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穿越農家樂悠悠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替二虎解圍,學文中案首 文 / cc的幸福

    等到那些女人離開之後,李氏掃了一下這堂屋,好像發現好像從自個兒進來到現在,都沒有見到李老頭子的身影,便開口詢問孫氏道:「娘,我爹呢?」

    原先,還想跟兩個外孫女好好親香親香的孫氏,聽到自個兒大閨女李氏如此詢問,那臉上扯起的笑容,立馬便掛不住了,沒好氣的回道:「問他幹啥子?那個死老頭子,又去田里搗騰了,不到天黑是不會回來的!」

    李氏聽著孫氏提到自個兒老爹李老頭子,如此不善的語氣,便猜測這老兩口估摸著是慪上氣了,這樣下去可不行的啊。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愛睍蓴璩

    於是,李氏便衝著在院子裡頭餵牛的林二牛,吩咐道:「二牛啊,你快去田里頭把咱爹找回來啊!」

    林二牛答應一聲,便自行去李家的田地裡頭,找尋李老頭子,叫他回來。

    「找他回來幹啥?這死老頭子,最近也不曉得是咋回事?一回到家裡頭就是整天板著張臉,不曉得那是擺給誰看的。你們也是難得來一趟,就別管他了,跟娘好好說說話!」孫氏有些賭氣似的說道。

    李氏現在也是身為人妻這麼多年了,對於夫妻兩口子之間,這點兒折騰,還是看得明白的,見此情形,心想也不管自個兒親娘這番話,說得違心不違心了,先得把老爹找回來,兩邊勸勸就啥事也沒有了。

    所以,李氏便走上前來扯著孫氏的胳膊,道:「我想我爹了唄,娘這是在跟誰生氣呢?難不成是見到你的兩個外孫女不開心了啊!」

    「你啊,這麼大個人了,還學著咱小橋丫頭跟娘撒嬌。你可別在這兒跟娘歪纏,娘哪裡不曉得你這回,回來是為了啥子啊!二虎子,昨兒個是不是去你那裡了啊?」孫氏壓根就不吃李氏這一套,直接了當的便如此說道。

    李氏本想說些輕鬆的話題,調節調節氣氛,再進入正題的,可是自個兒老娘,壓根兒就不配合自個兒,只得順著孫氏的話,打著含糊的回道:「呵呵。娘咋地啥都清楚,昨兒個小弟確實去我那裡了。我看孩子們都很喜歡他,便把他留在我那裡了,」

    說到了李二虎,孫氏這下子便開始拉著李氏大倒苦水:「哼!他昨兒個肯定是找你去了,這是明擺著躲著我咧!你現在也應該知道了一些事兒了吧,這回你可得跟娘站在一邊,別幫著你弟弟啊!你說這二虎子,他咋就不明白我這個做娘的苦心咧,我辛辛苦苦把他拉拔長大,現在卻跟我對著幹,還時時躲著我。我這麼忙前忙後的,還不是為了早日給他找個好媳婦,看著他成家立室。我這麼費勁的張羅,還不是為了,想給他找個最合適的,將來才能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好好照顧他。可是,我不過就是多往家裡招了幾回人,拉著你弟弟多出來見了幾回人,他們爺倆這就跟我槓上了……」

    「你那叫多招幾回人嗎?咱家現在,哪天沒有些莫名其妙的女人登門的啊!」李老頭子此時正好進門,聽到了孫氏對著李氏倒苦水的話,便出聲反駁道。

    李氏和林小橋姐妹倆見到李老頭子回來,紛紛起身,湊上去打招呼:「爹,你回來了啊!」

    林小橋姐妹倆也乖巧的跟自個兒姥爺打招呼:「姥爺,回來了啊!咱們今兒個過來看你們了咧!」

    李老頭子看到自個兒大閨女和外孫女,也一掃近日來的不悅,高興的咧嘴笑著。

    坐在一邊的孫氏此時,突然有些心裡發堵,衝著李老頭子說道:「你還回來幹啥?一回來又跟我抬槓,那些是莫名其妙的女人嗎?不都是媒婆領過來的那些女方家裡頭的長輩,還不興人家上門來瞅瞅啊!」

    說完,又把李氏拉回自個兒身邊,對著她埋怨道:「你瞧瞧,這兩父子真是要把我老婆子給氣死了,一個兩個的都體會不到我的苦心啊!我這還不是為了他們老李家,早日能抱上孫子,傳宗接代啊!」

    李老頭子知道今兒個閨女,女婿回來便是為了自家的事兒來的,所以也不藏著掖著,直接開口說道:「老婆子,你要給兒子找媳婦,我和二虎心裡頭都高興,可是你這方式方法,咱們就接受不了了。你想想,你老這麼拘著二牛,還時不時的把他拉出來給那些女人看看,他一個大小伙子,臉皮子本來就薄,一次兩次的還無所謂,可是次數多了,他哪裡受得了呢!再說說,你整日招來的那些女人,搞得家裡亂哄哄的,還花錢買上好些茶葉點心的招待,我是真的不懂,你這老婆子現在是咋想的!你老說我寧願待在地裡頭也不回來,回來也是板著臉,可是你咋不想想,我為啥子會這樣咧!家裡頭時不時就有女人上門,你說我要是在家裡頭呆著,能自在嗎?還有,咱家現在

    過得還是正常的日子嗎?你現在是一門心思的找兒媳,有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做了,我跟二虎兩個大老爺們,只得自個兒動手做些簡單的吃食,這樣下去還能行嗎?」李老頭子頗有一番痛心疾首的感覺,一口氣說出了這麼多的話。

    孫氏聽了李老頭子的這些話,自覺有些理虧,但想到她這麼做的目的,還是強硬著反駁道:「哼!你個死老頭子,這是要在女兒女婿面前申討我啊?你不說體諒我,站在我這一邊,現在居然說出這些糟心窩子的話,來埋汰我!你這是咋地意思,是不想過了啊!要是你真不想跟我過了,我也不管你們爺倆了,我這就收拾東西去跟我閨女過去。」

    李老頭子聽著孫氏的胡攪蠻纏,頓感頭疼了,跟這老婆子壓根兒就扯不清楚,以前挺明事理兒的一個人,這回咋就這麼執拗,能折騰咧。他面對孫氏的胡攪蠻纏,只得無奈的歎口氣,然後對著李氏說道:「桂香啊,你好好跟你娘掰扯掰扯,我是跟她說不清楚了!你們今兒個留下吃飯吧,我跟二牛去村口買上兩斤肉,你們娘倆聊吧!」說完便扯著林二牛往外走去。

    李氏知道他爹李老頭子是想把空間留給她們娘兩,讓自個兒想法子好好勸勸孫氏。

    李氏自個兒也覺得,這回孫氏確實是做得有些不對,要不也不會把自個兒平日素來沉默老實的老爹逼得如此無奈。

    可是這做子女的又不能真的去數落親娘,李氏瞧著她娘孫氏此時面上的一片執拗之色,真心有些頭疼,這該砸勸才好咧!

    林小橋姐妹倆一直在邊上,默默的聽了這麼長時間,再加上昨兒個小舅舅李二虎倒的那些苦水,心裡都大概有些數了。

    她倆瞅著姥姥孫氏面上的執拗和忿忿之色,還有李氏現在抿著嘴唇,面上一片為難之色,這娘兩誰也不開口,就這麼各懷心思的坐著,也不算回事兒啊!

    於是,姐妹倆便一個鑽到姥姥孫氏的懷裡,一個倚在親娘李氏的身上,先將這有些發冷的氣場打破了再說。

    林小橋坐在孫氏的腿上,撒嬌的說道:「姥姥,今兒個可得親自下廚,給我和姐姐做紅燒肉吃啊,我最喜歡吃姥姥做的紅燒肉了!」

    林小溪聽了,也應和著說道:「姥姥做的紅燒肉可香了咧,比咱娘做的還好吃咧!」

    孫氏聽著兩個小外孫女的恭維,很是受用,臉色漸漸緩和過來,笑著說道:「成,姥的孫女想吃紅燒肉,姥姥怎麼會不給你們這兩個小饞貓做呢。」

    這樣祖孫笑鬧一番,好歹將這屋子裡頭的氣氛調節了一些,李氏便趁機勸說道:「娘,你也別再跟爹執拗著了!我們哪個不曉得你的好意啊,昨兒個小弟還跟我說,他和爹從都沒有怨過你啥子,他們都是怕你操心太過,勞心勞力,耗費心神,對你老的身子不好。」

    李氏說到這裡,瞧著孫氏並未露出多麼反感的表情,面色還算正常,才又接著說道:「小弟和爹還不是為您著想,您可不能曲解誤會了他倆的好意啊!至於你老最近忙著給小弟張羅媳婦的事兒,我覺得你可以先放放,別那麼操之過急的,這老話不是說,心急還吃不了熱豆腐嗎?」

    孫氏聽了李氏的這些話,心裡還是有些舒坦的,便自行舒了一口氣,悠悠的開口說道:「哎,我咋能不急呢!你弟弟這歲數也擺在這裡了,咱村裡像他這麼大的,都娶上媳婦,生上娃了,可是你弟弟這兒還沒個著落咧!更何況,你也應該曉得,娘這麼著急,也不全是因為二虎的年紀,更多的還是因為娘自個兒肚子不爭氣,也是年紀老大了,才生了他這麼一個命根子,老李家到他這一輩兒,也就剩下他這麼一個獨苗了,娘自然是希望他早些成家立室,也好為李家傳宗接代啊。否則,娘這心裡頭一直都不踏實啊!」

    李氏其實也能理解,自個兒親娘孫氏,這麼多年以來,心裡頭背負的心理包袱,就像娘自個兒說的,還不就是因為,她沒能多給李家生個兒子,這才把小弟看得更緊了些。

    哎,身為女人真是一生下來,就注定了往後日子的不容易,她自個兒給林家生了兩個兒子又能咋樣,可還不是被自個兒婆婆作踐,這女人真是活得太不容易了。

    李氏聽了孫氏的一番話,深深體會著她娘這麼多年來的不容易,倒是也勾起了自個兒心裡頭的一些感悟和不愉快的記憶。

    她瞧了瞧,此時在自個兒眼前的兩個懂事乖巧的小女兒,頓時感到一絲愁容爬上心頭,也不曉得她的兩個閨女,以後能不能過得順風順水一些。

    林小橋看著這一對面上都帶著愁容的母

    女,對自個兒親娘有些無語,這不是來勸人的嗎?這姥姥那邊還沒勸好,自個兒倒是跟著多愁善感起來了,這算是咋回事兒啊!

    她早就猜到李氏定會搞不定姥姥孫氏,於是,只得自個兒親自上陣,勸著孫氏說道:「姥姥,小橋說上兩句話,你可不要嫌我煩哦!其實,小橋還是很支持姥姥給小舅舅找媳婦這件事兒的,我們都想早日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小舅媽,然後再有幾個可愛的表弟表妹,」

    孫氏聽著自個兒心愛的外孫女說出這番話,心中頗為熨帖,笑著摟著林小橋說道:「還是姥姥的孫女懂得姥姥的心思,姥姥平時可算沒有白白心疼你們。」

    林小橋也緊摟著孫氏,接著說道:「姥姥,你要給小舅舅找媳婦,是不是想要找個他最合適,最滿意的才是啊?要不然,姥姥也不會折騰忙活這麼長時間,還未曾找到一個合心意的了,是吧。」

    孫氏聽了點點頭,說道:「那當然啊,姥姥肯定是要好好的挑選挑選嘍,這李家唯一的兒媳婦,肯定是不能隨意就娶回來的。」

    「那姥姥找了這麼久,有沒有挑到啥子合心意的啊?」林小橋接著問道。

    「要說是這合心意的,其實也有,上個月媒婆給說了一個吳家村的姑娘,那姑娘年方十六。姥姥特意去她們家瞅過,那姑娘模樣長得也不錯,幹活也挺利索的,據說脾氣也好。本來姥姥想定下來,可是後來想回來跟你姥爺商議商議,沒成想就被別的人家捷足先登,下了定了。哎……那閨女,確實是個好的,可惜了啊!」孫氏有些惋惜的說道。

    「除了那姑娘,就沒有旁人了嗎?」林小橋像話著家常似的,向姥姥繼續問道。

    「媒婆上門來說的姑娘倒是挺多的,就是沒啥子我看得上的。也就那吳家村的姑娘,我瞧著樣樣都不錯,跟你小舅舅配著也算挺好。」孫氏有些不以為然的說道。

    林小橋內心汗顏,這姥姥挑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才挑出了一個合她心意的姑娘啊,這都比得上人家皇帝大選了吧。

    真不曉得這小舅舅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有個如此嚴厲把關的老娘,小舅舅將來的媳婦一定是錯不了的了!可是這般的選下去,還不得把小舅舅和姥爺折騰慘了!

    「姥姥是不是要求忒高了啊?咋會找了這麼久,還沒有找到幾個合適的咧?關於這小舅舅找媳婦的事兒,您有沒有問過他自個兒的意見啊?姥姥有沒有想過,其實合您心意的,不一定就是合了小舅舅心意的人啊。這媳婦,以後娶回來,可是要跟著小舅舅過上一輩子的,要是小舅舅心裡不是十分喜歡的話,他或許嘴上不會說什麼,也會跟這媳婦好好的過下去。可是,這樣的話,不就違背了姥姥要幫著小舅舅找個最合適的媳婦的初衷了嗎?」林小橋反問孫氏道。

    孫氏聽了林小橋的話,有些迷糊了:「這娶媳婦,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我給他找個溫柔賢惠,模樣又好的,難道還不合適嗎?那你說,我該咋辦才好呢?」

    林小橋覺得,其實姥姥還是聽得進別人的勸的,至於李老頭子和李二虎為何勸不了她,可能是因為孫氏這輩子所作所為,其實都是為了這爺兒兩個,她覺得自個兒勞心勞力的操持他們的事情,但最終既沒有落到好,反而卻落下了他們的埋怨,她覺得很是委屈不解,所以才越發聽不進這兩個人的勸說,反而會更加堅持自個兒的意思,變得執拗。

    所以,這回她只得充當那個說服的人,繼續勸著姥姥孫氏:「這溫柔賢惠,模樣好的人,其實也挺多的,但是會不會適合小舅舅的脾氣性格那就說不准了。姥姥,其實我覺得您可以換一種方式,別找那些個媒婆,也別再讓那些女方的家眷隨意上門來了。這樣多不好啊,那些女人又不是知根知底的,怎麼能隨意到家裡頭來了?姥爺可是男人哦,這些女人在家裡頭亂走,您覺著他能自在嗎?咱換個角度,若是姥爺經常帶些不認識的陌生男人回來,您還能在家裡頭隨便走動,待的自在嗎?」

    孫氏聽完林小橋的這番話,思索片刻,才說道:「其實,我也曉得這樣做不妥,可是我不也是沒法子嘛,那些女方家眷要想結親,定是要來咱們這邊瞅瞅才會考慮這親事的啊。這老頭子將就些,過了這段時間,等到你小舅舅的媳婦找到了,不就成了嗎?」

    這姥姥心裡已經認識到自個兒的錯誤了,但這還是抹不開面子承認啊。

    「姥姥為小舅舅找媳婦是好事,可也不能影響了這正常的過日子啊!況且,我覺得姥姥幫著找的,並不一定是合了小舅舅心意的。那麼,為何不讓小舅舅自個兒多出去走走,說不定就找到個看

    對眼兒了的呢?到時候,姥姥再去女方家裡頭瞧瞧,若是覺得還成,那不就皆大歡喜,也不用如此大費周章了嗎?就小舅舅找媳婦這事兒,姥姥可得把這主次位置找準了啊!您最好是只幫著參謀把關,而不是全權把所有的事兒都抓在手上哦!」

    孫氏這回聽完林小橋的話,立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衝著林小橋說道:「哎啊,被你這麼一說,姥姥還真覺得自個兒以前做的不妥咧!以後,姥姥肯定不再每天這樣瞎折騰了,折騰了這麼久,也沒折騰出啥子來,還落下了一身的埋怨。這回,姥姥就暫時不管了,等著你小舅舅自個兒啥時候看上個媳婦回來吧,省的以後若是我給找的不合心意,他在心裡埋怨我這個做娘的!還是咱們小橋丫頭,懂事明理,又會說話,姥姥咋會有個這樣聰明的孫女啊!」

    看著孫氏好像真的已經想通,準備放手的模樣,李氏這回心裡大大的鬆了口氣,同時也在心裡頭嘀咕:還是我小閨女有辦法,瞧這些話說的,那是一套一套的,愣是把這執拗的親娘給勸說通了。

    於是,也順著開口說道:「是咧!娘早就該放手,自個兒享享清福了,小弟的事兒你便不要太過操心了!」

    孫氏現在心裡頭堵得那口氣,已經被林小橋說的散去了很多,所以面上的神色也輕鬆了許多,笑著說道:「娘也是老糊塗了,之前幹了些糊里糊塗的事兒,還累得你們大老遠回來勸我這老婆子!以後,娘也不這麼折騰了,按著咱小橋丫頭說的,還是隨緣吧!」

    「我回來主要是想娘了,可不是為了勸您來的,娘可別誤解了我的心意哦!」李氏有些賣乖的衝著孫氏說道。

    這話雖然明知不是真的,但是孫氏聽著還是很舒服,尤其是這兩個外孫女能回來看看自個兒陪在身邊說說話,這心情一下子便舒暢了起來,樂著說道:「成,你是回來看娘的!娘現在就去摘些菜,今兒個中午我親自下廚,給我閨女和外孫女做吃的。」說完便起身準備去忙活了。

    李氏也起身去幫孫氏,所以幾人便一塊轉移到院子和廚房裡頭。

    李老頭子和林二牛這時也回來了,兩人手上都提了東西,除了兩斤肉之外,還拎了些骨頭,李老頭子還跟女婿一塊兒去村裡的河裡摸了兩條魚。

    李老頭子一進來便看到了正在熱情忙活著的孫氏,看她臉上輕鬆的神色,他心裡也鬆了口氣,面色也跟著輕鬆了起來。

    孫氏看到李老頭子,也不跟他抬槓了,還跟往日似的主動招呼道:「老頭子啊,都買了些啥?快提過來我看看,咱中午好好的整治出一頓飯來,給你也改善改善伙食。」

    李老頭子連忙答應一聲,腳步輕快的提著東西走過去,幫著孫氏摘菜洗菜的。

    這就是老夫老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吧,無需道歉,無需認錯,只要隨意的搭句話便成。林小橋前世沒有談過戀愛,更沒有經歷過婚姻,但是她還是能夠品味出這些。

    中午,孫氏親自下廚,做了滿滿一桌子的菜餚,有紅燒肉啦,糖醋排骨啦,清蒸鱸魚,蔥花蛋餅,茄子炒干豆角,胡蘿蔔炒肉,外加一個鯽魚湯,這些菜做的都很好吃,林小橋姐妹倆都吃的肚兒圓圓的,才擱下筷子。

    午飯吃過後,大家又坐在一起喝喝茶水,聊了會兒天,李氏也把她帶來的那些東西拿出來給老兩口瞅瞅,告訴二人,那些布匹是用來做啥子的,那散子又是什麼東西,可以怎麼吃……

    孫氏和李老頭子都是樂呵呵的聽著,時不時的點點頭,欣慰這大閨女一家總算過好了,其實那是因為李氏為怕二老擔心,報喜不報憂,他們對於李氏母女不久之前遭遇的那件事兒,是絲毫也不知情的。

    如此說說笑笑的過了一個時辰,林小橋一家人便要打道回府,告辭回家了。

    孫氏很是捨不得林小橋姐倆,想留著二人在自家住上幾天,可是如今家裡頭比較忙,林小橋還是要回去幫忙的,所以甜言蜜語的哄了孫氏一番,並答應過年的時候,定會賴在姥姥家一段日子,孫氏這才依依不捨的放行,並且囑托李氏,帶話給李二虎,讓他快些回來,以後娘也不逼著他了。

    李氏回去之後,便把話轉達給了李二虎,李二虎這傻小子立馬便起身說要回去,被李氏一把攔住了,這天色不早的,咋能讓他現在回家呢!

    於是,李二虎便又留在林小橋家過上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便由林二牛趕著牛車送回家了。

    李二虎回家之後,孫氏果真不再折騰著找媒婆,家裡頭也不再

    有些莫名其妙的女人上門,這老李家的日子,也算是又回歸了正常的生活軌道,李二虎離家出走一事,便也到此告一段落了。

    再說說林小橋那賣散子的情況,倒是也挺不錯的,就是有些累人,但是銀子還是賺到手了,雖然不多,但也是個進項。

    當然,這散子也沒賣上多長時間,便如林小橋預料的那樣,安平鎮上很快便多出了許多賣散子的商販,那些散子味道跟林小橋做的差不多,但還是會差上一點點。

    就算散子現在已經算是普及,但朱沈二位老闆還是有上門來林小橋家定制散子,但是由於考慮到家裡人手不多,要是接下訂單,那麼一家人又要勞累忙活,實在是太過辛苦了。

    尤其是林小橋姐妹倆個,年紀還這麼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總是缺覺少眠的,這樣是不利於兩個小丫頭成長的。

    所以,林小橋便決定以後不再接這做散子的訂單了,她原本的初衷也並不都是為了賺錢而已啊,看到散子已經被推廣普及,她的心裡還是有些成就感的。

    算算日子,現在也已經進入九月份了,這時間過得還真是挺快的了,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充實。

    陳學文再過三天,便要去參加秀才考試了,最近學堂為了考試也放了五天的假,所以這幾天他也沒有再去學堂,而是自個兒留在家裡溫書待考。

    提到這考秀才的事兒,林小橋以前也是只在電視裡頭看到過,聽說過,這回她自個兒身邊也有人要去考試了,聽說這古代的考秀才也挺嚴格的,她心裡頭便有些替陳學文緊張。

    而當事人陳學文,卻一點兒緊張的感覺也看不出來,還是那麼雲淡風輕的模樣,似乎從他身上看不出一絲即將要奔赴考場奮戰的徵兆。

    還有這陳學文的親娘,鄭寡婦,也是顯不出一絲擔憂緊張,每日還是跟平常一樣,來找李氏說說話,聊聊天,林小橋沒從她身上找到一點兒對自個兒兒子的擔憂。

    哎,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對兒母子啊,兩人真是神似,都表現的如此從容不迫,這點讓林小橋深深的佩服。

    三天之後,陳學文輕輕鬆鬆的隻身,去考場參加考試,兩天之後他又神色輕輕鬆鬆的從考場裡頭出來了。

    林小橋鬧著要跟著林二牛一起去接陳學文,所以她也看到了陳學文從考場出來的第一神色,沒有失落,也沒有高興,彷彿他壓根就沒有經歷過這場考試一般。

    回家的路上,林小橋也曾詢問過他,問他覺得自個兒考的咋樣?

    而陳學文給她的答案,便是一切待結果出來便知曉了,總之自己這回算是正常發揮了。

    對於這個回答,林小橋深感無語,這說了跟沒說有啥子兩樣,不過她心裡還是相信她的學文哥哥一定會考上的,所以也沒再追問,而是開始思考著,要給陳學文送個啥子禮物,祝賀他考上秀才的事兒了!

    回到家裡,鄭寡婦也未曾詢問過陳學文隻言片語,只是做了些他平日喜愛吃的糕點和飯菜,並囑托讓他好好休息。

    半個月過後,這天便是揭榜的日子了,林小橋一早就吵著要去鎮上縣衙門口等揭榜。

    林二牛和林小橋姐妹兩個在縣衙門口等了好幾個時辰,今兒個來看揭榜的人也很多,縣衙門口擠滿了人,男女老少皆有,而且大多數都是一些書生打扮的學生,這些人應該就是這次應考的考生吧。

    林小橋本也想拉著陳學文一起過來看榜的,可是他卻說自個兒不想來,讓林小橋幫著看便成。

    眾人直等到中午時分,此時才有三個官差從縣衙裡頭走出來,手裡頭拿著一張榜單。

    這些差役一來,圍堵的人群便自行讓出了一條道,待到官差將這榜單貼好,揭開上頭覆著的那張紙,這次秀才考中之人的名單就公諸於眾了。

    林小橋姐妹倆因為個頭小,人也靈活,一路還算順利的擠到了人群的最前面,她們兩個快速而又認真的掃視著那張榜單,上面最首端便是陳學文的名字。

    她的學文哥哥考中了,而且還是第一名,是案首啊,林小橋仔細看了兩三遍,確認無誤後,內心便是一陣狂喜,她早就堅信學文哥哥能夠考上,但卻未曾想過,他居然考中了案首。

    姐妹倆此時都高興的叫了起來,也不分場合的蹦跳著興奮著。

    此時人群裡頭也開始議論起來了,這考秀才不比考狀元,考完之後人們關注的除了自個兒有沒有考上之外,便是對於每屆案首的關注了。

    這屆的案首是陳學文,眾人此時皆在議論著,這陳學文是何人,似乎也沒有聽說過,此人在安平鎮的才名啥的啊?

    當然,這些人裡頭也有幾個認識陳學文的,他們都是陳學文的同窗,這幾個人好似都是這屆考秀才應試的考生,他們中間這回有人中了,也有人不幸的落第了。

    那些考中的自然是欣喜萬分了,聽到有人說起這案首陳學文,他們便也會告知一二,畢竟有個考上案首的同窗,他們自個兒也是挺有面子的啊。

    當眾人得知,這案首陳學文,只是個十三歲的少年郎時,心裡還是有些小小的震撼,有些年紀大一些的長者。

    考了數回,此回還是未曾考中,名落孫山的那些讀書人,更是覺得有些羞愧,自個兒都這麼大的年紀了,比之這個才年僅十三歲的少年大了不知多少,可是居然連個秀才還考不上,真是慚愧慚愧啊。

    林小橋聽到有人議論說,這歷年考秀才,也不乏有小小年紀便考中的,前幾年才剛有一位十歲小童一鳴驚人,考中了案首。

    但是,在這安平鎮歷屆秀才之中,今屆的案首陳學文確是年紀最小者,實乃不易啊。

    林小橋聽到這些,突然發現自個兒心裡也有些得瑟,頗有些與有榮焉之感。

    她此刻也不想再聽那些議論了,三下兩下的便拉著林小溪鑽出了人群,找到了還在樹下休息等著消息的林二牛。

    林小橋姐妹倆一臉興奮的告知林二牛,學文哥哥中了,而且還是得了第一名,叫啥子案首的。

    林二牛聽了這個消息,也是替陳學文母子高興,而且還有些激動,在他的周圍,讀書人都很少見,更別提是秀才了,而且這考中秀才的還是與自家走的很近的陳學文。

    父女三人便上了牛車,帶著喜悅和興奮的心情往回趕去……

    途中,林小橋又指使林二牛去買了些鞭炮,她猜想這報喜的差役應該很快就要上門了吧,她得提前為著學文哥哥準備些。

    三人一路趕到家裡,見到陳學文家那小小的院子門前和裡頭也站了好些人,林小橋迅速的下了牛車,往他家走去。

    門口的地面上已經有了一地的爆竹碎屑,看來這報喜的官差已經上門來過了啊,哎,真可惜,自個兒沒能趕上這一刻,她好想看看學文哥哥知道自個兒中了案首之後,第一反應是啥樣的啊?

    這陳家今兒個還真是熱鬧了咧,連裡正都在堂屋裡頭坐著,陳學文正一臉平靜的接受著眾位鄉親們的道賀。

    林小橋沒從他身上看到一絲興奮的勁兒,只見他始終保持著溫和的笑容,面上一片柔和,正禮數周全,進退得宜的跟那些前來道喜的鄉親們寒暄說話。

    而他的親娘鄭寡婦,還有自個兒的親娘李氏,正裡裡外外的忙著招呼那些登門道喜的女眷們,陪她們喝茶聊天。

    鄭寡婦好像也表現的甚為平靜,一點兒也沒有以前林小橋聽說的『兒子中了秀才,娘親淚流滿面』的感覺。

    這往日一向透著安靜氣氛的陳家小院,在陳學文中了秀才之後,便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起來。

    也難怪這些鄉親們激動,聽說這上林村好像一百多年來都沒有出過一個秀才,更何況還是第一名的案首,今兒個官差上門來報喜,也被一些鄉親們瞧見了,這消息一下子便傳遍了整個村子,這考上秀才一事,已經不是陳學文一個人的光榮和喜事兒了,現在陳學文中秀才已經成了整個上林村的大事兒了。

    林小橋看著陳學文此時正忙,也沒有看到自個兒,便沒有上去湊熱鬧,而是跑去了鄭寡婦那邊,幫著她們端茶倒水的忙活上了。

    直到天黑,那些絡繹不絕登門的鄉親們,才漸漸的散了,陳家的小院便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裡正走前還多有囑托,希望這回陳家能夠大肆熱鬧一番,慶祝慶祝這件喜事,並且言明,若是鄭寡婦覺得忙不過來,或是有啥子其他方面的不便,他們這些鄉親可以一手包辦,只要秀才老爺母子能夠點頭便成。

    面對過分熱情和激動的裡正和鄉親們,陳學文母子都拒絕了他們的好意,聲稱自己慚愧,只是一個小小的

    秀才,當不起鄉親們如此的抬舉,待到他日中舉甚至考中進士之日,到時自家定會擺宴慶祝,熱鬧一番,邀請眾位鄉親前來喝酒同慶,這回便算了!

    裡正見他們母子二人說法一致,均不同意,只得作罷,畢竟這陳學文並不是他們上林村世世代代的村民,只是前幾年才突然搬來落戶的。裡正對他們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也就不做過多的強求,傳達了自個兒的心意也便罷了。

    晚上,待到村民們紛紛散了之後,鄭寡婦便在自個兒家裡整治了一桌子酒菜,邀請了林小橋一家人吃飯,算是為著兒子考上秀才慶祝一番了,也是為了感謝這麼長時間以來,林小橋一家人對他們母子的多番照顧,就像對待一家人似的對待他們。

    眾人吃完一頓開心的晚飯之後,林小橋這才算是尋到了時間,能單獨親口對她的學文哥哥道賀,並送上了自個兒早已準備好的禮物。

    這回林小橋送給學文哥哥的禮物,都是她自個兒親手做的,就是一個用木片做的小帆船,帆船上面刻著四個歪歪曲曲的大字「一帆風順」,她是想,借此祝願她的學文哥哥,從今往後能夠一帆風順,萬事順利。

    其實,她之前也想過要去鎮上,鋪子裡頭買個啥子禮物,可是尋了幾天,也沒有尋到什麼合適的,所以便自個兒動手做了這個,她認為學文哥哥應該不會嫌棄她做的簡陋粗糙,應該是能夠理解到自個兒的小小心意的。

    果然,陳學文收到了林小橋送的賣相不大好看的帆船之後,便很是珍惜的收了起來,並一再聲稱,自己很喜歡這個禮物,一定會好好的珍藏著的,惹得林小橋又是好一陣得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