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45章 徐州危局 文 / 國產坦克

    第45章徐州危局

    日軍正在由南北兩路,同時向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河以北,運河和津浦鐵路沿線的第五戰區十餘萬部隊壓縮過來。原本,第五戰區計劃由韓復矩的第三集團軍對正面的華北日軍節節抵抗,再以其他部隊在運動中尋找聚殲敵軍的機會,從而擊敗日軍打通南北兩個集團聯繫的行動。可是,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身為山東省政府主席,一向自詡為山東父母官的韓復矩公然違抗軍令,大搖大擺地率軍大撤退,讓日軍輕易穿過山東全境,直逼第5戰區司令部所在地徐州,使第5戰區原定作戰計劃頃刻間變為一片廢紙。這就給了這位桂系的第一號人物,蔣委員長長期以來最為頭疼的地方實力派代表的新職位帶來了危機。

    蔣介石命令李宗仁在徐州至少要守上3個月。李宗仁深知,**新敗,士氣低落,且無天險可憑,蔣介石此時啟用他,除了危難之際無合適人選可用,他要依靠李宗仁指揮的第5戰區以地方部隊為主構成的部隊把日本人拖在中原,以便蔣的中央軍好抽出來整補部隊,擴充編製。更重要的是其實還包含其險惡用心。蔣介石真是太精明了,即使被日本人窮追猛打到這一步,也沒放過李宗仁這個與他爭鬥了十來年的地方實力人物。

    利用一切機會不擇手段地削弱自己對手的實力是老蔣的一貫作法。自張學良和他的一度實力強大的東北軍被蔣介石藉著整編瓦解掉後,李宗仁的桂系便成了蔣介石一統中國的最大障礙,打打和和十來年沒有解決。直到李宗仁赴京抗日前,廣西實際上還是游離於南京之外的半獨立王國。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運作下,整個廣西大建民團,幾乎成了一座大兵營。憑借廣西的幾個軍的實力,蔣委員長的命令在廣西根本行不通,就連國民黨廣西省黨部,也要看人家的臉色過日子。更令蔣介石頭疼的是,李宗仁在廣西鬧自治,引得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西康的劉文輝也頗不安分,對南京中央總是陽奉陰違,這曾讓蔣介石傷透了腦筋。如今讓李宗仁統帥第5戰區,一旦創造了奇跡,蔣介石臉上有光,武漢擴編、整補部隊也有了著落,就是創造不了奇跡,川、桂軍受到削弱,李宗仁的聲譽受到打擊,這也是蔣介石求之不得的。

    因此,他既要李宗仁在危難之際挑起重擔,但不給配備精銳之師,撥給第5戰區的都是一些裝備極差的雜牌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中央軍部隊,而且這些部隊基本上,李宗仁也調動不了,最好的例子就是第20軍團湯恩伯部。蔣介石要與日本人在戰場上見,只有繼續把川軍、東北軍舊部、西北軍和山東軍這些雜牌部隊投入中原戰場,是死馬當做活馬醫。李宗仁很清楚,蔣委員長此時「器重」他,是把他放在日本人的槍口上,可給他的究竟都是些什麼部隊呢?讓我們具體看一看:

    第31軍,軍長韋雲淞,下轄3個師,駐防蘇北海州。這是李宗仁可以指揮自如的桂系部隊,班以上各級幹部多系北伐前後的舊班底,頗有作戰經驗,不過士兵多系新入伍的農民,受訓時間短,也無作戰經驗。韋雲淞雖為北伐老將,無奈行伍出身,沒有受過多少正規軍事教育,打仗幾乎就是靠著一股的革命精神,其實就是猛打猛衝,面對鬼子那些正規軍事教育體系訓練出來的軍官,恐怕很難佔到多少便宜。

    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矩,下轄3個軍,駐山東境內。該部訓練、裝備均較好,只是能否服從命令,拚死作戰,卻大成問題。韓復矩被處決以後,由東北軍老將於學忠出任總司令,可是,下面的各軍對他的命令一直陽奉陰違。沒有多久,第3集團軍即由12軍軍長孫桐萱升任。

    第57軍,軍長繆澄流,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軍原系東北軍,經過江陰要塞的一場保衛戰以後,部隊損失很大,軍政部的補充卻很遲緩,戰鬥力一般。

    第89軍,軍長韓德勤,下轄2個師,駐蘇北。該部由江蘇省保安隊改編而成,戰鬥力較差。

    第51軍,軍長於學忠,下轄2個師,駐青島,後調津浦南段。該軍原系東北軍。於學忠是軍界老資格,張少帥的親信舊人,抗戰意志比較堅決,在張少帥到南京以後,奉少帥的指令,統帥東北軍事務。無奈各部軍長相互不和,東北軍土崩瓦解。

    第3軍團,軍團長龐炳勳,下轄1個軍(40軍,龐兼軍長),駐碭山。該部原系西北軍,裝備較差。全軍名為軍團,只有一個40軍,40軍只有一個39師,所以第3軍團實則只有5個步兵團的實力。

    蔣後來又將第22集團軍(川軍總司令鄧錫侯),像處理蹩腳貨一般塞到了第5戰區。

    以上各部的共同特點是均系非嫡系部隊,裝備、編製都不足。其將領們激於民族義憤,欲同日軍一拼,卻又擔心作戰損失得不到補充,因之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猶豫彷徨。畢竟,在淞滬會戰裡,為了掩護全軍撤退,曾經在上海南郊和日軍血戰,就連軍長吳克仁將軍也壯烈殉國的東北軍第67軍,由於損失慘重,就被撤銷了番號,部隊被縮編為一個師,即將被中央軍吞併。有了前面的例子,這些依靠手上部隊吃飯的軍頭們,難免會有顧慮。

    雜牌軍悲慘局面以及導致的消極後果,李宗仁在其後來的回憶錄中有深入的分析:

    第一件令人不服的事,便是硬把全**隊分成「中央系」和所謂「雜牌」。在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面,中央軍得到無限制的補充,雜牌軍則被剋扣。如川軍開到徐州,我竭力請求補充,中央破例補充了每軍步槍250支。這真是「杯水車薪」,何濟於事?因而在大敵當前之時,並肩作戰的友軍,有的食豐履厚,武器精良,氣焰凌人,有的卻面有饑色,器械窳劣。要他們同樣出死力而無怨尤,又豈可得呢?

    由這種歧視所產生的惡果,則更是歷數不荊。就以「中央軍」而言,上上下下都是具有「通天」本領的「天子門生」。大家惟領袖之命是從,將帥不和,上下傾軋,作戰能力自然無法提高。但是犯起法來,大家都是黃埔同學,又官官相衛,蒙蔽最高當局。茲舉一實例:民國30年,5戰區第10補充兵訓練處第2團團長何中明(黃埔四期畢業),其團部駐老河口南30里的仙人渡,曾將病兵30餘人衣服剝光活埋致死。何的同事見此事太殘酷,乃據情報告長官部。我便派軍法官及有關人員前往查辦,並掘墳檢視,情形確實,慘不忍睹。因將何中明扣留,交軍法處審訊屬實,判處死刑。本擬就地槍決,以申國法。不意中央當局聞訊,電令押解重慶軍法總監部,旋即釋放。因軍法總監部內高級人員多系黃埔畢業生,狼狽為奸,盡避何中明罪無可赦,也可逍遙法外。

    可是蔣先生卻最喜歡人家恭維黃埔畢業生是如何如何地好,雜牌部隊是如何如何地不好。而他的左右又都是善於阿諛的人,於是蔣先生朝夕所聽到的批評,和看到的特務密告,都正如他所想像的。因而成見愈深,欲消滅雜牌部隊之心也愈切。

    至於雜牌軍部隊本身呢,在這種無法無天的局面之下,也就竭力自救。他們都知道中央當局欲利用對日抗戰來消滅他們,平時剋扣糧餉,戰時不予補充,等他們消耗得差不多了,便將他們遣散或改編歸並其他部隊,空出的番號,便可以「嫡系」補充了。

    此外,李宗仁剛抵徐州之時,正是上海新敗之際。大家感到,中**隊在京滬線上陳兵百萬,尚難保淞滬,今敵軍挾新勝之威,南北兩路向徐州而來,李宗仁以十餘萬雜牌軍與之周旋,真如「螳臂擋車」。徐州城內人心惶惶,市面蕭條,形同死城。為了安定人心,李宗仁每日清晨或午後,都要騎馬到城內主要街道巡視一番。「心情雖極沉重,而態度故作悠閒」。可見,當時李宗仁的日子的確不好過。世人都以不同心情猜測著由他領導的這支雜牌軍,在勢頭正盛的虎狼之師的圍攻下的可能結局。但是,也有一個方面的事情必須要得到注意,那就是在經過蔣介石殺韓復矩,以鎮軍威以後,中**隊上自戰區司令長官下至普通士兵無不受到震動,士氣大振。即使是向來擁兵自重的地方軍頭,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效仿韓復矩,落得被老蔣殺人立威的借口。

    1月26日,日軍第13師團向安徽鳳陽、蚌埠進攻。日軍以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料進至明光以南,即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和於學忠的第51軍,利用淮河、淝河、匯河等地形堵截,雙方血戰月餘,不分勝負。第5戰區以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敵軍在此停留,竟不能越雷池一步,這大出日軍主將畑俊六所料,十分惱怒。於是,畑俊六遂自南京調集援兵及坦克、野戰炮等重武器,傾巢來犯。敵人洶洶而來,李宗仁感到硬拚、硬堵要吃虧,待敵援軍聚集明光一帶時,李宗仁命坐鎮蚌埠的李品仙將31軍於1月18日自明光全線西撤山區,伺機出擊,將津浦路南端正面讓開;將於學忠的51軍南調,佈防淮河北岸,憑借險要地形,拒敵越河北進,敵援軍以餓狼撲食之勢猛撲明光,結果撲了個空,沒有捕捉到李品仙的主力。接著日軍攻下定遠、懷遠等地,但一無所獲。此時西撤的31軍遵李宗仁指示,從敵軍左側向東出擊,將津浦路之敵截成數段,圍而殲之。淮海前線之敵,後路忽被斬斷,不知凶吉,費九牛二虎之力將31軍從津浦線向西壓。李宗仁遂命部隊採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牢牢地盯住津浦線;此時參加淞滬會戰的21集團軍北調合肥,以其第48軍固守爐橋地區,第7軍協同第31軍迂迴攻擊定遠日軍側後,迫日軍第13師團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51軍乘勢反攻,至3月初恢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第21集團軍和第31軍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淮河兩岸日軍首尾難顧,與中**隊膠著於津浦沿線,從而使日軍對淮河流域的進攻宣告徹底破產。

    徐州以南地區之戰,日軍損失達三四千人,中**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這次勝利,除了中**隊的浴血奮戰之外,皖北人民對軍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皖北人素稱強悍,英勇善戰,當地有句俗話說:「紙糊的江南,鐵打的皖北」。當日軍侵入淮河流域之際,皖北人民就自動組織起來,協助中**隊阻擊日軍,在定遠、明光等地,日軍都遭到了當地民眾武裝的襲擊,把日軍搞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些武裝的民眾潛伏在城鎮中、村莊裡、山林間,日軍每到一村一鎮都會遭到他們的打擊。當時的紅槍會等武裝組織約有3000多人在皖北到處襲擊日軍,攪得日軍日夜不得安寧。

    這次淮河血戰,雖然沒有把北犯日軍全部殲滅,卻使日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並將日軍遲滯於淮河一線,粉碎了日軍預定的「南北夾擊」的戰略,迫使日軍改取「南守北攻」戰略,從北面取道山東,進攻滕縣、嶧縣,造成孤軍深入的局面,從而為中**隊在台兒莊殲滅日軍造成了良好的戰機。

    徐州面臨的局勢,也讓暫時駐紮在商丘的新編十四師部隊感到了一些緊張。這一段時間,不斷有部隊從商丘路過,調往徐州。劉建業感到空氣裡面已經有了一點火藥氣味,估計自己的這支部隊,很快也要上火線了。第五戰區不會讓自己手裡的這支人員充足,裝備精良的部隊長期呆在後方,而讓那些裝備很差的地方雜牌部隊和日本人拼的你死我活。如果這樣,李長官就和第三戰區的顧長官沒有任何的不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