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進六月,天兒就使勁的熱起來,這樣的酷暑天兒,又是大中午的,就連那樹上的鳥兒也受不了,往那樹陰裡躲了就不出來,按說飛禽走獸都如此,何況是人。只是在彰州通往福州的官道上,隨處可見一群群衣裳襤褸的百姓睜著飢渴的眼,哪裡顧得了大熱的天,只要看到但凡是能裹腹的東西就團團上去搶,這樣的情形已然屢見不鮮。官道上茶寮的老闆歎息著搖了搖頭,指著他收養的孤兒道:」看好嘍小子,若不是老頭子我收養了你,這世道哪有你小子的活路。」
小男孩雖然身上的衣服都是補丁,但比起路邊那看著就餓得面黃饑瘦的孩童來卻要好得多,至少每日裡還能吃到一頓飽飯,聞言只是傻笑。
茶寮的老闆是個六十多歲臉上滿是皺紋的老頭,那雙渾濁的眼晴裡含著悲憫,只是那情緒卻只一閃而過。
這條官道是彰州往返福州的官道,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茶寮恰好能讓人喝口茶水解解泛,是以老頭才能勉強能渡日。
這時,遠遠傳來一陣馬蹄聲,小男孩的耳朵靈,驚喜的朝老人喊道:「爺爺,你聽,有馬蹄聲傳來,又有生意上門了。」
老人耳朵背,聽了孫子的話卻是一喜,看見孫子只顧著伸頭往外瞧,老人把肩上搭的汗巾往小孫子身上抽,喝道:「還不快些把燒好的涼茶拿出來,再懶就不給你小子飯吃。」
小男孩這才一溜煙的跑進去準備茶水。
這時候漫天的塵土飛起,十幾匹輕騎「得得」的由遠逼近,老人的半輩子都湮沒在這條官道的灰塵裡,聽這馬蹄聲規整有力,便知並不是普通人的馬匹,連忙打起精神來。
果然,這十幾匹人馬停在了這間低矮的茶寮前,老人帶著孫子躬著身子迎了上去,「幾位客官裡頭請,喝些茶水解解泛,小老兒的店裡還有些馬料。」
為首的黑衣男子就朝四周望了一眼,眼看那名看著像是哪家的公子哥兒模樣的青年下得馬來,黑衣男子就上前低語了幾聲,那公子哥兒就點了頭,後頭就有人把馬拴在了馬糟裡。
老頭極會看眼色,忙後搭巾拿在手上朝那上首的桌子擦了擦,又叫孫子提了茶壺出來。
等那貴公子坐下,老頭提著的壺水就被剛才那名黑衣男子接了過去,叫老頭把擺在桌上的粗瓷茶杯拿開,後頭就有人擺上了一隻素青花瓷杯上來,那人往杯裡倒了水,又拿出了根銀針往裡試,待確定銀針無變色,這才把茶杯往那貴公子人面前遞。
老頭看著這一群人實在是講究,他看慣了那些大家公子外出的講究樣兒,也不惱,待那貴公子端起杯子輕啜了一口,老頭的臉上就笑開了花兒。
這時,小男孩已經獨自把一捆捆的馬料不知從哪抬了出來,便有黑衣人上前去查看,小男孩眨著雙不甚靈氣的眼道:「這馬料我爺爺把它藏在地窖裡,客官放心,絕對沒問題。」
黑衣人不緊不慢的查看了一會,也不用小男孩搬,他自己一氣兒提起幾捆馬料就去餵馬。
貴公子喝了茶,便叫那些黑衣人也自去用茶,他朝官道外打量了幾眼,就朝那老頭招手,道:「這樣的情形都有多久了?這是從彰州逃難的人吧!」貴公子一口的官話,他雖刻意的溫和,卻還是露出幾許威嚴出來。
老頭便顫顫驚驚的回道:「回公子爺,這兩年天公不賞人飯吃,這樣的情形從今年就有了,最近衙門又開始徵稅糧,許多人家地裡沒收成便逃難出來,真是作孽啊!」
貴公子再沒出聲,老頭便不敢再作答,一行人無聲的歇了會子,就又打馬遠去,老人捏了捏手上的一綻銀子,足足有五兩,且是上等的雪花銀,急急忙忙往兜裡塞,生怕被人瞧了去。
琉璃寺裡,張順卻正在和姚姒說話,用只有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道:「據我們的人回報,恆王殿下一眾人馬是六月初一從京城出發,從京城走陸路到天津,聽說是要在天津港坐了海船一路往江南去。」
姚姒撥指一算,今兒已經六月中旬了,恆王的官船若是走海上,只怕就快要到江南的地界了。
張順這時又道:「林青山那邊最近有些動作,先是鼓動了慈山書院的一夥學子們,他帶了個頭寫了萬民陳情書,又把林縣令家的公子給拖下了水,請求縣衙開倉振糧,林縣令現在把兒子拘在了家裡,可林青山見縣衙不接這個萬民書,就乾脆在縣衙對面帶著人長跪不起,這些天晌應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林縣令叫了所有的衙役緊緊守在衙門前,就怕來個暴動。」
姚姒聽聞後若有所思,心裡想著林青山終於動了,而且是鼓動學子鬧事,倒是有些膽量,卻也越發覺得這樣的人要敬而遠之。
她想了想,就對張順道:「叫人暗中盯緊了姚博瑞的糧倉,現在我們得做兩手打算了,一是若城裡真有□□,而還未等到恆王的人來,那就把人引向姚博瑞的糧倉去搶糧,叫那些學子和世人都親眼目睹姚家私藏軍械,姚家就算想把此事蓋起來也不容易;另外一條便是如咱們期待的那樣,恆王的人來到福建,到時咱們只要有了恆王的行蹤,就把告發姚家的書信想盡辦法遞到恆王面前,引恆王的人馬來彰州。」
張順心裡明白,走到現在這一步,再沒有任何退路,只是到時姚家若是判個滿門抄斬,她們姐妹又要怎麼逃脫?嘴唇動了幾動,終於問出了口:「姑娘的退路可想好?」
姚姒微微笑著朝他點了點頭,起身往裡屋走去,待走出來時,她手上卻拿了樣東西,她遞給了張順,朝他瞅了眼,示意他打開來瞧,張順雙手把這份紙卷打開細看,竟是份狀詞。
他驚愕萬分,不可置信的望向了姚姒,姚姒卻輕輕的頜首。
張順懷著複雜的心情把狀詞看完,又把它捲了起來,低聲問道:「姑娘準備幾時動手?到時我隨姑娘一起去,兩位姑娘身嬌體弱,哪裡受得了那些板子上身!」
大周律,子告父母是要挨板子的,姑娘這樣一來,等於是自傷八百損敵一千啊,張順很想阻止,但也知道阻止不成。
姚姒盈盈笑道:「這板子既然要挨,也要看挨得值不值,我和姐姐已經打定主意,要脫離姚家免得受牽連,唯有走此一途。」她接過張順遞回的狀詞,道:「明兒且離不得你去,你一會下山去後,就把人安排起來,把人分成二組,一組人專門散到人群裡去鼓動一二,務必要叫彰州人人皆知我姚姒狀告親祖父母殺害我親母之事;第二組人就混到在衙門看熱鬧的人裡頭,老太爺這個人我很是看不透,以防他到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我和姐姐帶回姚府去,你的人到時要注意了,看到姚府來的人若真要對我和姐姐不利,便裝成是同情我和姐姐來打抱不平的,切不可叫人看出些什麼來。」
「小的知道,姑娘不必擔心,就算姚家有天大的膽子敢在衙門裡搶人,也要看打不打得過我張順。明兒一早我上山來接兩位姑娘。」張順就道。
姚姒點頭同意,又交待了一些晚兒要注意的事兒,就讓張順下了山。
姚姒轉頭就去姚娡屋裡,她把安排都說給了姐姐聽,「我和姐姐且受明兒那處災難,但母親的冤案總算是能叫世人得知,不管林知縣私底下是和姚家怎樣的交情,這案子也由不得他不受理。」
姚娡雙眼紅通通,聞言只是輕輕頜首,就把明兒要穿的孝服和帷幕都攤開來給妹妹看,又和妹妹商量著明兒要帶哪幾個丫頭跟著,兩姐妹在屋裡為著明兒的一戰都在盡力的準備著,蘭嬤嬤卻在門外直歎氣。
而此時,官道上的那十幾騎人馬已經換了一身粗布裝扮,極是低調的住進了彰州城東離縣衙不遠處的一幢宅子裡。
只見那貴公子換了身素紗衣,頭上卻簪了支蟠龍簪,正在坐書案前看著手上的信件。
「回稟主子,那聚在衙門對面鬧事的人是慈上書院的學子,那帶頭之人叫林青山,是個秀才,守母孝而擔擱了舉業,今次之所以聚在衙門前,是因他寫了份萬民請願書,希望林知縣能開倉濟民。」
貴公子頭也沒抬,只眉頭微微的皺了一下,淡聲吩咐道:「去查查此人的來歷。」
底下頭回事的人急忙應諾,卻聽得那貴公子緩和語調,又吩咐道:「給琉璃寺的慧能送信,問問趙旆那小子還有幾天能回,特特地拜託我往彰州來,他就是正火急火燎的打紅毛鬼子,也得給我趕回來。」
「是,主子。」回事之人沒耽擱片刻,就躬身退了出去。
第二天又是個大晴天,天還沒擦亮,姚姒就起了身,梳洗後就換上了那身孝服,除了支固定頭髮的銀簪,通身無一絲金玉之物。她和姚娡用了早飯,點齊了跟下山的人,張順就到了。
張順親自駕著馬車,車裡坐了姚姒和姚娡以及跟來的采芙和綠焦及別外兩名小丫頭,直朝縣衙駛去。
等到日頭升到了頭頂,姚姒扶了姐姐下馬車,兩姐妹相視看了一眼,手挽了手就往衙門口的大鼓走去,姚姒拿起了鼓捶,「咚咚咚」的幾聲,震得連那一旁威武的石獅都似要清醒過來。
「何人鬧事?」衙役趕了過來,看到是兩個身著孝服戴著帷幕的嬌滴滴的小姐,那衙役就喝斥道:「看你們的樣子也像是閨中的小姐樣,這裡可是衙門頭,這鼓豈是胡亂敲著好玩的,去去去。」說完不分青紅皂白的就要趕人。
姚姒上前一步,把手上的狀紙這才遞了上去,聲音清冷冷卻又不容忽視的高聲道:「我有冤情,我要告姚家老太爺和老太太謀害其嫡媳姜氏,望縣太爺受理。」
衙役當差有了年頭,往衙門裡遞狀紙告人的不是沒有,這會聽著卻新鮮了,姚家那是什麼樣的人家,若說是彰州的第一人家也不為過,忙喝斥道:「你們乃是何人?」
姚娡走上前大聲道:「我們姐妹是姚家三房的嫡女,姚家上下害死我親母,這位差大哥,煩請您進去通報。」
衙役皺了眉頭閃過幾絲念頭,可眾目睽睽下,只得按捺下思量,轉頭就往後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