靠這些故事能不能挖出金元寶,就看他們的本事了。這幾個項目策劃報告報上去以後,他們非常滿意,還專門召開了一次董事會,讓我對這些項目進行答辯,說實話,那些所謂的董事們對經濟一竅不通,文化程度也十分有限,提出的問題懂得四則運算的人都能解答的清清楚楚,這個所謂的答辯會實際上是一次表演。答辯會後,金成公司就開始全面出擊,由董事長親自出馬,我們這些總經理、財務總監之類的人物密切配合,到各個國有企業去宣傳我們的項目,動員這些國有企業的總經理、廠礦長們給我們投資,跟我們聯營搞這些項目。這時候我才發現,這些國有企業的頭頭們我們大都已經照過面了,大部分都是前段時期白國光交際過、應酬過的。
「說實話,大多數國有企業的老闆把董事長親自上門跟他們談項目、談投資看成自己的榮幸,看成自己積累政治資本的機會,當成跟上面建立有效聯繫的機遇,凡是去談的企業只要有錢沒有不出血的,甚至有的企業沒有在我們的棋盤上也主動跑來要求投資。我當時看得很清楚,這些國有企業的頭頭對我們項目的可行性跟我們公司運作這些項目的能力根本不在乎,他們硬是抱著白扔也要扔的心態,豪爽大方的把幾十、幾百萬的資金投到了金成公司。金成公司適應新的形勢,很快從金成經貿公司變成了金成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也像一隻乾癟的臭蟲吸足了血,變得財大氣粗起來,短短半年時間,公司的賬面資金就從原來的一百多萬膨脹到了四千多萬。」
胡志剛說到這裡感慨地搖頭歎息:「通過這件事情,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國有企業的產權不明晰,資產監督不到位,經營者權力過大等等這些伴隨著改革開放出現的弊端,如果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不及時有效地加以解決,國有資產的流失、損耗、國企幹部的**、經濟效益低下等等就是國企永遠擺脫不了的痼疾,最終必然導致國有企業整體垮台。」
何天亮跟三立對國有企業的命運並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白國光、金成公司的情況,所以何天亮打斷了他的感慨,把話頭扭到了他們關心的題目上:「金成有了錢,董事長、白國光這些人該往自己兜裡面摟了吧?」
胡志剛說:「那是當然,不過他們還做不到把錢摟到自己兜裡又能躲過法律的追究,於是我對於他們更為重要了。這時候他們開始對我更加倚重了,董事長幾乎每天都要把我揪到她的辦公室裡,公司有了錢,董事長也開始天天到公司辦公了。白國光終於兌現了他的諾言,分給我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工資更十足發到了兩千多塊。這時候我們就開始象模像樣地籌建中蘇邊貿交易大廈,開始裝修證券交易大廳、開始搞對外貿易了。這些所謂的項目一開始就是空殼子,只不過是轉移資金的技術手段。項目開始了,公司就可以叫喊資金不足,董事會就決定面向社會籌措資金、向各家銀行申請貸款。社會籌措資金的數額達到了兩千多萬,銀行貸款數額也達到了三千多萬。
胡志剛喝了一口茶,三立勸酒,他謝絕了,接著往下說:「社會集資款不能不還,不還就會引起社會動盪,這是政治事件,是要丟官掉腦袋的大事,所以當社會上傳出金成公司經營失敗,資不抵債的傳言時,購買了金成公司債券的老百姓急了,把公司圍了幾天幾夜,有的還到省政府門前請願示威,在這種情況下,金成公司一分不少的全部還清了社會集資款,雖然欠了一些利息,老百姓能把本錢拿回來就已經謝天謝地大叫萬幸了,那裡還顧得上再追討利息。接下來是銀行上門追討貸款和利息,銀行的錢也不能不還,不還就得上法庭、徹底清算公司資產,於是公司拖了半年多,終於也把銀行的貸款還上了。在這個過程中,公司賬面虧損達到四千多萬,每一筆虧損都清清楚楚,來龍去脈歷歷在目,誰來查賬都虧得光明正大,只要臉皮厚一點,誰也沒辦法。其實金成公司也是過於小心了,只要社會集資還上了,銀行貸款應付過去了,全省上上下下都鬆了一口氣,金成公司虧不虧,虧了多少誰還有心去深究?最終虧的都是那些給金成公司投資的國有企業。話說回來,這些企業投資的目的本身也不是為了靠金成公司給他們賺錢,說透了就是要買上級領導個好。所以虧不虧的誰也不會認真追究董事長的責任。實際上,我心裡明白,金成公司並沒有那麼大的虧損,他們做的套子也花了一些成本,比如到內蒙邊境購買土地建設邊貿市場、在省城租了一座樓搞證券交易所等等,再加上歸還部分社會集資利息和部分銀行貸款利息等等,總支出額不超過一千萬。而他們從各個企業弄來的投資有四千多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