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尚.23hh
南洋共和國國會山,如很多國家一樣,人們喜歡把國會開會的地方叫做國會山。南洋國會屬於一院制的國會,相對於普通兩院制議會,權力較大。南洋政治制度比較偏向於西方,屬於帶有自己風格的半總統制,選舉仍然是南洋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不同東亞很多其他西式民主國,南洋國會總體來說要溫和穩重的多,當然出現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國會36個議席中,執政黨南洋社民黨佔據了36個議席,有絕對多數的優勢,使得反對派很難達成任何的政治目標,基本上是南洋社民黨決定,就可以通過。
一定程度上來說,南洋國會社民黨的議席占比,比中國全國人大cpc的議席占比還要高一些。
193年南洋進行了第一次的國會中期選舉,替換一半的議員,這次改選反而讓社民黨又增添了四個議席。反對黨聯盟在最後的選戰中沒有達成一致,而社民黨具有cp性質的嚴密組織和宣傳能力,使得在本國人民中認同度較高,再加上執政兩年經濟快展,社會高度穩定,為社民黨爭取了大量民心。
南洋共和國的政治出現一面倒局面,並不是執政的社民黨有意壓制其他黨派,而是屬於人民的自主選擇。在選區劃分、政黨開放上,其實選舉是比較公平的,不會像原本的新加坡一樣,靠著諸多小手段保持執政黨的地位。人們不選擇反對黨,就是單純不信任他們而已。
反對黨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輿論上大談國會議席需要增加,以開擴言論,增加不同聲音,甚至有些人還不知所謂地違反憲法種族平等原則,提出要增加少數族裔的言權,在劃分選區和權重時,使得少數族裔更佔優勢。
這些基本上都比較難以實現,要想達成這些,就必須修改憲法,而修憲則需要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同意,以及地方議會四分之三多數同意,以當前的政治生態反對派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事情。
19年底就是南洋共和國的第二屆總統選舉,反對派各黨現在還沒有一個比較有號召力的候選人,八成跟第一屆選舉差不多,第一輪投票候選人不足百分之五的門檻直接被刷下,而現任總統王武國應該不出意外可連任。國會的改選反對派即便是能夠多拿幾個議席,但是恐怕絕對多數仍舊會掌握在社民黨手中。
反對派的策略不是勝選,而是盡量增大自己的影響力,這也是種無奈。不過此時反對派有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表現自己,那就是與南洋共和國隔海相望的兩個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戰爭問題。
戰火並沒有直接威脅到南洋共和國的安全,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南洋人的擔憂。反對派借此大談要揮南洋共和國作為區域大國的影響力,並保護自己的國民,指責政府和社民黨的不作為,可能使得南洋人處於更大的危險之中。
這樣的說法自然引起了一些民族主義者和愛國者的贊同,反對派一時頗為飄然,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動的政治攻勢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關注。一些反對派政客自以為摸準了民眾的脈,跳出來大放過激言論,要求政府派兵解決近在咫尺的危機,保護南洋的安全。
不過同時也有一些比較理性的聲音反思,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戰爭跟南洋沒有直接聯繫,如果自以為是地一腳邁進去,且不提自己勞民傷財,可能造成士兵傷亡的情況,把仇恨引到自己的身上又是所謂何般呢。
其實這也是西式民主制度的一大弊端,好似多方制衡之後極端的政策並不會出現,有些民主鬥士也自豪稱,民主制度下產生的政策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絕對不是最差的。可現實是,一些國家的政客缺乏必要操守和堅持,屬於典型的牆頭草,誰的聲音強就附和什麼。這就造成了典型的民粹政治,原本應該領導和幫助人民的政治人物成了民粹思想和聲音的放大器,他們並沒有自己的政治準則,哪些能讓他們當選和獲得權力,哪些就是他們的準則。
這種情況在另一位面沒有統一前的台灣地區表現最為明確,政府和政客缺乏責任感和擔當,很多事情只要民間一出現對聲音,馬上就改弦更張,結果事後現最早的計劃是正確的。而很多台灣人覺自己只要出過激的聲音,就能夠成為現實,就有了一種特別的自滿感,所以每每到敏感事務的時候,台灣民間產生的聲音在多方面的條件調劑下,一定是最為偏頗和激烈,最終導致沒有脊樑骨的政府也隨風搖擺,大事做不成,地區競爭力逐漸削弱。
此時的南洋共和國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社民黨把控國會和政府,也享有比較強大的話語權,雖然一些偏激的聲音已經出現,但社民黨這邊也能動自己的筆桿和文膽對過激的聲音進行中和,而且社民黨政權的耐性和堅守較好,不可能見到火星就說火災。
不過針對馬來西亞和印尼愈演愈烈的戰爭,南洋國會也進行了一次集中討論,那些反對派的議員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起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以博眼球。自以為找到了正確展路線的這些反對黨派,確實會通過這樣的機會吸引到一些跟他們主義接近的選民,但是更大量中間派溫和與穩定的選民必然跟他們產生更大的距離。
佔據九成三的國會社民黨議員自然不會被反對黨幾隻阿貓阿狗給動搖,仿cp路線的社民黨有著嚴密的組織形式,特別是在這種西式民主制度中,黨組織要求議員跟黨的路線保持高度的統一,而國會中的黨鞭也會確保大家按照黨代會上的決定進行投票。
「……按照高苑京議員的提案,是否向政府提請派遣軍事力量於預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戰爭的投票現在開始。」議長林吉祥先讓國會討論是否通過反對派提出的出兵議案。南洋國會自然不具備出兵的權力,但是卻可以向政府提出出兵的意向提議,這是一種所謂的倒逼現象,因為正常出兵過程是,總統府和內閣簽訂出兵的命令書,然後交國會進行審議,過半數票可通過。
投票結果顯而易見,過八成的議員都不同意無端捲入一場跟自己沒關係的戰爭之中。不過接下來,社民黨不希望讓反對派渲染的政府不作為的形象被人接受,又由本黨議員提出了新的提案:向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出警告,勿使戰火波及南洋共和國,任何對南洋共和國國民和利益形成傷害的舉動,將被視為挑釁,予以回擊。
這個提議最終被全票通過。另一端南洋官方政府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動作,比如增強南洋海軍在爪哇海的巡航強度,空軍也加強對戰爭的監視強度,實際是對兩國的交戰空間進行擠壓,因為如果擴展太大,很可能與強大的南洋國防軍爆衝突,那時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
南洋海軍在蘇門答臘島以東的勿里洞島南部海灣建立了一座新的海軍基地,甚至為了供應海軍基地,這裡還興建了一座城鎮,莧城,海軍基地則稱為莧城海軍基地。這裡港灣條件算不上非常好,雖然港闊,但水卻不算深,齊一鳴當初還派了紅警工程設備來清理水下。
在這裡修建海軍基地的主要意義就是監視和防備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兩國。南洋海軍在此常態部署兩艘o5護衛艦、三艘o56輕護艦和一艘o3潛艇,再加上一些輔助船艦。國防部的軍令頒布後,南洋海軍又抽調了兩艘o52逐艦和兩艘o5護衛艦來到此地,增強南洋海軍在爪哇海的軍事存在。
這一招還是確實管用的,擔憂不必要地將南洋也扯入戰爭中,馬來西亞海軍和印尼海軍都有意識地暫停了海上的交鋒,戰鬥又回到了楠榜省的地面上展開。
有大量蘇制裝備的南馬軍又在西迪的武裝下形成了優勢的戰鬥力,很快西迪的南馬軍攻入楠榜省,他的以t55坦克和bnp-1裝甲車為主的裝甲部隊,順著公路向南機動,突破了印尼軍的多道防線,用了小半個周的時間就攻陷了半個楠榜省,使得印尼軍一時風聲鶴唳。
不甘失敗的蘇哈托總統又從爪哇島調遣更多的印尼軍到蘇門答臘楠榜省,雙方在默默特羅展開了更大規模的絞殺,最終不分勝負。西迪命令南馬軍並不著急進攻,反而縱容馬來士兵到處搶劫和破壞楠榜省的爪哇人聚居村落,搶奪財富和姦淫婦女,給楠榜省造成了重大的破壞。
蘇哈托對此咬牙切齒,可是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將西迪從楠榜省趕出去,最終不得不在聯合國起申訴,希望借助國際社會的力量將馬來軍隊趕出楠榜省。聯合國也隨後出通牒,要求西迪立即從印尼的土地上撤出,西迪見便宜已經佔得差不多了,而且起到了削弱印尼的作用,便遵從了聯合國的意思,從楠榜省撤軍,宣佈單方面停火。
馬印危機雖然解決了,可卻使得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的矛盾更加白熱化,下一場爭鬥的生看來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