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臨高啟明

龍騰世紀 第二百四十二節 荷蘭人的心 文 / 吹牛者

    第二百四十二節荷蘭人的心

    臨高是一個蜂巢。這是很多人對這裡的評價。每個第一次到這裡來得人一登上港口的碼頭就會感受到這裡忙碌、緊張和活躍的空氣。當他們深入這裡,特別是深入到沿著文瀾河兩岸的那些工農業區和居民區這樣的感受就愈發深刻了。

    街道上整天都有川流不息著忙碌的人群和車輛。「流星」車頭牽引著敞篷車皮上不是堆滿了貨物就是擠滿了人。儘管頒布了安全規定,不許出現「掛票」的情況,還增加了在車站上維持秩序的警察和國民軍士兵,但是每一趟車上四周還是掛滿了超載的人。以至於每天都有人從車上摔下來,幸虧「流星」型的速度比步行快不了多少,傷亡率才算保持在一個企劃院能夠忍受的地步。

    這一天的中午,博鋪碼頭的方向傳來了隆隆的炮聲--這是有外國船隻進港的禮炮。在臨高這是很少見的事情:除了偶然有一艘葡萄牙船隻到來之外,只有中國商船才來這裡。現在是夏季,就算是中國商船也很少來到這裡。

    范?德蘭特隆站在船艉樓上,饒有興趣的看著正在系牽引繩的澳洲舢板。載重400噸的馬格德堡就將有這艘小船牽引進入港口。荷蘭人的「快艇」相當笨拙,而且當時還沒有舵輪機構,在峽灣港口內操舵很是困難。若不是乘著潮水進出港口,單靠船長的駕駛技巧是不可能準確的駛入錨地的。

    馬格德堡號每次出入港口都要放下船上的划艇來牽引大船。不過在澳洲人的港口,這一工作由澳洲人的船隻代辦,費用算在引水費內。

    澳洲人用來牽引船隻的小艇上樹著煙囪,噴吐著濃厚的黑煙,沒有划槳手,力量卻很大,輕而易舉的就能將重載的大船拖動。上一次馬格德堡號向香港運輸香料的時候就已經見識過了它們的力量。

    荷蘭人一般不在夏季向中國大陸沿海航行--風向對他們不利,而且有遭遇颱風的危險,但是這一次馬格德堡號的冒險航行除了貿易,還擔負著重要的使命。

    范?德蘭特隆是第二次到博鋪了。按照澳洲人的殖民和貿易部的的緊急指示:馬格德堡號運來了大量的呢絨、棉布和羊皮--呢絨大部分是英國產的。按照荷蘭人和英國人的商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來說,向商業對手購買呢絨是不大容易理解的--何況荷蘭本身也以織造優質呢絨著稱。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說,公司和大股東的利益高於一切,既然英國呢絨的價格足夠低,讓東印度公司有足夠的利潤,就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不用說英國人不過是商業上的競爭對手,在名義上好歹還是荷蘭的盟友。未來東印度公司還會毫不猶豫的向正在交戰中的祖國的敵人出售和運送糧食、武器。因為利潤是沒有祖國的。

    半小時以後馬格德堡號已經靠泊在5號泊位上。范?德蘭特隆十分欣賞澳洲人的港口。他們的港口都有棧橋可用,無需使用小艇來躉運貨物和人員。貨物有起重機吊運下船,人員直接從舷橋上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在臨高、三亞和香港,船隻的周轉率是以小時和天,而不是以「星期」和「月」來計算的。

    很快范?德蘭特隆見到了老朋友,派駐臨高擔任荷蘭東印度公司領事的萊布?特裡尼先生。意大利人已經已經辦好了所有的港務手續,范?德蘭特隆最後一次核對了報關單和各種所需的文件,確認無誤之後再將文件交給海關官員,接下來的卸船、驗貨和納稅事宜就不用自己操心了。澳洲人的海關和港務都會代辦妥當。

    「特裡尼先生,好久不見,你的氣色看起來不錯啊。」

    特裡尼對被派駐在臨高擔任領事一度耿耿於懷,雖然這個職位比他過去在巴達維亞的職位要高一些,薪水收入也增加了若干盾。而且公司還允許他在臨高經銷若干種公司商品。括在中國人中很受歡迎的某些香料:龍涎香、沒藥、檀香等等,從中能夠獲得不少的收益。

    不過特裡尼非常明白,這個肥缺給他是因為他是一個畫師和地圖繪圖師,讓他在臨高當間諜。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意大利人,信仰極端可疑的天主教徒,熱衷於科學和神秘主義,就算被澳洲人斬了,荷蘭人即不會可惜又可以把自己撇清。

    不過在臨高的這段日子已經使得特裡尼把自己在臨高的工作看作僅次於家庭和生命之外,第三位不容任何人染指的事情了。

    「在臨高的一日,勝過我在這個世界旅行一年。」特裡尼在自己寫給朋友的信件中寫到。

    「這裡很衛生,生活多姿多次。食品供應也不錯,」特裡尼說道,「就是很少有肉。」

    范?德蘭特隆嘴角露出了譏諷的微笑:「我還以為您會抱怨沒有足夠的橄欖油呢?」

    按照歐洲人以肉吃得多少為飲食好壞的標準,即使到了20世紀的前半葉意大利人的伙食水平依然屬於非常的差。大多數意大利平民只能滿足於簡單的面片加上幾滴橄欖油,有一點奶酪而已。

    特裡尼當然明白這個木鞋話中的嘲笑--這種事情他已經經歷的太多了。儘管荷蘭人的伙食水平也是以簡單粗糙著稱的。但是好歹荷蘭人吃得肉比意大利人多得多。

    「橄欖油,澳洲人也很有興趣--或許不久以後他們會考慮從歐洲進口。當然,前提是公司能夠發明一種長期保存油脂的方法……」

    「據說他們非常喜歡油脂?」

    「是的,他們大量的收購椰子干,目的正在於此。」特裡尼說道。

    兩人說著離開了海關,海關上空蕩蕩的鐘樓引起了范?德蘭特隆的注意。從上次來到現在,這鐘樓上始終是空蕩蕩的。他很奇怪:為什麼澳洲人始終不為這座鐘樓配上一組音色洪亮的銅鐘。任由它這麼空置著。他從特裡尼的信件中得知:澳洲人要為這些空置的鐘樓配上一種前所未有的計時器但是卻遲遲不能實現。

    「特裡尼先生,您的上一本畫冊已經在巴達維亞引起了轟動,竟然還有人想要高價收藏你的畫冊--想不到您到了這裡之後,從事藝術創作是竟然如此的富有靈感。」

    特裡尼每個月都通過船隻帶一本他的畫冊回巴達維亞--只要還有船隻開航。畫冊不僅是藝術創作,也是匯報的情報,沒有什麼比直觀的圖像更能準確的表達情報了。

    「謝謝您的關心。這裡有很多新東西新事物。超出了我過去的思維和經歷。這大大的刺激了我的靈感。」特裡尼含笑著拿出一個木頭煙盒,「也括澳洲人的享用品。」

    范?德蘭特隆取了一支雪茄--他對雪茄並不陌生,有些西班牙克常常用這種方法吸煙草--他個人還是比較偏好用煙斗。不過他也不反對換換口味。

    「澳洲的朋友們希望我幫他們購買一些意大利著名畫家的作品: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他一口氣報出了十幾個注目的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名字,有當時就已經是著名畫家,也有名氣較為一般的,「還有斯特克裡瓦裡和瓜內利的小提琴。」

    這些藝術作品要特裡尼在意大利的朋友、家人去搜購是不可想像的--他們沒有這樣的財力,只有財勢富可敵國的東印度公司才有這個能力。

    「他們的眼界真高。其他人不說,達芬奇的作品我覺得很難,他的畫作大多在法國國王的手裡,其他的就要看你的意大利同胞們是否願意割愛了。」范?德蘭特隆說道,「這次我帶來了兩把瓜內利和一些你指名要得樂器,還有您信中說的樂手。我想澳洲人也許是中國人,但更喜歡西方藝術。」

    「很難說,他們的藝術品味我只能理解一丁點,他們也很喜歡一些奇怪的線描繪畫,很誇張,很程式化,很敘事……」

    兩人就澳洲人的藝術進行了一番談談探討之後,來到了海關廣場的邊緣。

    「大人,這次我想請您坐一坐這個」意大利人指著博鋪海關斜對面的一座木結構的棚子。棚子下面是一座磚石的平台,高出地面。

    檯子上面已經擠滿了人,似乎都在翹首以盼的等著什麼。

    「他們在等什麼……」

    「嗚……況且,況且,況且……」

    「這是澳洲人的新式交通工具嗎?」既然屁股已經坐在一個會移動的車廂中,范?德蘭特隆已經知道他們等得是一種交通工具。

    「是的,我親愛的大人,澳洲人把這個叫做火車,在兩條鐵軌上跑,速度就像騎著一匹快馬,但是您瞧,我的大人,這個輛火車有5個車廂,可以坐200多人……」

    范?德蘭特隆覺得很有意思,不過從以往對這個意大利人的瞭解,他能聽出特裡尼想說的不止這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