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甲午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三章 北地風雲(四) 文 / 麵條2008

    北中國的這一場風潮湧動。讓光緒二十二年的這斤小夏天變」二的混亂和喧囂。各色目光都在有意無意中,投向了這場波濤漩渦的中心津門,而背後各種政治勢力間的暗流洶湧,夾雜著各種曖昧心思,更是讓整個北中國的局勢變的愈發的撲朔迷離。

    此時在旅順,光緒正帶著軍機大臣李鴻章、孫毓漢以及陳卓、袁世凱等人視察於年初修緩一新的旅順軍港。並特意邀請了各國公使一同檢閱網,才重建的北洋艦隊。

    對於在北地隱然已經有野火燎原之勢的香教拳民,光緒其實並非一無所知,只是從一開始就不太放在上。

    在他的潛意識中,歷史上義和拳這些人的勢力達到頂峰,怎麼也要在庚子年前後,現在不過是露出點苗頭出來,心中未嘗沒有在政治上的一番考量,利用國內對於洋人的敵視情緒向西方各國施壓,為大清在外交博弈上爭取一些談判的籌碼。

    當然,這其中的分寸和尺度就相當講究了。等到時機成熟,義和拳的問題也必須加以解決,像歷史上庚子之變這樣盲目和愚蠢的事情,是絕不允許再次發生的。

    不過光緒壓根沒有想到的是,恰恰正是這種潛意識中的觀望態度,讓他對這場風潮湧動的判斷出現了偏差,他沒有想到義和拳這股風潮會提前幾年到來,而其中的原因正是他著力推行新政的若干舉措,激化了國內日益嚴峻的矛盾衝突。

    自從去年朝廷與西方各國相繼簽訂了開發通商口岸,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後,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對於大清傳統的自然經濟的衝擊可想而知。商品經濟的逐步發展,必然造成大量小農經濟破產,傳統社會綱紀解體,失去田地的貧苦農民和破產的手工業者越來越多,積聚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尖銳,洋人、教會,教堂乃至於洋貨,通通都成為下層貧民仇恨的對象。

    對於這樣一樣局面,光緒也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越是社會的轉型時明,各種經濟政治矛盾就越尖銳。他不是神仙,也不可能把所有社會矛盾圓滿的解決,換句話說,這同樣也是這個國家在追趕西方腳步的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光緒現在推行的新政,其實無非是兩條,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去打造一支近代國防軍隊,以保證這個貧弱的國家在西方列強的虎視下,有起碼自保的資本。再就是借鑒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殖產興業政策,培育民族資本,推行工商興國。這樣一來小民的利益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被衝擊被犧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個老大帝再帶的賬太深了,沒有什麼兩全其美一勞永逸的道路可走。

    只是,這種社會矛盾會在新政僅僅推行不到兩年的時間便迅速尖銳和惡化,卻是光緒始料未及的。由於山東巡撫毓賢極端仇視洋人,對山東境內的拳民故意放縱,給朝廷的奏報通常是報喜不報憂,直隸總督袁世凱出於其他的考慮,在奏報中也往往避重就輕,使得光緒對於北中國風潮湧動局面的把握並不太準確。朝廷沒有能夠正確判斷形勢做出應對。才出現了今日這樣一番局面。

    當然,軍情處設立在北地的情報網絡,也陸續上報了若干北地風潮的情報,然而在光緒二十二年的這個夏天,光緒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北洋艦隊的重建上面,對於案頭擺放的北地的相關情報,也多少有些忽略。

    尤其是來到旅順的這些日子裡,光緒每日都忙於帶著李鴻章、孫,毓漢、陳卓和袁世凱等人,視察重建後的旅順軍港,根本沒有精力顧及其他的事情,乃至於每一處炮台。每一個倉庫都要親自查看,畢竟北洋艦隊慘敗的教刮太慘痛了,當初北洋上下的暮氣讓光緒絲毫不敢掉以輕。

    由於甲午一戰時,刑天領軍長途奔襲旅順,奪回了這個遠東第一軍港。沒有出現歷史上日軍撤離旅順時。將軍港內的設施破壞拆除一空的局面。甲午過後,旅順軍港的重建也進行的比較順利,船塢、碼頭、營房、炮台等修絡一新,當初的水師學堂也按照光緒的旨意,在原有基礎上面進一步擴大了規模,還特別聘請了英國海軍軍官擔任教員,並建立了所有海軍軍官和士兵定期進行輪的制度。

    特別是看到去年從英國訂購的兩首新式軍艦,正是加入北洋艦隊後。這些天一直面色沉鬱的光緒。也露出了淡淡的喜悅神情。

    「皇上請看,這兩艘軍艦都是仿照英國皇家橡樹號設計建造的,艦長咐3米,寬巫曠米,吃水深8刀米。主機動力口凶衛匹馬力,排水量粥。屯,最高航速每小時出節,實際作戰時可達到侶節。艦載武器裝備有蚓毫米口徑主炮口門」口毫米口徑火炮2門及大量中小口徑火炮等,其作戰實力已經超過日本的吉野號

    北洋艦隊代理司令劉步蟾站在光緒身邊,指著軍港內的兩艘新式軍艦神采飛揚的解說道。

    這兩艘新式軍艦原本是美國向英國訂購的,於前年5月便開始動工,但是後來不知為何卻招致了美國國內的反對,獲悉這一消息後,光緒便請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出面進行斡旋,通過英國公使歐格訥將這兩艘軍艦轉而由大清購買。此刻望著眼前這兩艘嶄新的軍艦,和身邊劉步蟾有些自得的表情,光緒臉色的笑意轉瞬即逝,看了一眼身邊的劉步蟾說道。

    「知道聯為何要給這兩艘軍艦取名為致遠號和經遠號嗎?」

    劉步蟾頓時挺直了胸膛,神情肅然的回答道,量卜將眾兩艘軍艦分別命名為致遠號和經遠號,乃是要盾永不忘甲午之恥!

    「記住甲午之恥只是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要明白,北洋艦認為什麼會敗於日本人之手,我們到底敗在何處?軍艦再好,終歸是要靠人去駕駛作戰的!」。

    光緒目光如電的掃向劉步蟾,眉宇間的凝重越發深沉。

    對身邊這個當初北洋艦隊右翼總兵,如今施行軍制改革後,以致遠艦艦長暫時代理北洋艦隊司令的劉步蟾。光緒心中其實頗為不然。

    拋開個人能力不談,當初就是這個劉毒蟾,在北洋海軍中結黨傾軋排斥異己,不僅利用升旗事件趕走了頗有能力的北洋海軍總查英**官琅威理,更是一手架空了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使其孤寄群閱人之上。遂為閱黨所制,北洋艦隊也徹底被以劉步蟾為首的福建籍軍官小團體所控制,後來北洋艦隊軍紀**暮氣深重的很大原因即在於此。

    這也是光緒在甲午後斷然決定讓刑天留學英國的主要原因,打破閩人對於北洋艦隊的控制是一方面,以劉步蟾如此胸襟氣魄,實在不足以指揮重建後的北洋艦隊,只是此時中國確實太缺少海軍人才了,放眼天下並無人可以擔當大任,所以才堪堪委任了劉步蟾暫時代理北洋艦隊司令一職,今日光緒如此,也是為敲打一番劉步蟾

    讓這個傢伙自己去想,以北洋艦隊慘敗之痛,倘若還想不明白的話。將來的北洋艦隊也斷不會有他的位置。

    光緒沒有理會身邊劉步蟾有些難堪的表情,轉身走向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語的琅威理,含笑說道。

    「琅威理顧問,聯可以登艦檢閱北洋艦隊了嗎?」

    琅威理微微一怔,神情中竟是有些不敢相信,大清皇帝陛下對待自己的態度竟會如此平易溫和。

    當初在北洋艦隊受劉步蟾等人排擠憤然回國後。琅威理因負氣而對此事大加宣揚,直接導致了英國海軍方面拒絕再為北洋派遣顧問,同時也不再接收中國籍的海軍留學生。沒有想到甲午過後,大清重建北洋艦隊的第一步,便是由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出面,邀請琅威理擔任北洋艦隊顧問一職。

    這自然是光緒與歐格訥簽訂開放通商口岸條約的一些附屬條件,其中括向大清派遣英國海軍軍官擔任教習,接受大清海軍留學生,准予大清派遣海軍官兵在英國海軍軍艦上實習等。琅威理當然不會瞭解這些詳情,但是受不住歐格納多方請人遊說,尤其是大清皇上給予自己在重建北洋艦隊中的地個。只要不遇戰事,不涉及官兵陞遷罷免,北洋艦隊事務以琅威理一言決之。

    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條件,對於心高氣傲的琅威理而言,無疑是自尊心極大的滿足,所以幾經猶豫後,他終於還是回到了北洋艦隊。

    此刻面對含笑望著自己的光緒,琅威理稍稍猶豫後,便是一個標準的英國海軍軍官的軍禮,「請皇帝陛下登艦檢閱北洋艦隊!」

    波濤萬頃的海面上,以致遠和經遠為首,定遠鎮遠等二十餘艘各式軍艦呈鷹翼展開整齊的海軍編隊,艦首的沖角犁開髏濤,飛濺起十多丈高的雪白浪花,繪有飛龍的海軍黃龍旗和五顏六色的萬國旗迎風飄揚。伴隨著致遠艦上此次閱兵總指揮琅威理的每一聲命令,艦隊開始了編隊演練

    此情此景,讓跟隨光緒檢閱北洋艦隊的眾人都是情不自禁的感奮莫名。能夠在甲午海戰慘敗的兩年後,重新看到北洋艦隊馳騁於黃海海面上。又怎能不讓人激動難抑?就連向來喜怒不形於色的李鴻章,此玄也是死死的抓住枴杖,嘴唇忍不住的顫抖。而站在眾人後面的那些各國公使們,卻是一陣低低的竊竊私語。鑒於北洋艦隊在黃海中的慘敗,此時各國公使們眼中更多的還是懷疑的神情。

    「僅憑新增的這兩艘軍艦,我北洋艦隊想要重新獲得制海權,恐怕並不現實,到了年底,我大清向法國訂購的三艘巡洋艦也將正式加入北洋艦隊,屆時其實力或可與日本一戰。只是恐怕日本不會坐視我北洋艦隊重建,未來的海戰勝負尚難斷知陳卓沒有和眾人那般翹首觀望。而是冷著臉站在光緒身後輕輕說道。眉宇間藏著隱隱的憂慮。

    沒有海軍,大清不僅無法保住朝鮮,也永遠只有被動挨打的份,身為總參參謀長的他,對於未來對日之戰已經謀戈許久,然而海軍贏弱始終是他最大的心結。

    「聯知道,聯也沒有指望日本人會坐以待斃光緒沉默的點了點頭,目光深沉的望著海面上行進的艦隊,對於北洋艦隊的期望越深。擔憂也就越重。

    「關於後期購買兵艦的事情,聯會和英國公使歐格納談的,國家財力稍有充裕,聯的每一分錢都要花在這上面,有海無防,我大清再強大。也不過虛有其表,,你們總參也要多花些功夫,尤其是海軍人員培養方面,向外派遣人員是一方面。自身的培養和練更是不可放鬆,這件事情你要親自抓,別人聯不放心,也鎮不住局面

    兩人低聲說話的時候,海面上的演習已經進入到實彈演練的階段,伴隨著一陣劇烈的轟鳴,遠處波濤翻滾中的靶船被擊得粉碎。光緒身處的致遠艦上頓時傳來一陣鼓掌喝彩的聲音。

    光緒凝目向硝煙散去的海面上望了一眼,忽然轉身向琅威理和劉步蟾問道。

    「聯聽說,以前北洋艦隊實彈演練的時候,多是事先早已測算好了距離標尺,更有以人圓謹最薪童節,請到腳聯盯肌機口,二談靶船虛與應付之事,」光緒話還未說完,琅威理的臉已經漲的通紅,似乎是受了莫大的侮辱一般,瞪著雙眼大聲說道。

    「皇帝陛下,我大英帝國的海軍從無此惡習,我受命顧問北洋艦隊口也絕不會出現如此事情,皇帝陛下如此說,是對我的不信任!請皇帝陛下收回剛才的話

    光緒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目光冷冷的轉向劉步蟾。

    在光緒目光的逼視下,一身海軍軍服的劉步蟾只是慘然一笑,猛地走到船舷邊大聲喝道,「升旗!」

    伴隨著一陣口令聲,致遠艦向海面上的各艦發出了旗語,片刻後,在眾人略微詫異的目光中,各艦相繼升起一面旗幟,在這面大清海軍黃龍旗上,赫然繡著八個大家,莫忘甲午,莫忘國恥!

    此時劉步蟾大步走到光緒面前。脫去身上的軍服,一把撩起衣袖。在他的左手手臂上面,竟然也是用墨水刺著這同樣的八個大家。

    波濤翻滾中,劉步蟾咬著牙,雙目通紅,竟是有些情難自禁。

    「甲午北洋艦隊慘敗,微臣罪不容赦!蒙皇上不棄委以重任,微臣不敢有一日忘記北洋慘敗之恥,更不敢作此營營?且之事!那世昌的魂魄還在天上看著微臣,看著北洋全體官兵,微臣及北洋上下誓將竭盡心力操練兵事,臥薪嘗膽,以血前恥,倘若食言,天地共誅!」

    海風勁烈,赫然像有無數雙眼睛,在層雲低垂是上空威嚴注視,甲午之痛,在此玄如驚雷一般,震得人心頭一陣酸楚。

    光緒閉上眼睛,心頭一陣恍惚。國家百年的奇恥大辱,有朝一日能夠以血前恥嗎?北洋海軍重建之路。能夠讓天上那無數雙眼睛安息瞑目嗎?

    再睜開雙眼,萬頃波濤,竟然如死一般沉寂。

    「聯不要你說什麼豪言壯語。聯只要你記住一點」光緒猛地揚起手,指著遠處海面上第二艘靶船。

    「就把它當做日本人的吉聳號,給聯擊沉它!吉野一日不沉,北洋艦隊一日不能重振!」

    「曲引」劉尖蟾轉過身,對著塔台上訪的傳令兵大聲怒吼道。

    致遠艦一陣劇烈晃動,隨即便是無數聲悶雷般的爆炸聲,靶船上的火光和炮彈激起的沖天水柱,風雲為之變色。

    「打得好!」一直神情激盪的李鴻章猛地扔掉拐技,大聳疾呼道。

    劉步蟾挺立在船頭,肅然敬禮,淚如雨下!

    「我代表日本向大清表示嚴重抗議,大清皇帝陛下此舉,乃走向我日本的挑釁!有違國際公然」日本駐華公使小村壽太郎臉色煞白。額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望著突然從人群中走出來抗議的日本公使小村壽太郎,西方各國公使先是一愣,繼而相互交換了一絲會意的眼神,饒有興趣的注視著這突發的一幕。

    「怎麼會把這個傢伙請來了?這不是洩露我大清的虛實了嗎?」孫毓波在李鴻章身邊低聲嘀咕道。

    李鴻章鄙夷的看了一眼小村壽太郎,網想開口說話,人群聳中外務部侍郎伍廷芳已經站了出來,面色平靜的望著小村壽太郎,輕輕拍了拍手。

    人群背後,一個從人捧著一個用綢布搭著的盤子走上前來。

    伍廷芳一把掀起盤子上的綢布。赫然是一個破洞斑斑的軍艦模型。

    「這是我定遠艦的模型,甲午之前。日本舉國上下高呼擊沉定遠,連孩童在池塘中也用彈弓射擊這艘模型嬉戲,稱之為擊沉定遠。那行。時候,小村公使怎麼不抗議了?國際公然如何維護了?我大清今日之舉。不過是效仿日本之舉」

    不待小村壽太郎爭辯,伍廷芳大步上前,嘴角一陣冷笑。

    「這艘模型原本是皇上打算交給北洋艦隊的,今日我擅自做主增與小村公使可好?這原本就是從你們日本拿回來的,自然要還給你們,不過今後你們可能不會再高呼擊沉定遠了,因為我大清有比定遠更加強大的軍艦致遠和經遠小村公使,是否還要我送給你致遠和經遠的模型啊?,」

    村壽太郎胸口一陣起伏,在伍廷芳的臉上譏諷和叱問中竟然說不出話來。

    各國公使的人群中此時也是一陣暗笑,不過誰都沒有開口說話。只有英國公使歐格訥皺緊了眉頭。他絲毫沒有心情看中日之間這樣的唇槍舌劍,今日的場面,再次印證了他此前的判斷,中日之戰恐怕在所難免了,而大英帝國又將在這場戰爭中如何抉擇呢?」

    「我國政府將就此次事件,正式向大清發出照會!」冷靜了片刻後。卜村壽太郎見沒有獲得西方各國公使們的聲援,表情尷尬的怒道。

    「悉聽尊便。」伍廷芳含笑而道。轉身退入人群中。

    場風波轉瞬而逝,此時的光緒卻頭也未回,彷彿沒有看到一般,整個人只是默默的望著海面。

    硝煙已然慢慢散盡,波濤翻滾處,卻似乎有無數英魂在翻捲咆哮,那是不甘,是創痛,是難以瞑目的堅守和期待。

    「擊沉吉野之日,那世昌,等著那一天,聯將親自為你祭奠,為甲午祭奠!」光緒在心中默然而歎。

    回首處,北洋艦隊二十餘艘軍艦在海浪中巍然屹立,那面莫忘甲午,莫忘國恥的旗幟迎風飄揚,令人槍然撫腕。

    光緒二十二年夏,歷經黃海慘敗的北洋艦隊重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