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戰兵分別是第一層兩名圓牌手,第二層兩名狼筅手,第三層兩名長槍手,第四層兩名鏜鈀手,第五層兩名大棒手。
隊總的武器裝備為明盔一副,棉甲一副,色旗一面,有刃長旗桿一根,合力弓一張,弓弦兩根,大箭三十支,雙插一副,鋒利腰刀一把,帶一條,椰瓢一個。
圓牌手的武器是圓牌一面,明盔一副,棉甲一副,鋒利腰刀一把,帶一條,椰瓢一個。
狼筅手的武器是狼筅一把,明盔一副,棉甲一副,鋒利腰刀一把,帶一條,椰瓢一個。
長槍手的武器是長槍一支,明盔一副,棉甲一副,合力弓一張,弓弦兩根,大箭三十支,雙插一副,鋒利腰刀一把,帶一條,椰瓢一個。
鏜鈀手的武器是鏜鈀一把,明盔一副,棉甲一副,火箭三十支,鋒利腰刀一把,帶一條,椰瓢一個。
大棒手的武器是大棒一把,明盔一副,棉甲一副,合力弓一張,弓弦兩根,大箭三十支,雙插一副,鋒利腰刀一把,帶一條,椰瓢一個。
火兵的裝備則是頭巾一副,胖襖一件,鐵尖扁擔一根,解手刀一把。
上面寫了一通,詳細的把一個殺手隊中所有人需要的裝備都給列了出來。
但是在這些的下方,卻又有三條標注。
董毅英重點看的是標注。因為上面寫得那些,乃是戚繼光記薊鎮軍中殺手隊的標準配備,而下面的註解,則是董策更改的一些。
戚繼光在薊鎮訓練的士卒,其基層戰鬥單位殺手隊的編制有一定變化,大致可分為前期和後期。
在前期,剛剛從南方來到薊鎮訓練北地邊軍的時候,戚繼光編組的北方三鎮步營在伍與隊的編組上就不同於南方的戚家軍。南方戚家軍的是挨牌手及籐牌手為伍長,而北方則加入了南方戚家軍鴛鴦陣基本編隊中所沒有的熱兵器鳥銃手為伍長,第二兵也是南方戚家軍所沒有的熱兵器快槍手,第三兵為籐牌手,第四兵為狼手,第五兵為鈀手。小隊長的稱謂與馬營同,改稱為隊總,加上火兵直屬隊總,共12人為一隊。
r/>南方戚家軍所屬的鳥銃手是集中編製於步營中軍,並沒有分散到基本戰鬥隊伍,而北方三鎮的步營一開始的編組,戚繼光就把冷熱兵器不同兵科混編於一個基本戰鬥單位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階段,北方三鎮步營的基本編製殺手隊中,是冷熱兵器混成編成一隊內。前期編組的步營武器配置與南方戚家軍大同小異,只是為了因應北方部隊的武器使用習慣,以及材料取得做了一些調整。比如;北方不出產籐與竹,籐牌改為木製的圓牌,狼改為長槍等。北方慣用的熱兵器快槍不同於南方的鳥銃,於是在編入兩挺鳥銃之外,另外編入兩挺快槍。
在擺開鴛鴦陣時,第一層為籐牌手,第二層為狼手,第三層為鈀手,第四層為鳥銃手,此時鳥銃手改持長刀,第五層為快槍手,快槍銃頭加裝短刃而為夾刀棍。
而到了後期,其編製則是把鳥銃手與其它冷兵器分開來個別編組成軍。
一個殺手隊配備一個火器隊。
自步營把冷熱兵器分開編組後,使用冷兵器的殺手隊編隊與軍械配置,此時改回了原南方的鴛鴦陣基本排列與軍械,只是在第四兵原長槍手改為原第五兵的鈀手,原第五兵鈀手改為大棒手,編製大棒手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對付騎兵而專門設置,步兵的大棒手專門敲擊馬匹臉部,金屬棒頭一棒敲下去可是會讓敵人騎兵人仰馬翻的,不要小看了大棒威力。步兵大棒手配置的大棒與騎兵大棒手的大棒不同,騎兵的大棒之棒頭加裝有刀刃兼俱敲擊敵騎兵之用,而步兵大棒則無刀刃,只專敲擊馬臉而用,相當於岳家軍的拐馬刀手專砍馬腿,戚家軍大棒手專敲馬臉。
作為後世來客,也不白多了幾百年的見識,董策顯然是很清楚後期把冷熱兵器分開的編制。
無論是殺手隊的編制還是武器的配給,董策幾乎都是按照戚繼光的兵書中記載著來的,和原版相比,只有一些極細微的改動。他在作出決定之前也想過要改動添加自己的想法,但是猶豫了一番之後,最終還是放棄了,只做出了一個三個很小的修改。
第一,把圓牌手改成了挨牌手。
因為在磐石堡的庫存中,沒有足夠的圓牌,而挨牌的數目卻是很多,足夠使用。
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在戚繼光原有的體系中,圓牌手
的位置有攻有守,甚至在他們的職責使命和軍事功能中,進攻佔得比例要更大一些。但是董策並不打算如此,他打算讓挨牌手的功能更加單一,更加純粹,那就是防禦,防禦!以防禦帶動進攻!
挨牌比圓牌要大得多,防禦能力也要強得多。當然,所需要消耗的力氣也要大很多,挨牌手就沒有更多的力氣來做別的。
這只是董策的一個小小嘗試,另外一個小小嘗試則是取消了第四兵鏜鈀手兼任的火箭手。
在戚繼光原有的編制中,鈀手還兼習放火箭。中國自宋代以來直到明朝,火箭即是相當重要的實戰性火器。
到了明朝,火箭更是發展光大。
火箭即三飛中之小者。但桿用箭竹,以二枝相接,即堪火藥,頭粗不及寸,鏃鋒長可四寸,三稜頭,柄粗二分,飛入後隊,人人自危,莫測所向。
製法乃是卷褙紙作筒,以藥築之,務要實如鐵,以鑽鑽孔,務要直,孔斜則放去亦斜,頭用繩牽,鑽頭常用水沃,鑽不過五個輒換,鑽多則鑽頭熱,熱則藥燃,每每傷人。每頭長以五寸計,所鑽藥線孔必三分之二,太淺則出不急或墜,太深則火突箭頭之前,遂不復行,鑽孔須大,可容三線,則出急面平,否則線少火微,出則不利。
夫火箭亦水陸利器,其功不在鳥銃下,但造者無法,放者無法,人鮮知此器之利也。大端造法有二,或造成用鑽鑽線眼,或用鐵桿打成自然線眼。但鑽者不如打成者妙,鑽易而打成費手,故匠人多不肯用打成之法。其肯綮全繫於線眼,眼正則出之直,不正則出必斜;眼太深則後門洩火,眼太淺則出而無力,定要落地。每個以五寸長言之,眼須四寸深。桿要直,而去頸二寸,稱平;瓴要勁羽,長而高;褙筒用礬紙,間以油紙,則不走硝,可留二年,此物最不耐久收也。
說起來,火箭和那位趙士禎大神也是有一定關係的,此人在火器之上的造詣當真可以用神鬼莫測人來形容,不但各種火器精通,連火箭也不例外如果把火箭也算是熱火器一種的話。
趙士禎從鳥銃的銃床和槍機受到啟發,認為既然鳥銃的銃床和槍機能讓鉛子射得準,火箭又何嘗不可,因此發明火箭溜。火箭溜外形像鳥銃,也有火繩槍機,如軒轅銃的自動開關火門蓋,用火藥點然火箭,不同的是銃床尾部有擋板,以防火箭的噴射火焰燒傷將士的臉眼,
其中留有長方形孔以供瞄準,它沒有銃管,用的是發射火箭的滑槽。
由於火箭的關係,發射姿勢與鳥銃有所不同。
當初戚繼光尚未北上薊鎮,還在南方抗倭時,鈀手就兼習放火箭,是南方戚家軍唯一編製於步隊內的火器,一般單兵配備三十支火箭為基數,放火箭法是把鈀放平,用手臂夾住棍身,然後將火箭安置於鈀之棍上用手將其擺正,瞄準方向點燃火箭的火繩發射,既不用弓彈射出去,也非如一窩蜂的用桶盒裝。
火箭射程可達到八十步,距離比弓箭還遠,雖然無法有效的擊穿盔甲,但在密集的騎兵隊中,卻能有效的殺傷軍馬及擾亂敵騎兵心神。火箭發射的速度比弓箭還快還密集,卻也是一種不講究精確度的火器,只能依靠大量的投射密度來彌補缺失,這也是戚繼光對火箭的評價;論火器鳥銃第一,火箭次之。
但是董策這種後世來的人,本能的就對火箭這種有些不知所謂的火器很不放心。
而且火箭的消耗實在是太大,精度又是太差,每一戰下來,就要消耗極大的數目,也不一定能殺傷多少敵人。董策手中不多的寶貴火藥還要做更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沒辦法往這上面挪。而且劉若宰那裡這種火箭也是不多的,數量少,製作也粗糙,董策乾脆就把這玩意兒取消了。
反正熱兵器他是不擔心以後會少的。
鏜鈀手不再兼任火箭手,而是和大棒手、長槍手一樣,配備弓箭,作為弓箭手使用。
如此一來,一個殺手隊中就有了六名弓箭手,相當程度的增加了遠程火力。若是再多的話,就會把近戰能力削弱,至少狼憲手和挨牌手這四個主要負責防禦的士兵,是不能分心其它的。殺手隊的主要責任,還是近戰。而第三個改變則是關於火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