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先在這裡向各位求一下推薦票的說……
就在佛羅倫薩上下為新加盟的球員們處理一應生活上的瑣事的時候,日曆終於翻到了7月3日,也就是意大利和法國決戰的日子。
作為承辦這場比賽的球場,法蘭西體育場早早地就進入了座無虛席的狀態,且不說作為奪冠熱門之一的意大利對球迷們的巨大吸引力,單是東道主法國隊出現在這裡,就是這場比賽上座率的保證。
為了爭奪一張半決賽的門票,法國和意大利兩支球隊將在今天下午於法蘭西體育場展開一場殊死搏鬥!
法國方面,由於在同沙特的小組賽中因暴力行為而遭到禁賽的中場核心齊達內終於在本場比賽前解禁復出,因此雅凱這一次終於可以將他心中的最強陣容派到了球場上。
守門員巴特茲,這位光頭門將在羅馬過得不是十分愉快,在比賽中屢屢犯下各種各樣低級失誤的他讓紅狼的球迷們詬病不已;不過在法國國家隊,巴特茲的主力位置卻是非常穩固,而且在比賽中還變得異常穩健,與在俱樂部時簡直是判若兩人。
而在法國後防線上的四名首發後衛中,利扎拉祖和圖拉姆分居左右,兩人在邊路一攻一守的組合可以說是相得益彰;布蘭克和德塞利在國家隊重現神聖同盟的影子,風格互補且能力均屬一流的兩人讓法國整條後防線的防守質量都提升了一個檔次(註:布蘭克效力尤文圖斯,德塞利在ac米蘭踢球,這兩家俱樂部在意大利有著神聖同盟的稱號)。
中場可以說是法國最強大的一環,後腰位置上的德尚和佩蒂特以及卡倫布的組合在攻防兩端都堪稱是世界一流,而且雅凱佈置的三後腰打法還可以更好的保護後防線,避免了自家後衛直接暴露在對方攻勢之下;至於法國隊組織核心的位置自然是齊達內的囊中之物,儘管在沙特的比賽中因為不冷靜吃到了一張紅牌,但這位尤文前腰依然牢牢地佔據著球隊核心的地位;效力於國際米蘭的名將德約卡夫則在齊達內的身邊打輔助,同時分散對手防守注意力的作用。
與堪稱奢華的中場相比,將吉瓦什作為首發推到中鋒位置上的法國前鋒線就顯得寒酸了許多——杜加裡和吉瓦什這兩名球員雖然在法國國內也是名噪一時的人物,但他倆卻都不是什麼高產射手,而且門前把握機會的能力也不強,這屆世界盃上法國在面對巴拉圭的時候甚至要靠自家中衛的進球才能涉險過關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而在替補席上法國隊也是人才濟濟:比如說由於利扎拉祖的壓制只能坐在替補席上等待機會的名將坎德拉,再比如說不知為什麼就是在首發位置上爭不過杜加裡和吉瓦什這兩個平庸前鋒的摩納哥雙子星特雷澤蓋和亨利,以及因為德尚和佩蒂特兩位老大哥的存在所以只能擔任替補的帕特裡克·維埃拉,再加上勒伯夫、博格西昂、皮雷這些實力派,法國足球在蟄伏了十多年後終於又迎來了一次人才的爆發期。
再看意大利這邊,老馬爾蒂尼一改前兩場比賽使用的四四二陣型,將陣型重新變回了四三三。
首發門將帕柳卡,到了這種關鍵時刻,老馬爾蒂尼選擇相信世界盃經驗更豐富的帕柳卡,而不是在佛羅倫薩拿冠軍拿到手軟的托爾多,也不是有著天才門將稱號的布馮。
後防線上,贊布羅塔和馬爾蒂尼成為了意大利本場比賽的首發邊後衛;在首發中衛的選擇上,面對法國吉瓦什、杜加裡和齊達內組成的這個頗具高空優勢進攻組合,對卡納瓦羅身高方面的劣勢頗為擔憂的老馬爾蒂尼,在這場比賽中將這位帕爾馬主力中衛放在了替補席上,取而代之的則是內斯塔在佛羅倫薩的隊友馬特拉齊。
雖然卡納瓦羅的彈跳能力和卡位水平均屬世界一流,但是在帕爾馬踢球的時候他就有過在比賽中冒頂的前科,這一點就足以讓老馬爾蒂尼將他放置在替補席上——中後衛這個位置最重要的就是穩健,卡納瓦羅能力雖強,但他那不可預計的冒頂對於意大利來說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定時炸彈。在這一點上,無論是貝爾戈米還是馬特拉齊,在老馬爾蒂尼看來,都要比卡納瓦羅強上不少。
在得知老馬爾蒂尼將卡納瓦羅撤下了首發名單之後,莊明歌第一個站出來對老馬的舉動表示贊同。因為莊明歌清楚地記得,兩年後的歐洲杯決賽上,正是因為卡納瓦羅在最後關頭的一次冒頂導致意大利被法國拖入加時賽,在即將捧起獎盃的時候痛失冠軍。
而且,內斯塔和馬特拉齊之間的默契要比和卡納瓦羅更好,這種默契在國家隊賽事中往往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多少丟球是因為自家隊友的默契不足造成的?
同時,莊明歌還在心裡暗自期待著馬特拉齊和齊達內在世界盃上的「提前」對決,心想馬特拉齊這次會不會提前八年讓齊達內上演那出頭槌好戲?
在這條後防線的前方是阿爾貝蒂尼和迪諾·巴喬的雙後腰組合,羅伯特·巴喬取代了表現堪稱驚艷的小將皮爾洛出任組織核心,這套中場組合雖然人數上不及法國,但是在整體實力上卻一點都不差。
已經在本屆世界盃轟入五球的維埃裡依舊站在全隊的最前方,他的任務就是利用他那強壯的體魄將法國的後防線攪成一鍋粥,為自己還有身後的隊友爭取更多的進球機會;而維埃裡的身後,則是羅馬小將弗朗西斯科·托蒂和菲利普·因扎吉。
斑馬王子皮埃羅由於剛剛傷癒復出不久,而且與巴喬的位置有些重疊,再加上這個世界他的光芒完全被佛羅倫薩眾將所掩蓋,所以渴望為國出戰的皮埃羅最終還是被老馬爾蒂尼摁在了替補席上,和卡納瓦羅做起了難兄難弟。
在比賽開始之後,盡遣主力的法國和意大利立刻在球場上展開了激烈的拚殺。為了一張世界盃半決賽的門票,雙方球員可以說是每球必爭,這樣激烈的對抗使得比賽在開始後不久就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在比賽節奏的控制上,中場人數更佔優的法國很快掌握了主動權,在齊達內的策動下,法國頻頻向帕柳卡身後的大門發起進攻,試圖借助己方佔據地利和人和的機會先下一城,好敲碎意大利人的烏龜殼,迫使對方按照他們的步調比賽。
但可惜的是,意大利從來都不是那種依靠控球率取勝的球隊——哪怕是狂勝喀麥隆的那場比賽,他們的控球率也只有52%。
相比之下,成功防守住對方進攻之後的快速反擊,才是意大利人的看家法寶和取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