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力1.誓願的力量。多指善願功德之力。2.泛指意願之力。佛法講修行人有兩個法寶,一個是願力,一個是智慧。智慧先不去說,因為還有善根、福德、因緣等種種因素決定。先說願力吧。人作為萬物之靈,本身就是一個很強大的能量場,而所謂的願力就是能量場發出的能量對周圍環境(包括其他人)產生了影響。一、願力的強弱願力的強弱與人的精神力和禪定功夫,以及身體的狀況都有關係。現代人的雜念特別多,造成散亂、昏沉,所以精神力比較差,再加上**,清靜心被沾染的很厲害,禪定功夫連門都摸不進,說到身體,更慘了,每天吃那些含有強怨念所造毒素的肉食,身體很糟糕。精神力差,沒有禪定功夫,身體不佳,這些都造成了現代人的願力很弱。二、願力的好壞比如有的人死時怨氣極大,也會形成願力,這時就會在其死亡的地方留下極具破壞性的能量場,當條件吻合時,就會發生事故,所謂鬧鬼是也。什麼是做法事,就是用正向的能量去抵消這個負面的能量場。如果做法事的人定力不夠,發出的能量不足,那麼就會失敗。這種事情已經不需要再去證明了。當然也有好的願力,地藏菩薩在因地上的大長者子、婆羅門女、光目女,都曾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就是好的願力。還有一種願力是比較麻煩的,就是有人由於惡緣或邪法生定,然後發出不好的願力,這種願力也很強大,但也具有破壞力。般若般若(borě),梵語的譯音,慧(梵:?,梵:praj?ā,巴利:pa??ā),或譯為「波若」,意譯「智慧」,在英中寫做「panna」。佛教用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表示有別於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譯。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瞭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也是一個名稱,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瞭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般若這個智慧包含六種,就是所謂的六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若,第三種是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第六種是觀照般若。六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般若即宇宙之道法,視為最吻合世界本源面目的最微妙量子組合,般若可以於無形中而認知,亦可以於有形中認知,此有形以量子狀態呈現,構成世間和宇宙的一切真知。眾生也以量子狀態存在,悟道般若之眾生其微妙組合更為輕盈,猶如氣體,可入無形之間。求得般若智慧,即是對道法自然的最終循跡,有如日月星辰懸浮在宇宙中那般自然,無論你在哪裡看到了他們,他們都一直在這裡。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在佛學的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於智慧的部分。我們聰明只是意識部分,局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像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境界般若境界般若是對實相般若的認證方式:清涼國師對武則天陛下說「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照體朗然,即如如佛。」是說沒有妄念的現前一念心,是沒有想過去,也沒有想未來,只是當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心靈本體的時候,同時具備寂和照兩個方面,這就是與如來相同的心靈境界,這就是境界般若。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辭叫做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顯現了,天上地下,無所不知。字般若不是憑聰明得來的,是悟道之後的自然流露。字般若是用字如實描述法界本體與契入法界本體的方法;是化身佛境界;是分別意識能夠了達的境界,屬於世俗諦。悟道的時候,過去千萬生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就是因為般若智慧都出來。學問好的人記憶力強,一目十行;不會讀書的人,一個字一個字摳。有人看書,眼睛一瞄,這一頁就過去了,一目十行,日記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記憶力更強。當然,這必須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方便般若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就是大智慧。比如把最難懂的東西用特殊的一種方法,讓別人一聽就懂這就屬於方便般若。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無論眾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自在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備有千手千眼那麼多的方便方法才行,這就是方便般若。眷屬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來的,佛學名辭叫行願,用現在的觀念來說,是屬於行為方面的。也就是說,自然發起道德行為,一個人自然就成為至善的人。所謂眷屬就是親戚、朋友、家人等親眷。佛學講的六度,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一個修持的人,如何佈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禪定的修證功夫,然後才能大徹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這五個相關的眷屬,也就是五個行願,稱為眷屬般若。觀照般若觀照般若是現量契入並安住在法界本體的方法,即現量契入並安住在實相般若的方法,佛陀睹明星時候的意識觀察當下就是智慧觀照,當下就是轉識成智,因為分別心的本性是智慧。觀照般若是報身佛境界;觀照般若當下體驗煩惱的本性與菩提的本性轉念,是以分別意識當下化解分別意識的智慧顯現,將意識當下轉為妙觀察智,屬於勝義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