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席捲天下

正文 第八百八十五章 施政要領 文 / 三國之席捲天下

    弘武皇帝秦峰正式登基後,首先開始改革陳舊的三公九卿制度。六部等新朝廷機構運作起來後,充分證明了比前朝的三公九卿制先進,所以很快各部門開始正常運作。弘武皇帝秦峰通過軍機處,開始順利的掌控天下。

    軍機處,也因此成為朝廷最高決策機構,然而軍機處的軍師們雖然有一定權力,但是在弘武皇帝大權獨攬又勤政的情況下,也常常只是「跪受筆錄」。

    大秦朝在地方上設有刺史,權力很大,手握一州軍(守備兵)政大權,但是大清朝有嚴密的監察體系和措施,包括都察院一十三道御史制度和直屬弘武皇帝的黑衣衛。所以大秦朝地方權力雖大,但是一直是效忠中央。大秦朝幅員遼闊,各州刺史因地適宜,同時也就避免了大秦皇帝因為不明當地形勢,亂指揮的情況出現。

    弘武皇帝從後世敲來的政治制度,遠比一千八百年前的秦漢先進而完善,所以大秦朝廷一直保持著遠比西蜀、東吳更加高效的內政效率。中央朝廷有了決策,地方上就會馬上執行。而且嚴格的監察制度,讓地方大員沒有可能積蓄叛亂的力量。在久遠的將來,龐大的大秦國沒有出現地方官員分裂,可以看出弘武皇帝秦峰制定的政治制度是卓有成效的。

    弘武元年,大秦朝江山一片歌舞昇平,雖然弘武皇帝的治下一直以來都在蓬勃發展著,但相較於千年後華夏鼎盛的帝王時代還有所差距。

    所以,在政治制度改革成功。新的朝廷各部門的運轉走上正軌後,弘武皇帝秦峰聯繫後世盛世帝王時期的施政措施。開始了新一輪的內政變法,史稱「弘武變法」為後來的「弘武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弘武元年五月。秦峰召見了軍機處所有的軍師,軍師們「跪受筆錄」,將弘武皇帝的變法執行與天下。

    一個國家,無外乎政治、軍事、經濟、化四個大的方面。

    軍事上,由於受制於生產力的落後,弘武皇帝秦峰並沒有進行大的改革,而是要求保障軍隊的後勤供給,訓練要刻苦,秦峰指出:「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英勇作戰,保家衛國。」這兩句話,成為秦軍的基本方針。

    政治上,改革舊有朝廷機構,建立新的六部等機構外,弘武皇帝秦峰將科舉制度定為國家選才的基本制度。科舉制度取代了士族門第後,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大秦朝政壇帶來新氣象。

    弘武皇帝秦峰又擴大了諫官的權利,鼓勵朝中群臣。不論官職大小皆可上奏批評自己的國家決策和內政方針。

    國家經濟政務上,又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度。

    經濟上,這時候的大秦朝,雖然弘武皇帝秦峰十分想要建立一個以工業為基礎的帝國。但也只能順應時代先搞好農業為基礎的農業大國。

    秦峰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度。

    均田制,根本的意思就是大秦朝,也就是弘武皇帝自己。他將無主土地按人口數分給小農耕作,土地為國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小農所有。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士族的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往往一個大族擁有數萬頃的土地,成千上萬的家僕。這才讓這些士族門閥不斷做大,乃至擁有了割據的豪強實力。弘武皇帝秦峰將土地按照人口分配,國有制。振興全民經濟的同時,進一步削弱了門閥大族的力量。

    然而,大秦朝還沒有真正的統一全國,所以秦峰依舊採取一定的懷柔政策,所以原有士族階級的土地沒有列入到均田範圍內。以免過度刺激下,這些遍及各州縣的士族搞事,損耗國力下延緩統一的進程。

    又有租庸調製,此制度規定,凡是均田戶,不論這一戶家中的田地有多少,都按照人頭收稅。簡單點說,一個人有一百畝地,那麼也只收一個人的稅。如此一來,極大的調動了農民開墾荒地的積極性。

    總的來說,弘武皇帝十分重視農業,並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農民能夠安定生產,耕作有時,這就讓農業為基礎的大秦國,經濟得到了發展。而秦峰從自己做起,提出「戒奢從簡」,他節制自己的享受**,期望能夠上行下效,盡可能的節流。他又革除「民少吏多」的東漢弊政,減輕天下百姓的負擔。

    說到經濟,便是農業大國也需要商業的力量。重農輕商,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帝國的華夏歷朝皇帝大臣治國的根本思想。但秦峰是從後世來的,所以他是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皇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因為秦峰知道,人不能只是吃飽肚子,只有商業,才是最終讓國家富裕起來的根本。

    在弘武皇帝的倡導下,弘武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人們吃飽飯的同時就想要富裕起來,又有皇帝的政策扶持,所以新興的商會、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地興起。

    而在化上,秦峰執行他的基層學究政策,全國掃盲是他在國內的目標。漢化融合邊族,這是他對外的化目的。國子監的求學、科舉制度的加分,讓學子們多遊學四方。學究們為了能夠進入翰林院,也是盡心竭力在鄉間做好教育工作。

    另外,秦峰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各式的圖籍,在國子監旁成立國家大圖書館。找來蔡邕、禰衡等大豪,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

    「朕絕不會做出焚書坑儒的事情,朕要保存好華夏的一切的化知識,不能斷代,不能遺失,要全部完整的留給子孫後代!這需要一個龐大的知識庫,那就是國家大圖書館。」

    這句話流傳出去後,天下人彈冠相慶。華夏明得以保存,全是弘武皇帝的功勞。

    秦峰雖然在後世只有有限的見識。比不得大政治家,但他依舊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一千八百年前的華夏注入了全新,強勁的動力。弘武皇帝秦峰的施政綱要,通過他的集權機

    構軍機處頒布與天下,各地區積極貫徹執行,大秦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化高速發展不在話下。

    歸根結底一句話:千年盛世哪家強,自古唯有弘武皇。

    弘武元年六月,忙碌的弘武皇帝秦峰,終於有了空閒,在乾清宮與眾位皇妃、皇子、公主吃一頓團圓飯。

    值得一提的是。蔡媛為秦峰生下了九公主秦媛,樊夫人生下了十公主秦琪,大喬生下了十皇子秦,小喬生下了十一公主秦珊,孫尚香生下了十二公主秦香。

    弘武皇帝秦峰與其他皇帝不同,喜歡吃團圓飯,然而皇家又有定制,少年皇子是不能隨意進內廷的。所以這乾清宮裡到了吃飯的時候,真是陰盛陽衰。兩三桌。不是皇妃就是公主,幸虧有老十秦陪著他的父皇,只不過一歲的老十總是哇哇大哭。

    女孩子們總是愛吃甜食,只見弘武朝的公主們。誰也不吃飯菜,只是望小嘴巴裡放糕點。

    秦峰在這後宮裡從來不會拿捏帝王的威儀,完全就是普通人家的父親。見狀忍不住問道:「你們總吃糕點是不行的,要營養均衡。飯菜都是要吃的。反而這些甜呼呼的糕點,要少吃一些。」

    大公主秦月恭敬的說道:「父皇。飯菜總是有一股怪怪的味道,還是糕點好吃。」

    秦峰聞言微微皺眉,漢朝禮制有規定,天子「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甘肥飲美,殫天下之味。」

    「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豕(豬)、狗、狼、熊。

    又有烹調之法: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裡脊。漬,酒糖牛羊肉。熬,烘製的肉脯。肝膋,網油烤狗肝。

    「怎麼可能難吃?」秦峰便隨意夾了一口菜放到嘴裡,「不難吃呀?」

    「我才不吃油乎乎的東西,母妃說吃多了發胖!」大公主秦月吐了吐舌頭道。

    秦峰便就夾了口素菜,頓時就釋然了。原來是古代的鹽提純度不夠,所以做出來的飯菜就會有一股子怪味,肉食好一點,有醬油等物遮蓋。清炒的素菜,澀味更多一些。本來吃習慣了也就沒什麼了,只不過在加糖的糕點對比下,味道確實不好說,怪不得這些不愛吃肉的小女孩們不願意吃。

    然而,發育的小孩不吃菜怎麼行,秦峰也沒地方去為公主們找維生素補充。他對兒子們要求嚴格,但對女兒們完全是慈父,頓時傷了腦筋。

    一旁的皇后蔡琰也是吃了一口,笑道:「秦月,不能挑食……。」

    月貴妃見秦峰犯愁,則對自己的女兒非常不滿,頓時訓斥了起來。於是,在眾位皇妃的訓教下,眾位公主只好放下心愛的糕點,乖乖吃飯。

    然而這事情記在了秦峰心裡。

    於是,這一天的下午,秦峰便讓總管德全找來兩斤粗鹽,又讓人去找周山,取來提純白糖的瓦溜,這瓦溜乃是機密事物,關係到皇家商會的制糖業。所以送來的時候,套了好幾層盒子,還有大秦侍衛護送。

    大內總管德全小心翼翼抱著個鹽罐子呈上來的時候,秦峰打開一看,頓時傻了眼,他拿出一塊核桃大的褐色晶體,指著道:「這是鹽?」

    撲通,德全跪了,惶恐道:「皇上,臣絕對沒有拿錯,這就是鹽……。」

    「起來,起來。」秦峰揮了揮手。

    一旁撰寫起居注的小尾巴辛憲英,撅著小嘴道:「皇上,您真是錦衣玉食呀,您真是治國有方啊,又精通行軍佈陣哦!而其它的小事情,則是不顧不問了!」

    秦峰掂了掂褐色的鹽塊子,心說你這小妮子真會說反話,合著在你眼裡,朕除了行軍治國,日常生活啥都不懂?當年,爺也是從地裡刨食的農家子弟,開國評定:八輩貧農。

    然而,就算秦峰是貧農出身,但就算是一千八年後的貧農,也沒見過這樣的大鹽塊子。後世的大塊鹽巴,那也是雪白雪白的。

    辛憲英又說道:「這樣的鹽塊子,可精貴的很,尋常人家家裡還沒有這麼大的呢!」

    「這雜質極多的鹽,還精貴了?」秦峰頓時有些懵,看來這麼多年,日夜行軍打仗的弘武皇帝,的確是遺忘了一些東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