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二二四章 招兵也能賺錢? 文 / 莊不易

    帝制專政體制的好處就是效率高,因此在李永吉首肯之後,兵役法很快就發佈出去,正式的貫徹實行。

    兵役這個東西古已有之,所以老百姓並不覺得這個法有什麼不妥,恰恰相反,由於中國此時大部分地區還十分貧困,人均收入很低,所以哪怕是當沒有多少收入的義務兵,也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事情。

    要知道,古代的服兵役,大多是讓老百姓自備兵器自掏腰包,無非是給田地而已,因此對百姓是一種負擔,但帝國的新兵役除了強制徵召外,根本不需要你自己掏腰包。

    義務兵的所謂一個月二兩銀子,並不是直接發到士兵手中,而是指這個士兵的吃住以及武器裝備的錢,換言之,當義務兵其實是沒有薪水的,就只是包吃住而已,只不過這期間你必須服從軍隊領導,萬一遇到戰事也得跟正規部隊一樣上前線。

    儘管這樣會佔用不少勞動力,對一些家庭會造成負擔,不過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高,加上這次徵召的義務兵數目也不多,才五十萬,所以是按照最低限度徵兵。

    也就是說,徵兵的對象大都是年滿十八歲,家裡還有兄弟姐妹,並非獨生子的人員,因此負擔算是最小。

    而且,當過三年義務兵之後,你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理論上說可以被稱呼為老爺,不但家裡人以後輕易不會被人欺負,以後找工作什麼的都很容易,甚至萬一表現好,立功了,還可以轉成志願軍,那收入待遇就高多了。

    以前說好男不當兵,主要是因為過去當兵危險太大,而且因為紀律差。往往容易混成兵痞,就算不當兵了,也容易為禍一方。但在帝國當兵,危險性很低,生存幾率相當高,而且紀律森嚴,甚至還有各種文化知識學習,幫助你掃盲。

    所以說,當兵幾乎就是免費進了一次學,出來後往往都能成為一個更加有用的人。

    當然了。那些都是宣傳部門的宣傳手法,目的是為了抬高軍人階層,讓大家樂於當兵,勇於當兵,不再像過去那樣厭惡當兵。

    這已經是在走軍國主義道路了,儘管李永吉並沒有刻意要求這麼做,但隨著中華帝國幾次對內對外的戰爭勝利,尤其是帝**近乎不敗的戰鬥記錄,李永吉又刻意抬高軍人地位。軍國主義的苗頭就已經開始抬頭,再也止不住。

    不過這對此時的中國也不是什麼壞事,軍國主義實際上最適合當前的中國,相反。要是走民煮,那肯定會四分五裂。

    不管怎麼樣,兵役法實行之後,中華帝國的直轄區各地都出現了踴躍報名參軍的盛況。

    窮人子弟報名參軍自然是為了找一個好出身。好前程,富人子弟參軍則是為了找一個好依靠,好保障。

    時至今日。大家都知道當兵的好,某種情況下,當兵就幾乎跟以前科舉進學一樣,一旦有了這層關係,那麼全家都會沾光。這麼說吧,不關你是做生意還是在鄉下種地,一旦家裡有人當兵,還是當正規軍,那誰都要高看你一眼,不說精神上的滿足,各種相關的隱形優惠也是相當的充足,只是為了這些,就足夠這些人打破頭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兵,尤其是當正規軍是一個大熱門,可惜禁衛軍近期內不再招人,那麼能當國防軍也不錯。

    由於首次徵召的數額有限,只徵召五十萬,所以很多地方為了爭搶名額,都是各出神通,不用各地武裝部的官員示意,老百姓自己就哭著喊著的各種塞錢行賄,就為了能招自家的孩子當兵。

    這也跟目前中國的環境有關,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不可能讓全部適齡男子當兵,只能是有選擇的徵召一部分,而在大家都想當兵的情況下,招兵名額就成了香餑餑,這樣一來,就給了招兵點的小吏很大的權力。

    因此,這首批五十萬義務兵,幾乎沒有真正的貧民子弟,全都是自耕農以上的小康人家子弟,只有這些人才能拿得出給招兵點的賄賂銀子,而要是不給錢送賄賂,就算條件再好,也基本不可能當上兵。

    貪腐這東西往往都是跟權力共生的,要想完全杜絕貪腐,以目前的制度跟行政效率,那還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哪怕李永吉之前三令五申的講廉政,哪怕特別成立了皇家廉政總局,還有各級地方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也是不可能杜絕這種現象的。

    尤其是,當整個社會都認為行賄受賄是正常的情況下,那要打擊貪腐就更加艱難,這不是說你搞點強權就能壓下去的。

    因此,貪腐這東西跟**或者民煮無關,一是看治理貪腐的決心,二是看你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問題。

    上層光有治理貪腐的決心,奈何整個社會都覺得貪腐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那也是壓不住的。

    李永吉過去當然恨痛恨貪腐,不過當他成了中國最高權力者之後,特別是瞭解了中國目前的現狀之後,他也就不再刻意的強求絕對的廉政,而是只加強軍隊內部的紀律,至於社會中的貪腐問題,只要不影響施政效率,就先這樣放一馬。

    其實,李永吉一開始曾經嘗試過下大力氣治理貪腐,追求一種廉政官僚,不過他的便宜老爸還有他的哥哥都告訴他,如果對官員要求太苛刻,那幾乎就沒有官員可用,到時候你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先把政權穩定下來,然後只要保持官僚群體的相對廉潔,提拔一些廉政的官員治貪,維持一個度,不拖施政後腿就可以了。

    水至清則無魚,要是真的追求絕對廉潔,至少目前的中國是不可能達到的,那樣只會讓自己的行政機構變成真正的幌子,再也沒有任何的權威。

    就是明白這點,加上李永吉目前的重心不在治理國內,而且前期的時候李永吉的確缺乏行政官員。所以對於地方官的貪腐行為還算睜一眼閉一眼,打算以後等自己騰出手來,年輕公務員大量出現之後,再來個秋後算賬宰肥羊。

    可是,軍隊是李永吉的底線,這不同於地方官,是絕對不容許有任何貪腐行為的,因為一旦軍隊腐化下去,那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早在兵役法開始實行。並在各地正式強制招兵的時候,他就派出了大量情報部門的成員,秘密監視各個招兵點的招兵情況,務必要把招兵的詳細情況匯報過來。

    李永吉歷來重視情報部門的建設,不過由於歷史原因,帝國的情報部門相對混亂,過去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情報處,一個軍法處。另外參謀部也兼具了部分情報功能。

    這其中,情報處主要是收集外部情報,實際上主要是收集滿清朝廷以及其他軍閥的情況。

    軍法處原本只是軍隊內部的憲兵組織,後來權力擴大。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情報機構跟執法機構,從情報收集來說,主要是針對內部的情報。

    另外參謀總部也有個軍務總處,來負責協調各部隊的監控行動。也算是一個軍方的情報機構。

    和平統一之後,有鑒於各種情報機構職能重疊,機構混亂。李永吉重新規劃了情報機構。

    首先,成立了一個中央情報局,中央情報局直接對皇帝負責,可以收集國內外的一切情報,同時也是其他情報機關的協調機構,是帝國的最高情報機構。

    一般而言,這個中央情報局主要負責秘密基地的保護以及對外的情報工作,通常不負責國內的情況。中央情報局的總部、分部還有內部成員以及運行情況全部保密,只有特別需要的時候,才可以尋求其他部門的協助,否則一切行動都是秘密而為,哪怕在國內也不准暴露身份。

    其次,針對國內安全問題,特別成立了一個國家安全部。國家安全部隸屬於國務院,是內閣下屬的直屬部級單位,各地都有正規的局級單位,除了負責國內的政治保衛以及反間諜工作外,還擔負著協助警察部門追查跨國犯罪的行動,具有一定的警察職責。

    最後,針對軍隊問題,在軍法處的基礎上,特別成立了一個軍情總局,軍情總局隸屬於內務府,專門負責調查中華帝國一切與軍隊有關的情報,包括國內跟國外。也就是說,不管禁衛軍還是國防軍,不管是正規軍還是非正規軍,都在軍情總局的監控之下。

    特別指出的是,所有監管部隊紀律的憲兵部隊,全歸軍情總局負責,至於軍法處,以後就只是一個軍隊內部的審判機構。

    也就是說,情報收集以及抓捕人犯的執行機構歸了軍情總局,軍法處就只是單純審案子跟關押犯人的軍法部門,從而把權力分散。不管軍法處還是軍情局,都是內務府的直屬平級單位。

    這就是帝國的三大秘密情報機構,在這其中,中央情報局的規模最大,權力也最大,可以協調其他情報部門,而且也只有中央情報局的人,有不經審判直接執法的權力,而且不受任何司法的約束,只能內部約束,其他的情報部門就多少都受到限制。

    像這次兵役法執行後的徵兵行動,由於既涉及到軍隊,又涉及到地方政務,是個很好的練手對象,所以是三大機構第一次的聯手監控。

    這一聯手,所有招兵點的情況全部都被情報人員秘密監視,因此那些收賄受惠的情況,也全部被查的一清二楚。

    最後,當這個情報放到李永吉跟前的時候,不但有詳細的貪腐人員名稱以及收賄受惠數目,甚至還有為什麼會如此的相關報告。

    按照中央情報局調查人員的說法,之所以現在這麼快發生招兵貪腐行為,主要跟兵役法中的義務兵選拔條件有關。

    中華帝國目前的正規軍與非正規軍幾乎都是李永吉一手帶出來的,在過去,由於正規軍基本都是募兵制,對兵員的要求有嚴格的框框限制,比如年齡、身高、視力、識字率等硬性指標,能全部達標的人並不算多,且那段招兵期間,李永吉在知識分子當中威望不高。富裕階層還沒轉過彎來,沒想過讓子女當兵,所以基本都是中下層子弟,所以還算相對公平。

    再後來,建了國,還劃分了正規軍跟非正規軍,但那都是後來人為劃分,主體還是原先的老部隊。

    比如禁衛軍就是原先的精武軍,國防軍則主要是當初收編的地方綠營兵,國民警衛隊更不用說。主體是那些建設兵團。

    這些人,全都是早期徵收的貧困子弟,而隨著李永吉的崛起,隨著軍人地位的提升,隨著這些正規軍與非正規軍的各項優待,隨著這些軍人以及軍人家屬在經濟水平跟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明顯改善。

    尤其是到了建國之後,大家發現很多退役軍人到了地方後就成了地方官,比如公安局長啊,鎮長、鄉長之類的。地位再次被拔高,反倒是舊知識分子跟舊官僚遭到打壓,這情況就引起了主流階層的注意,大家都開始把當兵看成是飛黃騰達。改變命運的一個途徑,甚至是比考什麼公務員考試還好的陞官途徑。

    到目前為止,帝國建立的時間已經比較長了,在中國任何一個明眼人都知道。中華帝國的基業已經牢不可破,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能夠挑戰帝國政府,因此主流富裕階層就不再觀望。開始紛紛希望在新朝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以保護自己的財富跟權勢。

    可是公務員考試跟內務員考試太繁瑣,也太複雜,所以參軍轉而從政,就是終南捷徑,也正因為如此,第一批正規軍名額,哪怕是義務兵呢,才這麼招人爭搶。

    整個擁軍參軍的社會風氣已經建立,輕易是不會變化的,所以情報局的人建議,如果只是單純的推倒重來,就算能制止一時,但不會有根本變化,終歸還是會先讓富裕階層得利,因此如果想要避免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像之前招募精武軍那樣,制定一些硬性條件。

    應該說,以前在募兵時代,因為有硬性條件限制還好一點,但是根據新頒布的兵役法,只要年滿十八歲的健康男性公民就可以,沒有各項條件限制,這就擴大了當兵資格,也為行賄開了方便之門。

    行賄之所以如此猖獗,也跟當兵資格太低有關。

    但是,如果重新搞一些限制,比如規定嚴格的身高、視力、體力,而且還要增加文考,也就是考察士兵的識字率,換言之,既然無法避免被優勢階層搶佔軍兵資源,那不如乾脆招收一批優秀士兵,這樣反倒更好一點。

    至於公平問題,這名情報員還建議,可以把硬性招兵條件中加一個成分指標,也就是給不同階層下不同的名額,比如年收入一百兩銀子的家庭一些名額,年收入不滿一百兩銀子的一些名額,等等等等,然後看階層下菜。

    最後,這個情報員還說,儘管義務兵只有三年兵,薪水也很少,但畢竟也佔用了不少國家財政,建議把義務兵徵召分為普招跟特招兩個情況。

    所謂普招,就是根據家庭成分來按比例徵召士兵,是不收錢,只看硬性條件。

    至於特招,那就是花錢買兵額了,換言之,就是你普通招兵進不去,可以花錢買一個義務兵的名額,送自己的孩子進去當兵。

    這人還算了一筆賬,說徵召五十萬義務兵,按照一個人平均每月二兩銀子的消耗來算,平均每人三年下來要花去72兩銀子,五十萬人三年就要花去3600萬兩銀子,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

    但如果這五十萬人中招三十萬普通徵兵,二十萬特招兵,那情況就不同。

    根據調查,第一批義務兵的當兵名額已經被炒到一個名額200兩銀子的價格了,就按照200兩銀子算,如果二十萬特招兵每個人都要繳納200兩銀子,那麼二十萬人,就可以繳納4000萬兩銀子,養五十萬義務兵還有盈餘不說,而且是一次性徵收,就算放銀行收利息,三年下來也不是個小數目了,何況政府可以拿這四千萬兩銀子做更多事情。

    「這個叫萬言的人到挺有意思,看起來更像是商人。」李永吉笑了笑,對沈世明道。「老沈,你覺得他這個提議怎麼樣?」

    「陛下,微臣覺得他的意見不錯。」沈世明點頭,「用了這個法子,我們就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招兵不但不虧錢,還賺錢。」

    「可你不覺得當兵居然要花錢,有些奇怪麼?」李永吉皺眉道,「而且,當義務兵的話。是沒有薪水可發的,算上消耗,平均每個人每個月只有兩元錢左右的費用,如果要上戰場,會多一點,但也多不了哪兒去。這麼一算,一個人當三年義務兵,只花72兩就夠了,200兩銀子買一個名額?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難道當兵真的有那麼多好處麼?」

    「陛下。在我中華帝國當兵,好處當然多了。」沈世明笑道,「實話說,咱們國朝初建。陛下又不用舊朝中人,這又是新科舉,又是新官制,很多人都不適應。

    我們也因為不用舊人。所以地方上人手不足,為了上令下達,我們就不得不把很多軍中退役官兵送到地方官的崗位上。

    再加上陛下您給士兵很高的待遇。軍人家屬也有很多優惠,我帝**連戰連捷,當兵不但有裡子,也有足夠的面子,因此在如今的國內,參軍已經是很吃香的事情了,大家也都以參軍當兵為榮。

    就算不為這些好處,單純有個軍人家屬的話,別人也不敢隨便欺負,所以那些人才搶破了頭去當兵,這也說明大家認可了陛下的統治,認可了當兵光榮的理念。

    因此,別說二百兩,就算三百兩一個名額,那些人也肯定會幹的。哎,當初我怎麼沒想到這點呢,竟然讓一個小傢伙想到了,失策,失策啊。」

    看見沈世明在那搖頭晃腦,李永吉笑了笑:「這個倒罷了,我只是擔心這麼做的話,會讓人不舒服,畢竟無論怎麼看,這花錢當兵,總感覺像走後門,似乎不太公平吧。」

    「陛下多慮了。」沈世明笑著道,「雖然這些人是特招當兵,不過當兵以後可都是一視同仁的,可不管你是花錢的還是沒花錢的,都是混編在一起,如果有誰吃不了苦,一樣可以通報批評,驅逐出軍隊的,一旦被驅逐,錢可是不退的。」

    「你啊,真是掉進錢眼裡了。」李永吉笑罵,「連軍隊也全看錢了。」

    「怎麼不看錢啊。」沈世明道,「這當兵就是花錢啊,這軍服飲食,還有槍支彈藥,哪一樣不要錢?沒錢又怎麼可能養得起兵?實際上,這服兵役麼,要按照古法,那都得自備武器,我們只負責飲食就行,現在這些全部我們負責,他們出一點錢又怎麼了?

    要我看,如果按照這個方法,乾脆徵召一百萬義務兵,五十萬是普通徵召,另外五十萬是特招,特招名額的話,就按照一個人二百兩銀子收,哎呀,這一下就能收一萬萬兩銀子,那可就發了啊。」

    「你想什麼呢。」李永吉立刻打擊他道,「二百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就算在我們直轄區,能一次性拿出這麼多銀子的,也到不了五十萬人吧。」

    「怎麼沒有。」沈世明笑道,「陛下您太小看民間的財富了。咱們的直轄區都是帝國的精華所在,而且在陛下治理的這兩年,風調雨順,物價低廉,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銀子也越來越多,如果讓他們出二百兩銀子買一個當兵的名額,應該還是很容易的。

    別的不說,就說這次招兵舞弊案吧,那可是五十萬招兵名額的,但幾乎每個當兵的都花了錢,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給了二百兩,但已經從側面說明,民間還是有不少有錢人的。」

    「這倒也是,不過呢,一次徵召一百萬人,這樣會傷及民力吧。」

    「不會的陛下。」沈世明道,「根據統計,我們的高產作物產量優勢明顯,加上我們還進口大量的糧食,糧價已經是歷年最低,如果今年再豐收,那恐怕很多小門小戶的種糧農民都要虧本,以後要麼改種其他經濟作物,要麼改做別的,比如進城務工。相比務工,當兵顯然是個更好的出路,所以對貧民來說,少五十萬人,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至於那些花錢買名額的人。他們既然能拿出二百兩銀子,自然更不擔心少一個勞動力的問題了,您說是不是?」

    「這樣啊。」李永吉皺眉想了想,「可如果徵召一百萬人,管理成本都要上去,一個人就不只是二兩銀子了。」

    「沒關係的陛下。」沈世明笑道,「首先這一百萬人的花費是分三年一點一點支付的,而特招費則是一次性徵收,三年的差額,這一萬萬兩銀子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賺的不是一點半點。

    其次,這一百萬人可都是國防軍,要分佈各地駐紮的,而根據規定,國防軍駐紮在自治省的時候,是要吃當地財政的,我們正好可以把兵馬壓到其他自治省份,既可以更強有力的震懾這些地方,又能減少我們一半的財政壓力。這樣一來,那可就是大賺特賺啊。」

    「這樣啊……」李永吉摸了摸下巴,開始沉思起這件事的得失起來。

    毫無疑問,增加一個花錢的特招名額。的確可以緩解財政壓力,而且徵召的部隊是派去其他地方駐紮,也的確能夠起到震懾地方的作用,而且地方還要負擔一半軍費。也能更大的削弱地方。

    但是,這樣做也有隱患,那就是一旦開了花錢當兵的口子。會不會讓開了部隊貪腐的閘門呢?

    畢竟沈世明可是說了,如果是一個人二百兩銀子,五十萬人就是一萬萬兩銀子啊,這麼大筆錢,以這個時代的個人素質,一旦開始徵收,要想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

    很有可能政府下達徵收一萬萬兩的指標,但實際到了地方的招兵點,卻可以私自收到更多的錢。

    比如說,在二百兩銀子的基礎上提高價格,哪怕只高個一兩二兩,比如二百零一兩,這也不是個小數目了。

    這些幾兩幾兩的小回扣是很難發覺的,就算派了情報人員監視,也不可能完全杜絕。

    更何況,第一次是因為他們沒防備,手法粗糙了點,但要是他們有了防備,他們畢竟人多,自己的情報人員卻數目有限,不可能全部杜絕**的。

    「陛下!」看到李永吉還在思考,沈世明連忙道,「前面說的只是眼前利益,實際上一百萬人的吃喝拉撒,還有槍支彈藥,這都是不小的支出,這筆巨大支出可以帶動很多相關產業,比如刺激我們的軍火生產以及服裝鞋帽之類的,刺激農業生產等等,總起來說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啊。」

    「嗯,不錯,說的對,不能因噎廢食。」李永吉點點頭。

    的確,雖然不開口子能減少**的發生,不過在這個民智未開的時代,不可能完全杜絕這種情況,所以與其渴求細節上的貪腐,不如從更高角度上權衡利弊,只要利大於弊,就可以這麼做。

    反正這只是徵召問題,一旦進入軍隊,有嚴格的紀律跟軍法,只要戰鬥力不落,思想上也能夠完全忠於自己,那就足夠了。

    「那好,就按照你說的先試一試吧,不行再說。」

    「謝陛下恩准。」

    「那麼,這次招兵舞弊案,你打算怎麼辦呢?」

    「陛下,微臣是這麼想的。」沈世明道,「前面的招兵全都不算,全部推倒重來。對犯事的官員,全部抓起來,該定罪的定罪,該抄家的抄家,務必體現出國法的尊嚴,顯示出陛下推行廉政的精神,同時還能把之前收取的賄賂都收歸國庫,一舉多得。

    不過呢,對於那些花錢買名額的士兵跟家人,我們可以網開一面,可以把罪責都推到那些犯罪官員身上,給他們一個重新競爭當兵的機會,並不歧視。

    換言之,他們可以競爭普通名額,也可以重新爭取擴招名額,總之不管如何,我們都不吃虧,您說是不是?」

    「嗯嗯,不錯不錯。」李永吉點點頭,「我看行,就這麼做吧。」(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