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應物在榆林衛所衙署鎮撫司大堂這裡跋扈了好半天,叫囂著要打四十多人的板子。時間眼看著已經到了午時,但衛所指揮使彭大人依舊沒露面,只有衛所鎮撫薛大人苦苦支撐。
這並非彭指揮使不在衛所衙署內,恰恰相反,他此刻就在內衙裡,不過彭指揮正在接待一名舉足輕重的客人。
這名客人就是延綏鎮守太監張遐。張太監也是上午到的衛所衙署,但他不像方應物那般高調,而是很悄悄的從後門進來的,沒有引起外人注意。張太監的來意很重要,所以彭指揮顧不上方應物了。
聽到薛鎮撫派人稟報說方應物找上門來,彭大人只揮了揮手說「知道了」。那方應物只不過是靠著巡撫得志猖狂的毛頭小子,與大事比起來什麼也算不上。
張太監不急不緩的說:「這次汪公奉旨巡邊,重點在延綏,急需在本地招攬可用之人,所以傳書與我詢問。我覺得你還算不錯,便推薦給了汪太監,對你而言是個機會。」
彭指揮聞言頗為興奮,他短短幾年內能將新設的榆林衛打理的井井有條,只不過沒有戰功亮眼而已,所以自覺還是有幾分才能,只不過欠缺一些通天渠道。
武官與文人不同,文官體系歷經近百年發展,早已在科舉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則。
文人即便沒有任何人脈,但只要融入了規則,比如考試成績好。一樣有飛黃騰達的機會,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而武官上升渠道在規則性方面比文官差得遠,有門路一步登天六品變二品也就幾天功夫。沒門路一輩子屈居下僚,就是戰功這種硬通貨也存在有貓膩。
所以彭指揮聽到有機會搭上炙手可熱的汪太監門路,難免心情十分激動。只要汪太監向天子推薦幾句,自己繼續向上走有何難哉。
有了這個念想,方應物來搗亂簡直引不起彭指揮任何搭理興趣了。孰輕孰重他明白得很,當務之急是先與張太監仔細談談,不宜為蒼蠅分心。
但偏偏那方應物彷彿要蹬鼻子上臉,彭指揮與張太監說了會子話,又有軍士奉了薛鎮撫的命令來傳話:「彭大人!那方秀才要上房揭瓦了。要公開在鎮撫司大堂前打衛所公館四十多人的板子!」
彭指揮震怒非常,險些大罵出聲,這方應物是給臉不要臉麼?他算老幾,也敢在衛所衙署裡大動干戈的打人?真當他彭指揮是人盡可捏的軟柿子?
張太監聞言皺皺眉頭,有方應物不停在前面大張旗鼓的搗亂,彭指揮很難集中精神和自己談話。
總這樣也不是辦法,張太監便主動對彭指揮道:「你不如先去前頭,將那方應物打發了再說。我這裡不急,今日都可以慢慢等著你。」
彭指揮聞言告過罪。就起身去了前衙。他在幾個親兵簇擁下來到鎮撫司大堂,果然看見堂前鬧哄哄的人頭攢動,匯聚了幾十人在此,場面十分亂糟糟的。
而方應物正領著幾名官軍站在台階上。對著人群毫不客氣的大聲訓斥喝罵,但人群不太買他的賬。至於薛鎮撫,木然的站在一邊。完全無可奈何。
彭指揮實在看不下去,快步上了台階。對方應物冷哼道:「你好大的威風!」
方應物轉頭笑了笑,「奉了撫台諭示。前來查問案件,多有得罪之處,還請彭大人見諒。」
彭指揮還著急回內衙與張太監細談,沒有心思與方應物在這裡扯淡,也不理睬方應物的寒暄,逕自開口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你既然想在本衛查案,那請撫台移文到本官處,然後經本官准許才是。哪有你擅作威福的道理!」
見彭指揮指責自己非法行事,方應物也收齊了笑容,表情很很嚴肅的說:「韃子使者失蹤一人,事關重大!本案實在不知會牽涉到什麼人,所以不能以常規視之。」
只要不傻,都能聽出方應物話裡的意思誰知道你彭大人是不是牽連到此案?
不過看在彭指揮眼裡,方應物這是裝模作樣。這事重大個屁,就是方應物心胸狹窄故意借此機會跑過來找茬。說的倒是冠冕堂皇,可是和栽贓污蔑也差不多,太下作了!
他嘿然道:「你敢懷疑本官也牽涉其中麼,可笑之極!你就是借題發揮,行捕風捉影、吉鉗羅網之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一個是衛所指揮使,一個是巡撫派來的差使,兩邊互不相讓,言辭激烈,並十分針鋒相對,情勢陡然變得極為緊張。其餘人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場面頓時鴉雀無聲。
方應物好像不想與彭指揮在這裡做口舌之爭,便重新面向階下人群,隨意指了一個,吩咐自己帶來的巡撫標營軍士道:「既然不肯招供,就從他開始行刑!」
形勢發展到這個地步,彭指揮使怎麼能讓方應物動手?
方應物明明白白就是想仗勢欺人,真要讓方應物這個沒什麼正經職務的人當著自己面,打了幾十個自己人板子,那他這個衛所指揮使那就真真正正的臉面無光,抬不起頭了。
招來懦夫、軟蛋這種罵聲都是輕的,衛所從根本上說還是軍事組織,沒有威信何以治軍?所以彭指揮不能退縮,半步也不能。
「誰敢動手!」彭指揮是大喝一聲,離他很近的方應物感受到了什麼叫震耳發聵。
彭指揮可顧不得方應物感受,他感到自己剛才太好說話了,便又霸氣十足的繼續高聲道:「若誰想在這裡不開眼,那就休怪本官下狠手!」
最後彭指揮轉頭吩咐薛鎮撫,「召集衙中軍士,聽候本官命令!」
方應物死死盯著彭指揮使,咬牙切齒道:「彭大人一定要阻止在下查問此案了?」
彭指揮不屑道:「你算什麼身份,明白說了,當然不許」
方應物不等彭指揮使說完,便沉聲道:「若是彭大人不許查案,那麼在下告辭!」
說罷,方應物也不交待場面話,痛痛快快的直接走下台階向衛所衙署大門方向而去。
彭指揮使望著方應物的背影,有點小小的疑惑。
他很清楚,方應物今天就是要借題發揮,想打自己的臉。但怎麼被自己責問了幾句,就灰溜溜的走人了?
彭指揮知道這方應物言辭口才很不錯,原以為要在此糾纏半天,說不定還要動武才能將他趕走。但沒想到他走的如此痛快,自己剛亮了亮肌肉,他就二話不說滾蛋了,這倒是讓人很意外。
但彭指揮使沒時間多想,張太監還在後面等著自己,他要抓緊時間與張太監仔細談談汪直的事情。
從衛所衙署出來的方應物神色很平靜,彷彿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他直接回到了巡撫都察院,但是在大門口卻碰見崔師爺。
看起來這崔師爺也是剛從外面回來,方應物笑著拱拱手問道:「崔先生去了哪裡?」
崔師爺苦笑幾聲,「朝廷不是有了批復麼,所以可以與韃子使者解接觸了,方纔我便代表東家去了公館,想先去見見那些使者。
誰知道到了那裡,把守公館的官軍卻不放我進去,說是奉了上頭命令,在欽差抵達之前,誰也不許接見韃子使者。」
這欽差大概指的就是汪芷了,方應物歎道:「看來汪太監已經提前有所佈局了,把守公館的可都是衛所軍士,這裡面很有內情。」
崔師爺點頭稱是,這太顯然了。方應物昨晚猜測汪太監會招攬彭指揮,當時沒有多想,還心有懷疑,沒想到立刻就成了現實。若沒有太監們撐腰,把守公館的軍士會敢拒絕巡撫的人麼?
方應物又道:「關於北虜的事務,延綏鎮已然有楊撫台主持大局,朝廷還派個欽差太監,真是多此一舉。」
對此崔師爺也很無奈,「朝廷向來如此的,無論是哪裡,從來都要講究一個制衡,絕不肯輕易放任一家獨大。」
方應物知道崔師爺說的沒錯,大明體制就是這種思路。例如一開始每個省分為布、按、指三司,就是為了互相牽制。
但由於遇事太扯皮又加了巡撫,可又擔心巡撫獨大,便設了鎮守中官,此外旁邊還有巡按御史進行牽制。就是在軍中,衛所都司、營兵、監軍又未嘗不是互相掣肘。
具體到當前這件事務上,是十分敏感的問題。某些人擔心楊巡撫把握不好,搞出什麼喪權辱國或者好大喜功的事情,非要另派一個太監作為欽差,其實並不奇怪。當然也有汪芷本人醉心邊功,想要過來摘桃子的因素。
方應物與崔師爺邊走邊說,一起進了堂上去見楊巡撫,卻看到楊大人手持公文,皺眉不語。
兩人進去行過禮後,楊巡撫將手裡公文放在案上,「從驛站傳來的消息,這汪太監快到了,距榆林只有數日路程了。」
方應物和崔師爺都很驚訝,這汪太監來的真快,說不定還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路,看來她真是立功心切,唯恐落在後面。(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ps:我看看還有多少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