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幕後交易
當然王家僅僅付出這些經濟補償當然不能滿足齊家,畢竟只要齊家再與暴風公司繼續聯手,王家的家產將全部落入齊家手中,王家這等於是在拿齊家即將到手的甜頭來還人情。齊家當然不會這麼輕易放過王家,不然以後要是有人學王家想拿齊家作墊腳石,到時只要拿些錢出來,豈不是太容易了?
所以王家在經濟補償的同時,答應全力支持齊天的二叔,也就是河塑省主管財政方面工作的副省長齊新象,入駐央行。憑如今齊、夏兩家的實力,再加上王家的支持,齊新象很有可能會一舉接替王家老大,成為央行新任行長。為了補償夏家,王老爺子還答應,支持現任國務院辦公廳副秘書長的夏天再進一步,爭取外放到地方省市任省長。
如果這兩個條件都能辦成,那麼齊夏兩家又多了兩位正部級高官,在政壇上也就多了一些實力,說出的話份量也能更重一些。
齊、夏兩家的老爺子正是因為這次在遭受王家阻擊時,看透了人情冷暖,才會急著讓家人上位,不然僅靠自己這張老臉,恐怕是吃不開了!還是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最保險的!
聽到夏菲的解釋,於亮知道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同時夏菲還道,這次齊家能夠涉險過關已經是僥天之悻,根本不敢再奢望獲利,所以不論是在股市的獲益,還是那兩批貨的利潤,齊家都將在結算清楚後,一分不差的交給暴風基金。而且夏菲還承諾,齊、夏兩家欠了暴風基金一個大人情,以後不管有什麼事,只要用得到齊家、夏家,兩家決對全力支持!
於亮雖然很滿意這個結果,但他卻做不了主,畢竟這些年暴風基金之所以能夠飛速成長,功勞最大的還是許立。而且暴風基金的股份中大部分也都是許立的,一切還得許立點頭才行。於亮打電話向許立匯報了這邊的情況。
許立聽後,當然也清楚齊家已經和王家作出了和解,而且王家這次恐怕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損失大了去了。對於夏菲說的優厚條件,許立只是一笑而已,此時的暴風基金根本不缺錢,如果缺錢,許立的金手指隨便一點,獲利也不會比這次少。
只是許立有感於這些年暴金基金發展過快,已經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可暴風基金僅有錢卻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再多的錢也抵不過一些政府官員的一句話。所以他才會慢慢放緩了暴風基金的發展速度,而是投資了一家僱傭軍公司,希望能借此震懾一些宵小之輩,同時付出大量資金培養一些世界發達國家的政府官員,希望能夠扶持他們上位,為暴風基金保駕護航。
所以這次齊家獲得的利益雖然也有四五百億之多,可這些錢在許立看來,卻還沒有齊家、夏家的那個承諾有用。畢竟大家的根還在國內,而在目前來看,有了齊、夏兩家的支持,在國內已經可以保證大家高枕無憂,更可以在國際上叱吒風雲。
當於亮將許立的意思轉達給夏菲時,齊家和夏家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畢竟那可是四五百億美金,已經佔到了菲斯公司一半的資產,可以抵得上一個中小型國家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如果有了這筆錢,甚至可以在非洲戰亂地區對某個國家發起一次政變,自己過過當皇帝的癮!
但是夏菲在與於亮親自面談後,才終於確定對方說的都真的。而且對方也沒有提出任何附加要求,只是希望齊、夏兩家對自己以及自己朋友的家人給予照顧,至少讓他們在國內不受欺負。
這點兒小事不過是齊家一句話的事,可這句話怎麼想也不值五百億美金。夏菲拿著這超過五百億的美金反而發起愁,本來暴風基金能夠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出手,就已經欠人家一個天大的人情,要再接受了對方這五百億美金,這個人情可就更還不清了。
夏菲在與於亮談完後,見對方執意不肯收回這次部分資金,只得一五一十的向還在家裡等消息的齊家老爺子和夏家的老爺子匯報了情況。
兩位老爺子剛才還在平心靜氣的下棋,聽了夏菲的電話後,兩人坐在樹下半天沒有天口。最後還是夏老爺子歎了口氣道:「這世道還真是變了,幾百億美金竟然也有人不屑一顧,要是抗戰那會兒,能有這麼多資金咱們的那些戰友也不用犧牲那麼多!」
「就算是建國後,如果能有這麼一大筆資金,咱們也用不著勒緊褲腰帶,忍饑挨餓好幾年,不知能少死多少人!」齊老爺子也是心有感觸的道。
「這個於亮雖然年紀不大,可能視金錢如糞土,恐怕所慮甚遠啊,不知道咱們這兩把老骨頭能不能滿足他的這個胃口!」夏老爺子知道,對方越是不求回報,將來提出要求時,就越難以完成。
齊老爺子卻搖頭道:「這個於亮怕也只是聽人擺佈而已,我看對方的幕後主事人恐怕就是那個許立!」
「此話怎講?不說那個許立年紀輕輕,如果他真有這麼一大筆資金,還用得著在國內的政壇裡混?就算到美國,恐怕也得被人供起來!還用得著這麼辛苦?」夏老爺子對齊老爺子的猜測有些懷疑。
「這個暴風基金最開始的啟動資金就是許立中獎所得,隨後又是這個許立攜款至香港,利用有限的資金卻在香港股市大賺一筆,才組建了這家暴風基金。直到這個許立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公務員,步入政壇,才少了與暴風基金的聯繫。可據齊天那個小崽子調查,許立每年都會抽時間出國與這個於亮見面。而在他們見面之後,暴風基金便會有大動作。最為讓人心驚的是,只是短短七八年的功夫,他們的暴風基金已經從當初的一家小公司,成長為現如今的世界級金融巨鱷,而公司的主事人卻全都是些不到三十歲的年青人,對於這家公司今後的發展,我是不敢妄加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