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崇禎七年

《》 四五九 劉若宰想要的 文 / 竹下梨

    董策方才說的那番話,讓他不可能不在乎,不可能不動心!

    不得不承認,董策實在是一個窺測人心的高手。

    和劉若宰接觸了這麼多次,他早就已經是瞭解了劉若宰最想要的是什麼。

    這位老大人,是這個年代最典型,最純粹的文人士大夫。或者說,是文人士大夫中還沒有變質的一群人。這年頭兒,上至廟堂之高,下達江湖之遠,文人士子最為熱衷的,便是權鬥,黨爭,剷除異己。而劉若宰這一類人,內心有著自己誓死捍衛的信念,忠於君王,忠於朝廷,不愛錢財,勇於任事像是這種人,實在是太少了。

    正統年景泰年的于謙,可算是他們這一類人中最典型的代表,其中之翹楚人物!

    他們有諸多的優點,壁立千仞無慾則剛,看似幾乎沒有破綻,但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名聲。

    正所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們最最看重的,便是名聲。不單單是生前的名聲,更看重的是身死之後,後人對自己的評價。

    于謙詩中所寫,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清白,其實指的便是身後名。而所謂鐵血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死都不怕,卻是希望後人能夠在汗青之中給自己一個公正的評價。

    看重名聲,渴望能夠在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他們所畢生追求的。

    劉若宰也不例外。

    而毫無疑問,若是依照董策說的去行事,事成之後,定然是震動整個大明!要知道,林丹汗不是旁人,而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全蒙古的大汗啊!雖說蒙古各部之中除了察哈爾部之外還有許多勢力並不遜於林丹汗的大部族,但林丹汗卻是名義上公認的全蒙古大汗。現在雖然林丹汗已死,但是他們這一支,依舊是大汗之正統!若是能夠招降林丹汗的餘部,那簡直就意味著整個蒙古都臣服於大明了!

    若真是如此,則政治意義是無比巨大的!

    自從蒙元餘孽北逃塞外,整個大明二百多年來,始終都遭受著他們的騷擾,深受其苦,而無論是當初的瓦剌韃靼,後來太師也先,再後來的滿都海,火篩,達延汗,乃至於離現在不遠的俺達汗,林丹汗,都是未曾真正

    臣服過大明。

    到了萬曆年之後,隨著大明國力衰退,頹勢盡顯,蒙古人跟建奴也是越走越近,這也讓大明朝廷深深的不安。

    上上次的建奴入寇,不就是先征服了科爾沁,然後經由科爾沁的地盤奇襲薊鎮麼?

    能夠讓林丹汗的餘部臣服

    不,甚至不用做到那一步,只需要讓他們上表表示願意靠攏大明就足夠了,目的就達到了。他劉若宰作為這件事的直接負責者,推動者,將會得到難以想像的好處!

    以今上燥切好大喜功的性格,聽說之後,定然龍顏大悅。

    寧錦大戰後,袁崇煥不得不辭官回鄉,身份已經是一介平民。而崇禎皇帝即位之後,召見袁崇煥,平台召對。僅僅是因為袁崇煥大言炎炎,誇下海口,自稱;「五年之內可以復遼」,僅僅是因為這麼一句話對了崇禎皇帝好大喜功的胃口,他便是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崇禎皇帝的燥切和政治的不成熟性由此可見一斑。這等人,鬥得過從兄弟叔伯中殺出一條血路來才登基為汗的黃台吉才是怪了。

    但諷刺的是,回過頭來,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復遼的策略時候,袁崇煥卻說是用這種話安慰皇上。

    也就是說,他自個兒都知道這是扯淡。

    一番大話都能賺來這許多好處,更別說若是劉若宰能真正做到並且取得一定進展了。

    到時候他簡在帝心,想不陞官兒都難。劉若宰不是官迷,但是他極其渴望陞官兒,因為官兒越大,他便是越能實現自己的抱負。而他劉若宰的名聲,也將響徹整個大明,所有人都知道,他為大明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使得整個蒙古都臣服於大明的腳下!

    劉若宰僅僅是想到此處,便是忍不住一陣陣的戰慄,渾身都起了一層細細的疙瘩,一顆心砰砰亂跳,連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

    董策提出了一個他實在是無法拒絕的建議。

    董策也沒有再說,只是在那裡安靜的垂手站著。他知道,自己說的這一番話太過震撼,自己的這個計劃,太過於大膽,而造成的後果,又是太過於巨大沉重,可能到了讓人無法擔負的程度。

    所以這個時候,什麼也不必說,什麼也需要說,說的越多,錯的越多,反而起到反面效果。

    劉若宰不傻,是能夠想清楚這個的。

    只是若此時能看到董策的眼睛的話,就會發現,其中閃爍的是對權力的渴望和野心的光芒。

    劉若宰心中天人交戰,而董策心中也是一陣陣的澎湃激動,這些時日的精心謀劃,終於在今日基本達成。只要是劉若宰點頭,自己面前便是打開了一扇上面寫著『青雲直上』的大門。

    沒錯兒,這就是他的計劃。

    在想到多爾袞要帶兵去收服林丹汗餘孽的時候,董策便是想到了這一點建奴做得,我們為何做不得?

    但是他也很清楚,以自己的實力,自己的地位,根本是做不來這個的。別的不說,他連上奏的權力都沒有,都不能引起皇帝甚至是某個朝廷要員的注意。而且朝中沒有關係,沒有後台,誰知道他是個屁?就算是奏折遞上去,也是會被別人據為己有,把好處給吞嘍!

    那就必須得找一個有份量,說話管事兒,能夠直達天聽的人物。

    董策認識的所有有這個能力的人裡頭,面前這位是最好的選擇。

    兩人已經有了一定的交情,而且經過這件事之後,交情肯定會更進一步,或者更確切的表達是由於劉若宰認識到了董策的真正能力,因此會對他更加的看重。有私交,有器重,董策還能再求什麼?

    董策很清楚,自己這麼做了之後,上奏的是劉若宰,具體執行的是劉若宰,可能他到時候就是跟著去做而已。絕大部分的好處都被劉若宰拿走了,而除非是劉若宰願意,否則別人也不會知道是他發起的這個提議。

    但是董策相信劉若宰的人品他既然吃了肉,定然是會給自己一口湯喝的。

    這就已經足夠了。

    董策不是不想吃肉,而是沒那麼大的胃口,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喝口湯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而若是硬要吃肉,怕是唯一的結局便是把自己給噎死。

    劉若宰拿大頭,自己拿小頭,何樂而不為呢?總比這個主意爛在心裡沒法子執行的要好。

    而且他清楚劉若宰的為人,自己這一次帶給他這麼大的好處

    ,他便是嘴上不說,心裡也是感激。劉若宰官兒做得越大,對自己的提攜幫助也就越大,所以說,幫他其實就是幫自己。

    這便是小人物的悲哀,自己雖然有想法,有能力,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做,只能通過別人。而這樣一來,大部分好處就被別人給拿走了。

    就像是後世某個發明家發明了一項專利,但是自己沒能力投產,只能去拉那些有足夠資金實力的人投產。技術雖然是他的,但是人家投的產,到時候收益巨大部分都是人家的。

    不過,總比什麼都拿不到強得多。

    屋子裡的空氣似乎是凝滯了,只聽到劉若宰忽重忽輕的喘息聲。

    沉默良久,劉若宰忽然開口:「你說,怎麼做。」

    董策心中頓時是湧起一陣狂喜,能這麼問,說明劉若宰不但是已經動心了,而且還失了分寸。

    若不然以他的性格,以他的自負,是不會這麼直接的徵求自己意見的。

    說實話,之前董策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這件事兒他分析了劉若宰的性格,劉若宰的能力,但是他拿不準的是劉若宰的勇氣如何?

    這個差事可不是個好相與的,畢竟建奴大軍就在歸化城,萬一得到消息,殺向了大草灘的林丹汗餘部,難保說那些蒙古人不會把他們交出來來平息建奴的怒火。就算是因為糧草的問題建奴大軍無法行動,上面這個假設不成立,但是林丹汗餘部之間的紛爭呢?

    董策可是知道的,林丹汗的那些遺孀裡頭想要投效建奴的怕是有的,若是雙方起了爭執爭端,自己這些人也是有殺身之禍!

    劉若宰肯定也能想到這一點,那就看他敢不敢?

    現在看來,這位老大人的膽子還是很大的。

    董策早就胸有成竹,毫不猶豫,沉聲道:

    「大人胸中之謀略,實非屬下所能及之萬一。不過屬下此間,還是有些淺見。在屬下看來,大人若是已經決定上奏,那麼第一點,便是要聯絡京中好友同年,使其向聖天子進言一二……」董策一邊說,眼睛一邊盯著劉若宰。他這話說的好聽,實際上直白一點兒便是:動用一切手段,影響皇上,讓他盡早下決斷,把這個差事交給劉若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