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吉是真心要成立一所大學,也是真心希望這三尊大牛去當老師做學問,好好的教書育人,教導基礎知識,而不是提前把他們弄進什麼軍械所當普通的技術工人。
沒錯,李永吉的確也想搞工業開工廠,也的確需要很多技術人才,但說句實話,李永吉有另外一個世界的完整技術資料與完整設備做後盾,要想開辦工業的話,如果只是單純的開工生產,只要這邊的普通工匠就可以照貓畫虎的做到。
要知道,這時期的工匠階層,比如泥瓦匠,鐵匠,木工等,他們雖然社會地位比較低,但通常是代代相傳,大多數從小開始子承父業,正因為從小就開始鑽研,所以無論是手藝還是識字率,都是相當不錯的。
等那些人長大了,所具備的知識量以及知識面雖然不如後世的中學生,但如果只看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專業領域的話,按照李永吉的看法,起碼可以達到現代初中生甚至中專生的水準。而且他們創造力或許還不行,但因為心無旁騖,對新知識的吸收能力特別強,學習速度遠不是現代中學生能比的,因此,讓他們按照完整的圖文並茂的全彩頁技術資料,用跟技術資料完全對應的相關設備,搞出一些工廠根本不是難事兒。
事實上,就在李永吉在無錫搞軍政府的時候,他就悄然的通過筆試,把自己軍中的各種手藝公認比較好的工匠聚集起來,又在無錫本地用筆試以及推薦的方法招募了一批手藝高超、年齡不大、識字率也比較高的工匠。這批各類型的工匠人數達三千人,然後李永吉就把這三千人的工匠群,組建了一個技術裝備部,他們的任務,就是在規定的地區認真研讀李永吉提供的技術資料,並用李永吉提供的設備跟原材料,在現實中復原技術資料中的生產流程。
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無錫的新工業區興辦了許多工廠,比如一座5000kw的小型水力發電廠,一座現代繅絲廠,一座現代綢緞廠,一座現代染織廠,一座現代化食品加工廠,一座現代木工廠,一座現代陶瓷廠,一座現代玻璃廠,一座現代的燒窯廠。現代水泥廠等等。
簡單說,這些技術裝備部的人,大多數人並沒有研究透這些設備的原理,但只是按照說明書把設備安裝起來並進行一定的調試,然後按照說明書裡的生產流程,把原材料加工出來,那還是可以的。
當然,投產速度之所以能這麼快,也跟李永吉給他們的設備大都是自動化程度相當高有關。幾乎全都是電腦控制,只要設置好程序,把設備按照要求安裝到位,就可以自動運行。這大大減少了人工的干預。
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李永吉要盡快出產品,好擴大出口,先利用自己的金手指換快錢。順便更好的利用本地區的資源。
也就是說,李永吉的方法是先用先進的設備把生產搞起來,然後再慢慢建設技術學校。進口初級的設備,慢慢從頭玩技術積累,他走的這個路子,還是現代中國搞的那一套。另一個時空的天朝就是先引進先進技術,把先進生產線先搞出來,回頭再找人從頭開始研發,並最終到達先進生產線的階段。
到目前為止,這些工廠已經開始陸續出產高質量的產品了,比如各種高檔絲綢,各種高檔骨質瓷,各種玻璃器皿,各種食用油,各種脫殼米以及各種麵粉,還有紅磚、水泥等建築材料。
一開始,這些工廠的產能還沒爆發出來,實際上就算現在也沒徹底爆發出來,但直到八月初,也就是青浦軍校剛建立的時候,這些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由於質量過硬,產量巨大,價格又相對廉價,再次掀起了一場搶購風暴,基本都是供不應求,出廠銷售額已經達到兩百萬兩白銀,毛利潤高達一百五十萬兩白銀!
沒錯,的確是銷售額兩百萬兩白銀,毛利潤一百五十萬兩,這沒有算錯,而且嚴格說來,這只是一個月的銷售額。
之所以銷售額這麼高,倒不是產量多高,完全是因為這些產品質量太好,全部都是當奢侈品賣的。
比如說綢緞吧,用現代機器繅出的絲,成品率相當高,絲絲均勻,粗細一致,跟手工繅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提高質量的同時,大大減少了浪費;同樣的,用這種粗細均勻,質量相當好的絲線,經過現代工藝的漂染上色,再利用微電腦控制的現代織機弄出來的絲綢,不但質量更好,而且還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電腦繡花。
也就是說,你想要什麼顏色,就有什麼顏色,想要什麼花色,就有什麼花色,而且都是實實在在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上去的,跟畫上去的是兩碼事。
這些絲綢提前在絲線階段就用了現代漂染技術,漂染用的都是合成染料,不但價格更便宜,而且色彩更鮮艷,色牢度更高,輕易不掉色,哪怕是在歐美等地,這樣的技術也還沒出現,甚至某些亮色的顏色,比如亮黃色,比如淺粉色,淡紫色等,在歐洲也是相當流行並喜愛的高檔奢侈色彩。
另外,其他用了現代數碼控溫爐以及現代選料工藝製作的陶瓷製品,用了現代工藝跟設備生產的各種玻璃製品,全都可以算作奢侈品,別說本地人看到後走不動道,就連外國人也是一看到這些就瘋了。
因為李永吉更偏向走外銷,所以這些產品有八成是直接賣給了洋人,其中美國人買的最多,其次是法國人,最後才是英國人。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是美國人特有錢,而是美國商人的船比較多,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一下子賣給了李永吉三條飛剪船,而且還算上了訂購軍艦的費用。
至於英國人跟法國人,也想這麼搞來著,可惜他們目前還能用的武裝商船要不就是加入了上次的英法聯合艦隊,結果被一鍋炸。要麼就是被提前徵用,拿去封鎖長江口岸,運載物資並對付清軍,根本沒有多餘的船拿來賣,只能真金白銀的拿錢出來。
可以這麼說,正因為這些工業品的產能與銷售額,才讓李永吉真正下決心大肆擴張軍隊,並開始大肆擴招農民工,否則如果還靠之前的那種純粹收購名貴玉石的方法,李永吉還真不一定敢下決心這麼快就進行擴軍行動。
也就是說。李永吉之前忽悠王韜的那番話,雖然水分很大,但他每個月養兵跟養農民工的錢,的確也是數額不小,每個月花三百萬兩銀子那是絕對誇張了,但一個月花一百萬兩銀子還是靠譜的。
只不過呢,由於消費大都是內部流通,其中都經過中信錢莊,特別是其中的消費大戶。那六萬精武軍主力,基本都是在軍營中與世隔絕,吃穿住用行由部隊全包,所以這一百多萬兩銀子大都是紙面數據。也就是說真正花出去的是中信錢莊開出去的銀票跟軍票。
因此這筆錢看起來數量很多,其實大都是自家印的紙片,是靠精武軍以及李永吉的個人信用,還有那些旗下商號的信用在維持。銷售對像目前也主要集中在那些與精武軍有關的商戶、關係戶還有軍人、農民工中間,並因為這個團體的消費巨大,進而引發其他人也爭相用真金白銀去購入這種精武軍的紙幣軍票。所以理論上來說,只要李永吉以及精武軍的信用不倒,這錢他是要多少有多少,一旦缺錢了,大不了多印一些就是了。
而且中信錢莊不但自己印刷紙幣,倒騰純銅跟私鑄銅錢銀洋的行為也一直就沒斷過,還以次充好,開始鑄造劣質銅錢與低含銀量的銀元,並用這些東西去換購外地的銀錠跟黃金,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也越來越喪心病狂,利潤自然也越來越高。
再加上跟李秀成的糧食交易額逐漸上漲,這一切算起來,李永吉最近不算他自己賬面上那些利潤超高的時空交易品,光其他的正常收入,一個月能收入四百多萬兩白銀,養那支部隊,根本是小菜一碟。
總之,說了這麼多,意思其實就一個,那就是有了現代技術跟現代設備,哪怕是用一些初中水平的工匠,也可以在十九世紀完美的複製出來,起碼可以順利的投產,不但輕工業如此,以後像鋼鐵工業,煤化工,鹽化工等重工業,也不會太難做,所以根本用不上李善蘭這樣的大牛,或者說,把他們放在這種重複建設上面,純粹是浪費資源。
在完整技術資料的基礎上,簡單的學習跟重複建設容易,但如果要完整的吃透,要從原理上明白為何如此,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這必須加強基礎科學的教育,特別是數學教育。
數學是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什麼物理化學自然生物的,都要用到數學,一個國家如果數學不行,那她的基礎科學就不牢靠,而沒有強大的基礎科學做支撐,那別說沒有所謂創新能力,甚至連複製與山寨能力都大打折扣。
一些應用科技可以直接照抄李永吉弄來的現代技術,但要想真正自己學會這一套,要想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現代工農業體系,建立起自己的現代化教育機制,必須要從頭開始學,必須要先加強數學教育以及基礎物理與化學的研究,換言之,就是必須加強基礎科學的學習與研究。
李善蘭、華衡芳還有徐壽這幾個人,最讓李永吉看重的,不是他們的動手能力,而是他們在數理化方面的理論知識,特別是一專多能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雖然都各有擅長,卻都同時精通數學、物理以及化學等基礎科學知識,有很扎實的基礎科學功底,而且是基礎科學中最重要的理論功底。
李永吉親自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師,他很清楚這裡面的門道,那就是老師照讀課本容易,但學生們學習知識不是光看課本就行,還得自己去做題,在做題中加深理解,讓課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而做題,特別是數學題的時候,如果老師的水平不夠。就無法迅速提高大多數學生的能力,只能期待其中有一些天才,能靠著已知的資料自己去領悟。
很顯然,靠天才自我領悟,這顯然效率太低,所以就需要一些數學玩的好的人去教他們,讓學生把基礎學科學的更紮實一點,以便於盡快成才。
因此,李永吉說出做學問就是興邦救國,是一點也沒摻雜水分的。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的確如此,一個國家真正的脊樑,就是那些真正懂得現代科學知識的知識分子,而要想讓一個國家真正走向科教興國之路,絕對不是照抄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而是先沉下心來把基本功學好,也就是把自己的基礎科學研究紮實,研究透徹。然後才能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去向更高領域攀登。
比如另一個時空的後世美帝,世人都羨慕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卻不知道他的創新能力是建立在他們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上。特別是數學研究上。全世界最聰明的數學家,有超過一半都在美國,而世界最著名的數學獎,也在美國。由此可以看出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當然,現在是晚清時期,社會情況不同。真正肯開眼看世界,真正肯潛下心研究基礎科學的人還很少,甚比清末還差的遠,所以這種偏向數理化的大學就算建設起來,估計前期也很難吸引到多少讀書人過來學。
不過本來李永吉也沒指望那些頑固的讀書人,何況以這個國家目前的教育機制,讀書越多,腦袋越僵化,過來理工科大學學習未必是好事,因此從一開始,李永吉就把目標對準那些精武軍的官兵親屬、工匠親屬,甚至是小商人子弟。
李永吉想過了,以後這個理工科大學,可以先建在青浦縣,就掛在精武軍名下,也要給學生許多很好的待遇,並把入學讀書看成是加入精武軍的庇護體系,可以免納官府錢糧,搞成像青浦軍校一樣的軍屬學校。
換言之,對這種高等級的學府,李永吉不想搞強行入學,而是用利益勾引的方法,讓這些腦子靈活的人自己心甘情願的來學習,這樣的大學必須奉行嚴進嚴出的策略,必須要能教育出合格的人才,絕對不能成為無聊人士混日子的樂園。
初始階段,這樣的大學無論師生要全部是中國人,學習資料也要進行層層加密,不到一定等級,不許借閱相關資料,搞的好像武功秘籍一樣。等以後自己的底氣更硬,教育體制更完善以後,就可以引入外援,讓老外也加入進來,這樣才能真正的打造出真正的國際性大學,當然,那都是後話了。
總之,對於李永吉有志於建設大學教書育人的想法,李善蘭等人都相當滿意,因為對他們來說,雖然自己動手搞工業也不是不行,但他們最擅長的還是理論研究,而且對機械這些東西的興趣雖然濃厚,卻更希望能教導學生,把自己的知識傳授下去,而不是像工匠一樣整天一身油膩的親自搗鼓機器。
現在,當李永吉告訴他們,你們不用去當工匠,只需要當老師去教學生,而且我還會給你們更多的書籍,更多的知識,更完善的實驗室,更好的待遇,比如給你們配備的房子、馬車、僕人等等……總之,一個科研工作者跟教育工作者夢寐以求的一切,李永吉都給你們提前準備好,就條件而言,哪怕是西方的科學工作者跟教育者,也不能跟他們相比了。
當然這一切因為還沒有落實,所以李善蘭等人還沒意識到他們會得到什麼,但只憑李永吉重視教育以及尊重他們的表現,他們就相當滿意了,哪怕他們覺得李永吉年齡太小,生活也太奢侈,但這些小節也就不怎麼在意了。
應付好了這幾個科學大牛,讓他們吃好喝好再下去休息之後,李永吉這才有功夫應付跟他們同來的那幾個洋人。
這幾個洋人全都是美國人,有傳教士,有商人,也有退役軍人,那三艘飛剪船的船長也在其中,而領頭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李永吉的老朋友霍華德。
霍華德原先是美國駐虹口租界的領事代辦,不過因為最近他代表美國商人跟李永吉談妥了許多大買賣,特別是在用飛剪船換李氏集團高檔物資的活動中相當給力,如今已經被提升為正式的虹口區美租界領事。
霍華德最近跟李永吉走的很近,跟李永吉聊天的時候,已經或許正因為如此,儘管李永吉耽擱了許久才接見霍華德,而且還沒跟他們一起吃飯,但霍華德一點也不在意,一見面就行了個脫帽禮,並綻放出最熱情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