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承疇投降
此時洪承疇內心也是矛盾得很,雖然曹變蛟所言句句屬實,但以自己在軍中的威望,若是反駁於他,相信軍中還會有一大半站在自己一邊。可就是真的如此,又能怎樣,難道自己就真的不顧眾將士對自己的信任,不顧他們的性命,率領他們與城外遼東軍作垂死掙扎嗎?自己於心何忍啊!何況自己家小就在一邊,難道也要讓他們陪著自己一起為國捐軀嗎?洪承疇下不了這個狠心,只能是低下頭,一言不發,任由曹變蛟自由發揮。
眾明軍見洪承疇並未反駁,便知曹變蛟並未撒慌,頓時議論紛紛。曹變蛟見洪承疇默許了自己的所做所為,信心更足,大聲道:「既然他大明對咱們不仁,也休怪咱對他不義。想來他遼東竟連後金降將都能善待,還將那多爾袞、阿敏封為副團長,咱們怎麼說也是與其同根同源,又豈能虧待咱們?,我已下定決心,投靠遼東,弟兄們意下如何?願意隨我一同投靠遼東便跟我下了城牆,打開城門,迎東軍軍入城!」
說完,曹變蛟令部下縛起洪承疇雙臂,押向他向城下走去。周圍幾千明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未有一人出言反對,反而為曹變蛟讓出一條路來。
「他娘的,早就聽說遼東百姓家家安居樂夜,人人吃得好,穿得暖,當兵的不但不受氣,還有軍餉可拿。咱就算回到關內,沒準那狗皇帝一聲令下便要了咱的人頭,還不如在遼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咱是下定決心投靠遼東了,走……」一名壯漢說完扔了手中長刀,跟在了曹變蛟等人身後。
曹變蛟暗自高興,只要有了第一人,就必會有第二人,果然如此,未等曹變蛟走上幾步,只聽身後刀槍落地聲不絕於耳,回頭望去,只見城上幾千名明軍竟都已扔了兵器,跟在自己身後。
洪承疇雖有心投靠遼東,可眼見自己手下眾軍卒放棄抵抗,還是心中一涼,雙眼溢出淚水。幾千人走到城下時,守在城門附近的明軍也早已得到消息,未待曹變蛟開口,便已扔下了兵器,打開城門。其實城中明軍那個不知若是與遼東軍開戰,恐怕九死一生都不足以形容其中凶險,能保住一條性命又何樂而不為呢?
曹變蛟押著洪承疇,後面跟著萬餘已放棄抵抗的明軍走出城門,來到遼東軍面前。
吳三桂在後面見到明軍已棄械出城,他親自拍馬上前,接受明軍投降,歎道:「今有洪將軍和曹將軍投靠我軍,我遼東軍更是如虎添冀,掃平蒙古、朝鮮指日可待!」說著,吳三桂親自上前扶起跪倒在地的曹變蛟,又為洪承疇解開縛繩。
洪承疇聽吳三桂並未提起大明,知道這是吳三桂照顧自己情緒,不過日後遼東與大明必有一戰,而且以兩方實力來說,大明恐怕是凶多吉少。面對吳三桂的熱情,洪承疇也實在是無話好說,如今自己已是走投無路,若不投降,又能怎樣,只好順水推舟道:「多謝吳將軍厚愛,承疇願為將軍為馬前卒,以報將軍大恩。」洪承疇既已投靠了遼東,不管是以什麼理由,今後便只有一心向著遼東了。不過他卻不知,曹變蛟當日在寧遠城下便已被吳三輔所折服,早已投靠了遼東,此後諸事自然都是遼東在暗中安排的。
洪承疇投降遼東後,其餘幾座城池中的明軍自然是傳檄而定,並未費遼東軍吹灰之力。
至此遼東軍與大明之戰,再次以遼東大勝而告終。此戰明軍損失四十餘萬人,其中軍卒近三十萬,民壯十幾萬,戰死有十幾萬之多,投降的也有二十餘萬,僅有不到十萬軍卒返回關內。大明北方經此一戰已是兵盡糧絕,別說再次出關,就是剿滅關內各地反軍都是力有不及。給了李自成一個發展的機會。
而遼東軍此戰也損失了十餘萬人,其中步兵三個團損失都在一半以上,十五萬民兵死傷十萬之眾,不過徹底消除了大明對自己的威脅,並俘虜二十餘萬壯丁,對地廣人稀的遼東來說,可以算得上是一場及時雨,也算利大於弊。
至於朝鮮派來的幾萬雜兵,剛過鴨綠江便停步不前,待幾日後傳來明軍大敗的消息,未用遼東動用一兵一卒便已灰溜溜的逃回境內。隨後那朝鮮國王竟上書吳三桂,自稱屬臣,願年年進貢,只求一時平安。
吳三桂因接連與後金、大明兩場大戰,遼東也急需一段時間休養生息,雖未同意朝鮮國王的請求,不過也下令騎兵三團返回境內,未再派兵入朝。朝鮮國王自以為撿了個便宜,遼東不但未追究自己,也未向自己索要錢物。他那裡知道,吳三桂既不同意納其為屬國,便是打定了要征討朝鮮的主意,只是現在一時無力跨過鴨綠江畔而已,等吳三桂緩過手來,朝鮮便是他志在必得之地。
在遼東與大明大戰之際,南北蒙古在邊境線各自率近十萬大軍對峙了近半個月之久,只因雙方勢均力敵,無人敢輕易開戰,最終卻因西蒙也調集了五萬大軍,陳兵邊境。南北蒙古怕被西蒙白白撿了便宜,只好偃旗息鼓,各自率軍回境,一時間關外竟是一片安寧,再無戰事。
吳三桂也率領各部重要將領坐鎮義州,處理戰後事宜。不過吳三桂反回義州的第一件事卻沒有接見遼東任何將領,而是提審了一員後金被俘小將。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鰲拜。
鰲拜隨其叔父避於長春,可當多爾袞率軍圍住長春城後,鰲拜自知就算自己降於遼東,恐怕也是難逃一死,本來還想頑抗到底,可其部下卻不想為其陪葬,竟趁夜將其生擒,獻於前來征討的多爾袞。
當日在盛京城下吳陽等遼東壯士的血決不能白流,發下的誓言歷歷在目,吳三桂當然不會忘記,此時一見鰲拜真是恨不能生淡其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