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侄聽聞中書上奏陛下,要將王繼恩升為宣徽使,臣侄實覺不妥,還請陛下多加考慮。」
「是何人告訴你的?」
「臣侄只是聽說,無人……無人告知。」
「德芳,皇叔面前說謊可是欺君之罪。」
「請皇叔恕罪,告知臣侄此事的大臣也是忠心之人,況且宦官參政乃家國之禍,歷朝歷代百世君王血淚昭昭載於史書,還請皇叔明鑒。」
「德芳,朕知道你一心為國,但千萬不要聽信傳言。」
「皇叔,臣侄進宮前已去過兵部和樞密院,查實了近幾個月的戰報,王繼恩手握兵權,在川蜀作威作福,縱容兵將擄掠無度,以致民怨難消,亂軍更是藉機攻陷數座城池,參與亂軍之人越加眾多,戰事更加緊迫,北方遼人早已虎視眈眈,西北黨項襲擾不斷,西邊川蜀又陷動盪,南方部族猶如芒刺,若是朝廷軍再不全力反擊亂軍,任由其壯大,恐我大宋將再陷內憂外患的局面,那將比十國之亂更為嚴重。」
太宗看看德芳,並未回答,因為他心裡很明白王繼恩都做了些什麼,但王繼恩畢竟是他登上皇位的首要功臣,而且此時他手握重兵,若是下旨懲處,恐招致更大的禍患。
德芳此時也知道太宗的擔心,於是繼續說道「皇叔,臣侄看到您幾次派出特使前往川蜀督促討賊,已知陛下有平亂之策,但因朝臣大多偏於招安,已致陛下難下抉擇,臣侄請命,再赴川蜀之地,督促王繼恩率軍平亂。」
太宗聽德芳給了自己一個大台階下,於是說道「皇侄所言正是朕的顧慮所在,朝中大臣均上奏招安,朕也很難獨斷。」
「朝臣上奏招安亦非懼怕亂軍,而是我大宋目前面臨三面強敵,若是稍有不慎便會陷宗廟社稷於不安,但亂軍已如蠻獸一般,再不予以重擊,恐川蜀會從我大宋版圖分離。」
「皇侄所言在理,但朕不能再讓你到川蜀亂地了」
德芳想了想說道「皇叔,臣想推舉一人上任益州,必可對亂局有益。」
「哦?皇侄推舉何人?」
「樞密院直學士、虞部郎中張詠(字復之,自號乖崖)上任益州知州,請陛下首肯。」
太宗站起身「張詠……蘇參知也舉薦過他,容朕考慮一下,不過這朝中還有其他人也主戰,朕正想聽聽他有什麼高見。」
「皇叔,還有何人主戰?」
「參知政事趙昌言,朕稍後就會召見他。」
「皇叔聖明,臣侄也想再為陛下分憂。」
「你才剛剛回京,朕還有很多事要你去做呢。」太宗拍拍德芳「平亂的事交給文臣武將去辦,你要做的是助朕穩固社稷。」
「是,臣侄謹遵皇叔旨意。」德芳抬頭看看太宗又說道「皇叔……那王繼恩之事……」
「朕不會封他為宣徽使,更不會讓宦官參政,至於他所做的荒唐之舉,朕要再斟酌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