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二章 橫掃朝鮮 文 / 醉死夢生

    第三百五十二章橫掃朝鮮

    各團出征前,吳三桂又召集各團首領,要其務必要發揮遼東軍敢打敢拚的精神,特別是一團、四團,要穩紮穩打,如遇朝鮮反抗勢力,不論是正規軍還是起義軍,務必要打殘滅戰,不打擊潰戰,要最大限度消滅朝鮮的有生力量,要將朝鮮的反抗軍打死、打怕,打得他們不敢再正視遼東軍,打得他們一提起遼東軍便不寒而慄,再興不起反抗之心。

    不論是朝鮮正規軍還是起義軍,都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而遼東軍卻已基本完成了向熱兵器的轉變,面對這些不堪一擊的朝鮮軍,遼東軍完全可以以一當十,所以遼東各部不再以團為單位,不然一團兩萬餘人,足可當朝鮮軍十萬大軍,可此時朝鮮特別是漢城以北的廣大地區,面對遼東軍南北夾擊,已很難再組織起超過五萬人的大部隊,大多只是三兩萬人的部隊,對遼東軍進行堵截。所以遼東一、二、四團,全部以營為單位,對朝鮮各城進行猛攻。有了火炮的支援,朝鮮的各座城池在遼東軍眼中不過如沙灘上的城堡一般,如遇有大城或是難啃的硬骨頭,則幾營相互呼應,聚集起來,攻城拔寨,勢不可擋。

    同時,吳三桂還令駐守漢城的吳安,將朝鮮世子請出繼承朝鮮王位。朝鮮世子李淏本來還傲骨十足,對遼東軍上下十分不滿,可當他親眼看到在漢城刑場擺著的上千顆朝鮮義軍被砍下的頭顱和已被鮮血浸透的沙土時,李淏終於害怕了,只能改變了主意,配合遼東軍,成了遼東軍手中的木偶,遼東軍讓他往東,他決不敢往西。

    李朝未來得及撤出的其餘大小官員也盡數被請進了皇宮,家小也被安置在宮中,宮中守衛也全部是遼東軍卒。每日早朝如往日一般,不同的是在李淏的龍椅邊上還擺著一把比龍椅略小一些的太師椅,每日都有遼東將領坐在上面旁聽。每日上朝,包抱李淏在內的朝鮮大小官員,都得看遼東將領眼神行事,不然也許第二天便不用再來上朝了。

    短短五天時間,祖大壽及王順所率的一團、四團已攻到安州、德川、永興一線,此線以北的廣大地區已盡數歸於遼東。戰鬥中遼東軍徹底貫徹吳三桂的作戰意圖,所有反抗勢力被連根拔除,被俘的近十萬朝鮮軍被押至遼東義州境內的鞍山礦廠,在當地駐軍的看押下成為礦廠的主要勞力。同時遼東派出的大量軍政人員在民兵的護衛下已開進這些地方,並遷來大股遼東百姓,開始了最初期的建設工作。

    吳三輔所率的三團也攻到南浦、松林、新溪一帶,與祖大壽遙相呼應,雙方大軍約好三日後在平壤城下會合,一旦攻陷平壤,則漢城以北再無朝鮮正規軍,一切盡歸遼東。

    五團在吳安的率領下,也是不甘寂寞,除一營駐守仁川、二營駐守漢城外,其餘三營一路向東,分頭攻下了議政府、春川、束草、江陵等地,徹底封索了南北交通,使南方的朝鮮王再無法向北方傳遞任何信息,而北方的戰報,也無法告知朝鮮王。

    遼東軍各團進展最為緩慢的便是吳三桂及何可剛的南下部隊了。五天時間,他們只攻到清州、榮州一線,一方面是因為南下部隊只有一團兩萬餘人,加上吳三桂的親衛營,也不過六個營的兵力。而南方各城卻在朝鮮王的統一指揮下,充分發揮其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與遼東軍大打游擊戰,使得遼東軍每前進一步都要面對朝鮮百姓無盡的騷擾。為防止糧線被襲,還得派出大軍保護糧道,直到海軍將五萬民兵運到朝鮮負責押運糧草工作,吳三桂及何可剛才終於能騰出手來,展開手腳清理這些煩人的蒼蠅。

    由祖澤遠率領的海軍也再次傳來捷報,朝鮮的最後一支海上力量釜山艦隊也已在三日前被全殲,遼東艦隊已佔領了釜山,此時的朝鮮已經被遼東海陸大軍徹底包圍。據探哨來報,朝鮮王已由釜山逃往光州,並召集起了一支多達二十餘萬的大軍,企圖作最後的頑抗。只是這支二十多萬的大軍其中正規軍不過七萬左右,其餘儘是臨時征招的普通百姓,戰力實在是有限。

    而奉命前往大明請求援軍的朝鮮領議政樸正楠這時已趕到了大明京師。樸正楠自當日人龍虎營逃出後,先是隨朝鮮王一路撤到大田,隨後便攜帶著李朝幾代積攢下的財寶來到群山,在群山找到船支直奔大明天津港,隨行的還有左參贊陳守成及十幾名護衛。

    樸正楠後卻發現四處都是衣裳襤褸的逃難百姓,這完全不符合樸正楠心目的中大明上朝的形象。這些百姓看到樸正楠等人如惡虎一般撲了上來,若非那十幾名護衛還有些本事,樸正楠恐怕已是壯志未酬身先死了。而四處巡邏的大明軍卒當然也不會放過樸正楠這一行十幾人,若非有朝鮮王的親筆信函,樸正楠等人恐怕已被當作反賊抓了起來。不過朝鮮王的親筆函對這些普通士卒來說,遠遠不如樸正楠手中的白銀管用,最後樸正楠用了一千兩白銀,才請得一旗大明官兵護送其上路,以保安全。

    當樸正楠一路風塵趕到京城時,才發現京師守衛更加森嚴,從隨行的大明軍卒口中才知道,原來此時的大明竟也是內憂外患,國內幾路反軍竟已攻下幾省要地,雖距京城甚遠,但各處逃難的難民卻已蜂湧京城,給京城治安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得知這一切的樸正楠卻不知自己是應該高興還是感到悲哀。高興的是如此以來大明恐怕不會派出援軍支援朝鮮,那自己也就可以遠離戰爭,不用再返回朝鮮去面對遼東如狼似虎般的大軍,可以保住自己一條性命,而此行攜帶的金銀珠寶足夠自己十世所用。悲哀的是如此以來朝鮮更是凶多吉少,從此以後自己恐怕便成了一個沒有祖國、沒有民族、沒有根的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