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無敵複製中心

正文 第49章 南京保衛戰(四) 文 / 汪羽

    第四十九章南京保衛戰(四)

    自從老蔣從南京「假裝」給部下抓起來帶去了武漢後,唐生智接手了整個南京所有的軍政權,當然了肯定忘不了找汪少君的麻煩了,可是汪少君這種訓傲不羈的人怎麼又會受唐智生這種敗類的欺負呢,汪少君不欺負唐智生就已經不錯了,哪裡還有他逞能的份,不過啊這個唐生智缺貨不弄出點事來,不消停啊。

    日軍飛機天天來實行空襲,除了不敢上汪少君的防區轟炸去,其餘地方啥地方都去轟炸,南京大大小小沒走的官員都搶著往汪少君防區裡跑了,都去巴結汪少君。而唐生智因為嫉妒汪少君而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命令作為回答。內容為:「本軍目下佔領復廓陣地為固守南京之最後戰鬥,各部隊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搖動全軍,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後移,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嚴辦理。2各軍所得船隻,一律繳交運輸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著派第78軍軍長宋希濂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企圖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最後決定突圍時所有撤退船隻工具都已基本喪失,發生自相踐踏,爭相奪路的情況,**的抵抗就此瓦解。

    唐生智剛一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汪少君就行動了,破壞他的「衛參作字第36號」汪少君建造了50艘登陸艇,準備將城內百姓先撤到江對岸去,不過十幾萬百姓可不是那麼容易撤離的,最後汪少君乾脆直接樅兵將運輸司令部給全部繳了械,船隻全部徵用了。

    1935年7月,南京的夏天,溽暑如蒸。日後縱橫北歐、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德國陸軍名將法爾肯豪森,鑒於日益緊張的中日形勢,正在他的顧問府內揮汗如雨地起草《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東面有兩事極關重要,一是封鎖長江,一為警衛首都,兩者有密切之連帶關係。屢聞長江不能守之議,竊未敢贊同。……江面雖寬,然究為極狹隘之水道,航路異常困難,稍大戰艦不易機動,下游已有許多窄隘可用,應用方法(游動炮兵、飛機)作有效之封鎖。……長江封鎖於中部防禦最關重要,亦即為國防之最要點,防禦務須向前推進。江防須封鎖江陰,陸防須利用許多地險及天然便於防禦之地形,推進至上海附近。……」

    法爾肯豪森的這份建議書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件。在這個報告中,他基本準確的判斷了日軍可能的進攻方向和特點,並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主要防禦地區、兵員配備和可以採取的相應措施。日後中**隊保衛上海南京、決堤花園口、退入內地持久抗戰等行動,大多都在這個文件指導下進行。

    按照法爾肯豪森的設想,中國東南國防的第一線是以淞滬線、吳福線(吳江至福山)、錫澄線(無錫至江陰)構成的永久國防工事,其後是江陰封江,再次是保衛南京。他預計,整個過程可以堅持1—2年,在此時段內國際形勢必將發生有利於中國的變化。

    可惜就因為某些無能的廢物,使得南京連1個月都沒有守住,汪少君將整個南京的佈防區全部無視了,全部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來佈防的,完全無視了唐生智的佈防命令。

    自1937年7月7日,北平城外盧溝橋上的槍聲,打響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衛國戰爭。戰爭爆發後數月間,日軍節節推進,華北戰局岌岌可危。南京國民政府預見到戰火不久後必然燒到南方,幾乎就在日軍開始進攻上海的同一天,在德國顧問團指導下制訂的《**戰爭指導方案》頒發了。

    這個方案明確指示:「淞滬方面實行戰爭之同時,以閉塞吳淞口,擊滅在吳淞口內之敵艦,並絕對控制其通過江陰以西為主,以一部協力於各要塞及陸地部隊之作戰。」

    但是由於日軍在上海前線不斷投入兵力,尤其在重武器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淞滬前線的戰局岌岌可危(事實上,11月12日日軍即佔領上海全市)。自此時起,南京保衛戰已經拉開序幕。

    按照法爾肯豪森的建議,自1935年冬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秘密調集4個師的兵力,在上海、南京之間秘密構築起兩道國防工事,作為南京外圍的防禦線(因為1932年的《淞滬停戰條約》規定上海周邊不能駐軍,所以此事一直是秘密進行的):吳福線北起長江南岸的福山,向南經常熟、蘇州、吳江、嘉興到杭州灣,系防禦南京的第一線。第二線為錫澄線,北起江陰要塞(要塞位於錫澄線與長江江防中堅位置,是滬、寧國防工事的陸海軍佈防支點,長江江防作戰中的總樞紐),南至太湖邊的無錫。

    不得不說德國人的戰略眼光好,但是中國政令者們的無能,覺得日本人是不會打來南京的,肯定能高枕無憂,自己騙騙自己,中國還是安全的。大熔爐一樣的淞滬大戰,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包抄**,**總撤退而結束了。精疲力盡的**主力已無力再戰。11月22日,日本華中方面軍向大本營報告,必須要攻克南京,才可以迅速解決事變。隨後日軍地面部隊分3路進攻。

    汪少君在江陰要塞佈置了一個重炮團,一個步兵旅,一個支援機械化旅,準備將日軍牽制在江陰,跟它們打消耗戰。

    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佔領。中國方面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大陸命令第八號》「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克敵國首都南京」,這標誌著南京保衛戰正式開始。南京保衛戰打響後,蔣介石先後調集15個師不足十萬人參與南京守城戰。然而此時參與南京作戰的**各部隊不管是兵員素質還是士氣已與淞滬會戰之時不能相提並論,部隊戰鬥力嚴重。

    若是原有的南京有上2-3個精銳的師團在,也不至於打成這樣,不過現如今汪少君的三師一旅在絕對不會在讓日軍得逞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