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大敗後金(五)
那知未等問話之人話音落地,卻見城上突然旌旗招展,只是上面卻不是後金鑲白旗的旗幟,而是一隻飛馬圖案。同時站出大軍無數,軍容整齊,手中武器卻是一桿桿長槍。其中一人上前笑答道:「末將吳宇,在此恭候大汗多時了,至於杜度大人正在城中等候大汗,不知大汗可還要入城一敘?」
「啊!」皇太極坐在馬上一見遼東飛馬旗便已是心膽俱裂,待吳宇報出姓名,皇太極已是面色鐵青,他當然知道吳宇可是遼東大將之一,隨吳三桂幾次大敗後金,算得上足智多謀。今日吳宇既然佔了這寧古塔,自己恐怕難逃此劫。
皇太極指著城上吳宇,一時怒火攻心,說不出話來。其餘萬餘大軍也聽到吳宇所言,眼見唯一的希望也已破滅,頓時亂作一團,有許多意志不堅的兩黃旗軍卒立即打馬而逃,其餘眾將士齊齊望向皇太極。
此時的皇太極感到自己已是走投無路,有心逃向他處,城上吳宇恐怕卻不會輕易放他離去,而後面又有吳三桂及兩萬大軍追趕,這天下雖大,卻再無他皇太極容身之地。
皇太極遭遇接連打擊,就算他性情無比剛強,此時也是心生絕望,拔出腰間戰刀,仰天長歎:「想我皇太極自幼隨父縱橫沙場幾十年,攻大明、服朝鮮、攝蒙古,唯一敗績便在這遼東,今日終被遼東坐大,竟被吳三桂一黃口小兒逼得走投無路,我還有何面目立於這世間?就算死我也不會降於他吳三桂!待我到陰間再找他算帳!」說完戰刀一橫,向頸間抹去。
周圍親兵聽皇太極說到其一生英勇,最後卻敗於遼東,正心生感概,沒想到他說到最後竟心生絕念,橫刀自刎,眾將忙上前阻攔,可終是不及。
這時突見一把長刀橫空而至,一道銀光閃過,竟準確的將皇太極手中戰刀擊飛,只是還是慢了一步,戰刀在皇太極頸間劃過,鮮血頃刻間濺出老遠。好在只是劃傷,未傷及動脈,保住了皇太極的性命,不過皇太極又急又氣之下竟昏了過去。
眾親衛忙將皇太極攙扶到馬下,進行救治。而那甩刀之人卻正是皇太極長子豪格。豪格自幼習武,早在十幾歲便隨皇太極東征西討,今日隨皇太極一行逃到此處,眼見父親舉刀自盡,才將手中戰刀及時扔出,救了父親一命。隨後豪格也打馬奔到皇太極身邊,高聲叫道:「父汗……父汗……」
只是城上吳宇卻沒有時間欣賞他們父子情深,高聲喝道:「開火!」反正城下這兩黃旗後金軍可以說是後金的絕對主力,投降的可能性極小,與其冒著危險招降他們,還不如抓緊時機將他們打殘、打怕。一時間城上幾千隻火銃齊聲發言,城下後金大軍本來準備進城休息,排著密集的隊形,集中在城下,最近的士卒距城牆不過五六米。
這下正方便了城上遼東軍,打得後金軍死傷無數。若不是皇太極親衛以身擋住了城上遼東軍的子彈,正抱著皇太極痛哭的豪格此刻恐怕已跟著他的父親黃赴黃泉。
一直跟在皇太極身邊的範文程一見形勢不好,忙對豪格道:「貝勒爺,大汗此時並無性命之憂,還是思量如何對敵要緊!」
豪格也早被城上槍聲驚醒,只是他自小一直跟隨皇太極征戰,從未獨立領兵,一時間竟沒了主意,只好問範文程道:「范學士可有良策?速速道來。」
「咱們還是先離開寧古塔城下再作打算不遲,不然再過片刻,恐怕全軍已剩不下幾人。」確如範文程所言,城下萬餘兩皇旗大軍,此時已死傷兩千餘人,另有千餘人已四散而逃,只有最忠心的將士依舊守護在皇太極和豪格身邊,等待命令。
「好!」豪格想了想,此時後金全境可去的地方實在是不多,向四下看了看,道:「全軍向北撤退,若是走失,咱們便在依蘭會合!」說完他已抱起皇太極,跳上戰馬,在親衛的掩護下向北而逃。
依蘭,乃滿語依蘭哈喇的簡寫.譯成漢語,依蘭為三,哈喇為姓,故依蘭原稱三姓。三姓者,盧,舒,葛三家也,此三家,乃是女真人中的望族,八旗軍中的勁旅,在開創後金基業的征戰中,立有汗馬功勞,因此才以「三姓」命名此城。
從唐朝至今,歷朝歷代都在此建城設防。唐渤海國在依蘭設德裡府;遼滅渤海後,黑水靺鞨改稱生女真,設五國部;明設胡裡改衛、後金在這裡設三姓副都統衙門。
而且早在1126年,北方女真人滅掉北宋,俘獲了徽宗趙佑,欽宗趙桓,押解到當時的五國城,便是今天的依蘭囚禁.二帝在這裡「坐井觀天」憂鬱而死,便這座小城成了「聲聞塞北三千里,名貫江南十六州」的歷史名城。
同時依蘭也可以說是女真的發祥地,後金的六世祖猛哥鐵木真爾在依蘭的馬大村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後來他的子孫南下定居遼東,進而統一了民族,建立了今天的後金。
只是今日這裡卻成了後金最後的避難之所,後金最後的力量都集中在這附近,在依蘭駐守著後金兩藍漢旗,多爾袞所率的正白旗也駐紮在不遠的阿勒楚喀,再加上城中盧、舒、葛三家家奴也有幾千人,加起來可以召集超過五萬的大軍,雖然還不足以擊敗遼東軍,可仗著地勢險要,山多林密,自保應該沒有問題。只是不知在依蘭迎接皇太極的又將是怎樣的命運。
豪格雖命大軍各自逃命,可城中遼東軍卻不會讓他們輕易而去。就在後金軍剛剛掉轉馬頭的一刻,寧古塔厚重的城門被推開,早已準備多時的飛馬團一營、二營先後衝出城門,殺向這些心無鬥志,只知逃命的後金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