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二十九章 縣城采風 文 / 魯東道夫

    「此話當真?!」

    宋雲生騰地站起來了!這消息,實在太驚人了!

    幾天來,他大略摸到了不少楊家的信息。從米利堅回國,財雄勢大,背靠洋人不怕官府,大張旗鼓的弄基業不怕別人覬覦,出手豪闊大氣,一舉勾連當地官府、駐軍、江湖和平民,推出的商業合作更有把本地商人一網打盡的架勢。

    可以說,這是一條他從來沒聽說過的過江猛龍,手段直接而霸道,不但鎮住了當地人,也讓他一陣心驚肉跳。憑著多年的經驗判斷,此非善類!

    但也可以理解。當今天下,也唯有如此背景複雜、實力雄厚的強人,才能安生立足。否則,不是被當地土豪撲上來撕咬,便是被官府給強奪霸佔,想當太平富家翁?做夢。

    可他萬萬沒想到,楊浩的胃口竟是如此之大!

    中國的茶葉產出有多大,從清廷到地方,沒有誰能精確統計。僅一個上海口岸,年出口最高有12萬噸之多,這幾年因為印度和錫蘭茶的興起,銳減到三萬噸。而兩湖出產超過250萬擔,雲南、兩廣等其他口岸、道路出去的,不知凡幾。

    這其中涉及到的金額以千萬兩計,整個平遙票號加起來都不敢說有這種壟斷能力,宋雲生更不會相信楊浩能做得到。

    不過,單純是控制北上的,卻不是沒有機會啊!

    楊浩繼續道:「洋鬼子們不過是靠著清廷的退讓,而得到海運之利,我們一樣可以打著米利堅的旗號那麼幹。論資本,我們一樣不弱於他,且天津至口外的運輸,你們操作更比他們便利。最後,便是這類劣質的茶磚,要多少有多少。真逼急了,我們打價格戰,看看到底誰撐不住!」

    宋雲生心中震撼,這一手夠毒的!

    商業競爭,首先拼資本,這一條他自問不弱,糾集一堆人拉動千萬兩的資本不是做不到。其次是拼貨物,就他當前看到的,上海的洋貨品類和質量都打不到楊浩的十分之一,可說是豐富的嚇人!再次,便是競爭手段。

    俄國人可以欺負清廷,楊浩也可以用米利堅的旗號;俄國人蠻橫,山西人也不是吃素的;俄國人必須依靠先進口再轉運,楊浩卻有不知道哪來的劣貨。而劣貨驅逐良品,本就是商業場上經常發生的事情。

    很顯然,楊浩這邊全面佔優啊!

    宋雲生不由深深吸一口氣,見到楊浩,恐怕是他這次出來最大的收穫!只要雙方能聯手做成第一筆買賣,他相信,後面會有如山如海的大生意滾滾而來,他代表的宋家,必將一飛沖天,勢不可擋!

    不過,這事兒太大了,他一個人可做不了主。強壓下心中激動,鄭重的抱拳道:「承蒙楊先生瞧得起宋某,不過茲事體大,我必須回去與眾家商議後才能決斷。」

    楊浩不以為意的擺擺手:「應當的。並且在此之前,我會先運送一批到天津,打通了海路之後,宋兄與貴票號所屬的貨站就在天津接貨,成與不成,到時自然見分曉!」

    要合作,自然得首先顯示實力。平遙商幫已經聞名全國了,楊浩得先證明了自己才是。

    宋雲生心裡登時舒坦不少,這樣講規矩的合作夥伴才能讓人放心。

    楊浩換上這時代還沒有的「金駿眉」---當然還是便宜貨,比起常見的正山小種更加甘鮮甜潤,從茶形到水色到香味,都令宋雲生眼睛一亮,細品一口閉目回味,良久歎道:「好茶!」

    同時他也明白了,楊浩間接證實,手裡一樣有好東西啊!

    以茶為媒介,剩下的談話更容易展開。楊浩很痛快的答應先賒一批貨物給宋雲生,品種任選,能拉多少是多少,不過要等幾天。順帶的,說不定還能送他一份大禮。至於是什麼,暫時保密。

    試圖壟斷茶生意,自然不是楊浩一時興起。

    仍舊是來自小姑楊海心的謀劃,她很清楚在21世紀,茶葉之中的暴利究竟多驚人。並且,市場上那些都是大面積種植,施肥打藥,一切為增產,誰在乎農殘啥的?多數人家花幾百塊買來的,不過是做好茶剩下的破爛,甚至連老葉子都能包裝成特種品往外賣,毫無節操!

    而乙位面的產出,鐵鐵的原生態純天然好茶!這玩意弄回去,不翻他個十倍價格都對不起自己!

    就跟用人造絲產品衝擊本地天絲,壟斷之後返銷到本世界的思路一樣,她是要盡一切可能,把這裡的天然物產倒騰出去,賣高價!至於那些農殘劣質茶會不會禍害乙位面的外蒙和俄國毛子,誰他媽在乎!

    中午之前,其餘本地商人也分工妥當,在蔡家的主導下,一口氣吃下了近三十萬兩的貨物,這還是部分賒銷的情況下勉強做到。

    楊浩開出的支付條件非常大方,不一定是銀元,黃金也可。本地出產的農作物更可,借口是西洋各國的糧食都用了化肥農藥,口感不佳---為此他還弄來給工人們吃的那種兩塊五一斤南方大米,和本世界麵粉做的饅頭讓眾人品嚐。

    南方產的雙季稻粗糙大米就不必說了,現如今的麵粉裡摻了滑石粉、增白劑、食品膠、增筋劑等等,看起來比乙位面產的模樣好看,可那饅頭怎麼吃都不對味!

    眾商家對此感觸就更深了,一時間莫名升起些許的優越感:「原來,洋鬼子們也不是什麼都好,吃的糧食都跟沒滋沒味的。」

    不過,隨之而來的就算另一種歪念頭:「是不是把出賣的糧食也換成這種呢?好像楊家許諾可以多出1成的差額啊!如果把官倉裡的新糧全都換了……嘶!好大一筆買賣!」

    官糧!數量動輒以百萬擔計算!自古

    都是貪污案件的高發區,拿陳糧倒換新糧都是最低級的手段了,要是用楊家提供的這種外觀極好的外洋糧食去沖頂,裡外裡得多少油水啊!

    眾人忍不住心癢難耐,但也知道這事兒不是他們能幹的,更不能宣之於口,傳揚出去,可是要滅門的大禍!想想就算了。

    此外,各家裡有的明清傢俱,諸如黃花梨、檀木、鐵木等等的,都要,傳承有序的大開門古董,也行,珠寶玉石以及仿品就算了,不過拔步床之類的東東,也可以。

    總之,他們可以用各種方式支付換取,並且得知,再過十天半個月的,楊家會在山腳東側開設一個集市,定期給平民提供零散洋貨的買賣兌換,所謂與民同樂嘛。

    不提他們如何回去緊急組織各種資財來置換,楊浩也不留他們吃午飯---主要是沒地方,全部送走之後,吩咐劉大富等人招呼著,他自己則開上吉普車,陪著剛過來的小姑楊海心,直奔縣城。

    說起來,到了乙位面多日,他都沒能好好的參觀過。此次楊海心來,卻是為了影視城投資的事情。在她的計劃中,要打造一座全國獨一無二、最逼真的明清古城,素材,就是眼下要去縣城采風拍攝的樣板。

    不出所料的,兩人的汽車剛剛開過去,有所耳聞的守衛不敢攔,還主動幫忙為他們開道。進去後,立即引發了轟動和圍觀。無數人擠滿街道周圍,瞪大眼睛好奇的打量姑侄倆,膽大的孩子特地繞到後頭猛瞧,然後尖叫著:「沒辮子!沒辮子!」

    人群登時一陣騷動。

    二百多年前的「剃髮易服、留發不留頭」的血腥殺戮雖然已經遠去,但刻入骨頭的恐怖依然綿延至今。再加上滿清「防民甚於防寇」的一貫核心政策,對不服從其奴役的漢民一向警惕有加。就算這年頭還沒開始鬧革命黨,卻也因為太平天國、捻軍的折騰,讓民眾有了一定的認識。

    於是,不斷向前擁擠的人群呼啦啦向後退開幾大步,誰也不敢表現的太過親近---指不定就被弄成同黨一堆兒砍了腦袋!

    大人們急忙拉住孩子,卻又忍不住好奇的遠遠觀瞧,不光是一身西裝的楊浩,更重點關照換了一身漢妝華服的楊海心。

    她可不喜歡那些小家碧玉的明清服飾,也不喜歡太過暴露的唐服,卻是一身端莊大氣的正統漢服宮裝。加上人生的漂亮,從內裡透出的強大氣勢,高挑的身姿,足以俯視眾人,顧盼之間,不苟言笑,自有一股令人不敢靠近的威嚴。

    無數圍觀者長這麼大都沒見過如此出眾的人物,看一眼楊海心珠光玉潤的面容,都不自覺的感到自愧不如,平日在他們眼裡好似天仙兒的大家秀女,登時給比成了渣。

    今年32歲的楊海心,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跟楊浩站在一起真個郎才女貌,讓周圍的無數人各種羨慕嫉妒恨。

    隨行前來的四位跟班,都是厲應九身手最好的徒弟,此時一身黑色作訓服,頭戴防暴盔,腰間掛滿凶器,目光凌厲,護衛的滴水不漏。

    兩人全無不適,眾目睽睽之下,泰然自若的用相機和攝像機隨走隨拍,盡可能翔實的把城中的建築、物品、人物都記錄下來,這些都將會經過處理後作為原始素材,提供給設計團隊。

    就在兩人輕鬆漫步街頭之時,離著不遠的一座酒樓的二層窗口,一名臉帶刀疤的壯漢死死盯著楊海心的背影,嘴角邪笑:「這倆就是楊家的人?」

    ps:多謝烽火如夢兄弟的打賞!繼續求保底推薦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