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獵日1931

龍騰世紀 第八十二章 相持與準備 文 / 瘋之道

.    接下來的戰事進展證明了葉挺的估計是正確的!二月八日集團軍和紅軍的四個團在連江縣東西兩側對鬼子的阻擊陣地起了攻擊三方面的進攻迫使鬼子開始收縮防線向後退卻歃血盟和紅軍的部隊立刻插入日軍和**之間讓**騰出空來從西部叢林迂迴過去直奔情勢危急的寧德城。

    連江縣的日軍遭受三方面的壓力也不戀戰採取邊打邊退的戰術梯次阻擊。於此同時福州東部沿海地區現了另外一群日軍——步兵橫路師團的長川旅團和松崗聯隊共計一萬人的部隊正在集結。

    鬼子們看到福州城裡陸陸續續出來了三個師的兵力估算著福州的守軍基本上都被調往寧德了此時偷襲福州正是最佳時機。兩艘重巡洋艦和兩艘輕巡洋艦上的大口徑火炮組成的支援火力輪炮擊就將福州城的城牆炸開一個十幾米寬的豁口陸軍先鋒松崗聯隊緊接著起了衝鋒長川旅團則將部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向福州北部移動阻擊連江縣回援的中**隊另一部分作為攻城的第二梯隊準備隨時跟進。

    鬼子的如意算盤終究還是沒有如願寧德城不斷有**的部隊補充傷亡雖大但就憑一萬多日軍還真沒辦法啃的動。福州城內有集團軍六個團近一萬五千人防禦日軍一萬人的攻擊部隊也是無處下口再加上兩個獨立團和紅軍的五千人馬時不時從山林、海灘上冒出來咬上兩口掉頭就跑逼迫日軍只好構築臨時陣地戰鬥進入了相持階段。

    支援艦隊的戰艦被迫停留在福建海域如果不拿下一個城市海軍說什麼也不能撤!上次撤退後阪良旅團差點被全殲這次兩個師團面對的可是十幾萬中國部隊。日本軍部再次商議出的結果是:緊急徵兵、向中國福建加派三個師團無論如何要在福建站穩腳跟。

    歃血盟作戰總部對福建的戰事相當滿意葉挺的集團軍目前只動了兩個師的兵力還有一個新編千騎師在廈門整訓完畢後正在開赴福州戰場。趙爾鼐從珠海、深圳調撥了三個旅向汕頭運動汕頭駐軍則接管廈門的防禦整個國內戰場的各個環節都已經銜接上了。這段時間空軍和海軍在總指的指示下收斂很多除了必要的支援沒有起一次主動攻擊這樣做的原因是怕把敵人嚇跑了既然要扮豬吃老虎只好先委屈一下。

    三亞和福建都按照吳宇的預期進入了相持階段這段時間執行官也沒有閒著而是全力為登陸澎湖做準備。先吳宇會同趙爾鼐從國內的兵員裡挑選出一萬五千人組成兩個新編海軍陸戰旅加上海口原有的兩支陸戰旅和空降團編成一個突擊師。部隊編成後立即在雷州半島和海口之間進行搶灘登陸的演習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提高戰士們的戰鬥力。

    士兵的素質是戰鬥力的一方面武器裝備是另一方面!安排好訓練計劃後吳宇又匆匆趕到科技院找郭援對於登陸戰配備的裝備的問題吳宇覺得很有必要和三哥好好磋商一下。

    郭援早在會議之後就作出了一份武備開計劃吳宇屁股還沒坐穩就被面前的計劃嚇了一跳。

    計劃上擬定短期內製造2oo門15omm榴彈炮2oo輛12omm自行火炮1oo輛水陸坦克5oo具rgp火箭筒、5oo枚25o公斤制導炸彈、1ooo支35毫米榴彈射器和1oooo支仿八一槓突擊步槍。長遠計劃是開2oo門24管12o火箭炮、裝備12o毫米滑膛炮的主戰坦克、裝備火箭彈的噴氣戰機。

    「四哥!長遠計劃先不談就是短期計劃一個月的時間我們也生產不出來啊?」吳宇看著計劃盤算著。

    「我計算過了目前海南有四個兵工廠、兩個汽車廠和兩個拖拉機廠。重武器生產方面是跟不上但我們可以將水陸坦克優先生產出來自行火炮和15omm榴彈炮每月少造點就是了輕武器加加班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的。」郭援回答道。

    「我的老哥啊!你看這個計劃上的有些東西的數量能不能調整一下?目前的開支很大收入方面的情況也不好部分裝備我們目前恐怕還用不起啊!」吳宇初略地估計了一下光生產短期計劃上的武器裝備就要耗費上億美金。開戰以來歃血盟的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貿易額銳減至原來的3o%但各項軍費的支出卻比以前出了3oo%現在海南的資金可謂是相當緊張照目前的情況看2o噸黃金儲備都不一定能夠。

    「那照你的意思該怎麼調整?」造這份計劃費去郭援不少精力但是沒錢就是天王老子也沒辦法。

    「我看15omm榴彈炮和12omm自行火炮的數量改為5o門24管12o火箭炮不予考慮主戰坦克也放一放著重生產rgp火箭筒、35毫米榴彈射器能搞出無後坐力炮更好!」吳宇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15omm榴彈炮是好東西不錯但它只適合在大平原上進行大規模會戰時使用其功能並不適應目前歃血盟部隊的戰略戰術。在海南外來攻擊不是海上就是空中從空中進攻目前的可能性還不大海上則是以戰艦的噸位和火炮口徑來計算戰力。相比起巡洋艦上的艦炮15omm榴彈炮毫無優勢可言。再說海南多山地河流15omm榴彈炮運動起來需要大量的牽引車輛和較高的道路條件而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的。12omm自行火炮和主戰坦克除了能夠機動外也有同樣的缺點即便今後打到內陸去中國南方河網密佈還是不利於重武器部隊展開行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