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圍攻盛京(四)
未等吳宇進來,多爾袞搶先道:「吳兄,小弟此來確是有事相求,望吳兄……」
「好了,大家也不是第一天認識,咱們遼東男兒從來不做扭捏勢態,有什麼話你就快說,若是能幫得上忙的,兄弟也盡量幫你。」
「好,如此我便直說了吧。不知吳兄此到到底為何?」
「這還用問嗎?大明後金勢如水火,我率大軍前來難道還是郊遊不成,當然是要攻下你這盛京城,為我大明死去的幾十萬軍民報仇。」三桂說完,看著多爾袞好像在看一個白癡似的。
「這……」沒想到吳三桂的話與昨晚眾將商議的截然不同,讓多爾袞不知該如何說下去。
一邊的範文程見多爾袞見了這吳三桂便如同小羊見了惡狼一般,全然沒有了往日的機智,如此下去,恐怕事情不妙。只好開口道:「吳將軍,小人有幾句話……」說是有話要說,卻又看著帳中守衛的士卒,不再開口。
三桂當然明白這範文程的意思,一揮手,守衛士卒盡數退了出去,帳中只剩下吳三桂、多爾袞、範文程三人。「好了,有什麼話就說吧。」三桂有些不耐煩的道。
範文程一拱手,笑道:「吳將軍,您此次來怕不是真的要攻打盛京城吧!」
三桂見這範文程的確有點意思,不像多爾袞一樣一見了自己便冒傻氣,若此次來的只有多爾袞,三桂甚至有些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下去了。「噢,那依你之見,我是來幹什麼的?」
範文程笑道:「吳將軍是來示威的!」
「示威?哈哈哈……,對你們我還需要示威嗎?」
「您不是向我們示威,而是在向大明的皇帝示威。」範文程見吳三桂並無惱怒之意,便繼續道:「吳將軍自從遼東遠赴京師上任後,卻並不如意,雖然助那朱由檢當上了皇帝,可他卻並不領情,反而處處猜忌吳將軍。就拿前些日子派吳將軍出使我後金為例,他明知道我後金對吳將恨之入骨,卻還讓吳將軍深入虎穴,若不是將軍部下忠義,恐怕將軍此時已經埋骨荒山,因此大人是想藉著此次機會,向那朱由檢示威,讓他不敢再對大人輕舉妄動。」
範文程自認為料準了吳三桂心思,可吳三桂卻依然坐在那裡,面帶微笑,不發一言,讓範文程又有些心虛,只好繼續道:「而且大人若真的將盛京攻下,恐怕只便宜了朱由檢,對大人卻是不利。」
「哈哈哈……,范大學士此言差矣,若我真的攻下盛京,那朱由檢豈敢正視於我?而且皇太極遠至關內,雖然攻城拔寨,屢獲勝利,可等大明勤王之師會集,就憑他區區十萬兵馬又豈是對手?到時我牢牢佔據盛京城,必讓他時退無據,你後金才是真的危矣!」
「大人所言不實吧!豈不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若我後金真的一敗圖地,他朱由檢又豈會任由大人坐擁遼東?」
「好,難怪你能以一漢人身份擠身於後金官場,並獲皇太極看重,看來你確有幾分本事。」說完吳三桂又瞇起了眼睛,道:「不過你卻是低估了自己,在我眼中後金一日不滅,我遼東一日不安!何況你後金後雖亡,卻還有蒙士諸部。此次我能圍困你盛京城實在是千古難逢的機會,若不趁此亡你後金豈不是養虎為患?蒙古勢弱,一切盡在我掌握之中,我又何必憑添變數?」
「這……」範文程沒想到吳三桂如此狡詐,確如吳三桂所說,即然只是要為自己找個敵人,當然是越弱越好,沒有道理找個強敵與自己作對。
「不過……」三桂低沉道。
「不過怎樣?」未等範文程開口,坐在一邊以為已經沒有希望的多爾袞一聽還有轉機,連忙追問道。「吳兄儘管開口,只要我們辦得到一定盡力。」
「兄弟果然是快人快語,那我也就直說了,在商言商……」
多爾袞一聽這四個字,只覺頭痛無比,當初簽那買身契時,吳三桂就是這句「在商言商」將自己裝了進去,今天吳三桂這個最大的奸商舊話重提,多爾袞就知道自己又得大出血了。
吳三桂看著多爾袞痛苦的表情只覺好笑,知道必是勾起了多爾袞痛苦的回憶,繼續道:「只要你們出得起價錢,沒有什麼不可以談的,就看你們有沒有誠意了。」
「只要吳兄手下留情,馬上撤軍,不繼續攻打盛京,我們必讓吳兄滿意便是。」多爾袞咬牙切齒的道。
「多爾袞,你這話可就沒有誠意了。若說讓我撤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不然傳到京城,別說朱由檢,就連大明普通百姓也會罵我祖宗十八代,日後我還如何在大明立足?」
「不撤軍?那咱們還談什麼?」
「別急啊!我雖不能撤軍,卻可以只圍不打,咱們只是做個樣子,等皇太極回兵,我再撤軍也不遲。到時你便是堅守盛京的第一功臣,而我也為解京師之圍立下汗馬功勞,各取所需,你意下如何?」
多爾袞此時面對大軍圍城,還能有什麼主意,只要盛京不失,便是大功一件,何談其他。「那吳兄有什麼條件儘管說吧。」
「好,如此我便不客氣了,我軍共有八萬大軍,因為來得匆忙,糧草不多,本以為幾天就可拿下盛京,可若是這一拖下去……」
「糧草由我們解決,每日送到貴軍營前。」多爾袞明知吳三桂慌報人數,卻不敢反駁,好在盛京城中還有些軍糧,先解一時之危吧,只要拖上幾日,等大汗十萬大軍回來,再找吳三桂算帳不遲。
「我軍遠道而來,將士們在這冰天雪地裡忍饑挨凍,我這個做主帥的總不好讓他們空手而回……」
「貴軍在盛京這段時間軍餉由我們負責,按平時三倍發放,將軍意下如何?」
「如此我代這八萬將士感激兄弟,只是我軍軍餉較高,每人每月要三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