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進行纏鬥,日軍的中島式即追不上也抓不住第四路軍的獨角獸,如果獨角獸放開手來和中島式進行空中格鬥,即便中島式多出一倍也未必討得了好去。
好在獨角獸並不以中島式為目標,任憑中島式徒勞地跟在屁股後面緊趕慢攆,只是一門心思緊緊盯住日軍的十三式艦攻,發揮長管機炮射程遠威力大的優勢,不管多遠,只要對方一被套進瞄準鏡,就是一個長長的點射。
一時間,大群日軍艦攻被八架獨角獸攆得雞飛狗跳,好不熱鬧,天空中到處都是像沒頭蒼蠅一般亂跑亂撞的日軍十三式艦攻。
空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日軍艦載機返航的時間終於到了,那些被獨角獸和中央軍容克戰鬥機追得疲於奔命的日軍十三式艦攻,好像得到大赦一般,一窩蜂地向西南方向逃去。
剩下三十幾架中島式,勉強和數量差不多的紐堡、獨角獸、容克、克塞糾纏了一會後,扔下兩架冒著濃煙下墜的同伴,也倉惶逃向西南方向。
這場空戰,第四路軍空軍總隊大獲全勝。
空戰中,日軍中島式被擊落八架,受傷兩架,十三式艦攻被擊落十二架,受傷四架。第四路軍的紐堡被日軍擊落四架,受傷三架,獨角獸損失一架,克塞兩架都負傷。
說到大勝,並不是僅僅指中國空軍的5:20的戰績,最主要的是。他們成功的干擾了日軍一百多架艦載攻擊機對中**隊的轟炸,使地面部隊免於遭受重大損失。
日軍機群逃跑了,第四路軍空軍總隊的飛機也不去追趕,只是留下七架獨角獸在高空盤旋警戒。其餘的紐堡開始對地俯衝掃射日軍。
黃毓沛駕駛著它的007號容克機,剛剛打下一架日軍十三式艦攻,還想要帶著它的機隊去追,可見空軍總隊的大隊機群已經開始對地掃射,知道地面部隊形勢緊張,又想到前面不遠就是茫茫大海,中央軍空軍從來沒有經歷過海上訓練,很容易迷航。那時就不僅是飛機損毀,人員是否能回得來,都得聽天由命了。只好恨恨地調轉機身,率領中央軍剩下的五架容克。加入到對地攻擊中。
此時,厚東篤一郎的十一師團,被87師、78師和187師及獨立旅數萬部隊團團包圍在以華亭為中心,面積僅有十幾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毫無反擊之力。只是在做垂死掙扎,單靠它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衝出包圍圈了。
不過,負責阻擊日軍十四師團的88師境況可不是很好。在白川的嚴令下,松木真亮以一個聯隊的兵力對湯家宅發起了重點進攻。以大隊為規模的攻擊已經連續發動了三次,甚至一度衝破88師在湯家宅前的兩道防線。逼近湯家宅街口。
逼得李延年不得不提前將作為預備隊的馮聖法五二三團調了上來。
五二三團團長馮聖法也是一員悍將,他是黃埔一期畢業的,接到李延年的電話,馬上親自帶領部隊發起反衝擊。
這時日軍飛機正好撤走,十幾架中國飛機已經開始俯衝下來,對日軍衝鋒部隊開始掃射,這讓88師官兵信心大增。士氣高昂的五二三團官兵,在馮聖法的率領下,一鼓作氣,嗷嗷叫著硬是用刺刀、工兵鏟,把衝進來的日軍又趕了回去,重新封閉了缺口。
眼看功敗垂成,松木真亮又氣又腦,正要冒著飛機掃射,組織部隊進行再一次衝鋒,這時從西面的天空中又飛來七架轟炸機。
這些轟炸機也是從杭州喬司機場飛來的中央軍飛機,他們是受命轉場常熟的。此時一見大群自己的飛機正在掃射日軍陣地,立刻興奮地飛到戰場上空。
這些轟炸機既有中央軍的,也有廣州來的。這些轟炸機自從來到杭州,還沒有派上過用場,此時空中有大批自己的戰鬥機,哪裡還有什麼顧忌,立刻蜂擁而上,對著十四師團的陣地開始進行猛烈轟炸。
戰鬥機的數量雖多,可是從空中用機頭的機槍掃射畢竟比不上在地面上的機槍掃射威力大。地面上機槍掃射呈面狀,而在空中對地掃射則呈線狀,這些戰鬥機並不能給日軍多大殺傷,更多的是給日軍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還能起到鼓舞己方士氣的作用。
而這些轟炸機的加入就不同了,它們攜帶的炸彈雖然都是五十公斤的小炸彈,可是數量較多,這些美國產的轟炸機,每架飛機的載彈量都在兩噸以上,攜彈數量都超過四十顆。雖然這樣的小炸彈威力不是很大,可殺傷步兵卻已經足夠了,成串的炸彈炸得亂串的日軍死傷狼藉。
此時,即便鬆木真亮想要執行白川的命令,也根本組織不起部隊,不得已,松木真亮只好命令部隊掩蔽躲避空襲。
李延年利用這個機會,命令部隊抓緊時間加固工事,同時對戰線各處的兵力配置重新進行調整,準備迎擊日軍後續的進攻。
一百多架日軍艦載攻擊機和中島式戰鬥機脫離戰場後,在空中重新整理好隊形,然後直奔西南方海上。
機群和航母事先約定好的匯合地點,在上海西南方向一百多公里的海面上,日軍中島式戰鬥機的速度較快,飛在前面,十三式艦載攻擊機群在稍後一些集群飛行,幾架受傷的日軍飛機則冒著黑煙,歪歪斜斜地跟在機群的最後方。
一來到大海上空,日軍的飛行員們的神經終於鬆弛下來。此次在上海,中國空軍的飛機還從來就沒有飛出過大陸,日軍很清楚,這是對方缺乏海上飛行經驗,他們如果要追上來,恐怕就很難回去了。
而且。航母之所以停在距上海一百多公里的海域,也是仔細計算好了的。即便中國人的飛機想要飛到海上攻擊航母,經過空戰的中國空軍的飛機的油料也不會夠了,這片海域基本也超出了它們的作戰半徑。
不過。讓日軍飛行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它們的一舉一動,完全沒有逃過第四路軍空軍總隊的追蹤,此刻在一萬四千米的高空,正有一雙眼睛在緊緊地盯著他們。
在日軍機群後方幾公里遠的高空,一架藍灰色塗裝的單翼三發大型飛機,正緊緊地跟在它們的後面。
再後面十五公里處的五千米高空,還有一架容克運輸機跟在後面。
高空這架飛機的翼展很長。足有30多米,它是第四路軍航空研究院在購進的容克52的基礎上研製的代號鷹眼的高空偵察機。
為了能在高空飛行,鷹眼除了骨架採用金屬製造,其它各部分都盡可能使用木材製作。
鷹眼採用了一種少見的木質結構『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
『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最早是由一個小飛機製造公司開始使用的。lwf飛機公司,在1919年的lwfv飛機上採用。生產量很小的lwfv飛機僅有捷克空軍裝備。1922年美國諾斯若普公司在s1雙翼機上也採用過這種結構。
這種「,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的具體方法是,先用混凝土製造一個21英尺長的模具,然後將雲杉木薄片塗上乾酪膠後交替放置。然後蓋上模具的蓋子。此時,再向中間的橡膠氣囊中充入壓縮空氣,待乾酪膠固化後即形成一片木結構,將左右兩片木結構對合。1922年8月。這種結構獲得美國專利。由於生產成本低廉,s1飛機被稱為『窮人的雙翼機『。
鷹眼在此結構基礎上再進行改進。將木質膠合結構中間的木料改為輕質木材,也就是河南大量生長的桐。這使木質結構重量進一步減少。而且強度還有所增強。除了機翼中間有兩根金屬翼梁外,整個機翼由上、下兩片整體模壓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對合而成。機身則是由左右兩半木質膠合結構對合成為筒形承力結構。
這些減重措施很有效,鷹眼最大升限達到了驚人的15000米。現在世界上能飛到萬米高空的飛機已經很少見,能飛到12000米以上的飛機則絕無僅有。這個高度,足以保證沒有任何武裝的鷹眼的安全。
機艙裡,除了在機頭前並肩而坐的飛行員和觀察員,在機艙中部,還有一個報務員和一個備用觀察員,已及一台大功率發報機和一台功率很大的語音通話裝置。
發報機可以保證鷹眼偵查得到的信息及時傳回基地。而語音通話裝置,則可以跟周邊配有語音通話裝置的第四路軍的飛機保持及時溝通聯絡。
現在,第四路軍空軍的語音通話裝置傳送距離還很小,僅能達到20公里。為了保證大範圍的空中機群的有效聯絡,宋哲武建議電子研究所所長李明華,在語音通話裝置沒有得到改善前,建立空中移動通訊中繼站。
宋哲武的建議,得到李明華大力稱讚,立刻著手實施,就以德國容克公司最新研製容克52運輸機作為中繼站的平台。現在,第四路軍空軍總隊通過這些移動中繼站,基本能保證空軍總隊機群在執行任務時的語音傳輸。
鷹眼上,在機頭前部,安裝有一架第四路軍研究院光學研究所研製的大口徑高倍數觀測鏡,在萬米高空,它可以清晰觀測到地面車輛大小物體的活動,視線好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觀察到地面人員的活動。
今天這架鷹眼上的觀察員不是別人,而是臨時客串的高志航。
因為東北軍空軍參謀長陳海華的到來,高志航在北蒙中蘇大戰前,已經辭去了空軍總隊參謀長的職務,專心擔任戰鬥機聯隊聯隊長。
但是,這次前來上海參戰的飛機,既有戰鬥機,又有強擊機和轟炸機,如果讓高志航這個戰鬥機聯隊長統一指揮這幾個機種,有些不便。所以,這次來上海參戰前,宋哲武任命高志航兼任空軍總隊副參謀長。
高志航指揮的這次行動,目的是打擊日軍第三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為了實現這個目的,高志航甚至拒絕了轟炸日軍在瀏河口登陸的運兵船和護航艦隊。
高志航認為,能否解決掉日軍的三艘航母,是決定上海「一.二八抗戰」能否勝利的決定性戰鬥,高志航不可能放心地坐等在常熟的機場裡,他必須親臨現場指揮。為此,高志航甚至強忍住要駕機參加空戰的衝動。
透過觀測鏡向下觀看,在初生的太陽照耀下,海面金波蕩漾,波光粼粼,景色十分壯觀。
只是高志航此刻根本沒有心情欣賞這壯麗的景色,他正全神貫注地追尋著日軍機群。在他的觀察鏡的鏡頭裡,日軍機群清晰地呈現在湛藍色海面為背景的視野內。
觀察了一會,高志航抬起頭來,看了看操作台上的羅盤,又對照一下身邊的地圖,大致估算出在海上飛行的距離,然後頭也不回地對身後的報務員道:「命令常熟機場的機群起飛,目標日軍航母,在沒有接到攻擊命令前,要和鷹眼保持十公里的距離。」
報務員大聲複述道:「是,命令常熟機場機群起飛,,目標日軍航母,在沒有接到攻擊命令前,要和鷹眼保持十公里的距離」然後,報務員熟練地按動電鍵,把高志航的命令迅速發了出去。
高志航接著命令道:「開啟導航信號,為機群引導方向。」
觀察員一邊大聲複述,一邊迅速按動按鈕,開始發送引導信號。
高志航現在的位置距離常熟有200多公里,機群飛到這裡的時間大概需要一個小時。
高志航在法國法國陸軍航空隊第23驅逐團見習時,見到過法國即將完工的貝亞恩號航母,知道飛機在航母起降的過程。日軍一百多架飛機,即便同時在三個航母上同時回收艦載機,也需要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這樣,常熟機場起飛的機群,正好約提前20至30分鐘趕到,已達到消耗油料最少的效果,盡可能給攻擊航母留下充足的時間。
下達完命令,高志航重新伏到觀測鏡頭上,繼續觀察日軍機群的動向。
十分鐘後,正當高志航看的眼睛有些發酸時,鏡頭中突然出現了一艘軍艦的輪廓……
感謝「閒讀天下」、「1975」兩位友得月票!