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後金大營(二)
三桂率部下自在杏山驛附近救了滿桂等人後,便與滿桂分手,又率人回到錦州附近,以待戰機。沒想到,皇太極卻因久攻錦州不下,竟率大軍轉攻寧遠。
三桂得知此信後,卻是大為放心,寧遠不僅軍卒是錦州一倍,且大炮更勝錦州,火器也十分充足,更有袁崇煥親自坐陣,後金軍在錦州前都沒能討得好去,去了寧遠只能是自討苦吃。
錦州只留有代善的兩紅旗負責圍城,此地既無戰事,寧遠又無擔憂,三桂乾脆率人尋路北上,想要打擊後金的小部隊,沒想到此去百里左右,卻是連一個後金士卒也沒看到,反倒是大軍回程到杜家屯時,引出了幾百名躲在路邊深山中的大明百姓。
這些百姓都是聽從了明軍號令,從村中準備撤往錦州城的,可拖老扶幼速度太慢,被後金大軍趕了上來,無奈只好躲入了深山,希望等後金大軍撤去再重建家園。
這些人在山中躲了半個多月,帶的乾糧已經吃光,幾天來只能靠在山中採些野菜充飢,可天氣越來越冷,再在山中呆下去,怕是要被凍死山上。他們只好又來到大路邊,準備看看形勢,最好是能撤回大明城中。
沒想到卻遇到了三桂這支騎兵。百姓此時一見明軍真是猶如見了親人般,跪在大跪兩側,痛哭流涕,只希望這支明軍能發發善心,救助自己,免得死於荒野。
三桂勒住戰馬,跳下馬來,一位已經是花甲之年的老人走了出來,來到三桂面前道:「軍爺,行行好,給我們點糧食吧,只要一點就行……。」
三桂伸手將馬上乾糧取出,交給老人,道:「大爺,你們是從什麼地方過來的?怎麼會在這裡?」
那老者顫抖的接過乾糧,老淚縱橫,原本只是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才走出深山,沒想到竟真的遇到了自己的軍隊,聽吳三桂問話,哽咽著道:「老漢姓謝,本居住在塔山鋪附近,聽說後金賊酋來了,我們附近幾個村的都出來逃難,想到錦州城避難,沒想到半路看到後金賊酋,只好躲進山裡。」
三桂看到這些衣裳襤褸,面黃饑瘦的大明百姓,心中一痛,他們為了不讓後金大軍得到一粒糧食,毀家出逃,最後卻只能躲入深山,性命難保,衣食堪憂。
謝老漢說完,拿著乾糧卻不吃,而是將乾糧遞給身邊一個年青的婦人,道:「小翠,快拿著給孩子們分分。」
那叫小翠的婦人卻沒接乾糧,而是道:「爹,你都三天沒吃東西了,你先吃吧。」
「胡說,我這把老骨頭都入土半截了,孩子才是咱的希望,只要孩子沒事,我就是死了也瞑目了。」老頭一番話只說得三桂心中難受無比,含淚道:「大爺,你放心,只要有我們一天,就必定保著各位無事。」
後面千餘士卒也早已下馬,聽了這話心中難過,看到這些可憐的百姓,難免會想到自己家中的父母妻兒,將心比心,同是大明百姓,如何能不心生同情。
沒人下令,這千餘士卒卻紛紛取出本已不多的乾糧,交到這些百姓手中,沒想到這些百姓卻後退幾步不接乾糧。三桂心中不解,看著老頭,問道:「大爺,這是為何?」
那老頭道:「軍爺,我們只是些普通百姓,吃得再飽也不能上戰場殺那些後金賊酋,只要給我們點吃的,不讓這些孩子餓壞就行,他們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了,我們這些大人在這山中找點東西也餓不死,只盼軍爺們吃得飽飽的,上戰場多殺幾個賊兵,早日將他們趕回老家,我們就高興了。」
三桂沒想到這些已經餓得連走路都費力的百姓卻如此大義,雙手緊緊抓住大爺的手,雙眼含淚,卻說不出話來,過了半晌,三桂才強忍激動的心情,道:「大爺,我們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身為大明的軍人,上不能保護大明彊土,下不能保護大明百姓,還要我等何用?大爺,你叫老鄉們先吃點,然後跟我們一起上路回錦州。」
謝老漢等人對此當然是求之不得,在三桂等人反覆勸導下,這幾百名百姓才吃了些乾糧,跟隨三桂一同上路。好在三桂等人都是一人雙馬,這些百姓長年生活在關外,基本上人人都會騎馬,大軍速度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不過既然在這裡遇到了這些百姓,那山中定然還有逃難至此的大明百姓。三桂不忍這些百姓在這荒山野嶺中忍饑挨餓,便派出兩隻小旗,沿路來回巡查,務必要將這些逃難百姓集中到一起,以便救援。
三桂帶著謝老漢等人第二天便回到錦州城東南方的松山堡山上隱蔽起來,錦州城外尚有幾萬後金士卒圍城,想要進城是不可能了,而三桂等人所帶糧草本就不多,加之第二天,派出去的兩隻小旗有士卒又帶回兩百餘名百姓,而且聽這些百姓說,還有近萬名大明百姓躲在山中,兩隻小旗已經進山去找了,想來過幾天就會回來。
到時千餘軍卒,再加上近萬百姓,現在的這些糧食就算全軍只喝稀粥,怕是也撐不到三天。為此三桂忙親兵快馬加鞭返回中後所聯繫叔父吳迪,請他派船運糧到松山堡附近海上接應自己。
三天後,兩支小旗竟陸繼帶回萬餘大明百姓,雖然其中老弱病殘居多,可也有幾千壯漢,大家在山上勉強撐了兩天,喝了兩天稀飯,可到了第三天三桂已經是一粒米也沒有了,就是想喝粥都不可能了,真是愁煞了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