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血戰寧遠(二)()
後金大將見城上有一將領手執寶劍,指揮鎮定,雖不認識,卻料必是明軍重要人物,頓時城下箭如飛蝗,射了過去。這人正是危急關頭,身先士卒的袁崇煥,一時不查,竟被利箭射中左臂,可他知道此時正是危極關頭,不敢撤退,伸手扯下戰袍,裹住傷口,高呼道:「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其餘眾將見袁崇煥如此英勇,不禁奮力爭先,爭相砍殺後金士卒以報將軍。
後金軍見久攻不下,士氣受挫,加之明軍火炮猛烈,後金終在傍晚時分停止攻城,率軍撤退。頓時寧遠城中歡聲雷動,慶祝今天的勝利。只有袁崇煥卻目露悲痛,今日大戰,雖絞殺後金幾千士卒,可相對後金十三萬大軍,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守城明軍在後金的攻勢下,也有千餘士卒壯烈殉國,如此下去恐寧遠終將不保。
二十五日。後金兵再傾力攻城。只是大明軍民拚死相搏,雙方激戰一天,各有損傷,一時間後金對寧遠堅城也是無可奈何,最後只得退到西南側離城五里的龍宮寺紮營。
二十六日,後金兵繼續圍城,明軍則不斷發射紅衣大炮轟擊。努爾哈赤見寧遠城抵抗激烈,強攻之下損失慘,無計可施,便改變進攻策略,兵分兩路,命武訥格率軍履冰渡海,進攻明軍儲存糧料基地——覺華島,以吸引明軍視線,自己則親率大軍繼續攻城,防止明軍出城支援。
覺華島懸於遼西海灣中,距岸18里,離寧遠30里,居東西海陸中逵,扼遼西水陸兩津。覺華島早在唐代,已為開發,港口著名,其北邊海港,稱為靺鞨口,已為島上要港,出入海島咽喉。明朝軍用糧料,儲之海島,覺華島成為明軍的一個囤積糧料的基地。
覺華島有一主島和三小島——今稱磨盤島、張山島、閻山島,共135平方公里,其中主島125平方公里。主島呈兩頭寬,中間狹,不規則的葫蘆狀,孤懸海中。島上建有城池,城呈矩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250米,牆高約10米、底寬約6米。北牆設一門,通城外港口,是為糧料、器械運輸之通道;南牆設二門,與『龍脖』相通,便於島上往來;東、西牆無門,利於防守。
時值隆冬,海面冰封,從岸邊履冰,可直達島上。姚撫民等守軍,為加強防禦,沿島鑿開一道長達15里的冰濠,以阻擋後金騎兵的突入。然而,天氣嚴寒,冰濠鑿開,穿而復合。
後金軍驍將武訥格率領蒙古騎兵及滿洲騎兵,約數萬人,由冰上馳攻覺華島。後金騎兵,分列12隊,武納格居中,撲向位於島「龍頭」上的囤糧城。
此時又大雪紛飛,明軍費盡千辛萬苦鑿出的冰濠竟重新凍合。加上島上明軍本是水手,既無盔甲、兵械,不能耐戰,終被後金騎兵,履冰馳進,從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糧城北門,頓時城內喊殺城一片。後金騎兵在城內軟殺大明軍民無數,島上水兵終是寡不敵眾,陣腳大亂。後金軍火焚城中囤積糧料,濃煙蔽島,火光沖天。旋即轉攻東山,萬騎馳沖,一路湧殺。
覺華島終落入後金手中,可憐城中七八千將卒,七八千商民,無一倖免,皆以死殉城爭戰的結局是明軍覆沒而後金軍全勝。此戰,明軍損失慘重,糧料8萬餘石和船2000餘艘都被後金軍焚燒,主島作為明朝關外的後勤基地也被後金軍摧毀。
努爾哈赤見攻陷了覺華島,又命大軍回轉,重圍寧遠。城中士卒百姓也已知覺華島已被後金攻陷,城中軍民俱被斬殺,可這一切不但沒有嚇倒寧遠守卒,反而激起他們同仇敵愾之心,誓與寧遠共存亡。
只可惜僅有決心卻不能改變戰場局勢。努爾哈赤深知寧遠重要,如不能攻下寧遠,後金大軍則只能望關興歎,不能前進一步。遂命後金十餘萬士卒全軍出動,將寧遠團團包圍,不計傷亡,全力攻城。城中萬餘大明士卒雖有必死之心,可面對十餘萬後金大軍的全力攻城,也只能是勉力相抗。
這日從清晨到正午,城中軍卒連喝口水也顧不上,城下後金軍卒幾次攻上城牆,明軍傷亡慘重,若不是明軍將領親率士卒拚命衝殺,百姓也組織了民兵上城支援,寧遠恐怕早已陷落。
皇太極奉命率部攻擊北城,祖大壽手執大刀站在城牆之上此時已是血染盔甲,若不是吳襄及時率人來援,怕是他早已命喪敵手。可即是這樣,城牆也是危危可芨,隨時都有陷落的危險。城牆上的明軍已來不及給手中火銃安裝彈藥,只能拿起身邊大刀長槍,拚死殺向衝上城來的後金士卒。
這時祖大壽突聽離自己不遠處,又傳來一片喊殺聲,定眼一看,卻是一名後金將領,手執大刀衝上城牆。這名後金將領勇猛無比,四周大明士卒無一合之將,轉眼間便被其斬殺一片,將城牆上殺出一片空地。在其身後馬上有後金士卒在其掩護下衝上城牆。
見後金士卒源源不斷從缺口處衝殺上來,祖大壽暗叫不好,若是被其站穩腳跟,隨著後金士卒越來越多,僅憑手下這些已經力乏體困的將士怕是很難再奪回城牆。祖大壽雖從清晨直到現在未曾休息半刻,可也不得不強打精神,再次舉起手中大刀,向著那名後金將領殺了過去。
「噹」的一聲,兩人手中兵器狠狠的撞在一起,兩人不約而同後退幾步,才停了下來。站在原地的兩人狠狠的看著對方,只是兩人此時的樣子實在是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