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急回遼東
開封城中倖存的十幾萬百姓盡被李自成所俘,對這些不知好歹,膽敢阻抗自己的百姓,李自成當然不會手下留情,更何況自己一隻眼睛便是丟在了開封城下。為了出心中這口惡氣,李自成令人將城中老幼一率斬首示眾,年青的男子在闖王軍的看押下,打掃開封城,女子則被發給各營。
轉眼李自成佔領開封城已有十幾日,突有警騎來報,那孫傳庭已率軍趕至長恆,不日即可趕到開封城外。李自成聽了大吃了一驚,他與孫傳庭在商洛山中周旋了幾個月,當然知道孫傳庭的厲害,當即令宋野率三千軍卒為先鋒,劉敏宗及徐就率大軍沿河禦敵。李自成則坐鎮開封。
這個宋野剛投入闖王軍不過一月有餘,卻因做戰勇猛,足智多謀,深得李自成喜愛,而且這個宋野意還是李自成的老鄉,李自成當然要高看他一眼,參軍不過一月便成了闖王軍中有數的將領之一。
宋野來到黃河沿邊駐軍不前,想要待明軍過河時,擊其過半。可沒想到等到天黑,也不見明軍有任何動靜。隨後劉敏宗和徐就也率軍趕至,大軍在河岸邊等了三天,也不見有明軍前來。
原來孫傳庭率軍趕到長恆,便遇到了逃難至此的周王及陳永福等敗軍,他聽說開封已破,又聽聞賊軍勢大,加之自己手下軍卒一路勞頓,實不是賊軍對手。不過若是在以前,從不知畏懼為何物的孫傳庭那怕就是率千人也敢衝擊賊軍十萬人,可今日不同往日。在遼東經歷了生死考驗,又被捕入大牢一年之久,孫傳庭越發覺得生命的可貴,再也沒有往日的銳氣。所以在長恆一連駐守了三日,軍卒已基本恢復過來,他卻依舊不敢進軍開封,只是駐軍自守,與賊軍隔河相望,不敢輕易言戰。
明軍等得起,李自成卻等不起。開封城因洪水沒城,城中糧草都已盡毀,而十萬闖王軍卻不能無糧而生。無奈之下,李自成只得捨了開封古城,率軍向汝寧進發。
而張獻忠破了襄陽後,又率軍下黃城、破武昌,正在其得意時,左良玉因吃不住萬歲接連幾道催戰旨意,只得率軍攻打張獻忠。左良玉偷襲之下,終於使張獻忠吃了敗仗,只得率軍逃往長沙。
此時李自成及張獻忠的兩股義軍已是將戰火燃遍了山西、陝西、河南、湖廣等省,熟話說湖廣熟,天下足,做為大明最重要的糧倉湖廣如今戰火四起,整個大明都已亂成了一鍋粥。
這一切自然是吳三桂所樂於見到的。吳三桂率軍在朝鮮已休整了大半個月,朝鮮全境反抗軍已是杳無蹤跡,各地新遷來的遼東百姓也已在此安家落戶,到處一派繁榮景象。就在吳三桂準備要率軍反遼時,一道密報卻讓吳三桂驚出了一身冷汗。當即令親衛營馬上收拾行囊,連夜返回遼東。
親衛營軍卒眼看吳三桂面色鐵青,便知必是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也是個個神色緊張。全軍日夜兼程之下,只用了五天便趕到了丹東。
到了丹東,眾親衛見到遼東的重要將領竟早已在此等候,就連平時不理軍政的吳襄竟也已在此。其餘如祖澤遠、吳宇、許有利、吳洪、阿桑、吳初、多爾袞、許立等人也一旁靜立,碧艷夫人也放下遼東事務,趕來此處。眾親衛這才意識到所發生的事到底有多麼嚴重,不過令眾人奇怪的是,此來的都是騎兵各團將領,步兵卻是一個不見。
親衛營營長吳習也被要求參加此次會議。待吳習進了屋卻只看到眾人個個神色緊張,師長吳三桂更是面色蒼白,而阿桑族長竟已是淚流滿面。
吳三桂示意眾人坐下後,才問道:「碧艷,你先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塞罕貝和鳳兒如何會不知所蹤?」
碧艷上前一步道:「這還得從咱們從關內遷來大批百姓說起。」
原來因遼東突然遷來大批百姓,遼東省便顯得有些擁擠,雖然多餘百姓不斷遷往其他各省,可這些人的遷徙卻讓喀喇沁部的族人們動了心,特別是那些老人,畢竟他們在喀喇沁部原駐地生活了大半輩子,遼東雖好,可他們卻是故土難忘。而隨著遼東勢力日益增長,原本佔據了喀喇沁部駐地的各部落,因為害怕遼東突然發兵攻打自己,都撤了出去。喀喇沁部這些老人們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請示族長阿桑他們是否可以回到喀喇沁部駐地。阿桑在遼東呆了這些年,對遼東軍政也有所瞭解,不敢作主,便詢問過碧艷。
碧艷再三考慮,喀喇沁部原駐地可畏水草肥美,正是生養戰馬的好地方,白白放棄實在是有些可惜。而且此次要求回去的大都是老人,這些人因年紀大了,遼東已不再讓他們做什麼工作,只是每月按時發放銀兩,希望他們能頤養天年。他們若是回了喀喇沁部,還可為遼東再養些戰馬,而四周也再沒有其他勢力存在,應該十分安全,所以碧艷便同意了這些老人請求。不過為了安全起見,碧艷還派了一支三百餘人的騎兵連隨這些老人一同返回喀喇沁部原駐地,如此以來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一年來,這些喀喇沁部族的老人們充分發揮餘熱,為遼東奉上千匹上好戰馬,已成為遼東重要的戰馬基地之一。
前幾日喀喇沁部突降暴雨,百姓們受災嚴重。碧艷本想派幾人帶著給養去支援喀喇沁部,被塞罕貝知道後,塞罕貝惦記著族中百姓,反正自己留在遼東也不過是帶帶孩子,靜急思動,便主動請纓,要親自去看望這些受災的百姓。
碧艷雖知這一路並無危險,可還是怕她過於勞累,不想讓他去。誰知塞罕貝竟說動了小鳳兒,兩人一同來求碧艷,碧艷終於說不過兩人,只得同意了。為了保護兩人安全,碧艷特意派阿桑族長的警衛連沿途保護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