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穿越農家樂悠悠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舅婚事定 文 / cc的幸福

    穿越農家樂悠悠,第一百二十八章小舅婚事定

    鋪子的生意,因為有了林小橋的出謀劃策,現在又變得興隆了起來,李氏和林小橋等人,又開始恢復了以前每天,忙的團團轉的狀態。請記住本站的網址:。ai愨鵡琻

    時間悄悄進入了五月的中旬,在忙著生意的同時,林小橋也沒有不顧她那些親手種下的蔬菜瓜果,每天都不忘給它們澆上一遍水。

    因為她的悉心照料,地裡面的蔬菜瓜果都長得很好,尤其是那為數不多的西紅柿,那些枝上已經結出了,一個個小小的青果子,估計不要多久就能成熟,摘下來吃了。

    五月的天兒,已經很熱了,自從端午節後下過那場大雨之後,近來日日都是艷陽高照,光輝灑滿人間。

    晨起的時間還稍微好些,沒有那麼的酷熱,但是每到中午過後,地面上都能被烤的發燙,空氣也是熱氣哄哄的,人只要一動,那汗水就冒出來了。

    所以,每到這個時辰,街面上幾乎都是沒有啥子人的,連那些賣東西的小販們,一到了中午就會收拾貨物回去,等到傍晚時分,太陽沒有那麼的「熱情」了,才再次出來。

    在這樣的熱天裡頭,『林氏竹筒飯』的冰碗,甜品,還有涼皮涼面,是最受歡迎的。

    為了讓客人們消費的更加滿意,林小橋最近也一直都在忙著,研究各式新鮮的甜品和冰碗,雖說他們鋪子的冰碗和甜品是贈送的,不過如果長期以來都沒有啥子新意和出奇的地方,肯定也會流失一部分客人的。

    還有鋪子新推出的吃食——涼皮涼面,這個吃食兒製作起來並不算難,所以估計不久的將來,應該就不只是他們一家會賣了,為了留住客人的胃口,林小橋也是挖進心思,絞盡腦汁兒的在想著,如何不斷的創新。

    她思來想去,最終覺得還是得從配料上面下手才是,讓面裡的配菜種類適當的增加了兩種,還有拌面的醬料,也一直在研究著改善。

    當然,她的努力也一直都得到了,客人們的認可,就衝著那些老顧客三天兩頭的帶些新顧客上門來光顧,而鋪子裡面幾乎只要到了飯點就座無虛席的現象,也是足以說明問題的了。

    就在他們所有人都在鋪子裡頭忙的暈頭轉向的時候,林小橋的姥姥孫氏突然過來了,而且還給大傢伙兒帶來了一個喜人的好消息。

    孫氏這回是跟李老頭子一塊兒來的,她知道閨女一家子定是在鋪子裡頭忙活著,所以也沒去宅子那邊看看,直接就奔著鋪子這邊來了。

    老兩口到的時候正是傍晚時分,鋪子裡面已經陸陸續續的來了一些客人在吃晚飯了,所以李氏跟林小橋母女兩個都在廚房裡頭忙活著。

    等到小夥計領著孫氏和李老頭出現在李氏面前的時候,她正揮著把大鍋鏟,正在炒菜咧,而林小橋也是在手上不停的,配著幾份涼皮涼面的配料,母女兩個都沒有注意到。

    廚房裡面雖然經過林小橋的設計之後,多了幾個通風的窗口,但是現在天氣又熱,灶上的火也沒停過,所以還是會異常的悶熱。

    孫氏進來瞧見她們都在忙著,便打發了李老頭子出去,自個兒捲起袖子來便找事兒做,她看著李氏額上那豆大的汗珠不停的滴下,身上的衣裳也都被汗濕透了得樣子,便奪過李氏手裡的鏟子:「閨女,你先一邊待著歇上一會兒去。」

    李氏本來還在一心一意的炒著鍋裡的菜咧,卻突然被人奪走了鏟子,再抬頭一看是自個兒老娘站在旁邊,頓時嚇了一跳:「娘,你啥時候來的?咋沒出個聲兒啊,這廚房裡頭又亂又悶,你老人家還是趕緊出去吧,我忙完這一陣兒再跟你說話啊。」

    李氏一邊說著,一邊去拿過孫氏手裡頭的鍋鏟,她可捨不得自個兒老娘這樣吃苦受罪。

    「你這丫頭,還跟自個兒的娘客氣啥子啊,瞧瞧你那額頭上的汗水,趕緊去洗把臉啊!」孫氏阻止了自個兒閨女的行為,催促她去休息一會兒。

    此時,林小橋和鄭寡婦也都注意到了孫氏的出現,不過現在這個時間點兒上,大家都是忙的手上停不下來的,所以兩人也只是跟孫氏匆匆的打了個招呼,便各自忙著各自手頭上的事兒了。

    李氏爭不過自個兒老娘,跑去打了盆涼水,自個兒洗了一把臉之後,便也擰了把汗巾子,給鄭寡婦和林小橋二人都擦了把臉。

    倒了洗臉水,又喝了一杯涼茶之後,李氏便又跑回了自個兒炒菜的灶前:「娘,我也歇好了,快把鍋鏟給我,你老還是去外頭坐著

    歇歇,這廚房裡頭實在是太熱了,煙又嗆的。」

    孫氏把著鍋鏟沒給,將鍋裡的宮保雞丁,麻利的分別盛到四個盤子裡,放水刷鍋之後,緊接著又炒了下一道菜餚,假意瞪了李氏一眼兒:「娘叫你歇著,你就歇著,你要實在閒不下來,去幫幫你鄭妹子。」

    李氏見她堅持,只得笑著說道:「是娘自個兒堅持要賴在這兒吃苦受罪的啊,可別念叨我這個做閨女的不孝順啊。」

    孫氏聽了這話,嗔了自個兒閨女一眼:「是娘自個兒喜歡找罪受的,不念叨你啊。」

    林小橋和鄭寡婦看著她們母女兩個這樣耍怪,也不忘忙裡偷閒的,樂上一樂。

    「你去歇著喝口水吧,我先替你一會兒。」李氏跑過去接過鄭寡婦手裡的活計,讓她抽空歇上一會兒。

    鄭寡婦也沒跟李氏客氣,撂下鍋鏟便走到窗口透了透氣兒,順便倒了一杯林小橋泡的菊花茶喝下。

    剛才看著李氏和孫氏母女兩個,憶起往事兒,她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沒出閣之前,她的母親也是對她十分疼愛的,只不過那樣的寵愛終究沒有那麼的純粹。

    往日的種種都已經過去,鄭寡婦也由衷的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夠在那個高牆大院兒裡面,每日生活的自在一些,祝願她身體康健。

    鄭寡婦低頭看著自己那雙,近來由於勞作變得已經不復白皙的雙手,憶起從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姐,貴婦生活,她卻是一點兒傷感都沒有。

    相較於那些表面光鮮,內裡卻有苦難言的日子,她更喜歡現在這樣真實的生活,即使每日勞作疲累,但是她覺得如此過得更加的充實。

    細細的喝完杯中的最後一口茶水,鄭寡婦理了理自己的情緒,放下杯子便去替換李氏了。

    這樣時不時的能有人換把手,李氏幾個今兒個也覺得沒有平日那麼疲累,而孫氏和李老頭原本是來送消息給閨女一家的,哪曉得一來就忙上了,廚房裡頭又比較嘈雜,所以母女兩個也沒說上幾句話。

    直到酉時已過,鋪子裡的客人沒有那麼多了,大傢伙兒才得以喘上口氣兒,李氏知道自個兒老娘老父不會無緣無故的跑來找她,所以見著此時也不十分的忙,便攙著孫氏去大廳,找了個角落的空位子坐下。

    「你們鋪子的生意咋這麼好啊,娘來的時候,看到別的飯館都沒啥子生意咧。」孫氏坐下給自個兒倒了杯茶水喝著。

    李氏順勢也倒了一杯,喝了口水緩了口氣兒,聽到自個兒老娘如此詢問,便回道:「前段日子生意也不好,這天氣熱,客人們都沒啥子胃口,也不大願意出來吃飯,那段時間,鋪子每天都在虧本。好在小橋那丫頭,想了幾個好點子,這才把生意又做活了。」

    孫氏聽了這話,嘴角也咧開來,笑呵呵的:「那丫頭就是個小人精,瞧她那機靈的小模樣,娘最稀罕了。」

    李氏聽了這話,心裡頭也很高興,自己的孩子就算是被她親娘誇讚,她也是覺得得意的,更何況小閨女機靈又能幹,還十分的懂事兒,誰不喜歡哩。

    得意歸得意,李氏還是很快進入了正題:「娘也別誇她了,她一個小人兒,也經不起大家如此誇讚。娘還是說說,你今兒個跟爹憶起過來找我,是為啥事兒啊?」

    聽到李氏如此詢問,孫氏的嘴角越發的咧開了,面上的笑容更甚,她湊過頭去,小聲兒的說道:「你小弟的事兒,估計要辦了。」

    李氏聽了這話,兩隻眼睛瞬間睜大了許多,頗為驚訝的出聲兒道:「啥?小弟要娶媳婦兒了?這是真的嗎?」

    「你小點兒聲,這還沒辦事兒咧,先別嚷嚷出來。」孫氏連忙提醒道。

    李氏此刻心情是很激動的,她小弟的婚事兒一直都是李家的大事,這一天得不到落實,她心裡頭也是一直都記掛著。

    去年還因為這事兒,鬧了那麼一出,李氏自然是希望自個兒小弟能夠早日成家,讓大傢伙兒都能安心,所以方才一聽到孫氏說出來的好消息,她便有些控制不住自個兒的情緒。

    經過孫氏的提醒,李氏也稍稍平復了一下自個兒的情緒,便起身換了個位子,坐到了孫氏的身旁,迫切的開口,小聲兒的詢問著孫氏:「娘,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你趕緊的給我說說。」

    孫氏也知道閨女心裡頭惦念著自個兒的小弟,看她那

    副急切的模樣,便樂呵呵的回道:「說來這事兒也是緣分,那姑娘是你弟弟自個兒看對了眼的……」

    於是母女兩個便湊近了,在一塊兒小聲兒的嘀咕了起來,李氏聽完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是樂呵的不行,真沒想到自個兒那個傻小子弟弟,居然也有這樣開竅的時候。

    原來,這回的媳婦兒,是李二虎自個兒相中看上的,孫氏和李老頭子之前也是一直被蒙在骨子裡,一點兒風聲也不知曉。

    要說這件事兒,估計也是上天注定的緣分,所有的話呢,得從李家發家致富開始說起才行。

    自從林小橋發現了福果兒之後,李家人也趁此發了起來,這兩年賣福果兒的銀子加起來也得有四五百兩了,於是李老頭子便拿著這些銀子,在村裡村外的買了好幾十畝的田地。

    活了這麼大得歲數,手上才有了這麼多的田地,所以李老頭子一時之間,也捨不得把這些田地佃出去給別人種,因此他便自個兒忙活著把這幾十畝的田地種起來了。

    但是,這麼多得田怎麼可能靠著,他們父子兩個就能搞得定咧,尤其是播種的時節,那都是家家戶戶看著天色,賽著時間把種子播下去的啊,否則若是遇上不合時宜的天氣,這田地就得廢了。

    所以,今年春耕的時候,李老頭子知道自個兒忙活不起,便就近請了四五個幫工,而且請來的和幾個漢子,還趕巧了都是一家人,幾人就是兄弟叔侄的關係。

    因為這塊田地也不是在李老頭他們村子,是在鄰村『吳家溝』買的,所以李老頭子請得這些幫工,是沒法包伙食的。

    好在他們也離家離得近,所以這吃飯的事兒也不是啥子問題,因此李老頭子稍微提了些工錢,這幾個漢子就都爽快的答應了。

    幾個漢子都是勤快實誠的,幹起活來也都肯下力氣,就算是到了吃飯的點兒,他們為著省事兒,便也沒有回家而是讓家裡頭的女眷送了過來。

    這前來送飯的女眷是個姑娘,也就是李二虎這愣頭小子,自個兒相中的媳婦,兩人的緣分也就此展開了。

    其實準確說來,他們也不算是一見鍾情,送飯那回,李二虎並沒怎麼細看過那姑娘,兩人唯一的交流就是,那姑娘盛了一碗飯,李二虎接了過來,順便說了聲兒「謝謝!」

    讓他真正動了心的,還是後面的一次偶然相遇,按理說,李二虎和那個姑娘頂多也就是算得上是萍水相逢的兩個陌生人吧,兩人應該不會是有啥子交集的才是。

    可是,有時候老天爺安排好得事情,是誰也不知道的,這兩人就好巧不巧的又遇上了兩回。

    有一天,李二虎奉了孫氏的吩咐,趕著牛車去鎮上買些日常的用品,等他買完回轉之後,在出鎮的路口卻看到了一個姑娘,正背著個婦人,艱難的挪著步子行走。

    李二虎本就是個熱心腸的小伙子,所以見此情形,便打算趕上前去,詢問一下,看看有沒有啥子忙是自個兒能幹幫得上的。

    哪曉得他上前一看,就認出了那姑娘,是上回給自家幫工的吳大的妹妹,也就是來給他們送飯的姑娘。

    這姑娘也就是小小的身板兒,馱著個婦人早就走的吃力的不行了,李二虎停下牛車上前詢問的時候,正看到這姑娘滿頭大汗,一副快虛脫的模樣。

    他趕緊讓那婦人下來坐上了牛車,經過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姑娘叫『吳巧兒』,那天跟她娘一起來鎮上買東西,但是母女兩個買完東西往回走的路上,她娘的心疾卻突然犯了,所以便出現了李二虎看到的那一幕。

    見著那吳巧兒一臉著急的模樣,李二虎也知道救人要緊,所以便迅速的帶著這母女兩個,返回鎮上去找了大夫。

    母女兩個來鎮上也只是買點兒零碎小東西,所以身上都沒有帶什麼銀錢,大夫看病煎熬的銀子,也是李二虎幫著墊付的。

    等到吳巧兒的娘好些之後,李二虎也好人做到了底,把她們母女二人送到了家。

    可能是由於一時情急,母女兩個都忘記了李二虎幫著付銀子的事兒了,雖說也道了謝,不過兩人卻是等到,李二虎趕著車離開之後,才記起了這檔子事兒。

    說來這家人也是實誠的,那吳巧兒的大哥知道了這事兒之後,便一路打聽著,把銀子送到李家門上來了。

    這件事情

    也就到此為止了,不過那吳巧兒卻是已經在李二虎的腦子裡頭,留下了印象,尤其是那時她見到李二虎之後,那種著急無助的模樣。

    過了一段日子,李二虎又很巧的在鎮上碰到了那個叫吳巧兒的姑娘,那天也就是林小橋一家搬進鎮上的新宅子,孫氏過來慶賀的那一天。

    那一回,是吳巧兒先跟李二虎打招呼的,兩人遇上的時候,正是在林家鋪子的門口,李老頭子跟孫氏都已經進去了,李二虎正準備把牛車趕到後院去。

    而吳巧兒那天是跟同村要好的姑娘,一起來鎮上交繡活的,她看到李二虎之後,便主動走上前去,打了聲兒招呼,又說了聲兒謝謝啥的。

    或許是碰到恩人的喜悅,也或許是她原本性子就這樣活潑開朗,總之那天李二虎見到的吳巧兒,卻是跟上回完全不同的。

    那時那刻,李二虎覺得這個姑娘笑的很甜很美,說起話來很溫柔很好聽,兩人只是匆匆的說了幾句話,吳巧兒就被跟她同來的姑娘叫走了。

    李二虎傻傻的站在原地看了她的背影良久,自此這姑娘就算是在他得心上扎根兒了。

    自打那天之後,李二虎幾乎夜夜都很難眠,只要躺在床上,便會想起吳巧兒,一會兒想起她無助著急的小模樣,一會兒腦子裡又出現她巧笑嫣然的甜美樣子。

    可憐的李二虎每天晚上都被折磨的睡不著,白天也沒啥子精神,孫氏見他這樣,只以為是天氣漸熱苦夏引起的,所以便也沒有過多的關注,獨留下李二虎這個愣頭小子,一個人胡思亂想,不知道自個兒該如何辦才好。

    直到上個月月底的時候,李二虎實在是心煩意亂,才扭捏著向孫氏坦白了一切。

    孫氏和李老頭子知道了這事兒之後,起初也都很訝異,緩過神來之後,孫氏便對著李二虎父子兩個,發起了一連串的詢問。

    李老頭子不知道吳巧兒咋樣,所以便沒有做過多的評價,只說她模樣不錯,好像長得挺水靈的。

    他倒是著重說了一下,吳巧兒的兄長和父親,說是這兩人看著都挺實誠的。

    孫氏覺得這點兒信息實在太少,不足以讓她瞭解,於是後來,也就是前段時間,自個兒跑去吳家溝,找了他們村的幾個婦人,旁敲側擊的打聽了一番。

    結果讓孫氏還挺滿意,據說那吳巧兒從小就是個勤快能幹的,她爹娘總共就生了三個孩子,吳巧兒是中間的那一個,上面有個大哥,為人是出了名的厚道,下面還有個小弟,也已經十歲了。

    一家子人就兩個女的,而吳巧兒的娘前幾年突然得了心疾,只要勞累了就要犯病,所以這吳巧兒便把家裡頭大大小小的家務活兒,全都接了過來,做飯洗衣啥的都是一把好手。

    孫氏得到了這些信息之後,自個兒心裡頭是比較滿意的,便回去又跟兒子確認了一下他的心思,李二虎一副面皮泛紅的模樣,只說求娘給他做主。

    孫氏哪裡還有啥子不明白的咧,於是便請了媒婆上門說親去,媒婆上門沒說幾句話,報了李二虎的名頭出來之後,這吳家的人也沒費什麼時間,詢問了一下當事人吳巧兒的意思之後,長輩們就同意了。

    兩家人約定了明兒個下定,所以孫氏今兒個才趕過來告訴李氏這個消息,她想讓李氏明兒個一塊兒過去女方那邊瞅瞅,她知道李氏作為二虎的大姐,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裡頭肯定也是牽掛著小弟的終身大事兒的。

    而且李二虎作為李家這一代唯一的根兒,他下定的場面,作為大姐的,當然是要在場才行的啊。

    母女兩個嘀咕完了之後,李氏便衝著自個兒老娘說道:「娘,咱小弟挺能耐的啊,自個兒就找了個媳婦回來了。真沒想到,平時看上去愣頭愣腦的傻小子,還真有那勇氣跑到你面前把事兒說了。」

    「你沒瞧見他當時的那樣兒,跟我說這事兒的時候,那腦袋低的都快要到褲腰帶那兒了。」孫氏想到李二虎當時那副模樣,也是樂的不行。

    母女兩個笑話了好一陣兒之後,孫氏便說了讓李氏明兒個跟他們一塊兒去姑娘家那邊下定的事情,這樣的喜事兒,李氏肯定是不會推脫的了,一口便應了下來。

    等到晚上林小橋知道了這事兒之後,也很想跟著去瞧瞧,不過鋪子的生意那麼忙,她是壓根兒就走不開的。

    李氏明兒個的缺席,還是讓趙氏試著頂上去的

    ,也不知道明兒個能不能應付得了,所以林小橋想跟著去看熱鬧的願望,注定了必須要落空的。

    第二天,林小橋他們去鋪子的時候,李氏也跟孫氏和李老頭一起出發了,他們還得先回李家一趟,把李二虎打扮的體面光鮮一些,再帶上下定的東西,跟媒婆碰上面兒後,一起去吳家溝。

    下定的場面,林小橋沒有在場,所以她也是不知曉的,今兒個李氏不在,趙氏又是沒有經過培訓的新手,炒起那些菜來還顯得比較生疏,尤其是一忙起來的時候,更是顯得有些手忙腳亂的,所以林小橋就不得不親自上陣,揮起鍋鏟。

    不僅如此,她還得忙著自個兒的本職工作部分,所以等到晚上李氏回來的時候,林小橋已經忙的快要虛脫了。

    李氏回來的時候一副眉開眼笑的樣子,林小橋雖然身體十分的疲憊,不過還是打起精神來詢問了一下,她未來的小舅媽是個啥樣的。

    結果,反正林小橋也不知道事實到底如何,總之李氏是把那吳巧兒,很是好好的誇了一頓。

    說她長得水靈,人也清清爽爽的,廚藝也不錯,性子也挺和順的,跟李二虎簡直是絕配。

    還有女方那邊的家人,聽李氏所說,好像也都挺厚道老實的,家庭也不複雜。

    兩家人今兒個商議了一下,那姑娘今年也十五歲了,男女雙方年紀都不算小了,乾脆就早些把婚事兒給辦了吧。

    林小橋聽著李氏說的那意思,估計自個兒小舅舅近期內,就要趕著辦喜事兒了咧……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