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鐵血兵魂

第三卷 鋼刀淬火 第二百零二章 見證軍魂 文 / 兄弟聯盟

    第二百零二章見證軍魂

    龍雲的話贏得了大家的熱烈鼓掌,這是龍雲的一貫訓練風格,他要求戰士把在部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當成戰鬥,這在整個偵察連的戰士來說早已經習慣了,但是今天在神仙灣的戰友們看來,很受感觸。

    馬連長深有感觸地說道:「龍連長剛才給咱們也上了一課!咱們想的,跟偵察連的兄弟們也是一樣的!榮譽責任,家國天下。從1956年哨卡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半個世紀過去了,一代又一代神仙灣戍邊人,忘記了缺氧、忘記了病痛、忘記了歲月、忘記了家人,甚至忘記了生死,但衛國戍邊的使命、責任,卻始終牢記於心。咱們守衛著祖國的大門,不管這扇門是建在山下,還是立在天邊,作為祖國的守門人,我們時刻也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為了這個責任,哪怕這扇大門立在刀山火海,咱們也得睜大了眼睛矗立!」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馬連長的這段話,要是在平時聽起來,似乎是在唱高調一樣,可是今天說在這海拔5380米的天下第一哨上,卻是那樣的實實在在,那樣地慷慨激昂!

    20分鐘後,劉排長組織大家活動。戰士們圍坐一圈,唱歌、跳舞。歌聲、掌聲、歡笑聲響徹雲霄。

    12時30分,連長馬春林組織戰術演練。隨著急促的哨笛聲響起,各班按戰鬥編組,迅速判斷敵情,分頭向高高的山頭發起進攻,動作迅猛快捷。劉排長提醒鍾國龍,不要急跑,小心摔倒。鍾國龍沒聽勸阻,學著旁邊戰友的樣,提槍弓腰,沒跑兩步,小腿打戰,蹲在地上嘔吐起來。5分鐘後,戰士們攻下陣地,站在山頭吼叫。

    神仙灣班長王紀明拉著鍾國龍說:「每天我們都要衝陣地、鑽山頭,痛快極了。不用害怕高原反應,這東西就跟個影子似的時刻跟著你,你注意它了,它永遠是陰影,你要是不在意它,你眼前就永遠是光明!不能衝鋒陷陣,那還叫神仙灣的兵嗎?」

    「嘿嘿!你這段話還挺有哲理的呢!」鍾國龍感歎道。

    王紀明不好意思地笑道:「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我們一排長說的!他叫李行真。」

    「一排長?是哪個?怎麼沒見到他?」鍾國龍奇怪地問。

    王紀明的眼神頓時暗下來,低下頭,狠狠地將一個雪疙瘩踢了出去,沉重地說道:「他已經犧牲了!去年冬天他帶著三班的幾個戰士巡邏,在最高的5600米的點位上,忽然一陣大風向他們刮了過去,對面就是外國的國土,一排長讓戰士們趕緊撤下去,他自己卻來不及了,只好死死地靠住界碑,楞是沒有讓自己越過國境一步,等大風刮過去,三個戰士活了下來,一排長被風雪釘在了界碑上,整個人已經僵了!」

    王紀明痛苦地流下了眼淚,抽搐地說道:「一排長在神仙灣當兵四年,一次也沒回過家,家裡的女朋友嫁了別人,他表面上跟沒事人似的,晚上自己躲在被窩裡哭。犧牲前一天晚上他還跟我說,他爹又托人給她介紹了一個,等過了年要回去相親呢!誰想到……」

    鍾國龍愣愣地站在旁邊,眼圈也濕潤了,來神仙灣的這兩天,他聽到的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每個故事都帶給他了無限的震撼,他感覺到,神仙灣的戰士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和忠誠!和他們比起來,自己平時訓練的艱苦似乎根本算不了什麼,而他與這些邊防戰士的差距,還很大很大,此刻他十分理解王紀明失去戰友的痛苦,他甚至在想:假如有一天也有戰友離我而去,我會怎樣呢?

    神仙灣平凡的一天在時刻的不平凡中度過著,下午兩點三十分,連隊巡邏隊赴海拔5600多米的點位巡邏,參加巡邏的偵察連戰士分兩批,全副武裝登上巡邏車。被譽為「生命方舟」的多功能巡邏車前兩年配發哨所,車內集供氧、通信、監控設施於一體,信息化技術含量高。帶隊的馬連長告訴龍雲,連隊巡邏點位都在海拔5600米以上的山脊上,遇到大風大雪,巡邏車到不了點位,戰友們徒步也要堅持到點。

    17時30分,巡邏車在一片冰湖邊停下來。前面已經沒有路了,戰士們跳下車,踏著沒膝的雪,背著槍支、電台一步一步走向點位。鍾國龍和劉強艱難地挪動著雙腿,忍受不住缺氧的疼痛,打開氧氣袋吸氧,而巡邏戰友們竟沒一人吸。有時在幹部的再三叮囑下,戰友才吸幾口。班長熊濤說:「必須把缺氧扛住,不能天天背著氧氣袋巡邏。」

    10時20分,大家終於爬上海拔5600多米的點位。鍾國龍和劉強等人,此時已經沒有一點力氣了,大家靠在一起,感覺寒風像冰刀一樣刺進全身的每個縫隙,整個身體好像直接暴露在冰雪中一樣,身上厚厚的軍大衣此刻彷彿發揮不了任何的保暖作用一樣,最難受的還是缺氧,一路上大家吐掉了胃裡所有的東西,還是感覺天旋地轉,腦袋彷彿已經不是自己的了,睜開眼睛,滿眼都沒了光亮一般,只好抱著氧氣袋吸起來,而此時神仙灣的戰友們卻顧不上休息,迅速潛伏觀察,檢跡現地。一直忙到晚上21時30分,大家才趕回哨所。

    神仙灣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明天一早他們就要下山,再經過長途跋涉,與張國正帶領的其他人員在兵站匯合,回到威猛雄師團的駐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