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基在上海又盤桓了三日,由林啟兆陪同拜會了在上富商家族,洋人的洋行商會等,為下一步在江南展佈經濟埋下些許伏筆,鋪設點人情場面後,便帶著梁啟超坐著總督官船直奔江寧而去。
吳紹基離開上海後不久,這些天閉門謝客,把自己關在上海租界裡那幢小洋樓裡醞釀了數日的康有為,連續幾日在《時務報》上發表文章,由甲午北洋艦隊的悲愴失敗,由日本這樣一個爾小國如何能夠幡然振興,居然讓煌煌大清節節敗退痛失海防根基,再到如今的山東半島大捷,大清緣何一再獲勝卻不能真正擊敗日本,繼而便是振聾發聵的登高一呼,值此國家危難之際,大清當萬眾一心,籌措募集款項,重振北洋艦隊!大清不可一日無海防,海防不可一日無海軍!
康有為的文章一經在《時務報》上發表,在京城的譚嗣同立刻同聲相應,不僅在京城原文轉載了康有為的文章,還專門僱人將《時務報》分送京城內的皇親貴胄官紳士子,甚至就連茶館酒肆也讓人張貼了出來。一時之間京城內外大江南北,風起雲湧群情激奮,募款之勢如火如荼。
在上海,無論是以南潯張家為首的南潯四大家,還是在上海灘風雲一時的買辦世家席正甫席家,以及與北洋關係密切的唐廷樞唐氏家族,這個時候都是率先便站了出來,慷慨解囊帶頭捐款,上海各界尤其是商界也是雲集響應,捐款的風潮隨著康有為那幾篇氣勢磅礡的文章,席捲了整個上海和江南各地。
這樣的場面讓林啟兆也是有些莫名的驚詫和振奮,起初他心中還多少有些擔心會出現冷場的局面,暗中也和像南潯張家、上海灘的唐氏家族溝通過,希望他們能夠帶頭出面募捐,先把聲勢造起來。沒想到康有為的那幾篇文章一發表,還沒等南潯張家和唐氏家族帶頭出面整個風潮便已經被攪動了起來。
這便是時勢大,洶湧澎湃,一往無前!任何國家民族危難之際,都會湧動起這樣勢不可當的潮流,康有為的文章便是這份時勢大潮中的一把火,點燃了舉國上下壓抑已久的激奮之情。
不僅上海各界踴躍捐款,有為的文章發出三日,手握北洋財政大權的盛宣懷,便隨即以輪船招商局的名義捐款60萬兩白銀,還發動北洋體系內的各種實業、大小官員共計籌款萬兩言重振北洋艦隊,北洋上下責無旁貸!
湖廣總督之洞率先捐出一個月的俸祿,並明電天下,號召湖廣各界及各地督撫為大清海軍捐款,為振興國勢助力。
緊接著兩廣總督李瀚章,閩浙總督寶泉尾隨其後,各地督撫先後聞聲響應連偏遠窮困的雲貴也表示雲貴雖財力據,不敢為天下先,也甘於天下後。
紹基總督的兩江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其實也用不著吳紹基花費過多心思,還沒等他的官船到達江寧,揚州、蘇州、常州一帶那些家產萬貫的鹽商們,便在自年前就開始的觀望猜測中達成了一致,這些和官場中互通消息的鹽商們反應極快,這樣的時候難道會看不出風向火候。皇上要重振北洋艦隊吳紹基又是皇上的心腹重臣,這時候捐銀子,既是帖了新任兩江總督吳紹基的心,給他老人家拿了臉,又何嘗不是順了皇上的意。
經過一番協商後。各地_商按照往年捐派地規制。湊足了一百萬兩銀子準備交由兩江總督衙門捐給林啟兆、康有為等人在上海設立地捐款處。沒曾想消息剛剛放出去。銀子還沒有送到兩江總督衙門。從江寧將軍衙門又遞了話出來。春節前剛剛到任地江寧將軍景銘說了江自古便是國家財賦重地。值此國家危亡之際當為天下表率。況且兩江總督吳紹基吳制台地面子。恐怕也不只一百萬兩銀子吧?
這其中地意思大傢伙還能明白謂天下表率。自然是要靠銀子來說話地。雖然明知道這是新任兩江總督吳紹基拿自己這些人下刀子。但是此時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退回去已然是不行了。既然是要做足面子。鹽商們也只能把心一橫。陸續又認捐了六十萬兩銀子。總共一百六十萬兩交到兩江總督府內。
而此時京城裡面。人心民氣更是沸騰到了極點。茶館酒肆中。不時有學子們拿著康有為地文章朗朗誦讀。念到熱血沸騰處。整個屋內便是一片轟然叫好聲。熱鬧地場面比起往日看戲聽說書還要暢快。
普通小民生計尚且艱難。自然沒有多餘地錢款可捐。但是心裡卻是恨不得拼了命地在這股子潮流大勢中喝彩助威。街頭巷尾。市井民間到處都是一片熱火勁。
鬼子屁大一點地方。都能捐款買兵艦。咱大清四萬萬人。還能給小鬼子比了下去?………
如今在陸地上小鬼子給打地沒了魂。將來咱大清再把海軍建起來。看他東洋
還能蹦多久!……
譚嗣同設在京城的時務報館,這些日子以來,每日裡都是人頭攢動川流不息,官紳商賈清流士子們像趕集一般湧了過去,裡三層外三層,擠館裡面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每一筆捐款交到募款處後,經由報館負責募款的人高聲唱出,屋內屋外立時便是一陣喝彩聲。捐款之人此時少不得便是對眾人團團一稽,臉上全然是一份說不出的光彩和得意。還有不少清流士子們來到時務報館內捐款的木箱前,更是連名字也不署,放下銀子便轉身而去。
揮灑之間,只是彼此拱手抱拳的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更加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光緒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一直安安靜靜呆在頤和園裡的慈禧,忽然出人意料的頒下懿旨,著太監總管李蓮英從宮中的日常用度中拿出五十萬兩銀子,用於大清購買兵艦,重建北洋艦隊。慈禧的懿旨一經頒布,朝廷之中頓時一片震動。
京城中的皇親貴胄文武官員此時都是有些坐不住了,如此的風潮湧動太后都捐出了銀子,這個時候誰要是再看不出潮流大勢,這幾十年的宦海生涯就算是白混了。
慈禧懿旨頒布的當日,以軍機領班大臣奕為首,王府宗親、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紛紛派人往譚嗣同的報館捐款,不少官員背地裡懊悔的是直跺腳,別說皇上在一旁看著,單單是這樣既得名又光彩的事情,平日裡想要有這樣的機會都尋不到,這個時候怎麼就落在了後面呢?
其實這也是再正常不過初朝廷之中的大多數官員都沒有把康有為的那幾篇文章放在眼裡,不過是幾篇書生意氣的文章罷了,能激起多大的風浪出來?卻萬萬沒有想到,正是這幾篇縱論時勢號召募款的文章,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生生的把甲午風雲以來的民心人氣激發到了頂點。
對於慈禧宮中用度中撥出五十萬兩銀子的舉動,光緒倒也沒有感到有多少意外。甲午以來太太在民心人望上連著跌了幾個大跟頭,眼瞧著這麼好一個延攬人心的機會,她又怎麼會輕易放棄?她要真的能耐得住性子,那才是稀罕事。更何況從宮中用度中撥款,說穿了也不過就是表面文章而已,這銀子最後還不是從內務府中出,自己這個做皇上的,又怎麼會在慈禧的日常用度方面剋扣縮減,憑白的招人詬病非議。少不得光緒又給內務府下了道手諭後的日常用度一切如舊,不得有絲毫縮減。
這樣一個風起雲湧的時候,光緒沒精力也不想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上面過多計較,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借勢,風潮既然已經起來了,趁著這股民心人氣,他正好把幾件過去不太好辦的事情正言順的辦下來。放眼天下,誰又能比他更善於借勢,又更懂得借勢?
緒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經過此前光緒召集軍機處多次商議後,終於頒布了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的旨意。
「從前設總理各國事務門辦理交涉雖歷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未能殫心職守,自應特設員缺以專責成。即日起由軍機領班大臣奕和李鴻章牽頭,著手負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之各項事務李鴻章為外務部大臣,入值軍機,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
緊接著第二日,光緒又不動色的頒布了第二道旨意,以甲午之戰中,朝廷軍事指揮頗多掣肘不利事權專一為由,宣佈倣傚德國成立總參謀部,以兵部尚書陳卓為總參謀部參謀長,負責今後大清編練新軍及戰事運籌謀劃。在總參謀部之上,另設立軍府,以李鴻章、孫汶、陳卓三人為軍府大臣,李鴻章為正,孫毓汶和陳卓為副,一應軍國大事,概由軍府總攬負責,可不必經軍機處直接陳奏。
比起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光緒的第二道旨意則顯得厲害了許多,朝中自然不乏有心之人,這個時候見皇上藉著朝野內外的這股風潮,對朝局的這一番調整佈局,都不免暗暗心驚和感慨。
設立軍府和總參謀部,並可以繞過軍機處和六部直接陳奏,明擺著是在分軍機處的權了。雖說是以李鴻章為正,孫毓汶和陳卓為副,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軍府究其實是一個空架子,實權其實都在總參謀部陳卓手裡,皇上這是在朝廷架構之外,借設立總參謀部將軍權牢牢的握在了自己手中。
再聯想到太后的那道撥款的懿旨,此刻誰還能看不明白眼前的大勢?太后不過是順應這份潮流大勢,而真正推動這份潮流大勢往前走的,不正是如今紫禁城中的皇上?
晚上還有一更,今天這更來得晚了點,鞠躬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