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明官

正文 第九十章 在下若為巡撫 文 / 隨輕風去

    其實那老者的話,是很多蘇州百姓心裡所想的——咱就是被老朱家整了,不過在公開場合說就比較蠢楞了。

    他挨方應物一頓駁斥還是好的,只能說這裡幸虧是蘇州府,若在京城說這話,西廠和東廠會搶著來抓人抄家。

    當即有另外一位中年人出來打圓場,順便語重心長的講理道:「毛老先生所言不妥。但江南重賦總是眼見為實的,所以根本並不在於官田民田不均平,而在於總體稅賦太重。

    所以才有小民不堪其負,撫台不思治本,減少江南貢賦,只在官民田之間修修補補,與拆東牆補西牆有何異哉?」

    方應物應聲而答道:「天下如一盤棋,有大勢有局部。王公只是江南之巡撫,而非天下之宰輔,你若想減稅賦,那請對閣老們陳詞去。

    在這裡說,且明知不可為,只不過是強詞奪理。在下若為巡撫,絕不回應你這些無理之談。」

    方應物一句「在下若為巡撫」,險些將王恕氣出三花聚頂。不過方應物是他推出來墊場子的,在別人眼裡和自己是一夥的,實在不好當著別人面前斥罵自己人,否則就真成內訌笑話了。

    不過別人沒什麼感覺,蘇州士子本來就以張揚出名的,見怪不怪了,方應物這表現還在正常值範圍內。

    再說別人看來,方應物和王恕王巡撫都是同黨,敢說這略顯放肆的話倒也不足為奇。

    此時另一位中年人也出面陳詞道:「軍國錢糧,用有定數,朝廷稅制,自有成法。蘇州府更為天下財賦首要重地,更易尤為慎重,豈可由撫台一言而決?

    在下覺得,朝廷諸公鎮靜非常,定然不會同意老中丞變動成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中丞何苦來哉?」

    王恕總算有機會說話了,他的強硬秉性也發作了,很堅決的回應道:「本官自當據理力奏,甚至不惜此身,你不用懷疑本官的決心!此外本官也聯絡過朝廷中有識之士,事情大有可為。」

    這一番對話,就是暗裡威脅和反威脅。一個說朝廷諸公不會同意亂來,暗含威脅之意;一個說本官也聯繫了人馬推行此事,那這話就僵持在這裡了。

    再說下去就只能不歡而散,各憑本事在朝廷中鬥法了。

    果然,此中年人起身道:「既如此,老中丞的心思,在下已然清楚,那麼就此別過。」

    眾人也覺得今日事情就只能說到這裡,往下根本談不攏了。

    方應物卻叫了一聲,對那中年人道:「慢著,聽在下一言。在下若為巡撫」

    再次聽到這句開頭,王恕險些就想去罵自己這個拚命刷存在感的便宜未來外孫,但生生忍住了。他現在可以確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方應物這必然是逆反心發作,今天故意要如此的。

    只聽方應物繼續說:「確實該在正項稅賦上奏請朝廷,但同時也要先在加耗上做文章。稅賦科則從朝廷出,加耗卻是地方自行裁量把握!

    若將加耗重新平均過,令各縣官田減少一斗加耗,民田各自增加二斗加耗,如此便也可以達成減輕官田貧民稅負之目的。這位先生以為然否?」

    被請來的客人聞言愣住,險些忘了田賦除了正項之外還有加耗。所謂加耗,就是增加徵收的損耗,畢竟米糧運輸過程中肯定有損耗。加耗是根據各地情況自行收取,只要不出民亂、不影響解納到朝廷的皇糧就可以。

    如果王巡撫要拿加耗做文章,那確實不用通過朝廷。只要能壓制住地方,想加多少損耗還不都是他一句話?這並非沒有先例,很多貪酷的地方官橫徵暴斂,都是通過加耗手段來實現的。

    方應物這算是威脅麼?告訴他們想托關係從朝廷方面壓下來是沒用的,地方官員也有地方官員的變通對策!

    又有人冷聲道:「好,好,若真想加耗,我等自然是攔不住的,那就請官府來加罷!」

    從加耗方面入手,王恕當然想到過,但是擔心引起更直接的激烈反彈。

    因為加耗是赤裸裸的官民博弈,沒有「朝廷法令」這種轉圜餘地了,只能正面硬碰硬的對抗。

    所以剛才王老大人沒有提到這茬,一是防止事態過於激化,二是想留為後手。可是他沒想到方應物冒冒失失的將「加耗」拋了出來,這讓王恕心裡又是一通大罵。

    他開始考慮是不是拼著別人笑話,將方應物趕出去?這真像是來搗亂的。

    卻見方應物大笑道:「在下若為巡撫,今年當然是不加。不過今年府北遭了水災,需要錢糧賑災,似乎濟農倉不太足用,為之奈何?

    諸公作為本府名流,眼見同鄉遭難,莫非不想表示心意麼?每畝加耗二斗作為賑災糧,這還是能支持起罷?當然,如果諸公沒有善心,那就可以不必在意我胡言亂語。」

    本地眾人一片默然,一時之間誰也沒有開口。王恕卻難得老眼大亮,自己怎的就沒想到這個名頭?方應物處事還是有兩把刷子!

    用賑災的名義在民田這裡加耗,大義和道理上就能站住腳了,至少增加了地方大戶的拒絕成本。

    再說加稅這種事就怕開頭難,一旦開了頭,確實加征二斗糧,那就容易形成定例。

    如此看來,時機已到,王恕決定拋出自己的真正殺手鑭。他咳嗽幾聲,將注意力都吸引過來。

    「諸君聽我一眼本官巡撫江南,見這蘇州府拖欠錢糧甚巨,陳年舊賬,累計無算。故而本官意欲奏請朝廷,豁免掉歷年拖欠稅糧。先前與朝廷諸公書信往來,提議過此事,諸公並無意見,或可樂見其成也。」

    場內一片聳動,方應物也微微驚訝,原來這王老大人也有後手!常言道,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這就是那個甜棗麼?

    江南本來稅賦較別處為重,又因為永樂年間帝都北遷,稅糧解送也隨之變化,原來只需解送到南京,現在則需解送到北方。

    結果距離遙遠了十倍,稅糧成本急劇增加,從到導致負擔嚴重增加,出現了大面積的嚴重拖欠現象,蘇州府作為財賦重地首當其衝。

    這種拖欠到宣德年間達到了頂峰,據說當時蘇州府從永樂到宣德期間,拖欠稅糧達七八百萬石,最高峰時期,蘇州府每年新增拖欠達百萬石。

    後經宣宗皇帝大力治理和豁免了一部分,但仍有大量稅糧拖欠至今,成為很難徹底根治的頑疾。

    目前僅蘇州府拖欠歷年稅糧就高達三百萬石,數目仍超過了全年額定稅糧。如果能全部豁免掉,那自然是給蘇州府解了套。

    卻說眾人反應過來後,一起感謝道:「王公仁德,此誠為善政也,吾等皆感念於心。」

    聽在方應物耳中,感到本地人道謝其實只是漂亮話,沒有半點誠意,也毫無實質性表示,好像國家豁免拖欠錢糧是理所當然似的。

    其實也不怪他們,拖欠錢糧是累積幾十年的事情了,蘇州人早就死豬不怕開水燙。

    這些年來,可謂是年年催繳,但卻是年年還不清,還了舊的又欠新的,凡大戶人家多半都是有拖欠的,沒拖欠才是稀奇。幾十年帳算下來,還是看不到還清的跡象。

    而在王恕王巡撫看來,反正這些拖欠幾十年的錢糧幾乎不可能再收回來,而且國家這兩年內外還算平靜,國用尚足。所以將豁免拖欠錢糧拿來做人情,緩解推行賦稅均平的壓力也好。

    這就相當於他代表朝廷向蘇州本地士紳提出一項政治交易,很出其不意,就看對方如何回應了。

    對了,眼角瞥見那方應物面有訝色,王恕突然有點快意。薑還是老的辣,小毛頭想搶戲是沒門的,最後還是要靠他來一錘定音。

    蘇州府眾人心裡不停盤算得失,有個問題是,豁免錢糧是虛的,多交錢糧是實的。相比之下,還是實在的東西更令人心疼。

    正當此時,方應物又站出來,「在下若為巡撫絕不奏請普免錢糧。」

    王恕被方應物這種為了搶風頭、故意不顧大局的舉止激怒了,忍不住高聲喝斥道:「小兒輩滾下去!」

    方應物充耳不聞,自行其是的說:「在下覺得,只需奏請豁免一百萬或者兩百萬即可,然後由巡撫行轅或者蘇州府衙進行分配。

    誰能得到豁免,誰不能得到豁免,要看具體狀況了!但凡不聽官府號令者,何必要官府豁免錢糧?」

    還要發怒的王恕猛然呆住了,其他人臉上卻齊齊變色。方應物這個主意顯然更毒辣,這是赤裸裸的分化打擊!

    大家都拖欠錢糧,當然是法不責眾,朝廷不可能涸澤而漁的把一個地方所有人都幹掉。

    但若大部分都被豁免,只有一小部分還是拖欠戶。那麼這小一部分拖欠戶顯然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下場將是任人宰割,具體如何全看朝廷心情了,朝廷能狠起來那可是絕不會客氣的,沈萬三的例子還沒超過一百年呢。

    他們當中,誰想成為這個砧板上的魚肉?方應物隻言片語之間,他們就徹底落了下風。

    半晌沒人說話。方應物恭恭敬敬對便宜外祖父作揖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反之也是同樣的道理。」

    給別人好處,若人人都有份的話,怎麼顯得好處的珍貴?未來外祖父的思路其實不錯,可惜細節上還是有點君子氣,他不得不站出來補充一下。

    這是什麼妖孽?自詡久歷各地,見多識廣的王恕不知該說什麼了,卻想起三國上的一句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至少他當個巡撫應該是輕輕鬆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