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尚.23hh
要讓朝鮮和韓國走向統一,第一個問題就是,新國家是叫什麼名字。世界上除東亞國家外,大多數的國家語言是部分朝鮮和韓國的,如英語就是在前面加上南北。可是東亞文化圈中,對於名頭的重視性是極大得,如果新國家叫朝鮮,韓國人肯定不願意,叫做韓國,肯定朝鮮人也不願意。
所以金日成還在的時候,提出國名應該叫做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不過這裡還有南北朝鮮在歷史上的一個認知分歧,朝鮮認為半島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是王氏高麗,而韓國方面的歷史學家則認為是統一新羅。而且高麗起於北,新羅起於南,這又是帶有指向性的東西了。
當然實際上一千年前,高麗這個名字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現在大多數國家稱呼朝鮮,實際就是高麗的音譯。
先不提國號的問題,朝鮮自身同意會對自身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勞動黨將從朝鮮化的gc主義,過渡到社會民主主義,並一定程度上接受多黨制,制定多黨制民主選舉的路線圖計劃,從而讓朝鮮更加接近當今「主流」的政治體制。在開黨禁後,朝鮮規定只有朝鮮戶籍人士才能具有選舉和被選舉權,而即便是韓國人要加入朝鮮籍,也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完全政治權利。
當然,韓國人如果想要插手到朝鮮政治的話,還可以用例如拉攏、經濟手段等等,不過在這方面朝鮮也是進行了一定的防微杜漸,盡量確保本土政治的獨立化。
朝鮮在自身政治體制上進行了重大改革和讓步,這就使得韓國必須在一定問題上進行讓步,最重要也是最不重要的一項就是,金大中親自點頭,同意統一後的新朝鮮民族國家,叫做朝鮮聯邦,改大韓民國為朝鮮聯邦的一個行政區,稱為南韓行政區。同樣的,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則改稱北朝鮮行政區。
說起來,其實韓國人也不見得完全不接受朝鮮二字,他們自稱就是朝鮮族,而且本國行量最大的報紙《朝鮮日報》,也是用的朝鮮題頭。再者說,三韓本身就是指的朝鮮半島南方的地區,也從來沒有指過整個朝鮮。中文圈裡港澳台地區習慣稱朝鮮為北韓,實際上是想當然並意識形態化,而缺乏歷史常識的。
新成立的朝鮮聯邦將分配給行政區比較大的自治權力,實際上北朝和南韓在內政處理上並不會出現太大變化。而統一國家的主要特徵,則是建立一個聯合南北的中央聯邦政府;一個統一的代議制機構,即國會;一個統一的國家軍隊;還有就是一個統一的並高於地方法的根本憲法。
在中央政府的形成上,朝韓之間進行了比較激烈的爭論。韓國方面支持進行基於人口數量的普選,沿用現在韓國的民主體制,選出朝鮮聯邦的總統,並由這名總統任命內閣成員,並對總統負責。這樣對於南韓的好處不言而喻,先南韓的人口比朝鮮更多,能夠比較大可能獲得總統的席位,然後總統任命的內閣也基本上是南韓人,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基本就被南韓人所獲得,必然讓朝鮮方面極為不滿。
朝鮮方面提出的方案就是齊一鳴之前給的方案,也就是讓國會進行間接選舉,產生一名總統,這個總統如果一屆是北朝人,下一屆就要是南韓人,其他內閣閣員南北數量相等,由各自派系提供名單,由總統進行任命。這樣一來,大體能夠達到相對的平衡。
在南北關係融洽的時候這樣的體制比較容易被雙方接受,但如果南北產生對立,則可能出現嚴重的推諉和扯皮,使得政府空轉,行政效率低下。當然,隨著時間展,南北兩個行政區可能出現相同利益和政見合流的情況,那麼在國會的選舉中,南北雙方的壁障實際就被黨派給打破了,那個時候南北輪替的方案差不多就應該轉變為政黨輪替了。
北朝方面也不講究什麼談判的技巧,就咬死了這一點不放,讓他們接受韓國以人口基數進行總統制普選是沒有絲毫道理的,南韓也知道讓朝鮮接受這個明顯是自己割肉的制度近乎不可能,在糾纏了兩日之後,南韓鬆口,許諾對其他的政治體制保持開放心態。
南韓方面本來有一部分官員十分高傲,認為朝鮮應該像東德一樣併入韓國,取消自己的貨幣,關閉自己的政府和人民議會,但顯然朝鮮半島的局面跟兩德還不相同,朝鮮希望統一,但是自己的尊嚴和利益不容絲毫受損。在摸清楚這一點之後,南韓的談判官員就不敢進行太大的威逼了,因為金大中表示,如果誰提出的東西導致了朝鮮退出談判,那麼就是民族和解和國家統一的罪人,他要狀告這名官員瀆職,並要求將其一擼到底。
朝鮮關於中央政府建立的提議最終在經過一定修改後,得到了雙邊的通過,因為以他們的政治智慧,也再拿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案了,讓雙方都能滿意和妥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國會訂立的事情,也顯得頗為和稀泥,朝鮮聯邦的國會將是一院制,從南北各取一半席次,組成勢均力敵的一個局面。國會仍舊是每兩年改選一半人,一直地保持均勢。這個國會倒是統一進行普選的,只不過因為這種詭異的一半一半的設定,很有可能之後出現法案極難通過的局面。
憲法的制定上倒是沒有太多波瀾,本身如政府、國會這類問題就是憲法的內容,除了社會制度之類的東西,基本上每個國家的憲法拿到另一個國家去用,也不會出什麼太大的亂子。
現階段的朝鮮半島統一還不會進行特別深入,北朝和南韓仍舊享有比較大的權力,大概能出現行政區長官可能總統權力更大的情況,中央政府提出的政策如果跟下面行政區相悖,不開眼的行政區長官有可能會拒絕執行。
為了讓中央的權力得到加持和保護,自然聯邦軍隊就需要統一起來,槍桿子在聯邦政府手中,那麼聯邦政府說話自然就硬氣。可是在朝鮮聯邦軍事統一的問題上,更是問題重重。
其實,本質上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即便是軍人可能出身南北,但是對中央的服從卻是一致的。將領上南北出身多一點少一點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將領一定意義上比政客遴選上要複雜的多,政客沒本事問題還不算太大,將領要是無能就真的累死三軍了。
分歧比較大的是軍隊規模,指揮體系再建等一系列的問題。不出所料,朝鮮提出了自己11o萬軍隊如果需要大幅度裁撤的話,那麼南韓必須為此付出足夠的復員費用和安置,而且還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美國的駐韓基地必須全部清除掉。
南韓的官員自然有些頭大,他們卻是不知道,自己的總統早已跟齊一鳴進行了約定,一旦統一成功,美國駐韓基地必然一個不留。韓國官員也不傻,看看坐在旁邊看似輕鬆但實際上格外嚴肅的中國官員,明白中國絕對不會容許統一後的朝鮮在國土上還有美國的力量,因為那樣與中國地利益不符。中國自己不一定會駐軍朝鮮半島,但也不能夠容許美國人駐軍。
同樣,新編統一軍隊,改革國防體制,對南韓來說也是福音,雖然巨額的國防預算不一定會刪減多少,但大量的軍隊卻可以進行裁汰。計劃中,北朝和南韓建立的統一軍隊,人數規模將只有45萬,初階段也是類似一半一半的編成,部隊中一半是北朝人,一半是南韓人,他們語言和文化一致,雖然成長經歷不同,但是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融合也能夠形成穩定戰力。
而且最讓韓國官員,特別是執政的公社黨舒心的是,一旦南北朝鮮國防並軌,基本上韓國那蛋疼的義務兵役制就會結束,被無數家長怨懟,讓年輕人苦不堪言的制度取消,必然會成為公社黨巨大的政治籌碼。
只是在軍事裝備和訓練方式上,兩邊具有非常不一樣的屬性。北朝使用蘇制武器居多,然後就是自己在中國和蘇聯武器的基礎上山寨或自研的,而南韓則主要是從美國等西方國家進口的。同樣,訓練模式上也是美蘇之間的明顯差異。
這一點上其實並不是很難解決,因為作為東道主和調解人的中國,有為兩邊提供武器的經歷,齊一鳴也野心勃勃地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徹底把朝鮮聯邦併入到中國武器制式的體系中。而且中國在軍事改革與展的成就舉世矚目,讓中國指導新國家的軍隊進行變革,也是恰如其分的事情。所以,朝韓約定,將派軍官學員團,來中國取經,從而學習先進的訓練和軍事理念,打造新的國家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