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重生在洪荒

正文 第四十二章 五帝治世完 文 / 太始太初王神

    為了防止大水復發,大禹將測量水深的標竿,用密法煉製,成為定海神針,大小如意,分鎮四海之內,使海水不能倒流入江河。

    由於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今河南萬縣)為其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帝舜稱讚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面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將禹推薦給上天,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離去。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日,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又收取天下的銅,鑄煉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永鎮九州地脈靈氣。

    禹特別重視恩威並濟,加強教化。西部有個部族叫有扈氏,好戰而不願服夏。禹採取一邊用兵征服,一邊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終於臣服於夏。東南地區古稱「九夷」,即九個較大的部落。禹為加強對其統治,幾次出巡該地區,傳播中原文化和禮教,受到當地百姓尊敬和禮遇。他沿途向當地人詢問習俗,鼓勵農耕,告其農時,播種五穀,教化部族酋長們講禮儀,知法度,不以強凌弱,和睦相處。同時又宣佈,若有不聽教化者,要以兵征討,決不客氣。當時,古越部落酋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

    由於禹是活動在崇山一帶的夏部落的首領,故被稱為夏後氏,禹還規定:都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成為人主的禹更加勤奮地為萬民謀利,誠懇地招攬士人,廣泛地聽取民眾的意見。有一次,他出門看見一個罪人,竟下車問候並哭了起來。隨從說:「罪人干了壞事,你何必可憐他!」帝禹說:「堯舜的時候,人們都和堯舜同心同德。現在我當天子,人心卻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儀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說:「後代一定會有因為酒而亡國的。」

    禹繼位不久,就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後又推舉伯益為繼承人,負責政務。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過江時,一條黃龍游來,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歎息道:「我受命於天。活著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們何必為這一條龍擔憂?」龍聽到這一席話,搖搖尾巴,低下頭就不見了。帝禹到塗山,在那裡大會天下諸侯,獻上玉帛前來朝見的諸侯竟達萬名之眾。

    數十年後,大禹年老,禪讓帝位於伯益。但是大禹之子啟也是一位能力出眾之人,大禹尚在之時,啟就團結了一大批的臣子在自己身邊。等到大禹傳位與伯益,身死之後,啟在自己手下的幫助下,突然襲擊了鈞台,殺死了伯益,自立為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部落王朝。從此以後,禪讓制度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王位的世襲制。

    啟有五子,啟死之後,五子爭權,將一個強大的王國弄得內亂四起,民不聊生。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被九夷族的有窮氏的乘機奪取了政權。直至有窮首領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殺,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之時,出兵打敗了寒浞,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

    少康徹底肅清了寒浞的殘餘勢力,又大力征伐東夷各部,一直打到東海。後來,又還都伊洛之間。在季杼統治時期,形成為夏代中期的極盛時期。少康以後,到孔甲以前,在這期間經歷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統治一直是比較穩定,基本上保持著向上發展的趨勢。夏王朝以伊、洛一帶的河南地為中心,東通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長淮,所有夏、夷諸部的眾多邦國,大都臣服在它的統治之下。

    少康死後,傳位與予,予傳槐,槐傳芒,芒傳洩,洩傳不降,不降傳扃,扃傳胤甲,胤甲傳孔甲。

    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傳說他是一種叫做「東音」的樂調的創始人,又篤信鬼神。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漸漸衰落。

    到了夏代末年,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揮霍無度。

    夏桀即位後的第三十三年,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寵愛妹喜,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這一切的負擔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個名叫趙梁的小人,專門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寵信。

    桀即位後的第三十七年,伊尹求見夏桀。伊尹有幸曾拜得一名截教門下記名弟子為師,驚才絕艷,有安邦定國之能。他以唐堯、虞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無奈,只好離去。

    桀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無度,竟命人造了一個大池,稱為夜宮,他帶著一大群男女雜處在池內,一個月不上朝。太史令終古哭著進諫,桀反而很不耐煩,斥責終古多管閒事,終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藥,就投奔了商湯。夏桀手下有個叫關龍逄的臣子,聽到老百性的憤怒聲音,便對桀進諫說:「天子謙恭而講究信義,節儉又愛護賢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穩固。哪今陛下奢侈無度,嗜殺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滅亡。陛下已經失去了民心,只有趕快改正過錯,才能挽回人心。」桀聽了又怒罵關龍逄,最後更下令將他殺死。至於弄得日益失去人心,弄得眾叛親離。

    這時候,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日益興旺了起來。桀擔心商湯會危及自己,就藉故將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縣境內)。不久,湯設計使桀釋放了自己。

    此時截教中人看到了機會,便有諸多弟子投入商湯手下,其中就是大賢伊尹。

    後來,商湯在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湯先攻滅了桀的黨羽韋國、顧國,擊敗了昆吾國,然後直逼夏的重鎮鳴條。桀得到消息,帶兵趕到鳴條。兩軍交戰,夏軍將士原來就不願為桀賣命,乘機紛紛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倉皇逃入城內。商軍在後緊追,桀匆忙攜帶妹喜和珍寶,渡江逃到南巢。後又被成湯追上俘獲,放逐在此。

    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國家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商湯死後,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繼位;外丙死後,其弟中壬繼位;中壬死後,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乃商湯之長孫。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後,太甲修德遵法,諸侯歸服,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

    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盤庚之侄。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從盤庚處繼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征服了許多小的國家。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又為商朝恢復了不少元氣,一直傳到帝乙。

    帝乙為王的時候,天下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