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做工簡陋的百葉窗,灑在楊雲的臉上,使得他臉上糾結的表情看起來格外清晰。
楊雲此刻正看著手裡那份報告,他的雙眉扭成麻花,漸漸鬆開,隨後又擰成了油條。
他身側,民政部實習生戴秀,正彎腰低頭,畢恭畢敬站著。
戴秀是臨高本地人,戴家先祖原本也算書香世家,不過到她父親戴德高這一代早已不再弄文,只靠著侍弄祖傳田地為生。
澳洲髡人突然登陸,在開始的驚嚇之後,戴德高靠給首長們賣糧賣菜很是賺了一筆,隨後心思一動,就把待字閨中的二女兒戴秀送入了國民學校。
按明代的審美風俗,戴秀屬於身材高大不好出嫁的女孩。但是戴德高從和首長們的接觸中知道這伙「髡人」喜歡身材高大的女子,不喜歡瘦弱嬌小的。特別劉家的閨女嫁給了勳首長之後,他就動了心,想看看首長裡有沒有誰看得上這個女兒。無奈戴秀姿色平平,芳草地裡又管理嚴格,根本沒有多少和男首長單獨接觸的機會。
拿到乙種文憑之後,戴秀因為年紀超過了十五歲,成績也不突出,沒能繼續讀高小。因為她是自費學生,去向並不受民政部門的控制。可以自由擇業,戴德高便叫她回去,預備著找個好人家嫁了,也好弄筆彩禮。可是戴秀已經不想回家去早早嫁人了,就自己拿主意報名入了行政部門當實習生--戴德高原本是不肯的,但是也知道元老在貫徹自己意志方面有多堅決。所以只好聽之任之了,縱然一時換不來彩禮。好歹也能自己養活自己,還能給家裡帶點錢回來。
通過政檢之後被分配給民政口,她白天在大院內工作,晚上民政部有首長輪流給她們做專門的夜間培訓,這樣不但衣食無憂,有一點收入,還可以住在職員宿舍裡,不需要回去了。
此刻戴秀倒並不怕對面的閻王臉。楊首長雖然偶爾會色色的口花花,但大多時候都很好說話。
她眼角瞄著楊首長那件嶄新的襯衣,那雪白的豎立衣領怎麼看都很英氣,心裡卻盤算著存的流通券還差多少,才能換回東門市那件垂涎已久的新款粉色襯衣。
首長們本事大,那襯衣不但做工好,著色漂亮。那領子還挺括挺括的,穿身上尤其英氣,自從一起半工半讀的女室友穿了件,她就羨慕死了。雖然大家都說粉色的特別容易脫色,她還是想給自己買一件。
「小秀,跟我去趟馬裊那邊。」
報告那些數字。讓楊雲原本的擔心開始向現實發展,打算去馬裊那邊新修的住宅區看看。
雖然把徒弟派去了馬裊新區工地,每天都有進度報告,但畢竟不如自己看著心安,今天事情不多。正好過去。
戴秀答應一聲,收拾好文件包遞過去。毫不避諱伸出小手,按學校禮儀課的教育,開始給首長整理起了衣服。
冬日陽光透過百葉窗,灑在戴秀臉上,照得那平凡顏面多了幾分光彩,早先的平板身材在國民學校營養餐兩年多哺育後,也有了微微起伏。
楊雲喉頭不由一動,眼前丫頭的小心思他早就清楚,有些男元老或明面或暗地,或主動或被動,已經和這些實習生小丫頭搞上了,畢竟這些女孩雖然大多姿色平平,可基本都是本地富戶出身,和泥腿子為主的生活秘書氣質很不同,在國民學校熏陶之後,作為繁忙生活的調劑,只要心理上對這些還是半大蘿莉的女孩沒道德障礙,推倒她們,在舊時空來說也是只有少數男人能享有的樂趣。
臉上不由浮現出壞笑,楊雲的目光開始肆無忌憚,從眼前的秀巧鎖骨游弋到殷紅小嘴,看著戴秀臉頰泛起兩片羞澀小紅雲,心情好了不少,他生活秘書懷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辦公室裡關上門推倒這小丫頭,想想也挺刺激。
出了行政大樓,楊雲捺下**,帶著臉色漸漸平復的戴秀向城門走去,腦海裡又開始盤算起來。
馬裊新區的住宅項目能不能順利完成,他實在心裡沒底,那邊是新組的民建分公司在施工,就張興培一個元老當光桿司令,其他技術骨幹都是這兩年新培養的,由於技術力量薄弱,雖然修的都是成熟設計,但進度拖沓,事故不斷,前幾天還出了人命。
從瓊山回來後,楊雲最近一直忙著新移民安置工作,原先的計劃從瓊山等人口大縣移民是長期工作,但夏天的颱風災害之後,提前完成了一年的移民計劃。
問題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發動機行動的大量移民。這些以萬為單位的移民要分散安置在各個地方,住房壓力就一下子變得非常大--特別是人口安置的主要縣份臨高,壓力就尤為巨大。
雖然目前臨時安置還能對付,但之後如何在原本緊張的住房裡安置這麼多人,使得楊雲最近一直憂心忡忡。
現在大部分元老都在興致勃勃的投入發動機計劃,那是元老們前進歷程中的大事,眼前這些小麻煩,自然不在他們眼中。
十七世紀的臨高城市化率很低,無論縣城還是各個村都沒有那麼多餘房屋出借,雖然在大量外來人口流入房價房租暴漲之後,很多臨高人已經開始在自己的宅地上大量修建各類住房,只不過由於人力和技術限制,新造好的房子依然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
據他所知很多外地湧入,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進入臨高體制內的移民,住房對這些人是很大的生活壓力。
只不過暫時還顧不上那頭,住房是人心穩定器,所以現階段解決臨高體制內的歸化民住房供需矛盾,才是楊雲的工作重心。
在工業區開始興建時,為了體現新生活的美好,原本工人標準住房被設計為一水的樓房,可建築口很快就知道現實和能力的差距,那不是熱情能抹平的。
於是沒多久,樓房就升格成了幹部住宅,還好最先從龍的歸化民,最差的也能混上一個職員的水平,即使工人也都混上了老資格,這方面沒出大亂子。
但隨後湧入臨高工業區的新移民,就只能住得比檢疫區那些棚子稍微好一點了。
為能適應臨高的技術水準大批建造,參考土共建國初的工業區規劃,建築口照抄《一九五零年民用建築設計參考》,將臨高的民用建築分為了宿舍和住宅兩大類。
宿舍是一種設計使用目標十年的簡易平房,統一南北朝向,以磚瓦為主要建材,為了節約水泥和工期,牆面內外都沒有抹。
這種宿舍人均建築面積算上居住和公攤合計三點五平方米,每間十人,十間平房連成一棟,八棟為一個區,設公共廁所、澡堂和食堂,每個區能容納八百人,目前宿舍一共有三十多個區,能容納兩萬多人。
宿舍需要繳的租金比樓房分期月付少許多,一直以來臨高大部分新移民都是單身,對這種便宜衛生的住所還是比較滿意的,何況未來還有住宅可以買。
住宅的局面要複雜不少,起初除了元老小區有完整的現代單元公寓樓設計,在百仞城工業區外圍還修了一些竹筋樓房。不過竹筋到底不夠安全,用在灌溉渠上還湊合,大規模推廣就是定時炸彈,後來基本上就不再在民用建築中使用了,而是改用鋼筋建造。
這種樓房照抄六七十年代南方地區國企的家屬樓,為三層南外廊式一梯多戶設計,為簡化設計和建造難度只有兩種戶型,三十平方米建築面積的一室半,六十平方米建築面積的三室,自帶廚房,另設公共廁所和浴室,每層十戶,每棟一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建築面積。
幾棟修完之後,發現樓房太費工,而且消耗的鋼筋水泥太多,有點吃不消的感覺。即使在原來位面的臨高,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八年,九年時間建房面積不過是十九點七九萬平方米,其中樓房才四點三萬平方米,每年還不到五千平方米。
雖然建築部門任勞任怨,除了颱風年節等少數日子,幾乎全年開工,24小時施工,建築工人沒日沒夜工作,還有工業口、軍隊和各村派差出人工幫襯,但由於基礎設施和工業、公共建築為優先項目,宿舍兩年多倒是完成了九萬平方米,但住宅總共也才二十棟樓兩萬多平方米,不過六百套而已。
澄邁一戰之後臨高局面日益安定。這幾年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用工規模不斷擴大。從收入來說,別說幹部就連工人相對當地農民也高不少,很多在鄰縣或者海峽對岸有關係的工人,都托人回家說了媳婦,目前每個月新增的小家庭超過一百,算上把全家從外地搬來等著買房的工人和幹部,超過兩千戶等著買房,光這就需要六十多棟樓房,還不算未來新增的。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