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葉明昌和葉泉兄妹將戶口遷回桃源村時,村裡歸還了原來屬於他們家的一畝八分水田。
本來曹淑芸的戶口一直在農村,田地按規定不用收回,但那個年代極少有人外工務工,一口人只能分六分田,視為命根子,又遇到村裡進行分田調整,葉明昌主動向村裡歸公了一畝八分水田。
這一畝八分田分成四塊,相互並不挨著,離村子也遠,葉泉沒有精力去管這些水田,乾脆與人就近對換一畝水田,與他家原來的七分水田挨在一起,聚成了一塊大田,準備種上桃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培育的桃源再生稻,給村裡的鄉親做個示範帶頭作用。
因為桃源再生稻屬於高稈水稻,秸稈也比較硬實,葉泉便想著在種植水稻的同時,養殖本地的禾花烏鯉魚。
禾花烏鯉魚是南越嶺一帶的土著魚類,因以稻田禾花為食而得名,傳統養於稻田中,插秧後放苗,稻穀收割時便可捕捉,一舉兩得。
現在的人為了追求高產,多用池塘養殖禾花烏鯉魚,稻田養殖要麻煩得多,只是對葉泉來說,有了空間泉水,許多問題都可以忽略。
禾花烏鯉魚全身深紫色,呈半透明狀,內臟隱若可見,有皮薄肉嫩,刺少骨軟的特點,且無泥腥味,魚肉具有禾花香味,做法多樣,味道濃厚,清代乾隆時期還曾是宮廷貢品。
禾花烏鯉魚食性雜、生長快、繁殖能力強,是一種十分容易養殖的魚類,在稻田里養殖。即可捕食各種害蟲。其魚糞還有肥田增產的作用。
葉泉請了幾個村民。將一畝七分田的田埂加寬加高到半米左右,這樣能提高稻田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和跑魚。
夯實田埂後,在稻田里再灑上生石灰,進行清田消毒和殺滅各種害蟲,一周後便可用示範基地培育的秧苗進行插秧。
年初的時候,葉泉就在空間裡飼養了數十尾禾花烏鯉親魚,已經產卵。經過空間的優化,其品質更佳。
……
葉泉雖然沒有主動去推動事件的發展,但網站上有關野生華南虎的消息和虎照,很快被一些網民發現,一些好事者將其轉發到各個論壇,並被許多網站轉載,迅速掀起了又一次「虎照事件」。
對於桃源旅遊公司網站公開華南虎的三張圖片,眾人的反應普遍分成兩派,少數動物專家和攝影師等人經過簡單驗證,認為「虎照清晰、自然。立體感鮮明,照片是真的。老虎也是真的」。
只是對地點是否是虎頭山存疑,對照片中的老虎是否真的是「野生的華南虎」也不敢肯定。
但更多的廣大網民卻根本不信,嘲笑桃源村造假搏出名,還諷刺葉新龍是「周*龍的接班人」、「想出名想瘋了,又是一條造假龍」。
幸好葉新龍低調,既沒有放什麼大話,也沒有在各媒體上露面,就連一張相片都沒有,讓人想打擊也找不到太多的地方。
風波很快由網絡傳播到了報紙、電視等媒體上,一時間聲討四起,桃源村也借此出了名,只是這名聲暫時好聽不到哪裡去。
也難怪公眾反應強烈,一是華南虎是所有老虎的鼻祖,新華國獨有的物種,也是亞洲的驕傲,國外也對這個名列瀕危動物首位的物種十分關注,對於這個物種在野外的「功能性滅絕」,身為一個新華人是不甘不願的,哪怕有一絲希望也不願放棄。
二是當年的「周老虎事件」影響深刻,加上一些政府部門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使許多民眾被愚弄,最終成為一個巨大的「笑話」。
反應最迅速的自然是記者,紛紛趕赴桃源村,如果不是葉新龍早就得到了葉泉的指點,悄然躲開了,只怕要被堵在家門口,出不了門。
找不到葉新龍,這些記者自然找上了其它村民,其中桃源村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給每一個位記者都帶來了一絲驚喜,難免會讚美幾句,甚至乾脆寫起了桃源村遊記一般的報道文章。
南越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玉陽縣林業局等政府部門反應也很迅速,派出工作人員找到了葉新龍,瞭解事件的經過和真相。
葉新龍一口咬定事情的真實,還拿出了另外幾張不曾公開的老虎照片,並證明自己每個月的收入達萬元,根本不是為名利,也知道造假後果的嚴重。
仔細查看了虎照的原件後,隨行的動物專家和攝影師就更有把握,不需要專門的儀器就能斷定照片的真實,當即向上級匯報了情況。
如果不是葉新龍的身份只是一個普通人,單憑這些照片就足以讓新華國向全世界宣告:「華南虎這一珍稀物種在野外並沒有滅絕。」
這次,玉陽縣林業局和保護區管理局,也吸取了上次政府部門在「周老虎事件」中的經驗教訓,在沒有完全證實事情的真實性之前,並不急於向媒體宣佈,而是低調地組織了一次科學考察隊。
由省林業廳和保護區管理局牽頭,一支由動物學專家、管理局平江站工作人員、攝影師、報紙記者和本地嚮導組成的隊伍將進入南越嶺,這次科考活動還吸引了研究華南虎的權威專家紀昆教授。
紀昆已經年過六十,一生致力於華南虎的研究和保護,聽說這次科考行動發現華南虎的希望極大,顧不得自己年老體弱,堅持要上山尋虎。
實際上,新華國從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尋找野生華南虎的行動,紀昆就至少參加過近二十次,幾乎走遍了有可能存在華南虎繁衍生息的所有地區。
科考隊還有一個領頭人就是保護區的動物學專家閆學川,雖然不是專門研究華南虎的,但對南越嶺野生動物資源的瞭解不作第二人想。
作為這次虎照事件的主角,葉新龍自然要跟著去指出拍攝老虎的具體地點,葉明山和上水村的老胡等幾名護林員也在隊伍中。
老胡名叫胡德,今年五十多歲,在南越嶺一帶也是有名的老獵人,當初還是他最先在百丈崖發現了老虎的蹤跡,這才引起了葉泉的重視。
南越嶺自然保護區雖然成立了二十多年,但保護區內地形十分複雜,基本上都被原始森林所覆蓋,要論對保護區內地形的瞭解,還要屬由當地原來的獵人或採藥客組成的護林隊員。
每年自然保護區都會組織或大或小的科考活動,少不了要聘請葉明山等人做嚮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