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家鐵匠鋪子,李爽給畫出了幾個圖,讓他們按圖紙用第一家鋪子生產的鐵皮製造爐子,煙筒,水桶等物。這種火爐,李爽前世自小冬天取暖,燒水都用的。只是讓李爽納悶的是,現在還沒找到窯爐來,還沒法生產前世的那種耐火爐膽,就只能教鐵匠用黃,和上頭髮,麥殼糊成爐膽說是了。
鐵匠不明白做這火爐和煙筒有什麼用,李爽卻吩咐他安尺寸做就是了,做出來的成品,隔壁的店舖自然會全部收購。冬天快來了,做出這些爐子後,李爽就等著那煤礦能夠順利開採,再按前世的樣子,發明出蜂窩煤來。
第三家鐵匠鋪子,李爽教的卻是炒鋼和新式焠火的方法,並拿出了幾樣自己在韓家莊園打造的工具做為樣品。時間不夠,也只能給這些手藝人們講講大致的辦法,他們做出來的東西會成什麼樣子,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
搜羅到的遼東饑民中有幾個原來開過馬車作坊的,李爽就把木匠作坊交給了他們。仔細問了他們製作馬車的工序後才知道,古人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笨。車輪不是直接鋸上一段圓木,再修整成完整的圓的,而是把手臂粗的桑木或柞木,採伐後趁濕的時候在火上邊烤邊彎成一節節的弧形來,再把一個個弧開鑲在一起,湊成一個完整的圓形,裡邊加上條輻,外邊再用樹皮或者籐條加上箍。這樣拼出來的車輪,就不怕直接用圓木製作出來的那樣動不動就開裂了。
在現有的條件下,這樣製作車輪的方法已經算是很先進了。但製作起來也同樣煩瑣,那一節節彎出來的弧開未必就會那麼標準,拼湊出來的車輪也就不會很圓的。李爽想了想就建議他們把那製作車輪的什麼桑木,或別的木頭趁濕的時候剖成薄的木板來,箍在標準的圓木上,再一層層的用樹膠粘在一起,每粘一層,把上一層的接口錯開,並且各層可以選擇不同的木質來製造,這樣做出來的車輪不但很圓,由於沒有原來一段一段小弧開那樣的直接接口,就會更結實了。
至於車軸,他讓第三家鐵匠鋪子用好鋼打造出大小不同的鋼管來套在一起,內外再加上環扣,就不怕車軸脫落了,然後在兩層鋼管間抹上牛油,外邊再墊上小塊的墊布,不但能防止牛油因車軸轉動發熱後流出來,也能擋住外邊的灰塵進去。他前世隨處可見的滾珠軸承以現有的技術是造不出來的,但這種車軸肯定比現有的直接鐵棒在鐵碗上摩擦要好上很多了。
參考現有的馬車,李爽再設計了幾種車輛的樣式,交給新任的店主,就讓他按要求製造就是了。這些製造馬車的店主夥計都是內行,就李爽交給他們的新的製造車輪的方法一講出來,大家都頓時眼睛一亮。用薄木板粘貼車輪的辦法一點都不難,比他們用那一節節的小弧開木條拼湊要簡易的多,但這種新車輪的辦法,製造出來的輪子,這些內行一聽,就明白要比以前他們作的要堅固和標準了不知道多少倍。
更何況李爽讓鐵匠製造的這車軸又解決了以前車軸容易發熱損壞和鑽進泥土沙粒的大問題,潤滑程度也比舊有的車軸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來。李爽一把方法講完,不但店主,就連夥計都信誓旦旦地說保證十天就能造出新的車輛來,還力邀李爽能留下來,見到了造出來的新車再走。
至於竹器店,李爽沒什麼要求,就讓他們不但自己編製李爽要求的幾種竹筐,還要去鄉下大量訂製,收購竹筐,至少要在一個月內收回來五萬個竹筐來。
到了李爽最為關心的釀酒作坊,先讓店主倒上些酒來嘗了嘗,卻沒想到李爽自己還沒來得急喝,就讓一直粘著自己的跟屁蟲耶律沃燕給喝了,還用舌頭舔了舔剛喝過酒的嘴唇,叫了兩聲好酒,逗得眾人都笑了。
李爽又讓羅青漢嘗了一碗,問他怎麼樣,羅青漢也同樣說是好酒。李爽到這世界來後,因為年齡小,還沒嘗過酒,聽兩人說是好酒,端起來聞了聞,純香的糧食味,的確比他前世的那些勾兌酒要好聞的多。只是嘗了嘗,就不是那麼好的感覺了,這酒不但看著混濁,喝起來也有此事酸,後味還有些苦,酒味也很淡,最多也就二十度左右。
李爽問了問店家釀造過程,並象領導視察一樣去曲房和酒房參觀了一翻,發現主人家釀酒的過程以及酒麴,原料都沒問題,就是少了兩道工序。一是釀酒的原料大麥和糯米在拌料前沒有蒸煮,沒殺死原有的雜菌不說,生料直接發酵,糖份也減少了很多,會降低出酒率的。另外就是少了個重要的蒸餾工序,酒精度上不去不說,裡邊的雜質還帶著甘味,影響了口感。
李爽憑記憶畫出了前世參觀過的私人小酒作坊的圖紙來,告訴了作坊主拌料前蒸煮和後期蒸餾,掐頭去尾的重要性,並讓除小麥和糯米外,再加上高粱,花生殼,少量的豆渣作為輔料。至於具體怎麼作,李爽前世也沒有釀過酒,只不過去小酒廠參觀過一次罷了,就讓店主慢慢摸索去吧。
醋坊也一樣,李爽前世沒釀過醋,只是去看了看,給店主了些建議。那幾家門麵店鋪,李爽更是沒工夫去直接指導,只讓孟學農選出幾個小掌櫃來,讓每家給上二十貫本錢,讓他們自己去瞅適合經營什麼就自主經營就是了。
當然孟家人口較多,家中弟子又很多人跟著自己辦事,家中用度自然不少,李爽現在也沒多少線給他們貼補,就順手教了孟家幾位摧臘汁,打肉夾饃,炸油條,鍋帖還有牛羊肉泡饃的小手段來。特別是那製作臘汁醬肉的調料,是李爽開出的獨一配方,別家絕無模仿山寨的可能。憑孟家人的勤勞和精明,就憑這臘汁肉和獨一無二的肉夾饃,也能全家人暫時吃用不愁的。
最早傳授烤肉餅的那家母女人太老實,李爽終是不太放心,就讓人把她們母女接到這南街來,讓以後緊挨著孟家開個小攤,萬一有什麼事情,也好有個照應。
這兩天來李爽是馬不停蹄,就給這些人講解新辦法就講得口乾舌燥。兩天時間很快過去,薊州的事情也大致安排得差不多了,明天一早就要回燕京,也不知道燕京等著自己的又會是什麼。——————————————————————————————————
拼老命了,打算24小時內四更,大家還不支持麼,收藏呢,票票呢,評論呢,都砸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