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的游醫大夫姓朱,在千金鋪隔壁那個瓷片鋪子裡騰兩個空房,一間給朱大夫住,一間做藥房。住的那間傢俱被褥子一應俱全,吃飯是跟著兩個鋪子的人一起吃。
朱大夫只管看病配藥,藥材缺了就與趙氏一起去採購。
若是沒病可看,朱大夫就看醫書,他祖上就是游醫,醫書家裡也是有的。不過傳了這麼多代,認字的越發少了,比如醫書裡有些字他就認錯了,也念錯了,但是,意思卻不會搞錯。
除了一開始佈告貼出去時,有許多虛假申報的人,有些人家中並不貧困,只是小氣摳門,能佔一點便宜都不放過。
核查後,只有少數人家符合條件,朱大夫忙了兩天也就沒事了,後面的日子實是輕鬆無比,醫書上的字若是感覺認得不是很有把握時,也問問小方夫人,有時小方夫人不識得,卻總會碰到有認得這個字的人,幾天下來,竟然也糾正了幾個念錯的字。
學堂在十月底就休了學,孩子們開始玩鬧不休,完全不理會天寒地凍。
但鐵頭與雞毛沒有這樣的快樂時光,被安雨拉著沒日沒夜的訓練著。
雞毛總是天不亮,被安雨從溫暖的被窩裡拎出來,穿著單衣的雞毛在寒冷的星空下打著哆嗦,流著清鼻涕,被安雨水喝斥。
十一月上旬,氣溫驟降,下了一場薄雪。
三千堂的建設才開始沒多久就不得不停工了。
本來清水縣這邊的氣候是比北邊要溫暖些的,通常一年只有一場雪·薄薄的,不過三兩天就化了,有時還沒有雪。
可像今年這樣冷得這麼早,雪也下得早,雖然是薄雪,可積在屋頂成冰,硬是不化,還越來越冷。這是往年都沒遇到過的。
朱大夫與林小寧及三位夫人堅守在崗位上,因為驟然降溫′病人一時暴增,全是沒注意保暖受了寒。朱大夫不緊不慢採購來一些藥材,配出了風寒的中藥包,但全都搗碎了,一包包分裝好,按核實名單的地址,也不號脈,受涼的病人就發一包,竟然一包兩包就好,極有效果。
田夫人也是服了這藥包才治好了風寒。
然後·一些有錢人都想要花錢來買這個藥包了。
林小寧自然樂意,乾脆做了個義賣箱,風寒藥包二十文起賣,若有條件可多給些。錢是由買家直接丟進箱子頂上的小口裡,箱子面上還貼出紅紙,上書:每包藥都有您的善心在其中。
這算是第一筆義賣的收入了,銀兩自然入了三千堂的善款庫。
就這樣,朱大夫的藥包竟然治癒了大面積的風寒人群,果真是一劑見效,嚴重的三劑必好。
朱大夫有些驕傲地說:「這是上傳下的方子·我祖上就靠這方子吃了幾輩子了,只是到我爺爺這輩就不行了。」
古代的大夫是這樣,一個方子吃幾輩子·怪不得藥包裡的藥全是搗碎的,為的就是不讓行家盜方啊。
行了,她可不會強求這方子,反正朱大夫已是她的人了,舀著她的月錢,為她做事。
林小寧笑笑:「朱大夫,你祖上真了不起,這個月加五百文錢。」
朱大夫月銀是一兩銀子·在他看來·覺得是林家施捨了,他一個游醫·就是沒日沒夜看病,也賺不到一兩銀子的診費·對這個月銀很是滿意。現在因這藥包又多了三百文賞錢,心裡很是歡喜,也為自己的祖上自豪。
在義賣的同時,林小寧又與田夫人在坊市勸捐舊棉衣與舊棉被。竟然很有收穫,必竟田夫人縣令夫人的名頭很是管用,一些大戶紛紛翻出積年不用的舊衣舊被送了過來。
而朱太夫的藥包所賣銀兩也購置了一些棉衣棉被,與舊的混在一起,讓了虎三帶著桃村的一些年歲大的孩子們,去現有已知的貧家發放。
安風安雨帶著一些孩子去申報領取棉衣稀被的人家核查。
三千堂還沒建成,已在清水縣有了一定的美譽,至少那些貧區的老人孩子們是真正的蓋上了棉被,穿上了棉衣,雖然有舊有新,但他們哪會介意這些,那可是棉被棉衣啊,裡面絮的可是棉花!
所幸這樣的寒冷沒持續多久,氣溫又突然回升,那點積雪結成的冰,一天就化了。
然而,沒幾天又下起雨來,雨不大,卻是陸陸續續,停停下下折騰了好幾天。
風寒病人更多了,這其實就是大面積的流行感冒。
好在朱大夫的藥包仍是有效果,雖然不如上回那麼明顯,但五六包下去也是能好,比起清水縣其它鋪子裡開的方子,算下來省錢多了,還更管用些。
於是義賣藥包又是火爆得很!
朱大夫不得不把自己的兒子與兄弟也叫來清水縣配藥包,實在是一個人配不過來。
趙氏、小方夫人就乾脆在田大人府上住下來了,好接待陸續申報的病人。
桃村也有許多人受了風寒,天氣變化大,就是感冒時。
林小寧也沒法一一開方號脈,拉了一堆朱大夫配的藥包進了村來,交給耿大夫的藥鋪裡代為義賣。
桃村比清水縣要冷些,因為靠著山,自十月學堂休學後,就家家戶戶燒著炕。當初為流民建的磚房都是砌得炕,柴是山上砍的,不用錢,早就把柴備得足足的呢。
只是最早的老村民,後來改建磚房時,有的砌炕,有的卻沒有,那便用炭爐取暖,雖然今年的炭價漲了二成,目前還在上漲,可黑炭還是燒得起的。
桃村幾個老爺子家裡的炭爐子都是燒得旺旺的,暖得很。
但安風安雨還有鐵頭與雞毛的屋裡不讓擺炭爐子,說是練武之人,冬天正常的寒冷都扛不住,那怎麼練得成一身功夫。
小南瓜與小東西長大許多,成天與望仔火兒上山去野,下雪也不見他們收斂一些,成日裡不見蹤影,只到晚上才回來,大吃大喝後再戲耍一番才去睡覺。
柴房什麼的地方,它們是不會去睡的,它們只會往人呆的地方鑽。這兩傢伙與林老爺子最親,就在林老爺屋裡的隔壁,收了一間空屋出來,做了個大暖窩給它們倆。
兩個小傢伙的房間裡也每晚必擺上一爐旺旺的炭爐子。
林小寧沒心情在家中享樂,只是不停奔波在縣城與桃村之間。
她沒有做這種公益的經驗,許多事只是憑著想法而來,流感、變天這些事讓她明白,要未雨籌謀才行。
這次義賣的藥包,二十文一包,第一回還有近半的利潤,第二回時基本沒多少利潤,因為藥材漲價了。說到底,都是林家出的銀子買的藥材,可觀的利潤反倒是那些大戶人多丟的一些銀錢。
不過好歹是有了小筆的善款了。
還有這次的舊棉衣棉被是直接就發放了,並沒去考慮傳染性疾病什麼的,這是後來才反應過來,但已發放下去就作罷,以後得提前勸捐舊物,做好消毒處理才能發放。
還有城西貧區的刁民,實在難以短時就改變性情,但他們又的確貧窮。這一切,都要考慮進去。
林老爺子也是心焦不已。
九月初就去橫塘鄉馬家接人了,現在十一月中旬都快過了,人還沒來,北邊比桃村更冷,萬一是下雪堵在半路上,可怎麼辦?
馬屹峰夫妻也是夜夜睡不好,奶奶年歲大了,萬一有個好歹可怎麼是好啊!
林小寧一邊忙著與田夫人尋找一個新的捐舊物的點,一邊也開始擔憂了。姑奶奶年歲不小,又聽說是有老寒腿,不知道是不是犯了病耽誤了。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