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城下勸降
未等吳三桂想出攻陷平壤之策,得到消息的朝鮮王已來主動求見。就算朝鮮王不來,吳三桂也正要派人去請他,畢竟他李氏一族在朝鮮稱王近三百年,在朝鮮百姓中還是有一定威望的,想來只要朝鮮王出面,平壤城中幾十萬百姓總會有一部分放棄抵抗。
吳三桂在大廳接見了朝鮮王。此時的朝鮮王已在詔書中宣稱自己退位,承認吳三桂為朝鮮的新任統治者,所以見到吳三桂時,只是自稱姓名道:「臣李倧見過吳將軍。」
「李卿請起!不知李卿有何要事?可是為了平壤城?」吳三桂為了安撫民心,特封了李倧為朝鮮招撫使,專門負責安撫朝鮮軍民。李倧雖然不想做遼東官員,可為了朝鮮幾百萬百姓和李氏一族子弟,最後還是勉為其難就任此職。不過他和吳三桂心中都明白,只要朝鮮一旦安定,李倧的這個招撫使也就當到了頭,到時便是他歸隱田園之時。
「謝將軍!」李倧起身後,繼續道:「臣此來正是為了平壤城中幾十萬軍民,還望將軍能放他們一條生路!」
吳三桂面有難色的道:「李卿,不是我不給他們活路,是他們自尋死路啊!我本以為朝鮮的土地上所留的鮮血已經夠多了,可有的人卻偏偏拿我的仁慈不以為然,非要逼我大開殺戒。」說到這兒,吳三桂雙眼神一閃,狠狠的道:「即然他們不知感恩,想要見識見識我這殺神的手段,我便如了他們的意,只希望他們能夠承受得住!」
俗話說:天子一怒,血流千里!李倧幾天前還是這朝鮮的王,他自是知道,這天子之怒後果如何。如今的吳三桂除了還掛著大明遼東王的名義外,實際上在遼東及朝鮮的這片土地上,他就是這裡的天子,吳三桂一句話足可決定平壤城中幾十萬軍民的生死。
李倧一聽吳三桂要大開殺戒,忙再次跪倒在地,乞求道:「望將軍三思,臣願親自到平壤城勸服城中軍民來降,只求將軍再給他們一條活路!」
李倧此言正合吳三桂心意,吳三桂當然不會攔他,上前將李倧扶起,道:「李卿確是一心為了朝鮮百姓啊!好,如此便給李卿半月時間,半月之後,便是我遼東大軍攻城之時,到時必將平壤城化為齏粉,寸草不留!」
李倧來前便料到就算自己不來請命,吳三桂恐怕也會派人傳令自己至平壤勸降,所以對自己的請求,吳三桂必會答應自己,不然自己也不敢以新降之人便請此重任。可李倧卻不敢冒險,外一吳三桂惱怒之下,令人強攻平壤,自己可是見識過遼東火炮的威力,別看平壤城高牆厚,可也難以抵擋遼東巨炮,到時城中軍民恐怕難以活命。為了保全朝鮮一族的血脈,李倧只得自投羅網,主動請命。
早一刻趕到平壤,也許便能多勸一名朝鮮百姓出城投降,保全一條性命。李倧當即辭別了吳三桂,在幾名護衛的保衛下匆忙趕往平壤城。為了趕時間,李倧推去了遼東軍為他準備的大車,跨上了一匹戰馬疾馳平壤。自出生便是錦衣玉食李倧雖然對騎馬並不陌生,可自從當上朝鮮王后,何時再騎過馬?那次出行不是車仗儀隊一大堆,自己只需舒服的坐在車轎中便可以了。所以三日後趕到平壤城的李倧已是疲憊不堪,更慘的是兩條大腿內側的細肉早已被磨得血肉模糊,下馬後竟已是無法站立,若非身邊有人攙扶,恐怕已跌到在地。
負責圍城的祖大壽得知李倧到來,親自來迎,一見李倧受傷嚴重,馬上找來軍醫,幫李倧包紮上。李倧心中惦念城中朝鮮軍民,請求祖大壽讓他到城下勸降城中軍民。祖大壽在李倧未到時,便已接到吳三桂的親筆信,讓祖大壽配合李倧對城中頑抗的朝鮮軍民進行勸降,就算不能兵不刃血的拿下平壤,也要減少城中軍民的敵意,待將來攻城時,也可減少傷亡。
祖大壽當即答應了李倧,派人將李倧抬到平壤城下。此時的平壤城已是戒備森嚴,城門左右各有一桿白底紅字的大旗迎風展開,有三米多寬,上面紅色的大字在白底的映襯下,更加分明,彷彿用鮮血寫成一般。李倧待靠近一些,才看清城上那血紅的大字左邊是「保家衛國」、右邊是「血債血償」。八個大字一下子映入李倧眼簾,更深深刻在李倧心中。看著這八個大字,李倧不禁再次淚灑衣襟,內心有說不出的苦楚。
城上朝鮮守軍遠遠見到兩名遼東軍抬著一副單架向城前走來,不知遼東軍又要搞什麼鬼,當即稟明城中主帥。
此時平壤城的主帥是朝鮮大將白傲天。白氏在朝鮮亦為一名門大族,歷史上白氏人物輩出。其始祖的白宇經原為蘇州人,唐朝時為仕,官至吏部尚書,後為奸人所陷逃亡至新羅,新羅宣德王寵之,援以左僕射司空兼大司徒之官爵。至李氏王朝,白家子弟更是能文能武,人才輩出,白傲天更是其中翹楚。他自幼好舞槍弄棒,又拜了當年朝鮮兵曹判書為師,學習兵法,後受朝鮮王賞識,積功升為大將,官至一品,負責守衛平安道,包括平壤府、寧邊大都護府、義州牧。
白家子弟中為官為將者也不在少數,且多在北方為官,此次遼東軍入遼,首當其衝的便是是白氏一族。在連番大戰中,白氏一族為保衛朝鮮,抵抗遼東軍,萬餘族人倖存的不到兩千,白傲天作為白氏一員,恨不能殺盡遼東軍,為族人報仇。
而且白傲天自幼熟讀史書兵法,崇拜儒家思想,自幼便養成了忠君為國的忠貞之志,生平最敬佩的便是那些忠貞不屈的志士,在他看來,自己一世不過幾十年,只有像那些英勇不屈之士流芳千古才算沒有白活一回。所以他雖明知就連朝鮮王也已投靠了遼東,可他卻絲毫不為所動,一心想著要為朝鮮盡忠,要為死難的幾十萬朝鮮軍民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