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民之棄(下)
宗望見阿骨打大怒,諫道:「父皇!眼下當以大事為重!遼、宋、西夏與漢部的事情沒法同時解決的!」
阿骨打畢竟是當世梟雄,心中雖怒,神志不亂,何況他的怒火其實也不是針對大宋,只是因在漢部的事情上屢屢受挫,而大宋的使者偏偏又趕在這個節骨眼上撞上來這才引得他怒火勃發。這時聽了宗望的勸告,沉住氣問道:「這個宋使我便不見了。希尹代我去見見便罷。」
完顏希尹問:「燕京真的還給他們麼?」
阿骨打道:「此事我與粘罕等早已議定,便給他們吧。」
這次大宋來商議交割事宜的卻是宣撫司統制官姚平仲,要來說的卻是人口問題。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所以阿骨打也將人口視為重要的財產之一。按照海上之盟的約定,以人屬其地的原則,兩國不得收留從對方國界逃過來的「逃人」。常勝軍八千戶本是遼東渤海人,如今遼東屬金,所以常勝軍也應該交給金國。
但這時常勝軍是以有功臣民歸附大宋,軍中將領也多受朝廷封賞,而且童貫也正要留著常勝軍來「捍邊」呢,只是與兩國約定頗有違礙。幸好有個幕僚獻上「妙計」,那就是以燕民來換常勝軍!這樣不但不用交出常勝軍,而且這些被迫東遷的燕民留下的土地田宅都能作為常勝軍的營生產業,以他們留下來的田宅供養常勝軍,不需花費朝廷額外錢銀,真是一舉兩得啊!
童貫覺得此計大妙,而完顏希尹盤算了一番也覺得有利可圖,便奏請阿骨打准了。
消息傳出,燕京滿城無不驚惶。金兵盤踞燕京時日已經不短,部曲剽掠之事在所難免,不過和楊可世還沒站住腳跟就開始報仇不同,金人是在完全控制住局勢之後才放縱自己的**,所以這其中頗有高下智愚之別。在這種擾亂紛紛的情況下,有點遠見的商人早已把家遷到塘沽,害怕遭到金人殘殺的契丹則竄入山林之中逃生,燕京城內許多地方已是狸棲草長,但漢兒士民仍有不少,聽說要東遷到關外無不駭然,惶惶不知何以自處。
涿州、易州此時已在大宋治下,所以民眾不受干擾,武清、香河五千餘戶聽到消息紛紛遷入塘沽外城避難,金國漢臣計算燕京人口,凡家產一百五十貫以上者共得三萬戶——這三萬戶乃是燕京人口中的中堅,若一旦遷去,燕京勢必成為一座荒城!
燕京士子在本地經營已久,誰願意背井離鄉跑到荒蕪的東北平原去?為了避免被迫遷徙的災難,一些原本親宋的士子也馬上變節願做金人了,紛紛勸阿骨打不要捨棄燕京。左企弓更獻詩說:「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不少女真將領也有心賴在燕京不走,甚至斜也等人也覺得燕京割與不割在兩可之間,只有宗望堅持不能多線作戰,認為眼下既有心要對付折彥沖,則應先把大宋和西夏穩住,等內部的事情解決掉以後再重新調整對宋、夏的方略。因此阿骨打此時的外交方略,是許割天德與夏,割燕京與宋,以偏師追捕圍堵惶惶不可終日的遼主,而把最大的精力放在解決漢部上面。
左企弓等見說不動阿骨打和宗翰,回頭又另想辦法。韓昉道:「不如去跟那個七將軍商量商量。」
左企弓冷笑道:「他名為將軍,實為階下之囚,能有什麼辦法!」
韓昉道:「不然。我看他雖被軟禁,但日常行止卻與沒事人一般。再說國相(宗翰)對他也不敢無禮,可見他背後定有非凡勢力。」
左企弓問:「你是說漢部?」
韓昉道:「不錯!之前塘沽一戰想必各位都曾聽聞,據說塘沽內部幾位將軍在金國都很有勢力。」
左企弓道:「我們於大金內部政局雖然所知不甚明白,但這七將軍和大金皇帝的關係恐怕有些緊張。連諸將都改變不了大金皇帝的主意,這個年輕人會有辦法讓皇帝回心轉意?」
韓昉道:「我的意思,並不是要讓他挽回皇帝的心意!」
眾士人問:「那你是什麼意思?」
「就是讓他想辦法。」韓昉道:「我覺得,他多半會有辦法的。」
左企弓等面面相覷,均覺得希望渺茫,但韓昉決定去和楊應麒先談談他們也不反對。
當晚韓昉來陪楊應麒下棋時,忽然問:「近日皇上要將燕京中等人家以上三萬戶遷往黃龍府,不知此事七將軍知道否。」
這些日子來韓昉等和楊應麒談話從來沒涉及政事,這時聽韓昉忽然提起,楊應麒便知他說這話必有所圖,笑了笑道:「自然聽說了。我雖然坐困此地,但外面的事情其實瞭如指掌。怎麼,你們不樂意麼?」
韓昉歎道:「燕京乃我等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基業,如今迫於時勢,說棄就棄,叫我們如何甘心!」
楊應麒頷首道:「那你們準備如何呢?」
韓昉道:「我們這些書生,無拳無勇,又能如何?」
楊應麒心道:「他說這話,是有意來向我求教了。」笑了笑道:「燕雲大勢,你看如何?」
韓昉見他忽然提起這個,便知道對方也有心了,說道:「不知七將軍所說是什麼大勢?」
楊應麒道:「便是這燕京路諸州的歸屬。」
韓昉沉吟道:「依據海上之盟,眼下自然歸宋,但依我看,這盟約未必保得過三年!」
楊應麒心中一喜:「這人有些見識。」便問:「為何這樣說?」
韓昉道:「女真性貪……啊!不,胸懷廣大!如今已知大宋羸弱,日久必起欺侮……嗯,攻略之心!若他……嗯,我大金真有意與大宋結為睦鄰,何必死死咬住平州地界不放?這分明是為了將來南進埋下的伏筆!如今棄燕,必是力有不及處。」
「力有不及?你是說金軍保不住燕京麼?」
「不。」韓昉道:「大宋勝不得耶律大石,而耶律大石在金人面前又不堪一擊!只要金人留下二三千兵馬在此,宋人如何敢來?下官說的力又不及,當在大金內部而言。」
楊應麒暗中吃了一驚:「難道他連這個也知道?」便問:「大金內部又有什麼事情?」
韓昉道:「這個我便不得而知了,只是看其外事的舉動,揣摩他的或許內部有事。」
楊應麒心道:「原來他也沒知道多少事情。不過能靠燕京之景況推測到這個地步,也極為不易了!」口中問道:「按你剛才所論,則燕京之地,最後會歸金,還是歸宋?」
韓昉道:「宋防禦得法,則歸宋,防禦不得法,則歸金。」
楊應麒便問防禦之法,韓昉苦笑道:「這個我哪裡有主意!要是我有主意,大遼還至於陷落麼?唉,其實我也不是完全沒有想法,只是女真兵馬天下無敵,我的那些辦法遇上了他們的騎兵,根本就不堪一擊!」
楊應麒心道:「他們是被打怕了!燕地漢人尚且如此,只怕宋人更加不堪了。」
韓昉又道:「七將軍,東遷的事情,不知你能否想想辦法,使我等燕人不至背井離鄉。」
楊應麒道:「若是你們將來人歸金國,而土地入宋,那我也沒什麼辦法了。但你們若同在一國,想來主事者為了安撫人心,必會將祖業還給你們,也用不上我來操心。」
韓昉歎道:「一來怕土地入宋而我們人眾入金,二來則怕雖在一國而主事者不恤民情,所以燕京上下才人心惶惶啊!」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既然你來問我,那便是看得起我,我也不能什麼都不給你解決。這樣吧,你們要是信得過我,我便許你們一個好處。」
韓昉大喜,忙問端的。
楊應麒問:「你們這祖業,可有房產地契?」
韓昉道:「這個自然有!燕人雖在契丹治下兩百年,但這燕京境內民約守的是大唐舊制,又不真是蠻夷,如何沒有地契!」
楊應麒道:「那你們便把地契好好收藏,將來若是人、地均在一國,我會幫你們交涉讓主政者把土地歸還你們。若將來人、地各歸一國,你們便拿了這地契到津門或者塘沽去,那裡會有人按照市值七成價贖買,那樣你們就算是到了黃龍府,至少也多了一筆安身立命的本錢。」
韓昉大喜道:「若如此,我代燕京三萬戶良民謝過七將軍了。」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不用謝。」頓了頓又道:「以後出什麼事情儘管來與我說,若是力所能及,我總會幫你們想想辦法的。」
韓昉稱謝不已,兩人交情就此定下。
不過,對左企弓等人而言,韓昉帶回的卻僅僅是楊應麒的一個空頭許諾,許多燕民聽說後都搖頭不信,但心裡存著個僥倖,家家保好地契卻是常情。而東遷之事終於不可避免。
當月上旬,阿骨打拔營向北,朝中京方向進發。三萬戶燕民舉家向東,這些都是習慣了定居生活的務農富戶,是燕京一帶的「中產階級」,對於這種被迫遷徙極不適應,途中扶老牽幼,哭聲滿路。而燕民對於大宋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