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聽說趙雲來見,於是趕緊將他引進帳中。馬超看見劉備也來了,更是歡喜。於是擺起酒席。席上,馬超問:「劉將軍此次前來必定為吾家喜事而來。」
劉備點頭稱是。馬超又道:「劉使君,汝可知我們為什麼只宴請爾等?」
劉備搖搖頭表示不知。
馬超此時看了一下趙雲,然後道:「此是吾妹的意思!」
劉備問道:「汝妹的意思?」劉備聽後甚是不解。
馬超繼續道:「她是想告知一個人,讓他前去救她。」
「噢!她究竟是想告知何人?」
「趙雲!」馬超指著他道。
其實趙雲早就想到了這些。於是問道:「馬將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馬超道於是將馬雲祿的事說了一下。原來馬雲祿並不同意這樁親事。屢次想逃走,但是還是被馬騰抓了回來。後來聖上也賜婚下來,馬雲祿知道不可挽回,於是便想了此辦法,希望趙雲前去將她救走。
趙雲想此,然後道:「那我將如何?」
馬超叫他們暫且留在并州,等他擊退了張楊的軍隊,再跟趙雲一起回西涼。然後想辦法將馬雲祿救走。劉備想了一下,然後道:「我看,還是讓趙雲隨將軍一起出戰,假如擊退了張楊的軍隊,那麼趙雲也是有功之人,到時就算將馬雲祿帶走也有了借口。」
馬超一想,甚喜。到時,湊明趙雲之功,那麼這樁親事便有了轉機。而自己出戰張楊也多了一助手。想此,便與趙雲對飲了數杯。
次日,趙雲隨馬超起軍朝遼東而去。此時,樊稠正與張楊於長城以北相持著。數日後,馬超率軍前去與樊稠會合。樊稠與馬超說了一下兩軍的情況。原來,樊稠在長城以內,張楊在長城以外,兩軍隔城相對。趙雲與馬超登上長城看了一下張楊軍的情況。只見張楊軍旌旗蔽日,隨風搖擺,人數有五萬之眾。然後與樊稠商議著如何擊退張楊。
樊稠道:「張楊駐軍在前方一處隘口處,易守難攻,且此時敵軍陣容整齊,士氣高漲,我曾嘗試硬闖過去,但始終無果。」
馬超道:「張楊是奉袁紹之命前來阻止你東行,我看他並不能長此在次駐軍。」
「我跟袁紹無冤無仇,他為什麼要來偷襲我?」
馬超搖頭也不知為何。因為在如今的亂世,相互吞併是很正常的。
趙雲說道:「他可能以為你是奉命前去偷襲遼東公孫度,所以在次阻擋你東行。」
樊稠一想,看來這個可能性是最大了。於是將他此去遼東的事跟馬超說了一下。馬超聽後,然後道:「我此次出兵,就是要報你上次不殺吾韓伯父之恩。」
「我當時憐憫兩人都是同鄉,不忍相傷,於是放他離去,卻不想被李傕、郭汜兩人猜忌,將我調至遼東。」
馬超道:「樊將軍不必擔心,此二賊吾必趕他們出長安。」
樊稠不由一陣歎氣,然後獨自酌酒。忽報:「敵軍一將在城下搦戰!」
樊稠大驚,然後道:「敵軍已屢次前來搦戰,已斬吾將數人,如之奈何?」
馬超道:「樊將軍不必驚慌,待吾前去一探!」說著便帶上趙雲一眾前去查看。只見城下一將來勢洶洶地叫喊著。
馬超問:「此將是誰?」
樊稠答道:「此將姓華名章,華雄之弟,勇武非凡!」
馬超喊道:「孰可前往斬殺此將?」
馬超身後一將忽然閃出:「末將願往!」
馬超一看,竟是自己的鎮軍郎將龐德,龐令明。馬超知其驍勇,乃令其出戰。龐德手拿兩把短戟,縱馬出去。
華章與之交戰不到十回合,便被龐德雙戟刺於馬下。倒地時,已魂歸地府。張楊軍一陣歡騰,終於有人斬殺了此將,士氣立刻高漲。龐德斬殺此將後,立刻前去張楊大營外搦戰。只見有數將出來迎戰,但皆死於龐德的雙戟之下。
張楊見來將兇猛,於是高掛免戰牌。馬超見敵軍高掛免戰牌,於是鳴金收兵。龐德連挫敵軍士氣,馬超論功行賞,升龐德為鎮武將軍。
樊稠見張楊軍士氣已挫,於是令樊稠立刻往遼東而去。但是,趙雲道:「樊將軍此時離去,張楊必定出軍來襲。」
馬超道:「我們可以伏擊張楊軍。」
趙雲搖搖頭道:「我們不可能一直跟著樊將軍前去遼東,況且要是他與遼東太守公孫度合擊我們,到時我們也將進退無路。」
馬超一想,也覺趙雲所云有理。於是道:「照你所言,我們將如何?」
趙雲道:「張楊的軍營雖然在隘口裡,易守難攻,要是往裡面扔火把,他們必定引軍殺出,到時在他們回軍路上布上口袋,敵軍將破也!」
馬超許其言。當天晚上,命數百人悄悄靠近張楊軍大營。之後點起火把,一起往大營裡扔進去。張楊軍一陣慌亂,於是率軍殺了出來,然後往南而走。
趙雲早就知道他會往自己的并州而去。於是叫馬超率軍在他們進長城的關口處埋伏起來。等他們全軍一起進入後,便率軍殺出。
馬超根據趙雲的指示,早在入城的關口處設下了埋伏。此時,長城內外一片漆黑。張楊率軍穿過了長城。他從部下那裡打聽到後面沒有追兵。於是準備越過長城後便稍作休息。
然而正當張楊準備下馬作息時,四面殺出西涼騎兵。馬超一騎當先,龍騎尖橫於馬上。穿入張楊軍中,如入無人之境。龍騎尖所到之處,屍橫遍野。最後,馬超朝張楊殺奔而來。
張楊看見西涼騎兵殺出,走就上馬逃竄。但是,四面一片漆黑,張楊慌不擇路。見路就跑,此時已向幽州地帶而去。馬超追去時,已沒了他的蹤影,於是策馬回去。此時龐德他們早就俘虜敵眾一萬有餘,獲得輜重無數。然後領軍至樊稠處,樊稠出軍迎接。
而此時趙雲早就帳內等著馬超的凱旋。馬超看見趙雲後,喜道:「果然如趙將軍所料,張楊領軍向并州而去。」
趙雲道:「此乃歷史所趨,非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