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臨高啟明

第五卷 第十一節 商站 文 / 吹牛者

    第十一節商站

    難度並非在可靠性方面--根據黎苗事務辦公室的報告,起碼在臨高境內的各個黎峒和苗寨都是「竭誠擁護」新政權的。三年來的工作不是白做的。而是黎苗人口中有大量的瘧疾患者,海南島的方志上有「黎人多病」的說法,儘管根據衛生部派出的深入黎區的衛生隊的觀察,黎、苗的瘧疾患者大多是良性瘧,但是間歇性的發作使得他們無論作為一般勞動力還是士兵都難以充分的利用。

    「我看問題不大,黎民不還經常暴動嗎,有力氣暴動沒力氣當兵?」司凱德說,「再者他們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是能抗虐的。否則黎民怎麼能在山區長期生存下去呢?」

    「所以黎民暴動頻繁,但是戰鬥力有限。大明靠著一夥叫花子一樣的衛所兵守著幾個寨子就能鎮住場子。」東門吹雨說,「軍隊天天要出操,訓練、值勤。士兵卻不知道哪一天要打擺子了,這軍隊沒法運用。」

    「這樣的人力資源不用未免浪費啊。」司凱德對黎人念念不忘,「難道就不能給他們治療?」

    「我們再想想具體的辦法吧。」東門吹雨不願意透露軍方對此的具體設想,含糊的糊弄了過去。由於現在執委會不大願意通過削減統治下的勞工人數來擴大軍事人員的編制,而各方面對軍力的需求有求無減,大量高度分散的治安和內衛任務影響了軍隊的正常教育訓練。招募一批執行治安任務的僱傭兵,使得部隊從治安內衛行動中擺脫出來的想法就被非正常的提上了軍務總管庭的內部會議。黎苗士兵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選擇。

    香港開發計劃一經過公佈,立刻引來了新得跑官要官的熱潮。儘管第二次全體大會對官員選拔制訂了「自願報名,組織審核」這一基本原則,還是有許多人除了在內部網組織處網站上報名之外,又私下去拜訪各種他們認為能夠發揮影響力的人物。明朗不得不連著幾天不出辦公廳的院門,以免被人強拉去「吃個飯,聊個天」。

    經過一番激烈的台上台下的活動,最終公佈了一份香港地區的官僚配置名單:農墾香港聯隊的聯隊長由天地會的技術員洛辰出任;石志奇出任香港警備司令,樂琳出任香港海軍支隊司令。洪水尹出任香港商務代表。

    除此之外,還配備了一批技術幹部前往香港。包括大力鼓吹在香港建造造船廠的施建濤。此人原本在企劃院供職,對造船業非常感興趣,便主動請纓擔任香港船廠的廠長。

    石志奇出任香港警備司令的任命原本是通不過的,陸軍認為香港的高級軍職全部被海軍系統佔據毫無道理,不過最終大家終於取得了共識:香港的駐軍司令應該選擇一位有兩棲作戰經驗的人來擔任,石志奇顯然是最合格的人選。

    元老院根據外派元老不斷增多的情況,正式在所有二人以上的外派元老集體中實施「元老委員會」和「重大事務集體決策」制度。派駐一地的元老超過三人就必須成立當地的元老委員會,凡是當地的重大政策性決定,必須在元老委員會的會議上進行告知甚至表決。委員會必須定時開會,開會要有記錄。

    「瓊海煤」號在兩艘巡邏艇的護航下,緩緩靠上了「聖女灣」上的中環一號碼頭--中央政務院已經正式發出了地名命名文件,將香山澳正式改名為「香港島」,852基地改稱「中環」;維多利亞灣命名為「聖女灣」。取代根本不存在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大名。

    「瓊海煤」的甲板上站著幾個穿著灰色、綠色制服的人,正在對修建中的中環基地指指點點。高大健壯的身材和較好的服裝說明他們是所謂的「元老」。在碼頭上忙活充當裝卸工的士兵們交頭接耳,又一批元老的到來是不是意味著有新得行動要開展?在針對珠江流域的軍事行動結束之後,許多元老相繼離開了香港。現在島上的元老只剩下二三人而已。

    大鯨號在大發艇的牽引下,緩緩靠上了棧橋,搭起了跳板。在港務人員上船進行檢驗的時候,幾名元老已經下了船,一名二十五六歲的元老模樣的人原本正在碼頭的旁邊的一個小棚子裡,這會快步迎接了上去。

    「梅工!你來了。」年輕人向船上下來的一名三十多歲的元老打著招呼,來人正式建築總公司的梅林。

    「小史,你這裡的幹得不壞。」梅林環顧四周,「四個月,初具規模。」

    尖厲的汽笛鳴叫起來--港務已經注意到瓊海煤上掛著象徵最高危險標誌的紅色警告旗,原本在一號碼頭附近勞作的勞工和士兵們迅速的疏散開了。

    「怎麼?運來了危險品。」小史有點變色。

    「炸藥。」梅林簡短的說道,「你不是申請了炸藥開山用嗎?」

    「對,對,我們先走吧。」

    幾個人顧不上彼此寒暄,很寬在被叫做「小史」的人的帶領下,往中環基地的商站走去。商站距離海邊的碼頭有1公里多,建築隊在這裡修築了一條熟鐵軌的標軌,用來在兩地之間運輸貨物和人員。

    自從珠江口分遣隊在1630年的9月在香港登陸以來,852基地的開發一直在進行中,規劃中的中環基地已經形成了大致的規模。而商站是整個基地的核心建築。是統治的堡壘和基礎。這座建築物是按照19世紀的武裝商站模式再參考現代政府公用建設設計經驗綜合設計之後修築。面積不大,但是各項配套設施完善。

    整個主城堡是長方形多層空心建築。結構大致就是由多層建築物圍繞起來的一大片空地。四個角是四座凸角堡,每座高5層,高17米。頂部是露天炮台。其下各層是分別是衛兵住所、彈藥庫、健身房……最底層是廁所,使用海水沖洗。

    除了凸角堡之外,所有樓層均為4層高14米。朝外的方向一二層均不開窗戶,三樓以上才有窗戶,有鐵製防護窗板,遭遇攻擊的時候可以關閉。但是對內部大院則每層均有窗戶,便於通風和采光。樓層的頂部露台均設有防禦工事。

    朝向南面的樓是對外辦公區,底層是大廳和大門。一切需要對外辦公的機構全部設在這裡。在南面大樓的中間,有五層高的鐘樓一座。東面的樓層是宿舍區,警衛部隊的士兵和歸化民職員、幹部住在這裡。每一層均配有大型盥洗室。底層的一部分是食堂和廚房,一部分為武器庫。西面同樣為四層,一、二層為倉庫,三層設有衛生所和住院部,第四層是也是宿舍。北面是輔助用房,包括鍋爐房、泵房和風電發電所。同時設有臨時拘押所和各種庫房--包括在底樓的車庫。

    商站還沒有完全完工,不過四個角樓、南面的正門建築和鐘樓已經完成了。鐘樓這個東西儘管在許多臨高設計的建築物上都有,但是迄今為止,一台大鐘也沒有被製造出來--倒不是不能製造,而是企劃院覺得這東西不急需,乾脆等原料供應再充裕一點再搞。

    在主城的腳下,按照當初修建東門市的模式,鋪設了道路,現在商館和海關正在修建中。到處堆滿了黃沙、整桶的水泥和大小不一的石塊。勞工們川流不息的忙碌著。勞動號子和蒸汽壓路機發出的呼哧聲響成一片。

    勞動力使用的是在當地建立的淨化營的人員。珠江口討伐戰役中俘虜和自願跟從的廣東百姓、官兵,在這裡接受檢疫的同時也充當基建工程人員。臨高建築總公司派了一個叫史大富的元老在當地負責所有的工程建設。史大富是工民建專業的科班出身,又在建築公司幹過,算是有要理論有理論,有經驗有經驗的實幹家。

    史大富帶著一行人進入主城,請他們的在會議室裡坐下。會議室就設在商站南面鐘樓上。這才互相介紹了一番。新到來的元老中,梅林是來主持修建在港島上的幾個水庫項目的--要在香港鋪開攤子,根據企劃院的測算,準備在1631-1632年度完成蓄水量200萬立方米。到1633年完成總庫容770萬立方米。這樣可以有效的供應香港島上的工農業生產的需求。

    「香港的水塘大多利用山間的現成地形修建,土方工程量有限。」梅林帶來了大圖書館提供的全套舊時空的香港水文資料,「不過,花費的成本依然很大。」

    在二五結束之後就要佔領全廣州的前提下,在香港投入過大的本錢企劃院認為划不來,因此香港的整個工農業規模都被限制的很小。編製的未來港島和離島的規劃中香港的總人口數字:連駐軍、工人、屯墾人員和待淨化人員在內的居住超過30天的人口不超過三萬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