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穿越農家樂悠悠

正文 第六十九章 端午節 文 / cc的幸福

    林家二房眾人搬入新宅之後,孫氏等人在次日上午便離開歸家了,即使李氏百般的挽留,孫氏還是沒有同意留下住上幾天。

    孫氏覺得,現在大閨女的事兒已經差不多可以落幕,以後也不用她操什麼心了,現在她得趕緊為小兒子的婚姻問題操操心了,李二虎娶媳婦的事兒可一直都是她心頭第一件放不下的大事兒咧……

    李氏雖說心裡有些遺憾,但是她作為孫氏的親閨女,自然早就明白看透她娘的心思,所以母女二人約定,日後二虎的事情辦成必須要到閨女這邊住上幾日才可。

    孫氏走後,林家二房眾人便開始著手商量和落實大郎兩兄弟上學堂的事了。

    因為,林家祖上幾幾輩輩都沒出過啥唸書人,所以對於讀書這樣一件事兒,眾人都是兩眼抓瞎,不知從何下手的。

    最後,還是林小橋提議帶著林二牛他們去鎮上雲來酒樓找了周掌櫃幫忙,他們才不至於如此盲目。

    最終,大朗二郎兩兄弟便選了鎮上一個口碑較好的夫子——人稱段夫子的入學,他開設的學堂是專門設來給那些還不曾讀過書的孩子啟蒙的。

    而且林小橋聽說,這個段夫子為人並不死板,教學方式較為生動有趣,在他的學堂唸書的孩子,幾乎沒有出現過啥子厭學兒的現象。

    段夫子這一點是林小橋頗為滿意的,畢竟她不希望自個兒的哥哥被教成老古董,老學究,而且啟蒙教育是一個孩子接受教育的最關鍵階段,若這個階段,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緒,對於以後的讀書心態是有很大的影響了。

    段夫子所開設的學堂,每隔五天就有一次休沐,每次放假一天,林小橋認為這樣安排,對於剛讀書的孩子來說是較為合理的,沒有把孩子逼的太緊,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從此,大郎二郎兩兄弟便踏上了他們的讀書之旅……

    在這期間,李氏也動作迅速,在集市上抓了二十幾隻小雞仔,又抓了兩頭豬。李氏這樣做,並不是想著用它們來掙錢兒,只是想著養大了,可以多給孩子們補補,似乎想把之前十多年來林小橋兄妹四人沒有吃得上的東西,現在都讓他們吃上。

    就這樣,每天家長裡短,很快便到了端午節,這也是林小橋重生以來過的第一個節日。對於李氏來說,這也是他們分家以後過的第一個節日,因此她顯得尤為重視,早在幾日前她便開始著手準備起來了。

    看著全家人積極的備節,林小橋的熱情也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她主動的幫著李氏準備粽葉,泡上糯米。

    李氏想到以前在林家老宅的時候,每回過端午節,周氏總是扣扣索索,全家大大小小十七口人,總共只讓她們包上三十個粽子,這麼點兒粽子,連送禮都沒夠,更別提給孩子們吃了。

    所以,林家老宅每年端午節裹的粽子,只有林老爺子和周氏可以吃上兩個,要是運氣好的話,林嬌和大房的長孫林山也能排上一個戰極通天全文閱讀。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二房的兄妹四人看著粽子都很是眼饞,只不過李氏知道他們即使再饞,也個個都很懂事的,從來都不會吵鬧著問她要,想到這些,李氏便忍不住的心酸想要落淚。

    所以,這回,李氏一次性的泡上了十斤的糯米,準備多包些粽子,想讓孩子們過過嘴癮兒,吃上個夠。

    林小橋發現李氏好像並未準備啥子餡料兒,想想也是,在這貧困的小山村裡,家家戶戶平日裡頭連干飯都不咋捨得吃。

    因為,過節才會包上些粽子,算是應應過節的氣氛,給孩子嘗嘗鮮,過過嘴癮兒,有香香的糯米兒粽子吃,已是十分難得,他們才不會計較粽子裡頭要包啥子餡料。

    所以,李氏開始也是想著遵循一貫的傳統,並未想過要在粽子裡頭包上啥子餡料,打算全都包上光米粽子。

    但是,林小橋是個地地道道的穿越人士,又曾經是個地地道道的吃貨兒,她咋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兒發生咧。

    於是,在她的強烈要求之下,李氏只得買上二斤豬肉,照著閨女的指示醃好,準備包上啥子鮮肉粽子。

    林二牛也被指派著去鎮上買上些紅棗,鹹雞蛋,紅豆。林小橋一一把它們處理妥當兒,便等著把它們當成餡料兒包進粽子裡頭,到時候便能吃到香香的各式餡料粽子了。

    五月初五,大郎兩兄弟今日也放假一天,四兄妹都早早的起床了。

    林二牛依照習俗兒,在林家的大門口掛上了艾草,菖蒲。艾草,是一種可以用來治病的草藥,把它掛在門口,代表著招百福之意,可以使一家人都能身體健康。

    宗坦的《荊楚歲時記》中便有相關的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而菖蒲,則象徵驅除不詳的寶劍,將其插於門口,取其辟邪之意。

    李氏也給他們兄妹四人每人都掛上早已繡好的香囊,香囊裡頭裝著些驅蟲的雄黃粉,驅邪的靈符和銅錢。

    四人的手腕上也一一纏上了五彩絲線,亦是取其辟邪,身體健康之意。

    除此之外,李氏還在林小橋姐妹二人的額頭之上,以指蘸上雄黃酒,畫上了「王」字,據說此舉之意,是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的額紋以鎮邪。

    林小橋初始還覺得十分新鮮有趣兒,可是後來經不住兩個哥哥時不時的打趣兒,便想把它擦掉。

    可是,李氏卻堅持不肯,林小橋看著兩個哥哥取笑打趣她們的模樣,硬是纏著李氏也給大郎兩兄弟畫上。

    看著兩個哥哥額上被強行畫上的「王」字,再配上兩人面上一臉無奈的表情,林小橋也覺得這模樣甚為滑稽,於是便拉上林小溪對著他們也是好一通取笑,這才作罷。

    做完這一切,接下來便要開始準備端午節的重頭戲,包粽子了。

    一家六口人都齊齊聚在廚房裡頭,各忙各的,準備幫著李氏把過節的粽子給包上。

    林小橋像個小指揮似的,這兒看看,那兒瞧瞧,最後也學著李氏包了幾個粽子,可是她人小手小,包起來十分的不方便。

    雖然,這幾個粽子包的模樣兒不咋地,但是林小橋卻是十分會給自個兒捧場,硬是叫著林二牛把她包好的粽子單獨放在一塊兒,一再的強調著,粽子全都煮好之後,她要自個兒吃我的狐仙老婆。

    李氏看著她那較勁兒的小模樣,既是無奈又是好笑,旁人也是坐在一邊笑的直不起腰來。

    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香噴噴,熱騰騰的各色餡料粽子都冒著熱氣的出鍋啦,林小橋看了看她自個兒包的粽子,多數都已鬆開,粽葉裡頭的糯米都漏了出來,那模樣簡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她看著這些面目全非的粽子,只得對著眾人感歎一聲「人無完人」啊,惹得眾人又是一陣兒笑話,不過她也不是十分在意,連送他們幾個白眼兒。

    然後,就拋開那些自個兒包的賣相實在不咋地的粽子,迫不及待的去嘗嘗旁人包的,自個兒強烈要求加了餡料的粽子。

    林二牛給她撿了一個,利索的剝開粽葉,一股兒清香撲鼻,聞著味兒,這好似是個鹹肉粽子,咬上一口,滿嘴噴香,林小橋幾口便把一個粽子吞下了肚兒,味道兒真是不錯。

    林小溪則是吃上了一個鹹雞蛋黃的粽子,看她陶醉的那樣兒,可見也是十分美味兒的。

    而大郎卻吃到了一個裡頭包著紅棗的粽子,雖說味兒也好,可是他更想嘗嘗那鹹肉粽子,於是幾口吞下肚子,便去奮鬥第二個粽子了。

    二郎則跟林小橋一樣,第一個就吃上了包著鹹肉的粽子,看他吃的很是享受的模樣,不用說,也是對這粽子很是滿意了。

    最後,這些加了餡料的粽子,得到眾人的一致好評,尤其是那鹹肉粽和蛋黃粽,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稱讚。

    瞧著林小橋面上掩飾不住的得意之色,大郎兄弟倆很是給面子的,連連讚歎林小橋太會吃,居然能想到在粽子裡頭加上那麼多的餡料。

    於是,李氏大手一揮,承諾眾人,既然大家都愛這麼吃,那麼以後每年端午節的粽子都這麼包了。

    李氏夫妻二人,看著面前的四個兒女,香噴噴的吃著粽子,一臉兒滿足的模樣,心裡頭也是被幸福和滿足填的滿滿的。

    所有的粽子煮好之後,李氏便開始收拾送人的節禮,首先便是李氏娘家,其後便是鎮上雲來酒樓周掌櫃那裡也要送上一些,畢竟上回大郎兩兄弟讀書的事兒,要是沒有他的幫忙,也不會那麼順利,李氏夫妻二人對他都是心存感激的。

    這兩份節禮,李氏都是準備了五斤豬肉,加上各色餡料粽子二十個,另外各有一包鎮上糕點鋪子買的糕點,雖然對於周掌櫃那樣的人物來說,禮顯得比較輕,但是這畢竟也是個心意。

    至於林家老宅那頭,李氏並沒有送上他們親手包的粽子,而是早在昨兒個,就讓大郎送了兩斤糯米和幾尺棉布兒過去林家大房,這些東西也足以夠讓兩個老人過節用了。

    後來,李氏看著包的數量委實很多的粽子,想了想,便拿了個小籃子,在裡頭裝了十個紅豆和紅棗的粽子,讓林二牛提到裡正家裡。

    裡正一家自然十分高興,尤其是裡正的婆娘,也從自家包的粽子裡頭拿了六個粽子,讓林二牛提回來,給林小橋兄妹幾人嘗嘗味兒。

    吃了兩個粽子之後,林小橋便有些飽了,便不肯再吃,準備留著肚子吃中午的那一頓大餐。

    林小橋看著李氏不停的收拾著那些出了鍋的粽子,便建議她是否送些粽子給他們的鄰居,這樣也好打好四鄰關係不是?

    李氏聽了,覺得十分有理,暗叫自個兒疏忽了,便也收拾了十個粽子讓林小橋提著送給他們隔壁的一戶人家。

    ------題外話------

    花花,花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