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臨高啟明

第四卷 第八節 平板玻璃廠 文 / 吹牛者

    第八節平板玻璃廠

    長達一天一夜的五年計劃會終於在馬千矚不斷的「就事論事,不要跑題」的提醒聲落下了帷幕。各個部門根據會議上制訂的五年計劃總則開始實施。

    這個總則相當籠統,具體到每個部門還是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的。計委只下達近期階段需要達到的目標。至於如何達到目標,依賴於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部門之間的文件在oa上滿天飛,雖然穿越眾裡各行各業的牛人和廢材都不少,但是誰也沒有協調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運作的經驗,笑話自然是不少的,某些浪費也是存在的--經常出現某個項目進行到一半才發現配套的項目還沒影子,只好停下來等待。正如馬千矚所說:「我們正在學習如何搞計劃經濟,交點學費是正常的」。

    馬千矚現在看到的就是玻璃廠的擴建報告。

    輕工業部現階段的目標是鏡子和窗戶玻璃。要製造這兩樣東西,就得有平板玻璃的製造能力。穿越集團中的多數人都看過凡爾納的《神秘島》,知道平板玻璃是首先吹制一個長圓形的玻璃泡,然後慢慢得將它滾動整形,最後生產出一個圓筒型的玻璃筒,再用金剛刀去除兩端,接著縱橫切開之後從新加熱使其軟化,再攤開成為玻璃板滾壓平整。這個工藝被非常形象的稱為人工吹管攤片法。

    就描述本身來看這種方法實施起來很容易。然而當大家去實踐這個過程的時候才發現凡爾納大大的弱化了製造中的專業技能的要求--大概也是從書裡抄來的。

    19世紀早期開始這種工藝取代了更老式、更費事的冕狀平板玻璃製造法的,但是它還是需要玻璃工匠有很高超的精巧技術和很強的判斷力,采料工匠要能恰當的估測出製造圓筒所需要的玻璃液用量。經切開攤平後,能夠製成給定尺寸和厚度的玻璃板--如果這對僅僅希望做出產品的穿越眾來說不成問題的話,那麼吹制工匠的技術就要難得多:他必須將熔融狀態的玻璃不斷的擺動、旋轉,以保證整個圓筒達到均勻的厚度以及正確的總體尺寸。用這種方法製造的平板玻璃,需要五種類型的熟練工人參與:取料工、吹制工、定位工、切割工和平整工。最後,玻璃板還得進行打磨和拋光處理,才能做出可以作為窗戶玻璃或者鏡子的平板玻璃。

    其中包含的技能、技術、經驗,根本不是半路出家的穿越玻璃匠能夠掌握的。特別是吹制工的技術,在當時的玻璃工場裡都是經驗最豐富的老資格工人--即使是林肯島上的五個人,也未必能做出來。

    最初的四五次試驗毫無懸念的失敗了,要麼根本做不出圓筒,要麼玻璃的厚薄不勻,甚至還沒攤開就因為應力的問題而爆裂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試驗之後,客串玻璃匠的機械眾們終於整出了一塊模樣古怪,厚薄不均的玻璃板。自然,沒有人覺得這東西能夠賣出去,更妄論拿它做鏡子了。

    「採用平板澆注法吧。」王洛賓無可奈何的看著多出來的許多筐碎玻璃。

    「你確定上這玩意?」季思退對玻璃製造是有所瞭解的,「這可以算是工業規模了。」

    王洛賓慨歎道:「工業規模就工業規模吧,我們不缺技術,可是缺有技術的工人。只好用規模來彌補技術了。」

    澆注法的平板玻璃,又叫「法式平板玻璃鑄造體系」。1688年開始在法國批量製造的,到1760年的時侯,法國平板玻璃的年產量已經達到了1000噸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於窗戶玻璃和四輪馬車的車窗玻璃。

    它和人工吹管攤片法做出來平板玻璃是有很大的不同。優點是能夠生產出更大的玻璃尺寸,幾乎可以三倍於吹製法。對工人的技術要求也低得多。缺點是固定資產的投資非常大,如果說前一種攤片法還是手工作坊式的製造,那麼澆注法就完全像一座近代化的工廠了。

    要不是17世紀的中國市場上的平板玻璃完全是空白的話,投資平板玻璃是很難賺到超級利潤的。英國人於1691年第一次引進徹底失敗,第二次引進也差點因為成本和損耗率的問題而破產。

    「好吧。」馬千矚知道同意這個要求就意味著增加固定資產的支出。為了試制平板玻璃,冰風設計的玻璃廠擴建方案把馬千矚嚇了一跳:這還是那個工棚式的玻璃作坊麼?一座鋼架結構的大跨度廠房,車間內有熔窯和鍛燒窯各1座,另有10座退火窯。整個車間裡有數百米長的陶瓷管道用來收集窯內的廢熱進行綜合利用。

    「規模是不是太大了?」

    「不大,這個廠的年產量大概只有200∼300噸,」王洛賓在一旁說,「這是聯合企業,比原來單純的小玻璃廠要經濟多了。特別是在廢熱利用和物料流轉上,燒結材料之類的前端工序也能夠一步到位。」

    「退火窯要10個?太多了。熔窯和鍛燒窯只不過各1座啊?」

    「平板玻璃退火要十天時間,10座退火窯是最最起碼的了。否則不能保證連續生產。」

    「好吧。」馬千矚知道在專業問題上還是不要爭論為好。

    玻璃廠擴建工程就緊鑼密鼓的開始了。澆注法在車間裡至少要安裝一套的滑輪天車用來起吊和移動裝玻璃液的坩鍋,加上裡面大量的玻璃窯使得車間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所以這個車間的淨空高超過了6米,為了容納12座窯,廠房的跨度也很大。

    冰風完全捨棄了原先簡單的磚柱木粱的結構,改用門式鋼架結構廠房--這個本就是他的專業。

    選用門式鋼架結構廠房不僅施工工期短,而且有防火的作用,用在到處是火窯的玻璃廠內比起用木桁架來說要安全的多。

    「你要這麼長的鋼製桁架,我們的軋鋼機還沒就位。」季無聲有點擔心,「也沒試軋過。一次怕搞不定。」

    「沒關係,這個可以用熟鐵或者生鐵製造的。」

    「熟鐵?可鍛鐵吧。」

    「對,要徹底簡化一些就用生鐵鑄造,不僅包括桁架,還有很多負重件、立柱我也準備用生鐵鑄造件。用鋼結構好處很多,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要搞大躍進式工業的人來說。」

    柱子雖然一如既往的採用磚砌,但是為了加強結構強度,內部砌入了生鐵鑄造的立柱。整個車間是人字形的屋頂,靠近屋頂的外牆上開有成排的大型窗戶用來通風散熱,加上車間內還要佈置有大量的管道架,效果圖看上去已經很類似在另一個時空常見的老式車間的模樣了。

    季無聲考慮了一下:「這樣的超大件我還真沒搞過,不過可以試試看。」

    「這還不算超大件。」王洛賓拿了一卷圖樣過來,「你們還得鑄造這麼個玩意。」

    圖樣是一張大乒乓球檯一樣的東西,下面有厚重的台架。季無聲看了下上面標注的尺寸,吃了一驚,尺寸非常的駭人:長3米,寬2米,厚達150mm。

    「全部用生鐵?」

    「至少檯面要用生鐵鑄,架子你能用其他材料嗎?」

    「這麼大尺寸的生鐵板,不用鋼鐵是肯定支撐不起來的,起碼也得是鋼筋水泥檯子或者石頭的也湊合了。」

    「這鐵板不能固定,得能推著走。所以一定要架子。」

    「見鬼,真tmd刺激。」季無聲罵了一聲,不過心裡也覺得很痛快--不來這異時空,這種體驗在鋼鐵廠裡幹一輩子也不會有。他稍微計算了一下,整個檯子加上支架之後,會重達8噸。

    「這麼個大鐵桌子幹什麼用?」蕭白朗在紙上分解著未來的巨大鑄件的結構,他負責設計製造翻砂模型。

    王洛賓解釋道:「熔化的玻璃液就澆在這上面的。然後再在上麵攤平。」

    「用其他材料不行嗎?8噸生鐵啊!」蕭白朗接著被自己算出來的砂型體積嚇了一跳,「還要這麼多的型砂和炭粉!」

    「鐵倒是沒關係,生鐵庫存就有二百多噸。馬上還有一船來。」季無聲拿著圖紙看來看去,不出以外的話,這是他們有史以來鑄造的最大的鑄造件,恐怕也是未來幾年裡最大的鑄造件。工能委裡高人雖然不少,多半都是搞機械的出身,鑄造只不過是懂一點皮毛而已--他有些躊躕。

    「試試看吧,凡事都有第一遭的。」王洛賓鼓動著。

    「行,我們試試看,不過督公,這事你得批准我們再造二三座大型化鐵爐。」季無聲的理由很充分:現在只有一座化鐵爐,每爐最多也只能出1.5噸鐵水,8噸重的鐵台雖然可以分解為幾個部分澆鑄,但是沒一個部分是可以用一爐鐵水就能搞定的。

    「真是勞民傷財。」馬千矚越看越心疼。雖然以他的見識明白這是必要的技術升級。要搞工業,就得捨得在基礎產業投入。鋼鐵廠規模擴大寫沒什麼壞處,而且現在造了這麼個大檯子,以後穿越者就有造大型鑄件的經驗了。

    「好,我同意。」馬千矚在項目單上簽了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