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殿之內的氣氛有些壓抑,王承恩小心的看了一眼皺眉的崇禎皇帝……
王承恩是個太監,崇禎皇帝身旁的司禮秉筆太監,雖然也有些貪錢,對崇禎皇帝卻極是忠心,是以崇禎皇帝一般喜歡讓他在一旁侍候著。
崇禎皇帝拿起的一份加急傳遞的折子是金陵的鎮守太監寧傑初上奏的,這份折了中寫的就是當地的幾個秀才舉子們聯名上告常州的都指揮使唐驚,告他開辦《吶喊報》進行妖言惑眾,詆毀聖人之言。
這份折子寫的並不長,崇禎皇帝看完之後,眉頭皺的更緊了,這個時候的崇禎還很年輕,還是血氣方剛之時,對朝庭上的那些言官書生並沒有什麼好感,這些人動不動就是聖人之言聖人之語的,讓年青的崇禎皇帝總覺得束手束腳的,一旦崇禎皇帝的言行上讓這些拿到什麼把柄,便會跳出來指責崇禎皇帝的不是,若是崇禎一氣之下打了他們的板子的話,那就是更不得了,這些人傷好之後會更加的神氣,因為崇禎的板子讓這些人更加的有名氣了。
對於現在的崇禎皇帝來說,他最恨的就是那些造反之人,對於是不是詆毀聖人之言,崇禎是不會太放在心上的,所以崇禎看完這份折子後,只是皺緊了眉頭,卻沒有發火,隨手拿起了與折子一同送上來的《吶喊報》,打開第一期的《吶喊報》看了起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頭版頭條上的一個標題《是誰讓大明的百姓受窮的》,這是唐同在劇院中發表的那一番講話,這一篇演講的內容經過唐同的修改後,將主要的矛頭對準了建奴和各地的惡霸劣紳,這篇演講中,唐同是說了崇禎不少好話的。
當崇禎在文章中看到唐同講的他崇禎現在的困境以及辛勞清苦的日子時,也不由的觸動了崇禎心中的感歎,盯著那一段文章好一陣子之後,崇禎才自言自語的道:「知朕者,唐驚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武官,竟然也有這番見識。」
崇禎看完這篇文章後,已經對唐同抱有了一些好感,崇禎對西洋事物和科技,海軍什麼的沒有興趣,主要是看了一下《建奴惡行錄》,當看到唐同在文章中大罵李自成,張獻忠他們的造反是禍國殃民,大力的歌頌了朱元璋趕走元人的豐功偉績時,崇禎對這個小小的唐都指揮使抱有的好感更多了,心中不禁暗想那些秀才舉子們是吃飽了沒事幹,對朝庭如此忠心耿耿之人,豈會是妖言惑眾之輩。
最後,崇禎直接翻到了那篇所謂妖言惑眾的《吾之奮鬥》,這一看,讓崇禎這個皇帝也不禁有些激動起來,心中暗想,真沒有想到啊,原來朕的大明竟然也有這麼多的優點,雖然這個人對於聖人之言確實有一點兒詆毀的地方,想法也很不切實際,什麼開很多工廠,讓天下百姓都有事做有飯吃,什麼殺盡天下所有的建奴與韃子,什麼讓大明的旗幟插遍天下太陽所能照到的地方,實在是有些太狂妄與不切實際了,但總的來說,這個人還很忠心為國的嘛。
王承恩一直在旁邊小心的看著崇禎,他與崇禎之間的感情關係有些複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崇禎皇帝把王承恩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而王承恩也是真心實意的關心著崇禎的一切,他知道崇禎自登基做皇帝以來,就沒有過上過好日子。
當王承恩聽到崇禎竟然說那個小小的唐都指揮使是他崇禎的知己時,心中也不由的大是驚訝,能得崇禎皇帝如此讚許,這人很不簡單啊,王承恩心中暗自留了心。
崇禎將那摞《吶喊報》對著王承恩揚了揚,道:「你也看看吧,此人的想法雖然有些狂妄和不切實際,但對朕的大明還是很忠心的,那些地方上的秀才們實在是無事找事,他們是嫌朕的事情還不夠多啊。」
王承恩先前時就已經有些好奇了,這會兒上前接過報紙後,道:「皇上,那些秀才舉子們也不過是想沽名釣譽罷了,只是把這種事情捅到了皇上您這兒,卻是做的有些太過了。」
崇禎擺擺手,微微的歎了口氣,翻開第二封加急傳遞的折子,打開一看,又是狀告那個唐都指揮使的折子,告的也是同一個罪名,崇禎眉頭不由的狠狠的皺了一下,隨意的閱覽了一下之後丟在了一邊,拿起第三封加急傳遞的折子,一看仍舊是狀告那個唐都指揮使的,罪名也是一樣,說他妖言惑眾,崇禎輕輕的哼了一聲,只看了一半就丟到了一邊,打開第四封,第五封折子時,只瞧了一眼,便丟在了一旁,隨後崇禎皇帝算了一下,狀告那個唐都指揮使妖言惑眾的折子竟然有二十三封之多,心中也不由的暗想,這個叫唐驚的都指揮使得罪的人也太多了吧,這點兒雞毛蒜皮的事,竟然也讓這麼多的人告到了朕的這兒來。
崇禎最後看了那封錦衣衛送來的有關於唐同的情況,當看到情報上說唐同藉著別人名義,在衛鎮所附近開了許多家工廠時,崇禎心中不禁暗自想到,這傢伙也不是完全的不切實際啊,本事還是有一點的,而且這傢伙做事也有些太魯莽了,為了錢,竟然什麼事都做的出來,若大的一個猛龍幫竟然讓他給滅了,蘇淮鹽幫竟然也被他敲詐了十萬兩的銀子,不過這些江湖幫派都不是什麼好人,被這傢伙滅了也沒什麼,不過朕也得敲打他一下才是,這傢伙的膽子太大,竟然敢帶著手下的軍戶去辦什麼工廠,若是大家都像他一樣,那以後大明的軍戶都去做那個什麼工人了,朕以後豈不是就沒有為朕作戰的士兵了。
可惜的是,這份有關於唐同的情報雖然很詳盡,但那個劉百戶卻依然忽視了唐同手中後膛槍的威力,沒有把這寫入情報中,崇禎自然也就不知道世上還有一種可以改變戰爭手段的東西,把握的好,完全可能改變大明的命運。
崇禎想了一番後,讓王承恩幫著擬旨,在聖旨中先是斥責了一番唐同的不務正業,罰銀三十萬兩,在一年內交清,以儆傚尤,然後又升任唐同為金陵的副總兵,負責江蘇一地的水軍,打擊沿海地區的海盜與走私活動,崇禎之所以會這安排,是因為唐同在《吾之奮鬥》中提到了打擊走私,開拓海外殖民地的重要性,崇禎雖然不理解,但他的眼睛盯到唐同所說的有利於充實國稅這一點上,心想這傢伙不是說能有多少好處嗎,那朕就讓他去做這個好了,如果真的能有點兒用處,也可以緩解一點朕的國庫空虛了。
崇禎這個人雖然剛愎自用,但卻不是一個蠢人,有些事情經過別人的提點之後,還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的,唐同所說的那些大明之外的財富,對於一個每天都在為錢發愁的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雖然這樣做不合聖人之言,但歷史上會有幾個皇帝把聖人之言當做自己的道德規範的,而且崇禎這道聖旨既處罰了唐同,安撫了那些秀才舉子們,也同樣給與了唐同好處,讓唐同為自己辦事,也為自己找點銀子充實國庫。
一個小太監帶著這份聖旨出了京城,而這個時候,唐同正在為他的三個手下發愁。
唐同的那三個手下就是錦衣衛的那三個密探,不過這時候唐同並不知道他們是密探,只知道錦衣衛來人把這三個人在他的軍營中抓走了。
唐同為了手下一千二百名士兵可是花了不少的心血的,為了提高他們的戰鬥力,凝聚他們的人心,唐同是想盡了辦法,像現在這樣,手下的士兵被人抓走了,他可不能不問,如果他不管這三個手下的死活,那麼軍心是否忠於自己,恐怕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
唐同接到張一橫他們的報告後,沒敢耽誤時間,因為全大明的人都知道,一旦在錦衣衛的大牢中待久了的話,還有沒有命出來就很難說了,錦衣衛在這個時代,就是一種白色的恐怖,談到他們都會讓很多的人色變。
唐同帶了幾名士兵與柳生三郎一起,備了一份大禮前去拜訪那個抓人的錦衣衛劉百戶,這個時候的唐同,還不知道已經有很多人把自己告了,而那個劉百戶心中也正為些惱羞成怒著,讓手下對那三個人進行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