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平定陝西(一)
苦思一夜,三桂終於決定將這些戰俘送至關外,關外本就地廣人稀,不然也不會被僅有幾十萬人的後金所侵,這些人一旦送往關外,平時為農,種地養家,戰時稍加訓練卻是極好的後備兵源。到了關外,也不怕這些人中再有奸細,他們遠在關外,又如何能與關內賊軍聯繫。而且自己這麼做等於是救了他們一命,這些人怎麼能不感激泣零,對自己忠心。
當下三桂寫下奏報,向朱由檢報捷,卻又不敢實話實說,只是言道自己初到陝西,便與賊首王嘉胤及其所率的五萬賊軍遭遇,好在全軍將士用命,不畏生死,經過激戰,共殲敵兩萬左右,自己損傷千餘人,實力大損,而且彈藥不多,乞萬歲早派援軍。
實際上這「損傷」的千餘人卻押著三萬俘虜喬裝為災民,帶足糧草,一路過河南,走山東直奔沿海的山東安東衛。同時三桂又叫人傳信給吳迪,讓他派海船前來接應。
這些賊軍本就是普通百姓,若不是被逼無奈誰會冒著殺頭的大罪造反,一聽三桂說不但不殺他們,還要將他們送到關外,分地分糧,雖不敢相信,但總好過現在被處死。當三桂將軍中糧草撥付給這些災民,足夠他們一路所需時,他們才真的有些信了,樂得跟著那些官軍一路東行。
一路之上各州各府卻因有了陝西的前車之鑒,見到幾萬災民,不但不敢阻攔,反而送糧送衣,生怕惹得這些大爺們不高興,就地舉起造反義旗,到時自己這頭上的烏紗帽可就不保了。
朱由檢接到三桂捷報,自以為計謀得逞,叫來朱尋采暗中商議,援軍是決不能派的,不過這糧草彈藥卻可以繼續供應,不然三桂以此為借口,對賊軍避而不戰,如何能與那些賊軍兩敗俱傷。
當下朱由檢降下旨意,對三桂取得大捷深感欣慰,特賞黃金千兩,嘉獎全軍,並答應糧草彈藥必能及時供應,要求三桂務必要克難制勝,爭取早日將陝西匪患清除乾淨。只是這援軍卻因京中初定,各營戰力不佳,正在進行大練軍,實是派不出來。
三桂接到聖旨,也不為怪,你不是要削弱我的實力嗎?那我就每戰損失幾百人,以安其心,至於那千兩黃金,卻全部發與此戰中立下戰功的士卒,自然是得到一片歡呼。
王嘉胤的五萬賊軍被擊潰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陝西全境,各地官員終於鬆了口氣,有了朝庭這支大軍,想來賊軍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而各地賊軍也心生戒備之心,在通往延安府的這一路上所有賊軍紛紛轉移他處,以免被三桂殲滅。
三桂一路行來,果然再沒見到一個賊兵,三日後便來到延安府附近。城中留守的陝西副總兵顏炳彪率部下出城十里相迎,讓三桂真是有些受寵若驚,老遠見到顏字大旗便率親衛打馬迎了上去。
顏炳彪對三桂這位年輕的將軍也不敢怠慢,雙方下馬相聚。顏炳彪並未因三桂年幼有絲毫輕慢之心,一把抓住三桂,有些激動的道:「總算將你盼來了,我陝西總算有救了。」
三桂看著眼前這位年近五十的老將軍,鐵塔似的身材,一雙大手粗糙有力,可此時竟是雙眼含淚,看著自己。
三桂不知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緣故,只能道:「老將軍言重了,將軍久居此地,情況熟悉,末將此來不過是相助將軍剿匪而已,一切以將軍為主。」
沒想到那顏炳彪竟是長歎口氣,並無一絲欣喜之情,只是道:「將軍還是隨我進城再敘吧。」隨後將三桂及所有將士引到城中安置妥當,當晚顏炳彪設宴款待三桂及一眾將領。
酒宴之上眾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三桂及左掖軍將領大多是遼東人氏,對這種豪爽的吃法正合心意,一時間吃得好不痛快。只是三桂卻有些奇怪,這酒宴之上為何只有武將,卻無文官,就連這武將也不過幾人而已,莫不是那文官武將瞧不起自己,不來赴宴?卻又不好直問,只能向同席而坐的顏炳彪問道:「顏將軍,這延安府周圍可有大股賊軍?」
顏炳彪聞言先是一楞,隨後答道:「托將軍虎威,自將軍將那王嘉胤及所率五萬賊軍打敗後,其餘賊軍也紛紛遠離此地,如今這延安府終於算是保住了。」
三桂聞言卻更有些不滿了,道:「既是如此,想來城中也無甚要事,為何卻僅有這幾人前來赴宴,莫非是瞧不起我吳三桂?」
顏炳彪見三桂有些著惱,不由陣陣苦笑,過了半響才道:「既然將軍問起,我也不瞞將軍,如今這延安府也就剩下我們這些官員了,若是將軍再不趕到,怕是連我等也見不到了。」
三桂聽後不禁奇怪,道:「這是為何?」
未等顏炳彪答話,坐在三桂下首的一位約有二十左右的年青武將也顧不得飲酒,一拍桌案而起,大聲道:「那些狗屁官員,只知貪財,將朝庭發下的救災款吞沒後,竟用清水煮粥,鍋中只放一把白米,終於激起民變。那巡撫王有明自以為孫武再世,竟然親自率軍來延安府剿匪,卻被幾萬賊軍打得落花流水,終是逃回西安府避難去了,卻將我們留在延安府作替罪羊。
至於其他文官武將早帶上萬貫家財、如花家眷隨那王有明去了西安府,就連城中富戶也逃得一乾二淨,略有些力氣的平民也只能出城投匪,城中除了老弱病殘,只有下我等苦守這延安府。若是將軍不來,想那王嘉胤用不了幾日便要攻打我延安府,僅憑城中官軍不足千人,如何能敵得過五萬賊軍,早晚不過一個死字。」
三桂聽這年輕將領如此一說,才算明白了其中原由,難怪進城時沒見到多少軍卒,就連城中居民也沒見到幾個,看來這延安府確是到了危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